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歷時9月攻克美壟斷50年的技術,可為國家每天省下2億

2020-12-05 玉鏘侃史

引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中華民族自經歷了百年屈辱後,再加之幾十年的抗戰磨難,早已滿身傷痕。但中華兒女自古以來便是自強不息的,即便飽受摧殘,仍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鮮血和淚水譜寫了一幕幕壯舉,用勇氣和決心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千百年來,中華兒女一直在求索的道路上奮鬥,即便在取得了如今輝煌的成就後,我們也仍然在不斷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還未完成,身負在我們肩上的擔子還很重。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而強大則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和先進的科技。在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中,華為晶片事件再次向我們證明了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世界之林享有話語權,才能不被其他技術所壟斷。也許在某些方面我們還落後於其他國家很遠,但我們也要充滿信心,因為無數國人都在為中國的未來而奮鬥,把滿腔熱血都奉獻給了祖國。崔連順便是這其中一個,被稱為巾幗女英雄的她,歷時9月就攻克了美國壟斷50年的技術,為國家每天省下2億。

落後的年代

崔連順攻克了技術難關,國人為此歡呼雀躍,這9個月的艱辛背後隱含的是一代代人的血淚史,也是國家的心酸過往。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代時期被西方列強屈辱對待,究其原因之一便是我們沒有科技,科學技術水平強於我們的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大肆掠奪,為所欲為。在飽受戰爭摧殘的年代,即便國人意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但也限於發展,因為那時候的人們人人自危,誰也顧不了誰。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立即成立科學小組,為科學家們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為的就是發展我們自身的科技力量。那時候的中國百廢俱興,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包括國家的各種科學研究項目。沒有科技基礎,那我們就向其他科技強國國家學習。那時候的美國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了,許多科技都被他們壟斷掌控了。

二戰之後,不少西方強國都在努力復甦自己的戰後經濟,而美國則在抓緊發展技術。為了實現技術上的突破,美國從世界各國高薪聘請頂級人才,數年之間就吸引了不少能人將士,科學技術更是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質的飛躍,其中就有一項被他們掌控了50多年的核心技術。

被壟斷的技術

這項被美國人壟斷了50年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氣輸氣管道中的大型壓縮機組技術。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許還有人不明白此項技術的非凡意義,但只要知道這項技術能夠解決國內東西部之間的能源傳送便可知其重要性了。

缺失這項技術,國家東西部發展就會受損,能源得不到調控,萬千人民的生活便會有所影響。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資源分布十分不均,東西部之間的能源保有產量差異巨大,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迅猛,但城市化需求的能源卻只能在西部發開出來。

突破科技壁壘

為了城市發展,「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發展策略便被提了出來,而這兩項大工程的完成便與美國壟斷的電氣輸氣管道中的大型壓縮機組技術息息相關。當時我國還沒有突破這項技術,若想實現「西氣東輸」,就不得不為此低頭,美國方面要求我國每日出資2億元購買技術使用費,這高昂的壟斷費用對於我國來說有著直接的經濟損失,為此,崔連順暗自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一定要讓我國能夠自主使用上這個技術。

研究團隊的組建很快速,這些科學家們都是臨危受命,此項任務是艱巨且繁重的,一方面是關乎國民生計問題,而另一方面又是對於這個領域的零基礎零接觸。所謂披荊斬棘便是如此,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不畏艱險的,即使道阻且長,但崔連順的團隊一心團結起來,熬了無數個夜,終於歷時9個月攻破了這項技術,「西氣東輸」的偉大工程得以實現。

