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打字機與人工智慧寫作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的「西湖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的主題是「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與會的專家學者從各自的專業角度表達了對生機勃勃又泥沙俱下的網絡文藝的觀察與思考。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在五百人公民大會覆審他有罪並必須處死的關口說道:以一個將死者必有的預言能力來看,未來發生的好或壞只有天知曉!這個看起來無所不包卻又不真的說明什麼的預言正在成為我們今天面對網際網路寫作的尷尬寫照。唐代苦吟詩派如盧廷讓、李賀、賈島、寒山、拾得等,或者「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或者「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如果他們突然看到,由計算機技術主導的鍵盤寫作和網際網路技術助推下的網絡寫作動輒以數百萬字起步,除了驚天般的詫異,還會作何反應?比如,會不會反思寫作工具的技術升級怎樣影響了寫作?而看起來將人的寫作潛力刺激並釋放到不可思議之程度的網際網路傳播,又在製造自由書寫的境域內怎樣異化著那些拘禁於寫作之中的人們。

  工具影響表達

  「媒介即人的延伸」,麥克盧漢的著名論斷隨著伍迪·艾倫的文藝片《安妮·霍爾》而廣為人知。然而這個「人的延伸」不僅適用於媒介研究,更是來源於唯物主義對於工具的普遍理解。工具,尤其是勞動工具,作為手的延伸形式,改變了生產形式,也重塑著我們的感官、智力,乃至大腦。具體到寫作這一行為,則是作者使用的工具與技術或隱或顯地影響了作品的各個方面。

  首當其衝的是寫作的產量、速度,以及隨之而來的思維方式與文風。寫作工具的便利與快捷徹底將用筆書寫的行為改變成鍵盤的敲擊,以及後來光標字符的輸入,甚至如今正在部分實現的語音識別後的自動輸入。就像尼採在1882年的年初收到一臺丹麥製造的球形打字機,從而徹底挽救了他一度擔心不得不因為健康惡化而徹底放棄的寫作。這臺最初為聾啞人發明的古怪機器,包括了52個字母(含大小寫)、10個數字,以及標點符號。只要練習充分,每分鐘可打出800個字符。之於尼採,則是在收到印表機的第二年年初,即1883年2月就寫出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其中第一部分的完工只花了10天。僅在一年以前,尼採還因飽受頭痛、嘔吐、視力急劇下降等機能退化而暫停寫作,球形打字機的工具輔助猶如一場及時到來的甘霖,在帶給尼採肢體寫作便利的同時,也刷新了他的思路和文風。

  與1871年用筆寫下《悲劇的誕生》不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採用箴言體寫作,書中比比皆是論斷式的抒情和忠告——「我要向你們列舉精神的三段變化:精神怎麼變為駱駝,駱駝怎樣變為獅子,最後獅子怎樣變成孩子。」一句話就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猶如一句詩行。尼採的朋友察覺了此中變化,去信詢問「機器的力量」。尼採的回答毫無諱言,「你是對的。我們所用的寫作工具參與了我們思想的形成過程。」

  「天賜之物」網際網路

  根據《淺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的觀察,「天賜之物」網際網路是「全能傳媒」,它的出現是對打字機、計算機技術的疊加與倍增。所謂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中心觀念已經迅速失效,代之而起的新感知是「我變成了機器人」。

  在網絡文學,或者說網際網路寫作中,海量存貯的文本數據和饕餮一般難以饜足的閱讀需求,交相構成了雙重的悖謬。一方面,是人人得以在網上寫作並即時發表的自由境域,洋溢著樂觀的無拘無束氣息;而另一方面,寫作的深度仿佛消失於一夜之間,追求短暫快感表達的寫作欣悅代替了深思熟慮,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受僱於類型文本的購買與定製之後,數量上汪洋恣肆的自由表達無聲息地淪陷為另一種招攬閱讀的幌子。

  就拿紅透大江南北甚至有橫掃全球之勢的《後宮·甄嬛傳》來說,完成150萬字的篇幅用時甚短。從2005年末開篇上傳伊始,到2007年9月四部完結出版,網際網路在線的點擊閱讀格式就像催命符咒一般加速著寫作者的網頁更新速度。對比《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辛苦不尋常」,網絡文學所享用的網際網路技術便利轉而走向反面,成為個體寫作者的自我否定。表象上自由自在,實質則催化了寫作者的異化,即依附現成文本,抄襲他者,複製自我。不再是匠心獨出的藝術行為,不再是基於真實表達衝動的文學寫作,而是被文化資本的大數據統計軟體所計量、所訂購的來料加工產品。一個不無可悲的數字增長是,2006年晉江原創網認定《甄嬛傳》存在數十處涉嫌抄襲的情節、語句,而到了2017年,新晉網紅《錦繡未央》則因涉嫌抄襲,受到了11名作家的聯合起訴,根據控方提供的「抄襲調色盤」顯示,270萬字總共涉及抄襲200多本小說。

  從數十處到200餘本,撇去寫作者的文學才能缺失與道德自律失控不談,關於寫作的新技術問題再次浮現。這已經不再是單個寫作者因為「影響的焦慮」而去借鑑或者仿製某些典範作品,而是在網際網路的數據平臺基礎上,運用文字抓取軟體,直接轉換生成相類似的文本。一番生吞活剝的改頭換面之後,完成了巨無霸體量的網頁連載,繼而得到影視或網劇IP追捧的投資改編。讀者的注意力投放與網絡上的流量灌注接連洗白了多個拼盤之作,同時引發關於人工智慧寫作的關注。

  誰是AI,正在寫作?

