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晶片是延續摩爾定律的希望

2021-01-19 EDN電子設計技術

我相信,石墨烯(graphene)將在未來催生半導體材料的下一個重大創新。PtDednc

材料創新一直是半導體產業中重要的一環。過去,最重要的是高κ閘極介電質;現在,則是鈷成為在半導體中段工藝(middle-of-line;MOL)觸點中替代鎢的重要元素。PtDednc

2004年發現的石墨烯,是迄今最輕薄但最強大的材料。它是碳的一個原子層,它比鋼更強勁200倍,同時也是人類已知最輕薄的材料——每平方公尺的重量約0.77毫克(mg)。它同時也是室溫下的理想導電和導熱體。PtDednc

由於石墨烯是一個原子層,因此既柔軟且透明。它還能在可見光與近紅外線頻譜範圍展現均勻吸收光的能力,而且適用於自旋電子組件。PtDednc

針對即將出現的新半導體工藝節點,石墨烯將在其先進封裝與互連材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3D IC封裝中,石墨烯可作為散熱片,用於降低整體熱阻,或作為EMI屏蔽,以降低串擾。PtDednc

主動式石墨烯組件層可經由低溫轉換工藝(< 400°C)彼此堆棧,實現支持近內存運算(memory-near-compute)的高密度異質組件。這是目前美國國防部先進計劃署(DARPA)目前正積極研究的一個領域,同時也是其15億美元電子振興計劃的一部份。PtDednc

至於互連,銅的動能逐漸消逝,而成為重大的IC瓶頸,預計在7nm節點時達到40%的延遲。石墨烯由於具有較高的電子遷移率和導熱性,使其成為半導體中段和後段工藝中更具吸引力的互連材料,特別是在線寬< 30nm時。PtDednc

基於石墨烯的半導體應用已經開始進入市場。在今年於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8)展出了一款整合石墨烯調變器和光探測器的新型光收發器,可實現高達每信道25Gbits/s的速度。美國聖地牙哥一家公司Nanomedical Diagnostics已經開始銷售使用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的醫療設備了。而在歐洲,Emberion正在打造石墨烯光電傳感器,用於改善低光條件下的感測能力,還可望在光達應用中找到一席之地。PtDednc

離子布植(ion implantation)技術的發展歷史正是石墨烯如何用於半導體產業的最佳寫照——從基礎科學發現演變至實驗室研究,再進展到實際於廠房製造的過程。PtDednc

在離子布植技術發展之初,半導體產業當時的主流觀點並不看好這種技術實際可行(相對於熱擴散),就算它能起什麼作用,也只是略微提高現有產品的製造產量。從核物理研究轉移離子轟擊技術到半導體生產並不明顯。PtDednc

後來,英國物理學家Peter Rose主導的Varian公司打造了一種新的先進離子布植工具,美國德州DRAM製造商Mostek已經用它製造出具有競爭優勢的MOS IC了。Varian和Mostek雙方的成功合作是離子布植髮展成為主要的半導體工藝之轉折點。PtDednc

在其後幾年,晶片公司在越來越多的工藝步驟中導入離子布植技術。大約在1970年代後,它逐漸成為半導體製造所使用的主要工藝之一。PtDednc

同樣地,石墨烯產業也必須與半導體產業密切合作,共同開發足以克服石墨烯挑戰的工具和技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完全實現包含這種2D材料的未來。PtDednc

石墨烯的挑戰包括在大面積上生長具有良好均勻性的材料。此外,如何以CMOS兼容方式轉移石墨烯以及實現高吞吐量等方面也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PtDednc

(原文發表於ASPENCORE旗下EDN姐妹網站EETimes,參考連結:Graphene Chips in for Moore’s Law;作者:Lab 91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Susan Hong編譯)PtDednc

