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材料在線
即便已經82歲高齡,都有為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於各種磁性材料相關會議。近幾個月來,他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外面,常常是頭天晚上回去,第二天下午又要出差。
都有為在磁性、磁輸運性質與材料組成、微結構關係等方面的教學及研究成果突出,編著學術專著達10餘本,與科研組的師生共發表SCI論文800餘篇,被SCI論文引用1萬餘次,獲國家發明專利24項。學術上的辛勤付出讓他所獲榮譽無數,先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省/部級二等獎4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憑藉其在磁性材料領域的傑出貢獻,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筆者不禁好奇,是什麼力量在支撐這樣一位載譽滿滿、已過耄耋之年的科學家依然如此勤勉?
對材料初創企業應寬容失敗鼓勵成功
國家富強不能靠房地產,只能靠實體經濟,只有實體經濟達到世界一流,國家在世界上才是一流。
——都有為
近年來,中國磁性材料生產企業發展速度很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專業從事磁性材料生產的企業大大小小已經1000家以上。然而,目前國內的磁性材料廠商還存在著過度依賴勞動力資源、加工工藝不穩定、規模小等問題。
「這跟我們整個工業基礎相關,原先我們工業基礎、機械加工能力都比較弱,現在慢慢趕上來了,所以我相信若干年以後,我們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也會慢慢趕上去。」
面對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問題,都有為態度樂觀。但是對於磁性材料初創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都有為卻急在心裡。
「材料這方面,越是有技術,創業難度就越大,而在這一行業中,不少微小型企業,很難得到資助,也未必能夠讓大企業看重,走上被收購的道路。」
都有為認為,資金支持對於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尤其是對初創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磁性材料的產業化,不但需要保持長期的固定資產投入,還需要一定的流動資金,而流動資金一旦缺乏,訂貨和職工工資都會受影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一開始火苗很容易熄滅,這個星星之火需要政府來培育。」
都有為建議政府採用低息貸款,或參股等方式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
「我覺得政府要花更大力氣支持初創型的企業,哪怕十個企業有一兩個成功,我認為這就是成功,要寬容失敗鼓勵成功。」
建言踐行,都有為在科研之餘不但幫助了磁性材料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甚至幫助初創企業找資金,這些年來,受過他技術幫助的企業究竟有多少?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1982年,一家生產揚聲器和微電機使用的永磁鐵氧體產品的磁性材料廠,因為技術力量薄弱,質量上不去,產品大量積壓,瀕臨破產。機緣巧合,廠方偶然看到了都有為撰寫的相關論文,深受啟發,於是派人專門趕來南京大學找到都有為,請他當技術顧問。
都有為在不影響校內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先後7次前往該廠講學,課後還輔導技術骨幹。除講課外,他還多次給該廠郵寄資料,一年多時間裡,他陸續給工廠寫了數十封信,回答技術難題,提出注意事項。
在幫助職工提高技術素養的基礎上,都有為還幫助該廠成立了攻關小組,將改造陳舊設備作為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經過一年多努力,該廠通過了磁能積研究課題的技術鑑定。自此,該廠因為產品質量的提高而重新打開銷路,半年盈利27萬元,並有7種產品出口國外。
如今,國家大力提倡產學研協同發展,都有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踐行,在那個智慧財產權完全得不到保障的年代,他的踐行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更是格局。
中國磁性材料基礎研究差距尚存
「國內的磁性材料研究已經積累了一批活躍的青年人才,他們是中國磁性材料發展的希望」
——都有為
近些年,習慣了強國語境的國人,很難想像中國的材料技術產業發展走過了多麼艱辛的歷程,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十年甚至幾年以後就能趕英超美。對此,都有為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基礎研究方面,國內外的差距仍然巨大。
具體到磁性材料研究,都有為指出,許多基本原理都是國外先提出來,比如當磁性材料溫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磁性會消失,這一物理特性由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裡發現,再比如說亞鐵磁性、反鐵磁性這些概念都是由國外科學家提出來的,儘管早在東漢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探索磁性材料的應用。