  網際網路上的AI寫作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現象。在碎片化表達的技術時代裡,網民的自我抒發與回應期待都變得更為理性、清醒且低廉。網際網路仿佛一頭怪獸,看起來破除了所有阻斷交流的限制,讓自由表達和無礙交流成為可能,而另一方面又製造出一個個荒漠般的社交界面,隱藏在流動IP位址後的心聲傳達,既是真實的,又是空洞的。對於這種熱切追索卻根本不知道何處可以為終極的心聲,24小時在線的AI秒回或許真的是唯一適當的匹配。翻閱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站點,幾個著名的後臺ID總是在一成不變的程序設定下,無所不能地回復著上天入地的各類稀奇古怪問題。還有手機應用裡的各種寫作APP,輸入物名,就有宛若唐詩宋詞般的一首作品飛速滾動在屏幕上。輸入你的愛人姓名,就可以得到一首愛意滿滿的藏頭詩。其實,輸入你的仇家姓名,結果也一樣。

  AI寫作的前身並不光彩,美國的一些計算機研究人員早已嘗試用「論文生成器」來隨機生成文章,並以通過機器篩檢和人工審查為榮,在獲得版面發表之後又自我揭穿文章本身的「非人」寫作屬性。用智能寫作技術的驕矜盡情嘲諷了被各種目的蒙蔽了判斷力的所謂專業人士。此時,技術寫作的自動性和便利性反而變成覆蓋明鏡的塵埃,正在消磨人於寫作中獨有的性靈和新創。如果處身其中的我們再不及時反省和改正,原本有助於自由表達的各種技術就有可能在反向上加速運行,成為異化寫作行為的工具手段,並讓寫作本身再無超越性的生命價值可言。(楊俊蕾)

