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應避免一怒之下為敵 尤其要防止飛機相撞

2021-01-21 環球軍事

【日本戰機掛彈跟蹤我軍運8曝光】

【環球軍事社區上線 歡迎各路軍迷入駐!】

中日領導人APEC見不見意義被誇大

據日媒報導,日中經濟協會派出200多人的「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於22日至27日訪問中國,「為實現中日兩國首腦會談鋪路」。由於APEC將於11月在北京舉行,安倍把會議期間實現他同習近平主席會晤作為當下突出的外交目標。日方宣揚兩國峰會是中日關係緩和的關鍵,並試圖讓世人相信,現在球在中方一邊。

日本經濟界推動兩國首腦會晤的用意大概是好的,但大家都應清楚,所謂「領導人會晤是中日關係轉圜的關鍵」之說是偽命題。安倍政府顛倒了其採取強硬對華政策同中日無法正常開展高層交流的因果關係。

由於安倍將參加APEC會議,當時的情形之一是領導人們「抬頭不見低頭見」,什麼叫領導人「談了」,什麼叫「沒談」,有很多定義空間。因此中日領導人是否在會議期間「會談」或者「見面」,恐怕要到最後時刻才見分曉。

但中日領導人見不見,並非兩國關係最關鍵的開關。安倍把輿論的注意力引向這個懸念,是要讓人們忘記他對中日關系所做的一系列破壞,把接受他參拜靖國神社、構建反華陣線等劣行作為中日關係的新起點。他還要把他本人打扮成中日關係正常化推動者,讓迄今未回應其會晤要求的中方承擔中日僵局的責任。

中日關係轉圜,關鍵是安倍政府要改變其挑釁性對華政策,拿出構建解決、管控中日分歧穩定規則的誠意。安倍一直在耍兩面派,嘴上說著改善中日關係的一套,行動上卻是被廣泛解讀為帶頭對抗中國的另一套。他是能夠把耍滑頭和虛偽搞成一本正經,並且指責對方為什麼不配合他玩這一遊戲的那種人。

實事求是說,中日之間的冷淡很難迅速扭轉,只要安倍繼續執政,兩國關係的大格局恐怕就這樣了。中日恐怕要定下神來,讓兩國社會適應這種好於「冷戰」的「冷和平」,構建兩國關係新的穩定。

安倍政府領導的日本同中國難成朋友,那就讓我們安心做一對不是朋友的近鄰。讓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給兩國社會的反思和重新互視留一些時間,為中日重新走向友好多積累一些願望。

維持冷和平,要確保兩國不邁向冷戰,尤其不能發生軍事衝突。為此兩國需要在釣魚島地區就各自執法力量的行為規則達成默契,尤其要防止兩國飛機的相撞。

兩國經濟合作和人員交流是互利的,兩國政府都應繼續鼓勵。對於儘可能減少政治冷淡對經濟文化交流的牽連,兩國社會總體都是清醒的。中國今年以來的赴日遊客較去年增長80%以上,就是個很好的註腳。如果說在有這一認識的情況下,兩國經濟交流還是有一點下降,那麼兩國就應順其自然,接受這個代價。

冷和平未必就是「不好」的中日關係,它是避免中日關係劇烈起伏的一種現實穩定方式。它可以有效降低中日社會對對方友好的期待,增加兩國對彼此間問題和矛盾的承受力。中日或許的確需要一個「徹底冷到底」的過程,然後重新珍惜兩國成為友好鄰邦的可能性。

兩國現在「破冰」缺少真實動力,只能是口頭上的,倒不如把精力轉向維護冷和平的可靠性。兩國最應避免的是緩和不成,一怒之下做了敵人。現在中國的國際事務繁忙,多少有點顧不上同日本糾纏。而日方死盯著中國,其絕大部分外交活動都像是要吸引中國的注意,逼中國處理同它的矛盾。因此為不讓中日緊張關係繼續惡化,關鍵要看安倍能不能懸崖勒馬。

