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童年開始學習音樂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長大後依然存在!

2020-11-24 騰訊網

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上音樂課,他學到的不僅是聽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向學習能力轉變的。

當兒童學習演奏樂器時,他們一系列的聽覺能力會得到加強。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這種訓練可以使人終生受益,至少對於那些繼續從事音樂的人士來說情況如此。

然而童年時期的音樂課程可能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即使在課程結束多年以後依然存在。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錄製了大學生的聽覺腦幹反應——也就是說,測量他們的腦電波,記錄其對複雜聲音的反應。曾經在童年時期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的反應更強烈——在被測試時,他們的大腦能夠從複雜的聲音中更好地甄別出關鍵的要素,比如音調。即使有的人中斷學習音樂很多年也是如此。

事實證明,對聲音的細微變化的感知能力,不僅對正在學習說話和識字的兒童至關重要,而且對於耳朵漸背的老人也很關鍵。

研究人員發現當音樂家年紀漸長時,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會出現聽力損失。但是老年音樂家仍然具備著相應的中樞聽覺處理功能,這有助於他們在喧囂的環境中聽懂別人的講話。

亞歷桑德拉·帕博瑞-克拉克是克勞斯實驗室的一名博士候選人,也是今年發表的一份關於聽覺工作記憶和音樂的論文的作者之一。「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上音樂課,他學到的不僅是聽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向學習能力轉變的。」她說。

樂器、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案千差萬別,每個家庭需要弄明白真正吸引他們孩子的樂器是什麼,而對這個家庭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方案又是什麼,因為學習音樂,很大一部分目的應該是追求身心愉悅和精益求精。

孩子應該在演奏和學習時樂在其中,父母應該關心音樂本身,而不是關注其效果。

「我們想要你有更好的認知能力,所以讓你學音樂,」帕博瑞-克拉克說。「音樂是偉大的,音樂是美妙的,音樂是社會的,讓人們盡情享受音樂本身吧。」(節選)

