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一種基於BP網絡非線性耦合作用識別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及其在水文學中的實踐
覆蓋學科:機器學習、應用數學、水文學
主講人:李鴻雁 新能源與環境學院
時間:2020年11月13日(周五)下午兩點
地點:吉林大學前衛北區理化樓一階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
報告人簡介
李鴻雁,吉林大學新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吉林大學水利工程一級學科負責人、吉林省一流學科水利工程首席負責人,主要從事流域中長期水文預報理論與方法研究。
自1999年以來,採用智能算法進行水文循環系統複雜過程模擬與預報研究,先後完成了《人工神經網絡與遺傳算法在洪水預報中的應用》博士論文和《智能算法在防洪減災中的應用》博士後出站報告,出版專著《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在水科學領域的應用》。長期專注於流域中長期徑流預報理論與方法研究,2010年起,研究成果在第二松花江流域推廣應用,2017年起,其研究作為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定製諮詢項目,每年汛前進行預報結果發布,為吉林省防汛抗旱減災提供技術支持。
講座介紹: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是一種定量研究自變量變化導致因變量變化程度的分析技術。自變量之於因變量的作用機理對於敏感性分析至關重要,當物理過程明確時,可以抽象為數學表達或物理模型,但在大多數實際問題中,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作用機理和映射關係尚不明確,如何構建映射關係是敏感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礎。這裡,首先給出表徵物理過程的自變量和因變量Y(X),依據自變量耦合變化導致因變量變化率的敏感度定義,採用泰勒中值定理進行非線性多項式展開,推導出因變量變化率依自變量及其增量的非線性映射∂Y/∂X(X, ΔX),並採用BP網絡識別該映射關係;引入自變量增量ΔX=0擾動,計算∂Y/∂X(X, ΔX)和∂Y/∂X(X,0)的差值,即為自變量擾動導致因變量的變化率。依據該方法,識別出吉林省第二松花江流域汛期徑流受太陽活動影響的時滯為3個月;太平洋海溫12區與吉林省颱風暴雨洪水密切相關,影響時滯為2個月;白山水庫匯水區融雪徑流主要氣象影響因素為降雨、太陽輻射、風速和氣溫,時滯分別為0天、0天、0天和2天。識別出物理影響因素的作用時滯,就可以確定預報因子,例如,3月太陽黑子相對數與豐滿水庫匯水區汛期(6-9月)徑流敏感度最高,由於每年4月發布汛期來水預報,綜合考慮太陽活動作用的過程性,選擇1月、2月和3月太陽黑子相對數作為汛期來水的預報因子。
研究生工作部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