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心發現氨氧化古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導作用

2021-01-17 中國科學院

酸性土壤(pH<5.5)在我國分布面積廣泛,是我國熱帶亞熱帶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一直以來,氨氧化細菌(AOB)被認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驅動者,但在多數酸性土壤中檢測不到AOB,或發現AOB的存在與硝化作用無關,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機理一直不夠清楚。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紀正研究員課題組於2007年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首次報導了酸性土壤中存在大量氨氧化古菌(AOA),且AOA的數量與土壤硝化潛勢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該成果在國際上引起關注,被SCI期刊廣泛引用。最近,他們利用穩定性同位素探針技術(SIP),結合經典的分子生態學手段,對我國強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機理開展了深入研究。

根據氨氧化微生物氧化氨時進行化能自養生長固定CO2為碳源的牲徵,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微宇宙培養條件下,分別用13C-CO2和12C-CO2對酸性土壤進行標記培養,通過密度梯度超速離心,將結合了13C和12C的微生物DNA加以分離,並對這些DNA進行分子生物學分析,發現屬於奇古菌門(Thaumarchaeota)中的氨氧化古菌(AOA)能固定13CO2,且其豐度變化與活躍的氨氧化速率呈顯著正相關。在代表微生物多樣性組成的DGGE指紋圖譜上,兩個AOA類群在培養後顯著增加,而相應的氨氧化細菌則變化不明顯,表明AOA是該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貢獻者。

這一發現為AOA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發揮主導作用提供了直觀證據,為重新認識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機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研究成果發表於5月出版的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The ISME Journal上(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have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ammonia oxidation of strongly acidic soils. The ISME J, 6(5): 1032-1045)。奇古菌門是最近定義的一個新的古菌類群,賀紀正等在最近一期的中文期刊《微生物學報》上對奇古菌門也作了專門介紹(張麗梅和賀紀正,2012,52:411-421)。

