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團隊合作構建透明免疫缺陷斑馬魚移植平臺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北京時間2020年8月20日晚23時,Stem Cell Report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新的透明免疫缺陷突變體斑馬魚模型foxn1/Casper,它可以在不經過前處理的情況下移植同種或異種來源的細胞。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峰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血液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璐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動物所博士研究生呂鵬、高帥、張一帆和馬東媛副研究員以及韓國國家腫瘤中心Young-Ki Bae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斑馬魚細胞移植平臺,它有著成本低,通量高,易觀察等優勢。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評價造血幹細胞特性和臨床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1]。造血幹細胞移植評價受體往往需要輻照處理,但輻照同時也破壞了造血幹細胞生存的「微環境」[2]。

透明斑馬魚Casper突變體的構建,極大的推動了成年斑馬魚移植模型可視化的發展[3]。隨後的研究中,通過將免疫缺陷斑馬魚與Casper斑馬魚進行雜交,得到了一系列可視化免疫缺陷斑馬魚移植平臺,如prkdc-/-/il2rga-/-/Casper移植模型可以實現人腫瘤細胞的移植,並進行藥物篩選[4]。

然而,已有的免疫缺陷模型存活率較低,且純和突變體往往不育,同時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評價缺少發育時期依賴性特徵。

之前的研究表明,在斑馬魚中foxn1的敲低將導致胸腺上皮細胞發育缺陷,造成T細胞成熟受阻[5]。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ZFN技術構建了斑馬魚foxn1免疫缺陷突變體,並通過與Casper突變體雜交,得到了斑馬魚foxn1/Casper突變體移植平臺。

斑馬魚foxn1/Casper突變體在無抗生素環境中存活率達到了65%(150天),且雌魚可育。進一步表型鑑定發現,foxn1/Casper突變體胸腺萎縮,發育早期和成體期T細胞數量均減少且功能缺陷。

隨後,通過對比不同受體中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發現不輻照的foxn1/Casper受體與輻照後Casper受體中造血幹細胞移植效率沒有顯著差異,但foxn1/Casper受體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存活率更高。表明輻照會對受體造成損傷,影響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受體的存活。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不輻照的foxn1/Casper突變體評價了胚胎期和成體期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效率,發現胚胎期造血幹細胞有更好的移植效率。進一步RNA-seq數據表明,胚胎期造血幹細胞的細胞周期更快,這可能是其有更好移植效率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研究人員通過分別移植斑馬魚和青鱂魚肌肉細胞,表明其可以作為同種或異種實體細胞的移植受體;通過移植斑馬魚來源的MDS-like細胞,表明其可以作為惡性血液細胞的移植受體。

圖1. 斑馬魚foxn1/Casper突變體細胞移植平臺及應用

綜上所述,該工作構建了新的斑馬魚foxn1/Casper突變體移植平臺,不需要輻照前處理,可以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評價,同時能接受同種或異種的肌肉細胞移植,以及斑馬魚惡性血液細胞的移植。

