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奧數,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空間想像能力很重要

2020-12-05 勤十二談數學

分析解答立體圖形的計算問題,需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使圖形能在腦中「立」起來,這就要靠平時多觀察、多動手。此外,應該牢記各類立體圖形的特徵,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計算方法,並能將公式進行變形,做題時要善於尋找隱藏在圖形中的數量關係。

1.長方體、正方體的稜長總和

長方體稜長總和=(長+寬+高)×4=長×4+寬×4+高×4

正方體稜長總和=稜長×12

2.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3.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統一公式:體積=底面積×高

4.圓柱、圓錐的體積

圓柱體積=πr2h

圓錐的體積=1/3πr2h

5.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

圓柱體的側面積=2πrh

圓柱體的表面積=2πr(r+h)

相關焦點

  • 第四講:立體圖形
    好,我們接著上面一節《平面圖形》,本節我們將總結小學階段所接觸的關於立體圖形的家長知識點。四年級開始接觸觀察物體是進入學習立體圖形的初始階段。培養孩子的立體感,從實物中印化到大腦想像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或家長會發現有些孩子觀察物體一下就明白了,有些孩子怎麼都整不明白。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實物再辨認左右角度。
  • 小升初考試複習――空間與幾何(立體圖形)
    今天一起來概括複習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先一起回顧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那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呢?長方體的特點: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下面我們一起總結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我們從最基本圖形長方體開始,通過上面的複習我們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六個面為長方形。上、下底面的面積=長×寬×2,前、後面的面積=長×高×2,左、右的面積=寬×高×2。長方體的表面積=(a×b+a×h+b×h)×2。
  •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來源:青島奧數網      2016-06-21 15:44:31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關注奧數網官方微信 數學資料、數學真題、更有全國教育資訊微信搜索「奧數網」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添加
  • 部編人教版六下數學作業本整理複習立體圖形的認識與體積P70到P71
    立體圖形的認識與體積 P70選擇(1)如右圖,至少剪開(C)條稜,才能把正方體紙盒展開在一個平面上。體積是1dm的長方體,它的底面積是1dm分析長方體有6個面,有三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都是長方形,並且這四個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據此解答.
  • 跟老師學數學,小學數學立體圖形裡的「坑」
    第一題 如圖,大正方體的稜長為6米,在它的一個角上挖去一個稜長為1米的小正方體,剩下的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思路點撥 :這種題給人一種錯覺:從大正方體上挖去一個小正方體,其表面積好像也減少了。
  • 「五年級答案0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
    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答案,上一篇文章地址【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重要公式1.典型題目:1.2.一個長方體的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8釐米、7釐米,如果把它的長、寬、高都擴大至原來的2倍,那麼,它的表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多少倍?
  • 如何求球的體積與表面積?
    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和周長,那麼你會求球的體積和表面積麼?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種巧妙求解球的體積和表面積的方法!圖2如圖2,「冪」是截面積,「勢」是立體的高。意思是兩個同高的立體,如在等高處的截面積相等,則體積相等。
  •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首先是說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它包含幾何圖形的認識和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兩部分內容。學生在小學已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因此這節課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對生活中的幾何圖形進行新的認識。可以說此課為學生學習初中「圖形與幾何」拉開序幕,有著「奠基」的重要作用。
  • 高考數學:立體幾何——求幾何體體積與表面積命題分析和解題模板
    立體幾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在高考中一般是兩道小題,一道大題.小題常以三視圖和常見的空間幾何體(尤其是球)為載體,求解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考查考生的直觀想像能力與數學運算能力。用公式法求解規則的簡單幾何體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解題模板:利用柱體、錐體、臺體、球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公式,求解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等,破解此類題的關鍵點如下.①定類別。根據幾何體的定義及其結構特徵確定該幾何體是柱體、錐體還是球體,或者是簡單組合體等.
  • 如何求解《球體積&表面積》巧妙方法
    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和周長,那麼你會求球的體積和表面積麼?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種巧妙求解球的體積和表面積的方法!意思是兩個同高的立體,如在等高處的截面積相等,則體積相等。更詳細點說就是,如圖3,界於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個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上述原理在中國被稱為祖𣈶(geng)原理,國外則一般稱之為卡瓦列利原理。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公式,並探索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訓練空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及類比推理能力。常見題型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題型有很多,但總而言之,題目中不外乎會有如下這些說法:①一種題型是,一個長方體因為高或長或寬的變化(擴大或縮小),或者是成為一個正方體,從而引起表面積的變化。
  •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公式大全
    原標題: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公式大全 今天王老師整理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公式大全分享給大家 (3)表面積:立體圖形的所有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 ①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②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S=a×a×6 =6a2 ③圓柱體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Ch =2πrh ④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S= Ch+2πr2 = 2πrh+2πr2
  • 名師指點:教你玩轉奧數五大題型
    進入3月份,各種奧數杯賽接踵而來,華杯、走美杯、中環杯……讓眾多小學生及其家長著實緊張起來,如何在各種杯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各個杯賽有什麼不同點和共同點?針對各個杯賽應該採取怎樣的應對方法?……智康1對1小學奧數研究中心羅立民老師王巍老師和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為您揭開奧數杯賽的神秘面紗。
  • 小學體積與表面積的知識點都掌握了嗎?來測測吧
    例1.如圖1所示,在一個大的正方體某個面上打一個小的正方體洞,已知小正方體的稜長是大正方體稜長的,那麼餘下圖形的體積比原來減少了幾分之幾?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幾分之幾?〔分析與解〕此題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解答時可以將大正方體的稜長看作單位「1」,小正方體的稜長就是,因此,直接利用分率來列式。(1)體積比原來減少:(
  • 小學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積公式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學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積公式,方便大家查閱記憶。×邊長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直徑=半徑×2 半徑=直徑÷2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長方體的表面積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
    摘要:2012年無錫小升初已經結束了,下個階段無錫奧數網小編:藍精靈格格巫就帶領大家來整理一下複習資料,十一七天假期我們每天來做全方位的複習吧。   無錫奧數網9月27日訊:2012年無錫小升初已經結束了,轉眼新的學期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即將迎來進入初中的第一個長假-國慶節。七天長假,身心放鬆固然重要,而對9月份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以及為小升初六年級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進行未雨綢繆更顯關鍵。因為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成敗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升初的選擇。
  •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測試,最難學的認識圖形來了,題量大難度大
    一年級的小學生,尚未建立起空間想像能力,認識平面圖形還馬馬虎虎,現在卻直接把難度提升到了立體圖形,而且,還要進行空間建構和空間想像,難度可想而知。那麼 ,這個單元如何來掌握呢?先來看第四單元測試題吧:(注意,文章末尾有測試答案!)
  • 空間想像能力薄弱的孩子,構架整體數學思維促進空間想像能力發展
    孩子的數學能力的基本內容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建立通過提高運算能力,促進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進而發展空間想像能力的整體能力的思想。二、加強運算能力的訓練就是發展空間想像能力的基站。
  • 圓柱的表面積+體積
    最近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綜合練習時注意區分兩者的公式和所用的單位名稱。
  • 吳國平:培養空間想像能力,需處理好「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的空間想像能力主要是指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進行觀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說得簡單點,空間想像能力是對空間圖形處理的能力。高考數學的《考試大綱》對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提出以下要求:能根據條件作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像出直觀形象;能正確的分析出圖形中的基本元素及相互關係;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與變換;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的揭示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