論文連結

相關焦點

  • ISME J:賀紀正等發現氨氧化古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導作用
    酸性土壤(pH<5.5)在我國分布面積廣泛,是我國熱帶亞熱帶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一直以來,氨氧化細菌(AOB)被認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驅動者,但在多數酸性土壤中檢測不到AOB,或發現AOB的存在與硝化作用無關,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機理一直不夠清楚。
  • 生態環境中心發表綜述文章闡釋酸性土壤硝化作用機理
    酸性土壤(pH<5.5)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約佔陸地無冰區表面的30%。但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機理一直不甚清楚,成為全球氮循環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紀正研究員課題組多年來致力於土壤硝化微生物及硝化作用機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 東北地理所在黑土農田氨氧化微生物和古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中...
    在此基礎上,該組科研人員利用實時定量qPCR和高通量測序技術,進一步研究了黑土農田土壤古菌(Archaea)和氨氧化細菌(AOB)、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結構和多樣性分布特徵及其驅動機制。  研究發現,亞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和亞硝化螺菌(Nitrosospira)分別是黑土區農田土壤中參與氨氧化過程的主要AOA和AOB類群(圖1)。
  • 茶園土壤微生物之VA菌根菌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自從A.C.Tunstall等於本世紀初相繼發現了茶樹根系中菌根的存在後,泡囊叢枝狀菌根(VA菌根)的研究已成為茶園土壤微生物研究中非常活躍的一個領域。
  • Nature綜述:古菌的多樣性、生態功能和進化史
    實際上,古菌可被劃分為Asgard、DPANN、TACK和廣古菌門,而廣古菌門則不屬於超級門。本文將對這幾個古菌類群進行詳細的介紹。除完善有關古菌多樣性的認識之外,這些從環境基因組中拼接出的古菌基因組還增強了對古菌代謝和生態作用的理解:如發現了古菌在碳和營養循環中的作用(圖2、3)。
  • Nature綜述:古菌的多樣性、生態功能和進化史
    實際上,古菌可被劃分為Asgard、DPANN、TACK和廣古菌門,而廣古菌門則不屬於超級門。本文將對這幾個古菌類群進行詳細的介紹。除完善有關古菌多樣性的認識之外,這些從環境基因組中拼接出的古菌基因組還增強了對古菌代謝和生態作用的理解:如發現了古菌在碳和營養循環中的作用(圖2、3)。
  • 研究發現具有乙烷厭氧功能的古菌及其代謝途徑
    研究發現具有乙烷厭氧功能的古菌及其代謝途徑 2019-03-29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天然氣,包括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氣態烷烴,是海洋及陸地生態系統中有機碳庫的重要組分,其形成和分解對地球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極大。在海洋及陸地環境中,天然氣從巖層深部向上擴散至油氣藏上部沉積物及土壤,是其間微生物重要的碳源及能源。甲烷厭氧氧化是海洋底泥及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過程。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丙烷和丁烷等小分子烷烴也能在無氧條件下被古菌或者細菌氧化利用。
  • 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及其微生物機制
    圖1土壤氮轉化過程直到在廢水處理體系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成氮氣的微生物過程,它被稱為厭氧氨氧化(Anammox)過程。NH4++ NO2-→ N2+2H2O參與厭氧氨氧化的菌稱為Anammox細菌(圖2),它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厭氧微生物,它的倍增時間約為11天。
  • 南京土壤所揭示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演變特徵
    水稻土屬於人為土壤,形成歷史數千年,其栽培歷史可考,耕作制度可查,特徵穩定明顯,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及其環境驅動機制的模式生態系統。  水稻土的本質特徵是氧化還原序列發生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土壤中活性的氮肥轉化功能菌(氨氧化古菌、細菌和硝化細菌)如何適應變化的環境,其環境驅動力是什麼,迄今未見報導。同時,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導,2012年我國氮肥用量達全球總量的37%,闡明我國土壤氮肥轉化功能微生物的環境驅動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向華介紹,從細胞結構上來看,古菌與細菌同屬於原核微生物,它們都不具有完整的細胞核和胞內細胞器。與細菌不同的是古菌具有特殊成分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古菌細胞壁中含有獨特的假肽聚糖,細胞膜中含有獨特的醚鍵及分枝脂鏈,這些特殊的細胞結構可以幫助它們抵抗來自極端環境的壓力。
  • 科研 | 山東農業大學SBB:相似的驅動因素但是不同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土壤細菌群落和古細菌群落的生態模式
    導讀細菌和古細菌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陸地生物的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通常共存於各種土壤生境中。然而,在同一土壤生境中細菌和古細菌的生態模式仍然不清楚。在這裡,我們比較了不同植被覆蓋下散裝土壤中兩個域的群落特徵。通常,細菌的豐度和α多樣性都高於古細菌,並且在農業土壤中的差異比在非農業鹽漬土中更明顯。
  • 【科技日報】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向華介紹,從細胞結構上來看,古菌與細菌同屬於原核微生物,它們都不具有完整的細胞核和胞內細胞器。與細菌不同的是古菌具有特殊成分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古菌細胞壁中含有獨特的假肽聚糖,細胞膜中含有獨特的醚鍵及分枝脂鏈,這些特殊的細胞結構可以幫助它們抵抗來自極端環境的壓力。
  • 研究發現古菌或是恐龍滅絕幕後黑手 科學家擬建古菌資源庫
    不久前在深圳召開的古菌(Archaea)地球組學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古菌大會」)上,古菌學專家、南方科技大學海洋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張傳倫就給廣州日報記者解析了這個說法的科學內涵——這與寄居在恐龍體內的大量古菌有關,古菌能產生甲烷,通過放屁使得空氣中甲烷的濃度越來越高,溫室效應大增,導致地球生態的巨變,恐龍也遭到了滅頂之災。
  • PNAS | 土壤氮循環微生物功能特徵的全球生物地理學
    為了標準化測序深度,我們分析每N個通路在樣本中的相對豐度。無論將通路相對豐度歸一化為每個注釋序列或每個標記基因檢測到的數量(基於30個保守的單克隆基因),觀察到的趨勢都是相似的(圖S1)。細菌在宏基因組文庫中佔主導地位,佔全部序列的95%,其次是真菌,佔3%,古菌僅佔2%。已知真菌序列在宏基因組文庫中的比例低於它們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貢獻(10)。
  • 馬佔山學科組研究揭示溫泉細菌和古菌在群落進化生態機制的差異
    溫泉是遍布世界的天然水環境,在溫泉中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不少嗜熱菌或極端嗜熱菌。不同種類的溫泉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質,不同理化環境中微生物的組成也各不相同。因此溫泉是研究和檢驗微生物群落生態理論非常理想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溫泉微生物菌群中除細菌外,還包括很多古細菌(簡稱古菌)。
  • 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陸地系統中土壤氮循環及相關功能性...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徐建明教授團隊對氣溫升高下全球陸地系統中土壤氮循環及相關功能性基因的響應變化進行了研究。一項對134篇論文中1270個觀測結果的meta分析表明,無論是否有植物生長,氣溫升高都會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氮的礦化率。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高溫促使微生物介導的氮循環過程從合成代謝反應主導轉變為分解代謝反應。無論是否有植物生長,升高的氣溫均增加了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導致N2O排放增加高達227%。
  • 高溫高鹽中都能生存 古菌展現「絕地求生」
    與細菌和真核生物相比,古菌更令人感到陌生。那麼,古菌到底是什麼呢?中國政府網稱,古菌(Archaea)又稱古細菌、太古菌或太古生物。
  • 厭氧鐵氨氧化在三類汙水中對氨去除的探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鐵氨氧化反應是在厭氧條件下由微生物驅動的氨氧化鐵還原反應,是關注的熱點之一。該文探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實際汙水的處理效果,以三類汙水(城市生活汙水、農村生活汙水及礦山廢水)為研究對象,在試驗中添加厭氧鐵氨氧化菌液,研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這三類汙水中氨的去除效果。論文選題有一定的意義,試驗方法正確,分析結果合理,對類似研究有一定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