【殲-11東海攔截美偵察機畫面】

【亞洲第一:中國海軍未來055型驅逐艦猜想】

【新版039B潛艇細節曝光 磁流體推進風雲再起】

【2011號殲20機腹角度最新猛圖】

【鶻鷹戰機或成為我軍未來裝備的第二種五代機】

相關焦點

  • 為避免空中相撞,飛機在空中走的是什麼「高速路」?
    飛機和汽車一樣,都屬於交通工具,既然屬於交通工具,那應該也都有交通規則,一個為的是安全,另一個為的是效率,還有一個是便於管理。飛機在天上飛也會有路,所謂的幹線航路就和地面上高速公路差不多一個意思,便捷高效。
  • 在迷霧中相撞的飛機
    ——本章視頻稍遲傳上一架MD-87客機在清晨的迷霧中穿行,在機場跑道加速的過程中與其它飛機相撞,造成了此次「最快空難」,此次空難也成為了義大利史上最嚴重的空難!當天的機場被大霧籠罩,能見度只有50-100米,空管員正忙得不可開交,因為在接下來的60分鐘內,就有24架飛機要起飛,他們每小時要進行500次無線電通信。由於事故正好發生在911事件之後的一個月裡,且事故前一天阿富汗戰爭剛好爆發,因此當時歐洲的大多數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一次由武裝分子發起的恐怖襲擊。
  • 探討如何防止飛機衝偏出跑道
    印度的航空公司頻發「衝偏出跑道」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在飛行的最關鍵階段安全落地,防止發生衝偏出跑道事件,是每一位飛行員要面臨的安全問題。本文將從理論角度對「衝偏出跑道」進行全面的闡釋和分析。風險識別能力包括:  起飛和著落過程中,要能識別到大風、低能見以及溼滑跑道對控制滑跑方向的影響;  起飛滑跑過程中的中斷起飛或者著落過程中平飄距離遠時,要能正確評估滑跑距離以及剩餘跑道長度,尤其是短跑道;  三季度的發生率明顯高於一、四季度,而統計顯示下午和晚間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時間,所以生產任務重,落地時間晚,天氣條件差,航班不正常,想回家等因素在幹擾著我們的判斷
  • 飛機也「追尾」?同一航空2架飛機在香港機場相撞
    航空圈訊 8月12日,國泰航空旗下低成本航空——香港快運航空(HK Express)兩架飛機在香港國際機場地面相撞。,限制飛機不能向前移動。該人士指,通常飛機如要在停機坪上指定位置停泊超過36小時,需要用物料覆蓋飛機引擎,並鎖緊機輪,同時飛機的制動器亦需啟動,防止飛機移動,因此估計涉事的後方香港快運客機當時是停泊在肇事位置,但遭到涉事的前方香港快運客機向後移動時發生碰撞。
  • 法航空難另類可能:可能與軍機或運毒飛機相撞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4日報導,法航失事原因仍撲朔迷離,有法航前機師指失事客機可能與軍機或運毒飛機相撞後墜毀,法國當局預計本月底會完成初步調查報告。  法國航空安全調查部門主管阿爾斯拉尼安3日稱,初步調查報告預計本月底完成,至今無跡象顯示客機起飛前出現故障,調查員正研究該機的維修和其它紀錄。
  • 為避免飛機被雷擊,需要給飛機「充電」?
    ,突然間聽到一聲巨響或是看到窗外划過一陣閃光,你所在的飛機可能被閃電擊中了。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應當儘快降落,檢查雷擊對飛機外殼、結構以及電子器件的潛在傷害。這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操作,然而也會造成航班延誤甚至取消。近期測試表明,減小雷擊概率的最佳方式或許是反其道而行之:給飛行器外部帶上一定的電荷。 航行期間,帶正電和負電的顆粒(也就是離子)會在飛行器表面堆積,尤其是在外形比較尖銳的地方,比如機頭、尾翼以及機翼尖端等。
  • 飛機在飛行中,萬一和鳥相撞後果有多嚴重?看完才知道危險性!
    飛機在飛行中,萬一和鳥相撞後果有多嚴重?看完才知道危險性!飛機在所有的交通方式裡邊有速度上的優勢。乘坐飛機出行的話,可以避免在路途中過長時間的顛簸。大家都知道飛機是要飛往幾千米的高空中飛行的,那麼它的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 治良匡成:日政要訪華能讓中日關係回暖嗎
    他表示將向中方傳達其關於釣魚島的想法——「交由後世解決是避免不測事態的方法」。山口對媒體強調:「日本與中國持對立立場。雙方基於相關主張相對峙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山口那津男今將攜帶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訪華,這是安倍政權上臺以來,首個訪華的執政黨政治家。那麼,中日關係是否會因此而轉暖?筆者認為,有回暖趨勢,但不會樂觀!中日關係更不會一帆風順!
  • 諾大的天空,為何飛機要按照規定的航線飛行?
    飛機到現代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出行工具了,相比於汽車、火車這些出行方式來說,飛機速度快,而且相對事故率低,雖然有一些事故的發生,但也多是因為天氣或機械故障等的原因,事實上飛機的安全係數要遠高於其他的出行工具。生活中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是很多人的選擇了,通常都是按照預定的航線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那麼偌大的天空,飛機為什麼非要按航線飛行呢?
  • 怪哉,鳥兒為啥要撞飛機?
    雖然類似這樣客機撞上「鷹抓兔」的巧合不多,但飛機跟鳥類相撞的事件每年都會遇到很多起。在國外,法國每年大約發生700起,美國每年大約發生400起,俄羅斯每年大約發生200飛機與鳥類相撞的事件,就連一架隨同普京總統出訪印度的飛機也曾因撞上飛鳥而緊急迫降在孟買機場。
  • 兩架飛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發生相撞後墜毀
