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別忘查耳朵 內耳出問題會喪失平衡感

2020-12-06 騰訊網

62歲的張大媽,最近走路時總有些顫顫巍巍,自己也會感到眩暈。家人帶她在心內科、神經內科檢查一圈後,並沒有發現問題,最後被建議來我們科檢查,結果發現張大媽竟然是耳石病。

人的耳朵分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分,維持平衡的前庭器官就在內耳部分。當我們坐在蹺蹺板或者鞦韆上閉上眼睛後,依然能感覺到身體的大概位置,這就是內耳的前庭器官起了作用,當耳朵出了問題,尤其是內耳出現問題,就容易失去平衡感,走路也容易摔倒。

一般來說,耳朵問題引起的眩暈和失去平衡感有兩種病,一種是美尼爾氏病,這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旋轉性眩暈、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多發生於中、青年人。另外一種是耳石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此病的人有的不能低頭,有的不能側臥,這是因為耳沙離開了原來固有的位置,造成了眩暈,影響人的平衡感。此病通過復位治療一般都能糾正過來。

由於影響人體平衡感覺的器官不止有內耳,所以無法從某種走路姿勢上判定哪個器官出了問題。當出現走路不穩,甚至眩暈的情況應先去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做檢查,排除這些原因後,再去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為了預防內耳前庭出問題,平時生活中老人應當儘量保持體位姿勢平衡,尤其起床時不要太猛,動作儘量輕柔,動作幅度不能太大。

歡迎收聽「西安健康幫」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幫」(英文ID:xian_healthy)。