相關焦點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要失效了!」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內容來源於中國電子報 兩種方式延續摩爾定律 一直以來,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趨勢都沿續於摩爾定律的規則: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經過18~24個月總數增長一倍。
  • 3個原子厚度晶片原型誕生,二硫化鉬將重新推動摩爾定律
    二硫化鉬,這個超薄金屬、硫化物,擁有令人驚嘆的電子特性,或將成為石墨烯有力的挑戰者。kbvednc在摩爾定律在使用矽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時,科學家們希望能通過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或二硫化鉬等來幫助摩爾定律繼續快速發展。
  • 摩爾定律一
    每個新的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產生的時間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僅適用於對存儲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
  • 為何說7nm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1nm真的能救摩爾定律嗎?
    適用了20餘年的摩爾定律近年逐漸有了失靈的跡象。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採用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將現有最精尖的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
  • 摩爾定律的黃昏,計算機行業的十大未來方向!
    微軟研究院的副總裁 Peter Lee 曾經開玩笑說:「預測摩爾定律將會失效的人數,每 2 年都會翻上一番。」而在英特爾官方宣布放棄追求摩爾定律曲線的時候,這一天也就到來了。摩爾定律對整個計算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最為關心的是,在摩爾定律之後,計算領域會發生什麼改變?
  • 超越摩爾定律 中國臺灣研究團隊獲重大突破
    中國臺灣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即便連臺積電,都致力於尋找超越摩爾定律的先進位程,而臺灣物理團隊搶先一步,成功研發出超越摩爾定律的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並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成果。臺灣地區「科技部」今天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在「科技部」、成功大學與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成大物理系教授吳忠霖與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博士陳家浩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更加輕薄、效率更高,可以超越摩爾定律,並進行後矽時代電子元件的開發,也因此,這項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 延續摩爾定律: 新型超平面錫氧半導體材料有望讓晶片提速百倍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
  •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材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他們在預測出「具有蜂窩狀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摻雜氮化硼(BNC)雜化材料是一種全新二維材料」後,這次發表在《納米通訊》上的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類材料存在能谷極化現象,並具有從紫外拓展到可見光、近紅外以及遠紅外波段的可調能隙功能。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對於超越摩爾定律的納米電子器件來說,自旋電子器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與依賴電流的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它將提供更高的能量效率以及更低的損耗。原則上,我們可以讓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基於自旋的電晶體和存儲器。鑑於石墨烯的自旋鬆弛長度較長,它可作為理想的自旋輸運通道。在通道中心,兩個磁觸點用於電氣注入或者檢測自旋電流。通過使用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滷化物的異質結構來避免對磁性接觸的需求,這些異質結構可實現直接光學自旋注入(左上)和直接的電荷自旋轉換(右下)。
  •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臺積電:摩爾定律可延續到0.1nm 現有製程工藝定義已成營銷遊戲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金科玉律,已經指導行業發展了50多年,它是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
  • 摩爾定律失效了?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經驗之談,被譽為計算機第一定律!其核心內容是: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每隔兩年,處理器的性能就會提高一倍!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對於石墨烯和相關二維(2D)材料中電子自旋傳輸(Electronic Spin Transport)的最新理論、實驗進展與研究現象,已經成為當前最引人入勝的熱門研發領域。自旋電子學是納米級電子學與磁學的結合,可以使電子以突破摩爾定律(Moore’s law)物理極限的速度發展。所謂摩爾定律是指,計算機處理性能約每兩年倍增,同時價格減半。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講,摩爾定律是指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從最不嚴格的意義上講,它是指使用一美元可購買的通用計算能力。同樣,當變化率無法達到每18/24個月加倍時,摩爾定律將&34;,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進展將完全停止,它只會以比這更慢的速度前進。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預計晶片中集成電晶體的數量 24 個月會提高一倍。」——相信大家對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四十年裡,IT 行業一直受這一定律的驅動。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電子晶片發展速度的放緩,「摩爾定律」正逐漸走向歷史。未來,基於光子技術的新型晶片,或將打破電路元件的限制,建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計算機。
  • 為摩爾定律續命? 自旋電子技術暫難當大任
    該定律指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18個月約翻1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摩爾定律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節奏設定了基本步調。自摩爾定律提出以來,不論是從單個晶片電晶體數目角度,還是從微處理器晶片、半導體存儲器以及系統軟體角度來考察,摩爾定律的預言與現實都驚人地吻合。可晶片上電晶體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縮小下去,晶片單位面積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數目會達到極限。
  • 給摩爾定律續命 EUV光刻暫難當大任
    今年,三星公司正式發布了7納米EUV晶片Exynos 9825,該公司稱此晶片將電晶體性能提高了20%至30%,將功耗降低了30%至50%。  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傳聞稱,EUV光刻有望成為摩爾定律的「救星」。  半個多世紀以來,半導體行業按照摩爾定律不斷發展,由此驅動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
  • 摩爾定律,Chiplet,IP與SiP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四個概念:摩爾定律, Chiplet,IP,SiP以及四者之間的相互關聯。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以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
  • 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
    Intel表示摩爾定律即使到達7nm這個節點,仍然會繼續有效,但是為了追上摩爾定律的腳步,7nm之後Intel很可能將會放棄傳統的矽晶片工藝,而引入新的材料作為替代品。現在看來,10nm有可能將會成為矽晶片工藝的最後一站。事實上,隨著矽晶片極限的逐漸逼近,這幾年人們也越來越擔心摩爾定律是否會最終失效,因為一旦半導體行業停滯不前,對於IT業界來說同樣會產生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