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5mm結節的判斷非常經典,自豪感爆棚,如下圖:
這位病人來自東北,隨訪7年的實性結節已看過近10家醫院,近20位國內赫赫有名的專家,都認為是良性的,肉芽腫可能性大。
因網上諮詢過我,我回覆:高危結節,考慮微浸潤腺癌。因這句話,患者千裡而來,求精準診斷。看了她帶來的電子版CT,不放心,要求他在我院作超薄層CT。看了電腦上的結節,更不放心,要求她去拷貝光碟,我仔細再看看。
最後得出結論,這個5mm結節雖然像實性結節,但可能是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緩慢發展而來,而且很靠近胸膜,風險大。我給出的結論是微浸潤腺癌,手術不要猶豫。患者說:主任,我可是看過近20位專家,就你說惡性的哦。我的回覆是:我看得很準,請相信我。
手術後的大病理,我不說,大家都猜到了。
以下是患者日記,真實反映診斷的艱難:
2013年年初,我偶爾感覺胸悶不舒服。兒女們不放心,說服我去做個體檢,胸部強化CT報告出來,發現我的肺部有小結節。之後在北大醫院多次複查。到2014年9月,都是雙肺散在微小結節,最大位於右下肺外基底段5mm,和協和醫院CT比較結節沒有變化。
期間在北京看了幾位呼吸科胸外科的醫生,都是建議觀察。
然後還慕名找到了蜚聲放射學科的李教授看了片。
李教授說我是良性的,不需治療,每年複查就行。
這時候我就認定自己是良性的,也沒有一年一複查,而是分別在間隔了兩年三個月的2016年12月,又間隔三年半的2020年5月,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做了兩次CT複查。報告結果結節基本沒變化。
複查時間間隔如此之長,現在想想都後怕,自己的膽子也太大了。
因為今年5月份的CT報告關於雙肺多發微小結節的信息太少,所以馬上就看了天津總醫院和天津腫瘤醫院的好幾個專家,因為是總醫院做的CT,醫生都會打開電腦看一下影像,結論是和之前變化不大,沒到手術指徵,繼續隨訪。如果心理壓力大,也可以手術。
天津腫瘤的主任看片簡單快速,沒事的,繼續隨訪,然後直接下一位。
看完了天總和天腫,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確切答案,這樣我又把視線轉移到了北京。
家人覺得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最權威,胸外科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專家,於是我就去看了毛主任和李主任。李主任認為我的變化不大,良性可能大,建議隨訪。毛主任的反饋是我的結節小,七年變化不大,先不用手術,半年複查。
幾位專家主任的相似看法讓我覺得我的結節就是良性的,或者至少現在是安全的。於是就不在想肺結節的事了,安心等到時間隨訪了!
某天,我無聊在網上閒逛,看到了戴主任在吧裡免費回復大家的帖子,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自己的資料傳上去艾特了戴主任,沒想到第二天戴主任就回復了:「高風險結節,很像微浸潤」。
這麼多年過去了,第一次得到了明確又不一樣的回覆,我立刻就懵了,這也是我從發現肺結節以來第一次感到了害怕。又看戴主任科普微浸潤是早期,治癒率很高,我決定放下手頭上的一切事情先去把手術做了。因為和女兒生活在一個城市,手術就想選擇在家附近,方便孩子護理。於是掛了中科院腫瘤醫院牟主任的號,直接要求手術開了入院單。但是牟主任的方案是段切,考慮到自己體質不太好,想儘量少切保護肺功能,而且我感覺自己的結節位置和大小都可以楔切的。說到底,這些老專家們的觀念可能有點守舊了。
於是我又掛了北大李主任的門診,開了入院單交了入院檢查費,這時候離國慶節只有一周了,國慶節前肯定是排不上手術了,就想著一家人好好過個中秋國慶再手術。當時我心裡比較在意的是牟主任和李主任能不能給出明確的判斷,我只問了牟主任是楔切還是段切,竟然連結節是什麼性質的都忘記問了,然後他也沒說。李主任說切出來可能是良性的,但看著又不太好。兩位醫生模稜兩可的話讓我的心情灰暗了不少。
人在生病的時候,只要稍微有點希望都想要抓住,我看到吧友說影像科有些主任診斷肺結節很厲害,我又馬上去看診了中科院腫瘤醫院的王教授,王教授對比了我2014年和2020年的光碟影像,結論為:右下肺胸膜下實性結節灶,較6年前CT略飽滿,考慮是良性肉芽腫結節。雙肺多發微小實性結節灶,同前相仿為良性結節。
隨即我又諮詢了上海肺科醫院影像科的孫教授,他給出的結論是:右下肺外基底段結節為慢性炎症肉芽腫,暫時不會癌變,每年體檢一次薄層CT,未來不可預測。
得到了兩位影像科主任相同肯定的答覆,感覺自己的思緒又回到了最原始,又感覺自己的結節可能就是良性的。我再也不能安心的過節安心等手術了,畢竟這麼多的專家主任中,確定我就是癌性的只有重慶戴紀剛主任。
跑了這麼多地方,看了這麼多醫生,說不累是假的,但是有希望總比沒有好,最終我還是決定去重慶找戴主任親自面診。
就這樣我從天津飛到重慶,加上了戴主任的門診號。戴主任先看了我今年5月天津總醫院的光碟後,說我的結節是混磨,這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是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然後戴主任又要看2018年的光碟做對比,但我最近的就是2016年,於是又在醫院做了一個薄層做CT,拿著片子和報告單給戴主任看了(反正不管在哪個醫院做,報告單上我的結節都沒問題)。
戴主任告訴我我的結節不典型,只能保守判斷右下肺的結節有70~80%是微浸潤,而且左下肺這個結節也是微浸潤。
這次的診斷讓我心底的大石頭落了地,我決定留在重慶做手術,女兒女婿也要飛來重慶陪我做手術,我心裡更踏實安心了。
10月29日,戴主任給我做了手術,術中病理就是微浸潤腺癌,和戴主任判定的一模一樣!
在醫院做完手術的第七天,現在恢復的很好,手術後基本沒怎麼疼了。
從2013年發現肺結節到2020年做了手術,這條路走得太艱辛了。最初幾年時間裡,我一直在懷疑和嘗試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時會想到為什麼我病了?究竟還會不會好?我還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感受:恐懼的、煎熬的、無助的……但是現在一切都好了,我能吃能睡,身體健康,心態也比以前更加樂觀了!
得了這個病,不幸中的萬幸是讓我遇到了戴主任,在我看過這麼多的主任專家中,戴主任是唯一看出我是混合性磨玻璃結節,是唯一明確告訴我的右下肺結節是微浸潤,是唯一明確告訴我的左下肺結節也是微浸潤的醫生,正是因為有了戴主任明確、正確的判斷,讓我做了正確的手術決定,微浸潤腺癌,屬於早期,治癒率很高。
因為我的結節靠近胸膜,威脅大,如果聽其他專家的,說不定想手術的時候已經晚期了。
在此我要向醫德高尚,技藝精湛,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戴主任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感謝您的判斷,讓我決定立即手術,才沒有繼續延誤病情。
#重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