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薄志山AM:通過延長光生激子壽命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

2020-11-25 知研光電材料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以其成本低、重量輕、可捲曲、可大面積製造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由於人們對材料設計和器件優化所做的努力,單質結OSCs的效率不斷提高。OSCs中的光伏材料(有機半導體)必須首先吸收儘可能多的光子才能產生激子。其次,光生激子必須擴散到和受體的界面上。

最後,收集電極必須有效地提取光生自由電荷載流子才能獲得高效率。激子遷移在OSCs的光電轉換效率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其中,激子壽命(τ)對有機太陽電池(OSCs)中激子向給體/受體主界面的遷移至關重要,而目前對於τ的延長相關報導相對較少。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薄志山教授團隊與中科院物理所李運良研究員團隊合作首次報導利用非揮發性固體添加劑來延長非富勒烯OSCs中光生激子的壽命。該研究中通過將固體添加劑9-芴酮-1-羧酸(FCA)引入新型活性層中,該活性層包括一個非富勒烯受體(IT-M),實驗結果顯示τ從491ps延長到928ps,同時螢光強度和量子產率也明顯增加。

此外,時間分辨瞬態紅外光譜表明IT-M的電子激發態和FCA的電子基態之間存在分子間振動耦合,可以抑制內轉換過程,而這一結果也是首次被發現!在添加FCA後,基於IT-M的OSC顯示出更加優異的短路電流和填充係數,光電轉換效率也因此相應提高,特別是對於給體/受體比為1:4的器件,其效率更是提高了56%。

綜上所述,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用於提升OSCs性能的方法,並不影響其形態和光吸收特性。該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其它非富勒烯受體,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相關論文成果現已發表在Wiley旗下的《Advanced Materials》上 。

DOI: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3164

相關焦點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製造過程中的靈活應用和高能效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們像箔一樣薄且柔軟,可以適應各種基材。可以通過使用的宏模塊來「調整」吸收太陽光的波長。塗有吸收紅色和紅外光譜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辦公室窗戶不僅可以屏蔽熱輻射,而且還可以同時發電。
  • 小分子可能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關鍵
    了解粒子是如何穿過器件的,對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至關重要。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制定了一套提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設計指南。當一束光或光子被半導體吸收後,會產生一對稱為激子的粒子。電子是這對粒子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帶正電的等價物,稱為空穴。
  • 異質結分子摻雜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機理闡明
    記者2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材料及界面課題組提出了分子摻雜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層優化模型,揭示了摻雜劑在其中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一種可控的高效摻雜器件製備工藝。其相關研究成果以《異質結分子摻雜高效激子解離及長載流子壽命提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為題,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源類旗艦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生電荷過程包括光子吸收、激子解離、電荷傳輸與電荷收集四個基本步驟。目前針對這一光電轉化過程仍然缺少有效、直接的電學性能優化手段。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太陽能聚合物電池的原理及發展前景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入射到半導體的異質結或金屬半導體界面附近產生的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光生伏打效應是光激發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一激子被各種因素引起的靜電勢能分離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當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時,光敏材料被激發產生電子和空穴對,在太陽能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分離和傳輸,然後被各自的電極收集。
  • 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初步認知與了解
    這種光電效應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是,當太陽光照在半導體 p-n 結區上,會激發形成空穴-電子對(激子)在p-n結電場的作用下,激子首先被分離成為電子與空穴並分別向陰極和陽極輸運。光生空穴流向p區,光生電子流向n區,接通電路就形成電流。       Fritts在1883年製備成功第一塊硒上覆薄金的半導體/金屬結太陽能電池, 其效率僅約 1%。
  • Small Methods: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光耦合綜述
    基於有機半導體材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法製備、柔性、透明和輕量等優勢而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之一。目前實驗室報導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經超過14%,然而相比於矽基等無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仍然偏低。限制有機太陽電池效率的原因主要包括較短的激子傳輸距離、本體異質結中的電荷傳輸和開路電壓損失等等。
  • 國科大材料學院在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從單線態到三線態的系間穿越是光物理的重要基本過程,同時,具有大量三線態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光伏、室溫磷光和光動力學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設計併合成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是材料領域的前沿熱點,吸引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三線態材料的工作機理一直存在不同的科學觀點。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光電轉換效率高想要了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高效性能、備受人們青睞的秘密所在,我們就不得不說說它的光吸收與能量轉化的原理了。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乾貨 詳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前言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日本如何獲得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9.26%轉換效率?(上)
    >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經過以下步驟進行發電:①通過吸收光生成激子,②激子擴散、③激子分解、④載流子擴散、⑤用電極捕獲載流子。  有機半導體與Si半導體的最大不同點在於激子的庫侖力非常大。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庫侖力為數百meV,而Si僅為15meV。因此,Si即使在室內的熱能環境下,只要照射光,電子與空穴也容易分離。而有機半導體不同,由於電子與空穴間的庫侖力非常強,因此生成的激子不移動到施主與受主的界面的話,就無法分離。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DIO添加劑有助於提高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與精細機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蘇州大學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解釋了1,8-二碘辛烷(DIO)添加劑對PSCs效率提升的貢獻。該成果已發表在《Nanomaterials》上。
  • 薄膜太陽能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的首選,並且是單位重量輸出功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所謂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就是高效/低成本/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銅銦鎵硒(CIGS)等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CIGS具有非常優良的抗幹擾、耐輻射能力,因而沒有光輻射引致性能衰退效應,使用壽命長。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目前,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已經超過25%, 且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希望成為下一代薄膜光伏技術的候選者之一。從根本上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主要取決於鈣鈦礦層的吸光能力、缺陷鈍化以及光生激子的分離和提取。在光照條件下,光生激子會被PSCs的內建場分離和提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它得名於其中的吸光層材料:一種鈣鈦礦型物質。鈣鈦礦是以俄羅斯礦物學家Perovski的名字命名的,最初單指鈦酸鈣(CaTiO3)這種礦物,後來把結構為ABX3以及與之類似的晶體統稱為鈣鈦礦物質。在今天介紹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陽離子A通常是有機離子CH3NH3+、C2H5NH3+等,B通常為二價金屬離子,如Pb2+、Sn2+等,X則為滷素陰離子(Cl-、Br-、I-)。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然而,某些分子可通過單線態裂分使單個光子產生兩個激子,這類分子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兩個激子的「存活時間」非常短(幾十納秒),科學家們很難將它們以電的形式收集起來。研究團隊通過新的設計規則,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測試與表徵方法
    在製作出太陽能電池後要對其進行測試和表徵,以反映所得電池的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測量和表徵方式:1、I-V測試系統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徵與測試技術中,I-V測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測試方式。I-V測試系統,能夠得到器件以下參數:能量轉化效率、填充因子、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而這四個參數正是衡量電池性能好壞的最直接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