結語

如今,東部的人們能夠享受便捷的電氣設施,全部得益於奮戰在這背後的科學家們。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百姓安居樂業,享受新時代帶來的美好,都離不開那些為祖國奉獻的人們。前有革命先烈犧牲生命為後世鋪路,後有偉大的科學家們披荊斬棘,一路向前,中國的未來感謝每一個人的付出,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壟斷50年尖端技術,讓我國每天上交2億,我國女科學家9個月攻克
    一項在全球範圍內被美國壟斷了50年的技術,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如果我們想要使用它,美國就開出每天2個億的費用,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我們真的需要付出這麼高的費用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儀式,我們的國家正在努力發展,但是由於我們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要在短時間內超越西方國家數百年的技術積累是不容易的? 我國湧現出無數愛國的中國熱血青年,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一生的力量。 他們拒絕在國外得到豐厚的報酬,他們堅持留在國內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但由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中國很長一段時間是非常困難的。
  • 國寶級女科學家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658億
    國寶級女科學家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658億愛因斯坦說&34;。很多重要成果的獲得都一個靈感迸發時期。不管在任何時候,創新都是極其重要的,就像王若虛在《評東坡山谷四絕》中所說的&34;。
  •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31歲又被直接特聘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42歲時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很厲害,也足夠優秀。但是和她一起出現的詞卻是:「網紅」「女科學家」「女博士」「大齡未婚女性」。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0年後又棄美歸國,憑AR技術撈金586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0年後又棄美歸國,憑AR技術撈金586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3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金498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13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金498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為祖國省下上萬億!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資訊時代就是晶片時代,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晶片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晶片,1965年,我國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批電晶體和數字電路,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研發成功PMOS集成電路,但是由於我國逐漸進入國際市場,由於國外供應的晶片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強,因此,我國的國產晶片事業有一定的停滯。
  •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586億
    女科學家顏寧出走美國後,10年後又棄美歸國,靠AR技術撈586億當今科技發展新時代的社會,許多科學家投身做創新性的科研,在5G與AR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AR慢慢的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於各行各業中。AR技術的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呈現出巨大的紅利。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他不僅靠著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還幫助國家工業破冰,打破西方壟斷,為國家節省了上億,國家下令此人必須重用!這個人就是洪家光。洪家光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數控技術專業,過去只是中國航空工業裡的一名車間技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中國企業募資50億有望打破海外的壟斷
    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矽片出貨量為109.21億平方英尺。長久以來,全球半導體矽片行業都處於寡頭壟斷態勢,全球前五的矽片企業,共佔據了行業93%的市場份額。這一境況令人擔憂。但好在,近年來我國晶圓廠密集擴展,矽片需求量不斷增加,再加上國產替代化趨勢,以滬矽產業為首的中國半導體矽片企業,有望實現破局。
  • 直接省下上萬億,84歲老人不退休造國產晶片,打破美國技術壟斷
    此前,關於晶片我國一直依賴進口,但近幾年,早也從起步階段的舉步維艱,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離不開大量科學家的嘔心瀝血,正是他們的堅持不懈,我國才能從二極體、三極體再到集成電路、CPU晶片實現蛻變。其中,一位老太太,84歲高齡仍不退休,只為成功製造出國產晶片,憑藉一己之力,打破美國壟斷,為我國省下上萬億元,可以說是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她就是我國的傳奇人物——黃令儀,很多年輕人或許有些陌生,但我們需要銘記,現在便捷的生活一定有一份屬於黃令儀的功勳章。
  • 女科學家顏寧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 37歲攻克50年不解的科學難題
    人民日報微信10月9日刊文,在今天這篇文章裡,你將認識她——顏寧。當今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 美國壟斷了近百年!停工一天損失2億,被中國科學家9個月突破
    西氣東輸項目共投資1500億人民幣,全長4200公裡,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在長距離的背景下還能夠提高運輸效率,需要在每隔200公裡的運輸管道上增加一處加壓站,提供強大的壓力保證能夠快速的運送天然氣,然而在當時的國內條件,中國自身產不出來加壓站的核心設備燃驅壓縮機組。
  • 西方國家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
    眾所周知,我國在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一些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但在這次我國也是再次被引發關注,而西方國家也是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了?中國發展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技術都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限制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德州企業攻克OLED面板蒸鍍源核心技術瓶頸
    山東國晶OLED蒸鍍用陶瓷點源產品山東國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集特種陶瓷材料、難熔金屬製品、蒸鍍源設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獲批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承擔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2項,山東省自主創新及成果轉化重大專項3項,榮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山東省技術創新優秀新產品1項,是「中國CVD技術及碳-陶產業的領航者」。
  • 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十三年耗資30億美元 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70年...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設想,在2005年,要把人體內約2.5萬個基因的密碼全部解開,同時繪製出人類基因的圖譜。換句話說,就是要揭開組成人體2.5萬個基因的30億個鹼基對的秘密。到2000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製工作已經完成。
  • 魏詩卉:33歲解決飛彈性能50年難題,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因此,2019年4月29日,在第15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禮上,一位身著軍裝的青年女科學家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魏詩卉,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火箭軍成員。魏詩卉出生在軍人世家,外公楊雲卿在抗日戰爭爆發之時,投筆從戎,不畏犧牲,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新中國成立以後,楊雲卿則響應國家號召,擔任西北工業建設的設計師。魏詩卉的父親是一位部隊的飛行員,經常給她講訴軍隊裡的事情。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魏詩卉從小就想成為一名人民子弟兵為祖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