相關焦點

  • 「人類第二次書寫革命」——打字機的誕生
    肖爾斯和格利登型打字機大獲成功之後,雷明頓公司在1878年又將其改進,推出雷明頓2號。肖爾斯和格利登型打字機的成功讓雷明頓公司成為了打字機行業的先行者,儘管還有很多公司試圖在這一新興行業分一杯羹,但雷明頓公司已經是打字機行業不容挑戰的霸主。如果想和雷明頓競爭,那就必須發明一種性能、價格優於雷明頓打字機的新型打字機。
  • 書寫生命的哲學家尼採:寫作是思想和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不同於上述流傳甚廣的看法,普林斯頓大學哲學教授亞歷山大·內哈馬斯在其論著《尼採:生命之為文學》中認為,尼採的文學特質無損於他的哲學水準,尼採的哲學不僅以文學為模型,而且還生成了文學的產物。與文學密切相關的視角主義和唯美主義,是透視尼採哲學的兩個至關重要的視角。
  • 猴子和打字機
    這個實驗又叫「猴子與打字機」實驗,上世紀20年代初由法國數學家波萊爾提出。波萊爾認為,如果無限多的猴子在無限多的打字機上隨機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甚至其他全部著作。  這一實驗的本意是說,在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人員條件下,任何東西都可以產生。
  • 一個迷人的時代結束了——與打字機有關的往事 | 作文
    但打字機並沒有出現在我的記憶裡,沒有流傳到中國南方的小鎮和鄉村小學。據說那時,打字機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已經存在了大約170年,即將走進它的晚年。我對打字機有很好的印象,這大概也和我從事的傳媒行當,以及我自己的寫作有關。
  • 揭秘哲學家尼採:求婚遭拒 終生未婚(圖)
    尼採哭叫著撲了上去,抱住馬脖子大叫:「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他徹底崩潰了……  與叔本華的關係充滿了糾纏  寫作《悲劇的誕生》時,尼採與華格納的友誼正處於最熱烈的時期。尼採在華格納的音樂中看到了希臘悲劇復興的希望,將華格納的音樂作為偉大的酒神精神的復歸,並將悲劇的誕生不合比例地分配給了音樂精神。
  • 馬未都|打字機
    在打字都用電腦的今天,中文打字機遠離我們不過一代人的時間。
  • 人工智慧能代替我們寫作嗎?
    [摘要]雖然英國人還沒有看到人工智慧創作出的小說,英國社會也沒有鼓勵機器人參與文字創作的氛圍,但不少英國人已經相信,人工智慧是可以勝任很多寫作工作的。  人工智慧面前,誰能確定自己還能保住飯碗?英國人之所以關心這個話題,主要原因就是在英國社會,人工智慧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接近人類。  早在2009年,英國考試機構愛德思就宣布使用電腦批閱英語寫作試卷。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增刊》當時的報導說,經過特殊編程的電腦將「掃描」試卷,評估學生的語法與詞彙,辨定可能正確的答案,並給出總分。
  • 尼採:一個天才與瘋子,哲學家與詩人!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位詩人,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批判。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身為一個哲學家和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不幸。
  • 對尼採來說,生命的終極問題是:你會跳舞嗎?
    #尼採之所以喜歡跳舞,是因為他在音樂中以協調,和諧和有節奏的運動享受身體的感覺。尤其是當他與一位女性伴侶共舞時,後者的身體和動作緊緊相伴,毫不費力地回應了尼採的肢體動作所傳達的每條微妙的線索。01,舞蹈貫穿在尼採的整個哲學思想中尼採的著作是出了名的難駕馭。他的寫作風格多種多樣,包括散文、格言、詩歌和小說等。
  • 尼採:男人和女人的「天職」分別是什麼?
    作為詩人的尼採,上述簡短的詩句,尼採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作為男人是不能「隱藏」起來的,而是要走在前、衝在前,什麼地方有危險就奔跑到什麼地方去,主動地尋找困難阻礙,在克服一個個困難阻礙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權力意志,體現出男子的氣質。 由此可見,尼採對男人的要求是必須剛強勇毅,作為一個男人必須敢於冒險、敢於鬥爭。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後的尼採晚期哲學,比如《權力意志》時期的筆記中,反覆使用了「未來哲學」這樣一個概念。尼採甚至把1886年《善惡的彼岸》這本書的副標題立為「一種未來哲學的序曲」。科學批判是尼採從《悲劇的誕生》時期就已經開始的一項工作,他反對以「因果說明」為主體的科學-理論方式對人類生活的日益侵佔,和對人文科學的全面擠壓。所以在尼採看來,未來哲學的思考必須有一個批判性的前提,就是對傳統哲學和傳統宗教的解構。尼採後來也把它叫做「柏拉圖主義批判」,在哲學上是對「理性世界」和「理論人」的質疑,在宗教上是對「神性世界」和「宗教人」的否定。
  • 跟著海明威學寫作:掌握這三點,你的寫作水平上升一個臺階
    海明威的家在哈瓦那郊區,他喜歡在臥室寫作,哪怕他有自己的工作室。臥室內有一堆齊胸高和牆面呈直角的書櫃將臥室分隔成兩邊。 臥室的一邊是生活區域,有床和衣櫃之類的,另外一邊就是海明威的工作檯。工作檯是一個書櫥,靠著窗戶邊的牆擺放著,一邊放著全都是書,另外一邊是堆成山的文件、手稿和小冊子。書櫥頂上所剩無幾的空間放著打字機。
  • 打字機竟然是愛情的產物
    打字機(Typewriter)是用以代替手工書寫、 謄抄、 複寫和刻制蠟板的機器。通過敲擊鍵盤上的某一個按鍵,該按鍵對應的字符的字模會打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符。每一次字符的敲打,打字機都會把紙向左移動,以備列印下一個字符。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1869年, 25歲的尼採被破格任命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文學教授。他在巴塞爾大學發表的就職演說中說道:「語文學自身還包含有一種藝術式的,立足於美與倫理之上的強制性因素。」 至此,尼採開始向哲學中的古典派宣戰。
  • 打字機集合!訓練建議與計劃參考
    在多天的教學之後,應對於推力、拉力與下肢力量的打字機動作都為大家一一講解。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說尼採是雞湯導師,別不信,大家可以搜一下,搜出來的文章基本都是:《尼採箴言: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尼採的這十句話,藏著人生必備的智慧》《看懂了尼採,也就看懂了人生》……估計尼採看到這些東西,內心應該也掛不住了,拜託,自己是哲學家,很要臉的好不好?哲學家被當成雞湯狗,這跟要臉的公號博主被當成印度人有啥差別?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以及他對於女性的態度究竟如何?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他靠稿費過生活,一心想提高自己的寫作速度,畢竟多產多得嘛。和傳統文人用筆桿子寫文章不同,多年的海外經歷讓他習慣了用打字機輸出文字,可當時的外國進口的老式打字機是英文的,沒法打中文,林語堂腦子轉得滴溜快,打字機卻跟不上他的靈感速度
  • 尼採的科學批判
    尼採那裡有一門科學嗎?若有,是何種科學?這是在尼採研究領域頗多爭議的問題。本文試圖清理尼採的科學批判,特別是前期尼採對以蘇格拉底主義為標識的科學樂觀主義(理論文化)傳統的揭示,中期尼採主要在《快樂的科學》中形成的科學新理解,以及後期尼採對於「作為謊言的科學」的批判。本文認為,無論在哪個時期,尼採的科學批判始終致力於揭示歐洲科學或歐洲知識理想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