    原標題:美國阿拉斯加州發生飛機相撞事故至少2人死亡新華社舊金山7月31日電(記者吳曉凌)兩架小型飛機31日上午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發生相撞後墜毀,造成至少2人死亡。失事飛機中一架為德哈維蘭DHC-2「海狸」單引擎飛機,另一架飛機型號尚未確定。兩架飛機上人員數量均不詳。據悉,事故已造成包括阿拉斯加州州議員加裡·克諾普在內的2人死亡。據報導,美國聯邦航空局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正在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 1974年美飛機與飛碟相撞,調查人員死亡,車隊被攔截,UFO失蹤!
    民用飛機與UFO相撞,不知這算幾類接觸事件!但據1974年的報告,這樣的事件真的發生了!1974年一個被雷達觀測到的高速飛行物,與一架從德克薩斯起飛前往墨西哥城的民用飛機相撞,墜毀地位於墨西哥奇瓦瓦州科亞姆郊外!
  • 紐西蘭兩架輕型飛機空中相撞,致2名飛行員死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據路透社剛剛消息,當地時間16日上午11時許 ,兩架輕型飛機在紐西蘭一個地區飛機場的半空中相撞,導致兩名飛行員死亡。報導稱,其中一架飛機上的4名跳傘運動員在該機撞上另一架訓練飛機前不久跳傘逃生,另有一架準備著陸的直升機也設法避免了碰撞。
  • 中日智庫學者:需從全球變局背景下理解研判中日關係轉圜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肖欣)中日兩國智庫專家學者12日在北京以「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為主題,就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政治安全關係、社會文化民間交流、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等議題,深入探討中日實現全方位務實合作的路徑方式,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作出展望與預判。  兩國學者共同指出,目前應從全球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理解中日關係。
  • 全球最大空難之一:兩架飛機相撞,竟有61人倖存
    兩車相撞這樣的交通事故,基本每天都會發生,但是大部分人都很難想像的是,天上也會發生交通事故。空難發生的概率本就很小,兩架飛機相撞的概率,簡直比買彩票的還低,但是在1977年,這樣的事故卻真實發生,而且造成了583人死亡,但是竟然有61人奇蹟生還,堪稱全球最大空難之一。
  • 紐西蘭兩架輕型飛機空中相撞起火 致2人喪生
    圖源:《紐西蘭先驅報》海外網6月16日電 當地時間周日(16日),兩架輕型飛機在距離紐西蘭北島城鎮馬斯頓附近相撞,造成2名飛行員喪生。綜合《紐西蘭先驅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紐西蘭警察局16日發布聲明說,警方證實,16日上午,兩架輕型飛機相撞起火,並雙雙墜毀,事故造成2人死亡。有目擊者說,他們在飛機相撞時聽到巨大聲響,有飛機殘骸落下,在地面上引起大火。另一名目擊者稱,兩架飛機是在返回馬斯特頓機場準備著陸時相撞的。
  • 莫斯科機場兩架飛機相撞 其中一架執飛北京航班
    來源:央視網9月3日,正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跑道上滑行的兩架飛機發生了機翼相撞事故,其中一架屬於俄羅斯航空公司,即將執行飛往北京的航班任務,另一架則屬於俄羅斯皇家航空公司,碰撞時機上未載有乘客。在兩架飛機發生相撞事故之後,機場對俄航飛機上的乘客進行了緊急疏散,隨後,該機乘客將換乘另外一架飛機飛往北京。據悉,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謝列梅捷沃機場牽引車操作不當,致使俄皇家航空公司飛機撞上了正準備起飛的俄航班機。(記者 李俊翔)
  • 乘坐飛機的知識你真的了解嗎?資深機長為你解答你想知道的知識點
    還有在空中飛機相撞的機率高嗎?在空中飛行難免會有侵入其他飛行區域的狀況發生,為了以防萬一,如今民航飛機上都裝有防撞設備,在與駕駛艙傳感器相連的空中防撞系統會在屏幕上為飛行員顯示出附近的飛機圖像。如果越界並有可能與另一架飛機相撞時,兩架飛機的防撞系統會共同合作,並下達指令,讓一架飛機向上飛行的同時,另一架飛機向下飛行,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 為了防止飛機被雷擊,需要給飛機「充電」嗎?
    如果你在飛機上,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或者看到一道閃光穿過窗戶,你的飛機可能會被閃電擊中。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應儘快著陸,以檢查雷擊對飛機外殼、結構和電子設備的潛在損害。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安全操作,但也會導致航班延誤甚至取消。最近的測試表明,降低雷擊概率的最佳方法可能是反其道而行之:給飛機外部充電。
  • 史上傷亡最慘重的特內裡費空難:兩架飛機機場相撞,583人喪命
    引言大家都知道,飛機在成為一種普遍的交通工具之後,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它不僅速度快,而且不像鐵路一般需要強大的基礎建設,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但是自從飛機普及之後,空難也成為了大家乘坐飛機時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