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發改委同意四川地理空間大數據中心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

2021-01-18 中國測繪網
9月13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同意四川省測繪應急保障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四川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根據可研報告,四川省測繪應急保障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中心和大數據應用中心由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承擔,建設期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

  通過四川省測繪應急保障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中心建設,將全面提升四川省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完成國家、省和地方測繪應急保障任務,形成針對四川全域、輻射西南的各類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與綜合服務測繪應急保障體系,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支撐,促進四川省地理信息事業穩步發展。

  大數據應用中心建成後,將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支撐,實現國家級、省級與企業級大數據應用中心交換共享橫縱匯通的能力,達到建成國家級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的戰略目標,為四川省乃至西部宏觀規劃、科學決策,「三大新興增長極」、「兩個跨越」重大項目建設、「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等提供強有力的地理信息服務。(蘇炯 徐紅)

相關焦點

  • 四川建立首個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在線消息(張金花 曾薇元 樊莉 記者 郝勇文/圖)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獲省科學技術廳正式批覆,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將面向我省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生活等提供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服務
  • 四川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將為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生活等提供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服務。
  •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本報訊(記者 郝勇)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
  • 安徽省啟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
    據安徽日報報導,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等下發通知要求,我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工作全面啟動。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承擔相關研究和技術支撐,有望於今年6月底形成我省首份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報告。
  • 發改委:推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規範化制度化
    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記者:為什麼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日趨嚴峻,一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
  • 打造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 讓數據「開口說話」
    內容提要: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區域資源環境安全,觀山湖區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助力實現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精細化、標準化及智能化管理。該平臺於去年12月開始投入使用。據了解,編制單位自2017年開始收集獲取觀山湖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等多方面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各項數據的核算分析,使平臺具備資源環境承載力格局辯識、動態評估和分級預警等功能。
  •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發布時間:2017-02-09 08:5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按照國家林業局統一部署,我省於近期啟動了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在環境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集成與應用」隸屬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專項,是區域生態資源資產統計核算業務化技術方向的重要研究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面向國家資源環境統計核算的業務化需求,發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方法與技術體系。  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於貴瑞主持。
  • 四川省環境監測專項職業技能考核舉行 屬今年全行業首考!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5日訊 7月4日,四川省環境監測專項職業技能考核在蓉成功舉行。本次考核內容涉及「有機環境檢測專項職業能力」、「無機環境檢測專項職業能力」和「現場環境監測專項職業能力」三個方向。首批60名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在考評員與監督員的督導下完成了考試,考核通過後將由四川省人社廳統一頒發環境監測職業專項技能證書。據悉,2019年11月1日,四川開發的「有機環境檢測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無機環境檢測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和「現場環境監測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三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成功通過國家人社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專家評審並作為全國考核規範備案。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延展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破解轄區內製約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羅湖創新性地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平臺,以實現羅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的規範化和信息化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實時共享和動態更新。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項目針對實施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資源環境承載力面臨的新形勢,解決我國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緊迫任務,緊扣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建設需求與村鎮資源環境承載供給能力之間的統一目標,重點解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村鎮建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關係及分異規律、村鎮建設的水土資源環境與生態要素約束機理及承載力測算原理、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綜合測算與優化提升技術等三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豐富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理論方法
  • 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聯合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聯合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以下簡稱《方法》)。明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基本概念,提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指標體系、指標算法、集成方法與類型劃分、超載成因解析及政策預研分析方法等技術要點。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部分地區環境承載力接近上限?發改委拿出了解決辦法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1日電 發改委網站21日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答記者問》。文中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外界關心的相關問題做了回應。
  • 國家發改委:把開發活動約束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形勢日趨嚴峻,一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針對這一現狀,中辦、國辦日前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標誌著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公開信息披露,目前除國家層面外,全國各省市、各科研單位正逐步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這項研究與實踐根據中央高層的要求進行部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
  • 「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新聞...
  • 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
    中國土地學會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為紀念第二十七個全國土地日,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日前在京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益,積極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