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上音樂課,他學到的不僅是聽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向學習能力轉變的。
當兒童學習演奏樂器時,他們一系列的聽覺能力會得到加強。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這種訓練可以使人終生受益,至少對於那些繼續從事音樂的人士來說情況如此。
然而童年時期的音樂課程可能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即使在課程結束多年以後依然存在。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錄製了大學生的聽覺腦幹反應——也就是說,測量他們的腦電波,記錄其對複雜聲音的反應。曾經在童年時期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的反應更強烈——在被測試時,他們的大腦能夠從複雜的聲音中更好地甄別出關鍵的要素,比如音調。即使有的人中斷學習音樂很多年也是如此。
事實證明,對聲音的細微變化的感知能力,不僅對正在學習說話和識字的兒童至關重要,而且對於耳朵漸背的老人也很關鍵。
研究人員發現當音樂家年紀漸長時,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會出現聽力損失。但是老年音樂家仍然具備著相應的中樞聽覺處理功能,這有助於他們在喧囂的環境中聽懂別人的講話。
亞歷桑德拉·帕博瑞-克拉克是克勞斯實驗室的一名博士候選人,也是今年發表的一份關於聽覺工作記憶和音樂的論文的作者之一。「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上音樂課,他學到的不僅是聽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向學習能力轉變的。」她說。
樂器、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案千差萬別,每個家庭需要弄明白真正吸引他們孩子的樂器是什麼,而對這個家庭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方案又是什麼,因為學習音樂,很大一部分目的應該是追求身心愉悅和精益求精。
孩子應該在演奏和學習時樂在其中,父母應該關心音樂本身,而不是關注其效果。
「我們想要你有更好的認知能力,所以讓你學音樂,」帕博瑞-克拉克說。「音樂是偉大的,音樂是美妙的,音樂是社會的,讓人們盡情享受音樂本身吧。」(節選)
主編|Amelia Liu 市場總監|Bob Liu 運營總監|薛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