我國唯一一座能談情說愛的寺廟,張生和崔鶯鶯就是在此一見鍾情的

2020-12-05 歷史文社

在古人眼中,佛門乃清淨之地,寺廟中的僧侶也得六根清淨,寺廟更不允許僧人談情說愛,打擾修行,遊客亦是。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山西有一座寺廟就可以談情說愛,也是我國唯一可以談情說愛的寺廟。

普救寺,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邊3公裡的峨嵋塬頭上。它始建於武則天當政時期,原名西永清院。傳說五代十國時期,河東節度使作亂,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派郭威前去鎮壓。蒲州被圍了一年,城內的百姓苦不堪言。他派人傳召西永清院的僧侶,詢問他們解決的辦法。僧人回答說:「將軍您發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立即折箭為誓,第二天便下令攻城。城內的百姓得救了,從那以後西永清院就改名普救寺,以表達百姓們對僧人的感激之情。

普救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建築工藝。它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構成,寺院在前面。以中軸線為中心,依次是天王殿、鐘鼓樓、大雄殿。東側前面是經院,後面是僧人住的地方。西側是塔院、西廂書齋,最後是別墅花園。最引人注目的是,寺廟前的廣場上有一個同心大鎖,一邊寫著「願天下人終成眷屬」,另一邊寫著「永結同心」幾個字。

元朝王實甫的著作《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就是在普救寺發生的。張生進京趕考時,遇到了大雨,聽說普救寺是武則天的功德院,建造非凡,便慕名前去遊玩。此時,崔鶯鶯的父親崔相國病逝,崔夫人帶著她準備把崔相國帶回老家河北定州安葬。途中遇大雨,道路受阻,只好暫住在普救寺躲雨。就這樣,崔鶯鶯和張生在普救寺的塔下一見鍾情。因此,普救寺該塔又叫「鶯鶯塔」,是一座奇塔。

「鶯鶯塔」原名舍利塔,結構獨特,工藝精湛,還有一個特殊的回音效果——「普救蟾聲」,該塔堪稱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和世界奇塔,是塔中一絕。只要人們在塔西擊打塔,塔上就會傳出「咯哇!咯哇!」的蛙鳴聲。歷年來,「普救蟾聲」令遊客讚嘆不絕,流連忘返。除此之外,普救寺還有梨花深院、大鐘樓等景觀。遊客非常喜歡普救寺的環境和建築風格,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看。