該工作豐富了免疫缺陷斑馬魚移植平臺,鑑於foxn1/Casper突變體的免疫缺陷和透明等特徵,該模型可進一步應用於研究正常細胞移植後的命運以及惡性細胞的生理病理事件。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cr.2020.07.020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團隊合作構建透明免疫缺陷斑馬魚移植平臺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新的透明免疫缺陷突變體斑馬魚模型foxn1/Casper,它可以在不經過前處理的情況下移植同種或異種來源的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評價造血幹細胞特性和臨床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1]。造血幹細胞移植評價受體往往需要輻照處理,但輻照同時也破壞了造血幹細胞生存的「微環境」[2]。透明斑馬魚Casper突變體的構建,極大的推動了成年斑馬魚移植模型可視化的發展[3]。
  • 構建新的foxn1/Casper透明免疫缺陷斑馬魚移植平臺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評價造血幹細胞特性和臨床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1】。造血幹細胞移植評價受體往往需要輻照處理,但輻照同時也破壞了造血幹細胞生存的「微環境」【2】。透明斑馬魚Casper突變體的構建,極大的推動了成年斑馬魚移植模型可視化的發展【3】。
  • 小小斑馬魚科研有大用 與人相似透明可供觀察
    小小斑馬魚科研有大用 與人相似透明可供觀察   這就是斑馬魚,它因身上的斑紋而得名。近些年來,這種原產於印度、孟加拉國等地水域的小魚成為世界各地實驗室的寵兒,被廣泛用於藥物測試等領域。美國政府衛生機構曾在2003年將斑馬魚列為繼大鼠和小鼠之後第三重要的實驗動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剛剛在8日發文稱讚斑馬魚「在科研的世界裡濺起浪花」。  那麼斑馬魚究竟承擔哪些工作呢?
  • 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探索,它的成功將為眾多罕見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更是一次跨學科的創新與合作,讓免疫科醫生對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免疫缺陷病有了信心。罕見+疑難,全球不超過1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斑馬魚母源-合子轉換 (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MZT)過程伴隨著母源RNA和蛋白質的降解以及合子基因組的激活(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ZGA)。
  • Development cell:應用CRISPR-Cas9實現斑馬魚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
    ,這對於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斑馬魚具有養殖方便、繁殖周期短、產卵量大、胚胎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胚體透明等特點,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和研究平臺。利用斑馬魚,可以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揭示胚胎和組織器官發育的分子機理;可以構建人類的各種疾病和腫瘤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和治療的研究平臺;可以建立毒理學和水產育種學模型,研究和解決環境科學和農業科學的重大問題。
  • 丹灶代言人| 劉峰:丹灶「奇點臨近」
    劉峰說,當時已經四十不惑的他也疑惑了一陣,「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丹灶鎮政府的相關負責人非常誠懇地表示,會盡力幫助解決困難。」劉峰決定留下來,把自己第一次落地運營規劃的經歷交給丹灶,親手將自己的規劃變成真正能驅動丹灶創新發展的引擎。2013年,劉峰掛職成為丹灶第一批「科技副鎮長」。
  • 北協和南春富聯合治癒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到今年8月,小晴將迎來成功走出造血幹細胞移植倉後的第六個月,這意味著她罹患的罕見免疫缺陷病獲得了階段性治療的成功,意味著春富研究院成為小晴全家33個月的漫漫求醫路的終點,更意味著與小晴有著類似疾病的小朋友將獲得生存的希望。
  • 廣州生物院用TALENs基因敲除技術成功培育免疫缺陷性家兔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博士和裴端卿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將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技術應用於兔基因敲除研究,建立了兔基因打靶的高效平臺。並利用該技術平臺成功地將負責T細胞和B細胞重排的重組激活基因(RAG)敲除,建立了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該成果於7月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Cell Research上。
  • ​Mol Psy |人腦類器官移植後發生跨腦區投射和環路整合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劉妍課題組與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何水金課題組在Molecular Psychiatry合作發表論文:Human cerebral organoids establish subcortical projections in the mouse brain after transplantation,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適用於深部腦區移植的人腦類器官體外構建,並將其移植到
  • 中外合作育出首批無「毒」活豬,3年內實現豬到人的器官移植
    該團隊擁有國內最大的豬基因編輯和體細胞克隆技術平臺,每天最大量可構建近2000個基因編輯克隆胚胎,而且該團隊所處的昆明市氣候四季如春,是國內唯一一個常年可以構建豬克隆胚胎的團隊。魏紅江教授獲得日本鹿兒島大學博士學位後於2014年11月以人才引進回到雲南農業大學,2006年3月開始組建實驗室,歷經10年,打造了一支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以豬為主的動物基因編輯和體細胞克隆技術團隊,並構建了強大的技術平臺,近年來除了獲得敲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無「毒」豬外,還開發了抗排斥反應的多基因操作的異種移植供體豬,2014年在昆明開展了豬到靈長類的心臟、腎臟異種移植,
  • 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87% 斑馬魚為人類篩藥物
    有一次,美國俄勒岡大學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Streisinger從寵物店裡買回斑馬魚作觀賞。這位科學家偶然對這身長不過3—4釐米的熱帶小魚感興趣起來。  他研究了小魚的卵裂特點、胚胎發育規律,發現其胚體透明而且發育速度快的特徵,就想到斑馬魚也許可以用來做「模式生物」,也就是可用於解釋生命一般規律的生物體。
  • ...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
    左為團隊與陳香美、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療法帶來希望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1-01-12  瀏覽:
  • Sci Adv | 科學家繪製斑馬魚尾鰭再生中的細胞群像 ​
    責編 | 酶美斑馬魚具有極強的組織再生能力,其尾鰭可在切斷之後兩到三周內復原。研究斑馬魚為什麼有能力再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再生過程,並為再生醫療提供新思路。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表達譜測序技術分析了損傷前後的斑馬魚尾鰭,描繪了活躍在尾鰭再生過程中的細胞類群和細胞狀態轉化。
  • 斑馬魚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
    最近,水生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由桂建芳研究員主持的魚類發育遺傳學學科組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肌管素相關的(myotubularin-related)磷酸酶Mtmr8與磷脂醯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合作調節斑馬魚的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
  • Taconic將繁育和銷售CIEA的超級免疫缺陷小鼠
    這是一種超級免疫缺陷小鼠,對開展人源化研究、傳染病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以及異種移植試驗研究非常有用。   CIEA執行董事Ryuta Nomura表示:「BRG小鼠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球科研人員的論文中。CIEA一直在根據需求向學術科學家提供數量有限的BRG小鼠模型,然而這種需求在過去幾年裡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 夏慶友教授團隊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夏慶友教授團隊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2020-05-22 0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