科研水平的差距在應用層面體現得尤為明顯。儘管中國的永磁和軟磁生產量已經走到國際前列,但很多原始專利還是在國外授權。另外,技術含量高的磁性材料,如磁存儲基本上都是國外控制。中國的磁性材料產品,無論在技術水平、生產設備、產品質量和檔次以及合格率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讓人欣慰的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近幾年來情況有一些變化,國內的專利也很多了,並且有些專利是中國首先提出來的。」都有為興奮地談到,「國內的磁性材料研究已經積累了一批活躍的青年人才,他們是中國磁性材料發展的希望。」
對科研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從都有為的言語間不經意的流露出來。談及科研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經歷,他不假思索地指出是自己的兩個學生拿到國家優秀博士論文。
回顧都有為的科研歷程,可以窺見中國的材料技術發展走過的艱辛歷程,方能理解都有為重視人才的良苦用心。
1953年,都有為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然而,在那個運動多發的年代,都有為的學業和科研數度中斷,被迫到南京附近江浦縣的一個村子裡勞動鍛鍊,之後還經歷了大煉鋼鐵、上山挖煤的一段時光。大學畢業後,近二十餘年時間,他都沒有好好翻過一次專業書,更別提認真坐下來開展一項實驗了。
直到1978年,都有為才重新執掌教鞭,回到熱愛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此後,都有為赴美參加中美凝聚態合作項目,在霍普金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開展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回國後,都有為重新回歸了感興趣的磁性材料研究。
在那個物資都匱乏的年代,實驗室設備奇缺,都有為並沒有因此而懈怠,沒有試驗設備,他就經常去化學系樓走廊晃悠,把別人不用的天平、瓶瓶罐罐,通通帶回來,自己改裝一下,製作成樣品製備、測量設備。
即便在這樣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都有為還能堅持每年輸出2篇論文,在當時國內物理界最高水平的雜誌《物理學報》上發表。
「那時,我們的實驗室在北大樓地下室,天一下雨,屋裡的水就漲起來了,我們拿著掃帚和水桶,深一腳、淺一腳與惡劣環境搏鬥,捍衛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遇到黃梅天,水實在太多,就只能穿著雨靴直接進入實驗室工作。」現在的實驗環境好了,他還時常能憶起那段時光。
不敢擔風險的投資機構是「平安保險」
都有為對於資本過度青睞房地產,而投資初創企業卻慎之又慎的現象很是不滿,曾經戲稱一些投資機構為「平安保險」。
「我覺得年輕科研工作者需要在研究與教學工作上做出成績,沒有精力到社會上去開拓,這些事情更適合我們老頭子來做。」在回答為什麼如此頻繁在外奔波時,都有為如是說。
除了為從事科研的學生提供幫助,都有為還關注著自主創業的學生發展狀況。他認為,學生投身創新創業熱潮中,不缺技術、人才,最缺的還是資金。而磁性材料的初創公司由於投入大,周期長,融資往往非常艱難。
都有為對於資本過度青睞房地產,而投資初創企業卻慎之又慎的現象很是不滿,曾經戲稱投資機構為「平安保險」。
「當下有些公司做投資,不希望冒半點風險,要對被投資的小公司進行苛刻的評估,自己認為投出的錢不會打水漂且保險了,才會拿出資金支持。」都有為無奈搖搖頭說,「創業怎麼可能會沒有風險呢?有風險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支持了嘛。」
有的學生在創業中遇到困難了,打電話向都有為訴苦,他不但在專業上提供指導,還常常自己為學生融資作擔保。作為磁性材料權威,「都有為」這個名字,在業界無人不曉,有了這位大家的擔保,投資人自然心裡有底。享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初創公司有了資金支持,如魚得水。
此外,他還以支援院士工作站建設等多種方式,為青年創業者們提供便利。
「我覺得作為老師,總會跟學生心連心,他們的事我能夠盡一份力,總會幫助。」
結語
採訪中,都有為先生的笑容讓筆者很自然地放鬆心情,他說話聲音輕柔,但很清晰。筆者與都有為先生從家常裡短聊到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從他年過八旬依舊放不下工作的緣由聊到他的產業情結。
在參加完採訪當天的活動,他還要趕往北京,準備第二天的學術會議。
臨別處,筆者借用南京大學給予都有為先生的評語,以表敬意——「君子謙謙,溫和有禮,不以嬌豔花朵示人,僅憑碧玉琢成的葉片,已使其他望塵莫及。」
2020全國醫藥粉體製備及物性表徵
技術高峰論壇
在成功舉辦「2019全國醫藥粉體製備及物性表徵技術高峰論壇」前提下,應行業所需,中國粉體網將於2020年4月1日-4月2日在杭州舉辦「2020第二屆全國醫藥粉體製備及物性表徵技術高峰論壇」,論壇將著重討論粉體工程最前沿的理論和實踐,學習交流粉體工程在醫藥粉體中的應用經驗和體會,強化醫藥從業者對粉體科學的認識,助力藥企探索前進之路,為醫藥從業者提供一個共享的平臺。
論壇熱誠歡迎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企業界代表積極參加,同時歡迎公司、企事業單位到會展示技術成果,洽談產、學、研、用合作。
會務組:
聯繫人:公經理
聯繫人:翟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