相關焦點

  • 內耳釓注射高場MRI技術在內耳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Fiorino等研究表明,耳蝸和半規管中EH的患病率與梅尼埃病的持續時間密切相關;隨著持續時間的延長,前庭和耳蝸表現出比半規管更嚴重的水腫變化,且EH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也增加。文獻報導,低音和中音聽閾可間接反映耳蝸中EH的嚴重程度,且耳蝸中的EH尤其與低音聽力損失有關。這表明EH可能從耳蝸的頂端轉向基底。
  • 哺乳動物內耳的一種平衡細胞可以再生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內耳中調節身體平衡的細胞只會因為衰老或損傷而減少。但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在《電子生命》期刊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對小鼠的研究發現,有一種平衡細胞可以自身不斷再生,並且可能在損傷的刺激下加快再生。
  • 不一定是大腦出問題,也許病根在耳朵
    頭暈,是日常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症狀,其實說是症狀在更多人的觀念中,其實頭暈目眩更多的是一種身體反應,會認為算不上是什麼疾病。這一觀點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了,偶爾低頻率的頭暈,可能是身體不適方面引起的,但是一旦出現頻繁的頭暈就要注意了,你的身體肯定是出了一些問題,而問題額關鍵很可能是耳朵。耳朵不僅是人體聽覺系統的關鍵成員,還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器官,耳朵、眼睛、人體感覺三者被稱為人體的平衡三聯。
  • 引起耳朵聾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耳朵聾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2020-12-03 09:15山東省耳鼻喉醫院 引起耳朵聾的原因是什麼,耳聾是一種常見的聽力障礙。耳朵是我們重要的溝通工具。一旦失聰發生,它會嚴重阻礙我們與外界的交流和認知。它擾亂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 孩子走路穩不穩關鍵要看感統能力,輔助工具收效勝微,別被忽悠了
    但是學步車真的能夠為我們解決孩子學步的大問題嗎?早在很多年前,我國原衛生部就發布了《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文件明確規定:不要使用兒童學步車。被多數父母紛紛好評的學步車為什麼被禁止使用了呢?「學步車」居然是個「大忽悠」?不能學步還有危害!
  • 一不小心你的耳朵就會受傷 孩子耳朵不好都有啥表現?
    早產兒發育不成熟,引起聽力損失的比例會高於足月新生兒。新生兒使用某些耳毒性藥物,也可能損害聽力。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均應該接受聽力篩查,以便早期發現聽力問題。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感染性疾病(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藥物、頭部外傷、噪聲及中耳炎等是導致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有的遺傳性聽力損失如大前庭水管症候群,也會因感冒發熱或頭部碰撞等在兒童期出現聽力損失。
  • 中耳炎千萬別小看了 嚴重起來人會偏癱的
    中耳炎作為最常見的一種耳病,如果不是急性發作,大多數患者會聽之任之,覺得只要不痛不癢、不流膿就萬事大吉。  浙江省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全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榮祥教授提醒:「中耳炎分為非化膿型和化膿性的,而化膿性的又有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其中,膽脂瘤型中耳炎是最為嚴重的一種,拖延不治會讓患者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有生命之憂。」
  • 骨傳導耳機也會損傷聽力 保護內耳毛細胞這些需牢記
    它會不會損傷人的聽力呢?對此,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採訪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閆佔峰、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娟,請他們對此問題作以講解。  張娟介紹,人類有兩種聽聲方式,一種是利用空氣傳導,另一種是骨傳導。空氣傳導是通過聲源引起空氣中介質的振動,經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再通過振動中耳的三塊聽小骨將聲音傳給內耳。
  • 別讓mp3傷害你的耳朵
    核心提示:被譽為日本歌壇天后的濱崎步近期承認,她的左耳已完全喪失聽力。而早在8年前,她的耳朵已逐漸「不靈光」,曾因突發性失聰而取消數場演唱會。專家分析其耳聾原因為後天「高危因素」——長期處於噪音環境、勞累等等。因此,許多專家呼籲,青少年應儘快減少對MP3、MP4、音樂手機等娛樂設備的使用,否則易誘發嚴重的聽力障礙。
  • 內耳中無人問津的奇怪結構
    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re-s-a-weird-structure-in-our-inner-ears-that-hardly-anybody-talks-about在你的耳朵深處,有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東西——一種叫做內淋巴囊的盲管。
  • 寶寶老愛抓耳朵,不僅是出於好奇,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
    其實寶寶老愛抓耳朵,問題沒有這麼簡單,不僅是出於好奇,如果是以下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不然寶寶很受罪。寶寶愛抓耳朵,可能代表什麼問題?但有的寶寶中耳炎症狀嚴重,很難入睡,還會發燒發熱,耳朵裡還可能流出膿液,一定要及時就醫。2、出牙不舒服有的寶寶出牙時不舒服的症狀很明顯,由於無法正確分辨疼痛來自哪裡,只知道是耳朵附近不舒服,因此會頻繁抓撓、拉扯。
  • 別大意!寶寶總是搖頭揪耳朵?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但有時候,常常會被寶寶的一些奇怪行為困擾。比如,有的寶寶會特別沉迷於「抓自己的耳朵」,無論是吃奶,還是睡覺…都揪著自己的耳朵不放。為什麼寶寶會和耳朵過不去呢?是因為耳朵不舒服,生病了嗎?3、內耳發育不成熟寶寶表現: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在搖晃的小床、坐車外出時總愛抓耳朵,同時還伴隨著搖頭、拍頭等行為,有時還會哭鬧或者嘔吐。這大多是由於寶寶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導致。
  • 內耳中無人問津的奇怪結構
    # 翻譯:遊客3724# 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re-s-a-weird-structure-in-our-inner-ears-that-hardly-anybody-talks-about在你的耳朵深處
  • 走路的姿勢,居然也暗示著健康問題?
    2、走路喘息 走路與跑步不同,它不屬於劇烈運動,而是一種有氧的低強度運動。 3、走路不穩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身體健康的人,每一步都走的特別穩,但如果一個人走路的時候踉蹌不穩,甚至需要人的攙扶,那麼就要及時就醫了。
  • 耳朵結構圖-耳朵結構圖及功能
    耳朵結構圖-耳朵結構圖及功能[附帶圖圖]   眼睛是心靈之窗,耳朵是大腦門戶,如今很多朋友耳朵聽力不好
  • 動物耳朵功能強大:貓耳能傳情蚊子可辨雌雄(圖)
    ,可別以為就真的知道了耳朵那點事。一些可以潛水的鳥類,例如企鵝,強壯的羽毛覆蓋著它們的耳朵以保護它們稚嫩的內耳免遭強大水壓的破壞。  魚確實有耳朵  有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魚什麼都聽不見,因魚不長外耳,只有內耳,所以從外面看魚好像沒有耳朵。但是魚確實有耳朵,事實上,大多數魚的聽力甚好。  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頭兩側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後面。
  • 趣味科普學英語-45-耳朵的作用除了聽,還有什麼?
    即所說的內耳和中耳Iram Ahmad: Inside your middle ear is the nerve that moves the muscles of your face.可能會導致味覺改變或永久喪失By the way, not only are your ears incredibly important for tasting food,還有 不光是耳朵在味覺上起重要作用but what you’re listening
  •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每個寶寶的生長節奏都不一樣就像有的寶寶出牙晚、說話晚而有的會相對早一點學走路這件事,也是一樣!什麼情況要提高警惕?寶寶如果8個月不能獨坐,13個月不能獨站,16個月不能行走,家長就要注意及時就醫檢查了。寶寶的運動發展要符合「首尾原則」,即從上到下的原則。
  • 蟑螂侵入耳朵,有多可怕?
    今年5月,美國佛羅裡達的一位女士在睡覺的時候,感覺到耳朵有東西在動,不勝其煩的她到醫院已檢查,發現一隻蟑螂跑到了她的耳朵裡。 蟑螂為什麼會選擇人的耳朵呢? 就蟑螂的立場來說,人耳狹小、溫暖潮溼,是個定居的好地方。晝伏夜出的蟑螂們在人們入睡後,發現這麼一個寶地,自然而然就會惦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