主編|Amelia Liu 市場總監|Bob Liu 運營總監|薛兆峰

相關焦點

  •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童年環境會對基因產生長期的影響
    該研究寫道:「在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的社區長大的孩子,在進入成年期時,在表觀遺傳上與社會經濟條件較好的同齡人有所不同。」「這一發現表明,表觀遺傳調控可能是兒童時期的環境改變成人健康的一種機制。」用非科學的語言來說,這意味著在一個社會經濟不利的環境中長大會影響你的基因功能,進而影響到你成年後的健康。
  • 複雜任務學習過程會致大腦中白質變化
    白質是大腦神經元細胞體連接區中的白色物質。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包括視覺和運動過程在內的複雜任務學習過程會導致大腦中白質的變化,如戲法和魔術的訓練。
  • 一項最新的長達18年的研究表明,童年環境會對基因產生長期的影響
    如果你回想一下你的童年,你也許能找出一些你的鄰居對你長大後的影響。也許你是在海邊長大的,正因為如此,你可能不習慣生活在內陸。又或者你是在鄉下長大的,長時間呆在城市裡會讓你感到焦慮。但是,你成長的地方對你的影響遠遠超過你的個性或偏好。它也會影響你的基因。
  • 童年長期生活在貧困環境中,控制情緒的大腦功能有可能受到損傷
    研究表明,這種影響的效力不但是強有力的,而且是持續的。國家科學院在一份重大研究課題的報告中就這樣寫道:「兒童成長的環境及其生活經驗,會影響兒童早期發育的各個方面,從大腦結構的發育,到孩童的同情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不斷疊加的,從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一直持續到童年的早期。」最重要的是:早期的人生經驗會進入我們的身體,深入我們的行動基因中。
  • 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
    長大後會失憶嗎?人類6歲之前的記憶,為何會在腦海中消失?人類從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這漫長的一生中會發生許多的事,可有許多事我們都已經忘記了,即使能回憶起來的片段也是模糊的。特別是6歲之前的記憶,特意去回想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吃力,甚至會產生「這真的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嗎」這樣的感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記憶在重新辨認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記憶的能力早期人類沒有紙幣,只能靠打繩結來記事,直到文字被發明,我們才有了源遠流長的文明。記憶和人類社會是相伴相生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記憶,人類文明也將不復存在。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音樂,讓孩子的大腦也會發展得更加均衡,認知聲音的強弱、高低、漸強漸弱等特點,滿足孩子的表現欲,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引起兒童情感共鳴,還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哦!美國某大學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童年時期的音樂課程可能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即使在課程結束多年以後依然存在。研究人員錄製了大學生的聽覺腦幹反應——也就是說,測量他們的腦電波,記錄其對複雜聲音的反應。曾經在童年時期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的反應更強烈——在被測試時,他們的大腦能夠從複雜的聲音中更好地甄別出關鍵的要素,比如音調。
  • 新研究:學習第二語言會影響大腦結構,提高大腦效率
    新研究:學習第二語言會影響大腦結構,提高大腦效率  Connor Feng • 2020-04-12 14:00:25
  • 科學研究表明:聰明人的大腦「運行速度」更快
    如果是,那麼UCLA醫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醫學分校)的神經學教授Paul Thompson博士最近的研究結果就顯得更有意義了,他的研究表明,聰明的人不僅更加睿智,而且他們大腦的「速度」也確比常人快。測試可以顯示出大腦的各個部分通過連接組織傳遞信息的狀況,觀測的結果顯示,聰明人的腦部信息傳遞速度比常人更快。為了保證測試的準確性,研究者對92個人(46對雙胞胎)進行了智力測驗,然後再開始檢測他們的大腦並比較他們的遺傳標記。測試結果表明智力水平與腦部信息傳遞速度存在明顯的相互關係。「這些圖像顯示出腦部神經的傳遞速度。
  • 當過度攝入糖分時 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吃糖時產生的多巴胺「衝擊」會促使我們快速學習,優先找到更多這樣的食物。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甜的、富含能量的食物。我們不再需要特別搜尋含糖食物,因為它們隨處可見。不幸的是,我們的大腦在功能上仍然和我們祖先的非常相似,大腦真的很喜歡糖。那麼,當過度攝入糖分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糖能重塑大腦嗎?
  • 大腦閱讀音樂之理,音樂失讀症存在之據
    於是問題來了,是否會存在一種叫音樂失讀症的病呢?失讀症是一種學習障礙症,儘管患者此前已接受過正規的閱讀訓練,失讀症仍會導致他的大腦無法處理書面文字信息。研究人員對於失讀症的隱性病因和治療方案存在爭論,但主流觀點認為失讀症患者會有音位閱讀障礙,也就是說他們無法將一個符號(一個字母或一個音位)與它的發音聯繫起來。
  • 科學研究表明,腦容量與認知能力之間可能存在顯著聯繫
    多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腦容量和認知能力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聯繫。英國有一句成語叫「眉骨高的人聰明」就是來源於聰明人的物理描述,可能是由於眉骨高的人腦容量大,這源於人們長期以來對大腦大小和智力之間存在聯繫的信念。早在200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這種聯繫。
  • 音樂驚人的12個事實,它會控制你的大腦,看看你中招了嗎?
    這些研究發現了一個生物學上的解釋,為什麼自人類歷史開始以來,音樂一直是世界各地情感事件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2.他們發現,聽音樂會激活聽覺區域,並在大腦中形成大規模的神經網絡。事實上,他們認為音樂可以激活大腦的情感、運動和創造性區域。 3.
  • 心理學:童年受到身體、語言、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後會有羞恥感
    為什麼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受到虐待,以後會讓他/她產生羞恥感呢? 所謂虐待,就是在精神和肉體上羞辱他人,蔑視和輕賤他人的人性人格。讓當事人在精神上為自己感到羞愧,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人間恥辱。
  • 科學研究表明,或關乎太陽壽命
    >後來可能是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身體功能也在發生變化像恐龍這樣兇猛的生物會消失至今還是一個巨大的謎團。經過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存活時間是和太陽息息相關的。回想起6500萬年前,恐龍正處於鼎盛時期,但後來的它就突然消失了。也有許多生物比恐龍幸運,一直存活到今天。其實地球的生態系統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會發生變化,許多生物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變得過時。
  • 科學家揭示:運動後的大腦,居然能給人體帶來這些變化
    研究人員將小鼠放在轉輪中奔跑,最開始小鼠奔跑速度慢,時常會停下來,經過7天的輪轉(在6分鐘內從每分鐘5 轉加速到每分鐘80轉)和平衡木訓練後小鼠奔跑速度增加,連續奔跑的時間延長;此外小鼠在平衡木上的奔跑速度增加,
  • 音樂對大腦的作用
    沒有什麼能像音樂一樣活躍我們的大腦。所有可以活躍大腦的行為都可以提升我們的腦健康。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減輕壓力並提升思維能力,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音樂是最便於中老年人群大腦保健的工具。音樂可以激活人們的活力。
  • 研究表明,無意識學習是信仰上帝的基礎
    根據喬治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的說法,能夠無意識地預測複雜模式的人(一種稱為內隱模式學習的能力)可能會更堅信,上帝是在宇宙中創造事件模式的人。這不是關於神是否存在的研究,這是關於大腦為何以及如何相信神的研究,他們的假設是,大腦善於潛意識下辨別周圍環境模式的人可能將這些模式歸因於更高的功率。
  • 研究表明:人在死亡後一段時間內仍會存在意識
    專家們對於人類死亡後會發生什麼一直爭論不斷,比如,人死亡後會見到什麼,人們是否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運作。也就是說,大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了。據福克斯新聞報導,一項令人難忘的新研究表明,當我們死的時候,我們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工作,能讓我們意識到周圍發生了什麼。
  •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在任何社會聽音樂都很常見,但聽音樂的生物決定因素卻仍是未知。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聽古典音樂會提高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同時下調調涉及神經衰弱的基因。
  • 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磁場一直在減弱,難道真的要發生逆轉嗎?
    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磁場一直在減弱,難道真的要發生逆轉嗎?我們一定都聽說過一句話,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句話其實就暗含了一些磁場的特性。我們在日常交往中,有時也會受到磁場的影響。比如我們看見一個人時,會有莫名的欣賞,反之,當我們討厭一個人時,就會說一句可能是磁場不合。人和人之間的磁場,就像一種特殊的傳染病一樣,那麼磁場真的有很多影響嗎?有人認為磁場的存在,會影響很多事情。地球到目前為止之所以穩定運行,就與磁場有著很大的關係。人類能夠生存,也是因為磁場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