相關焦點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在紅娘的幫助,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它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讚它「曲詞警人,餘香滿口」。
  •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張生在這裡會崔鶯鶯
    很多人到寺廟裡燒香拜佛都是為了求事業、求姻緣,而寺廟經常都是一些佛教中人宣揚佛法的地方,而今天要說的這座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西廂記》裡的故事發生在這裡!這座寺廟就是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的普救寺,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
  • 黃土高原一寺廟走紅,談情說愛的秘密基地,張生和鶯鶯的初見地
    寺廟的形象一般都是莊嚴肅穆,還飄在檀木香氣,環境清幽,僧侶也是低頭走路,不敢高聲言語。寺廟的規矩也不少,比如不能吃葷、不能喝酒、更不能談情說愛,寺中大師的形象一般也是比較寡淡的,說話平平的,做事不緊不慢,在寺廟中就是一門心思的清修,沒什麼能夠打擾寺廟的清淨。然而黃土高原上的山西南部就有這樣一個寺廟,打破了我們對它的常規印象,變得有了感情,有了人氣。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平日讀到喜歡的作品,就會去了解作者的成長經歷,結合作品中走向,更能解讀作者心中一二用意了。作者王實莆曾在朝為官,只是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之風,辭了官,屬心在人間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但又不滿朝中的不憤,執筆寫起雜劇,西廂記就是其中之一。
  • 張生為何對崔鶯鶯薄情始亂終棄?
    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出自唐朝大詩人元稹編撰傳奇小說《鶯鶯傳》。像《鶯鶯傳》這種寫情、寫愛、寫傳奇的小說,在《鶯鶯傳》之前,大多荒誕怪異,有神仙鬼怪參與其中,故事雖然引人入勝,但大家都不當真事看待,一笑而過。《鶯鶯傳》高度寫實,時間、地點、時代背景,都與現實掛鈎。
  • 張生對崔鶯鶯薄情寡義,始亂又終棄,什麼愛情?幌子而已!
    所以當張生邂逅鶯鶯的時候,眼前一亮、一見傾心。而鶯鶯對這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文質彬彬的張生也是一見如故,兩人是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再加上中間又有丫環紅娘在裡頭做信使和催化劑,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成就了魚水之歡。可是鶯鶯的母親得知後,極力反對。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不想擊退孫飛虎後,崔夫人悔婚,欲把崔鶯鶯嫁給其內侄鄭恆。在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那麼問題來了,兩情相悅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何歷經坎坷?01.王實甫的《西廂記》當然是原創,但也不是沒有淵源,其淵源是唐元稹的《鶯鶯傳》。《西廂記》對《鶯鶯傳》做了很多大的改動,最大的改動就是將張生這個始亂終棄的渣男一舉改造成了鍾情專一的情聖,但其中人物的姓氏、籍貫並未改變。這正是王實甫的聰明之處——改了姓氏和籍貫,張生和崔鶯鶯可就不那麼坎坷了。
  •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來自——山西運城永濟
    的《登鸛雀樓》;你也知道風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鐵牛;但不會不知道唐朝時有個大美人楊玉環;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裡,但不會不知道《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這些,都出自同一個地方——山西運城永濟。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張生和崔鶯鶯出自《西廂記》 元·王實甫作。第一折的一段話就打動了許多人,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頗有種「一見誤終生」的味道,前世情緣還未散,咱們今生再來續,我於人海茫茫中尋找那個人,卻一抬眼就看見你,只這一眼,我就確定,你就是我前世業冤,今生摯愛。
  • 單身男女最應該去的寺廟,張生崔鶯鶯的愛情發生地,求姻緣很靈驗
    單身男女最應該去的寺廟,張生崔鶯鶯的愛情發生地,求姻緣很靈驗很多人在家看古裝劇的時候,相信都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年輕女孩為了能夠求得姻緣,都會去寺廟裡面虔誠拜佛,雖然這樣的做法不免有些迷信色彩,但這也代表著女孩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
  •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張生當初決定拋棄崔鶯鶯時,連他的朋友們都大惑不解,如此有才華,有情誼的絕代佳人,你怎麼忍心拋棄?張生自己的解釋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 山西有座奇怪的寺廟,在寺廟裡談情說愛,還流傳出一段千古佳話
    如今這裡也成了愛情的聖地,「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震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就是對眼前這口大鐘最貼切的形容。大鐘的兩側掛滿了同心鎖,這些同心鎖就是戀人們來此渴望愛情得到圓滿結果的見證。大鐘之下還有懵懂的孩童玩耍,孩子們不知什麼是愛情,卻知道這裡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 《鶯鶯傳》中的張生,和《董西廂》的張生,有什麼根本的區別?
    張生,在此以前的描寫中,都是作為一個負心人的形象出現的。在《董西廂》裡,他卻變成了對鶯鶯熱烈追求、並終成眷侶的多情才子。張生在遊普救寺時,偶然間見到了崔鶯鶯,鶯鶯的美貌使他驚詫,使他傾倒:「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一時間見了他,十分地慕想他」,「兀的般標格精神,管相思人去也媽媽!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崔、張、紅娘三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不為人知的關係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的傳世之作。1、老夫人與鶯鶯、張生、紅娘的矛盾衝突,這是主要矛盾,是封建禮教與封建叛逆者的矛盾。2、鶯鶯、張生、紅娘內部矛盾,這是次要矛盾。是封建叛逆者內部不同性格的矛盾衝突。
  • 《鶯鶯傳》:窮書生愛上富家女,結果張生卻對鶯鶯始亂終棄,為何
    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和一場令人豔羨的浪漫之愛竟然以分離的結局落幕,這令不少善良的讀者難以接受。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終棄「,也催生出後世之人對這個故事的集體改編,不惜打破現實還鶯鶯一個公道。比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清代的《何必西廂》,使得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在後世人中以」大團圓「的結局,成為才子佳人愛情戲的經典。
  • 《西廂記》的張生,令人討厭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長廊裡,有許多感人的傳奇。這些傳奇中,愛情故事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焦仲卿與劉蘭芝,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但也有例外,正如《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不客氣地說,很難讓人情感共鳴。崔鶯鶯還好,《西廂記》在張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後天都不足。張生形象鮮明,但十分不招人喜歡。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張生多次應舉但都落榜了,變成一個落魄書生。他對崔鶯鶯一見鍾情,並對其展開大膽追求,並在崔老夫人的要求下,最後考中狀元,迎娶鶯鶯。女主崔鶯鶯家境富裕,先親是崔相國,家中有權有勢,鶯鶯飽讀詩書、美麗、聰慧,但她叛逆,敢掙脫禮教的束縛,追求自己的愛情。
  • 《西廂記》:是張生的撩撥?還是鶯鶯的勾引?答案全在這2首詩!
    中國古代有很多愛情故事流芳千古,比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等等,其中最經典、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當屬《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一、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的敘事變化《鶯鶯傳》的情節框架為張生幫助崔氏一家、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鍾情並展開追求、崔鶯鶯自薦枕席兩人偷歡、張生離開並最終拋棄崔鶯鶯、張生另有所娶崔鶯鶯另做他嫁,敘事線索為張生和崔鶯鶯之間的關係。
  • 不是張生和崔鶯鶯:評《在切瑟爾海灘上》
    不是張生和崔鶯鶯:評《在切瑟爾海灘上》 記得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曾有過這樣幾句詩:Sexual intercourse beganIn nineteen sixty-th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