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膠「女神」——龔劍萍教授2020年研究成果集錦

2021-01-12 網易

2020-12-29 08:17:12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2020年,北海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Jian Ping Gong 教授課題組在PNAS, Advanced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Giant, ACS Marco Letters, Macromolecule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Bio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Soft Matter 等多個期刊發文,工作集中於自生長水凝膠,聚兩性電解質水凝膠,熱致變硬水凝膠, 纖維增強軟複合材料, 水凝膠多級相轉變, 水凝膠增韌、抗疲勞及破壞機理, 水凝膠機械化學。

  

  

  

  

  

  

  

  

  

  

  

  

  Jian Ping Gong教授簡介

  

  龔劍萍,北海道大學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於浙江大學獲學士學位,於日本茨城大學獲碩士學位,在東京工業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而後在北海道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龔劍萍教授獲得過多個科學獎項,包括2006年日本高分子學會獎,2011年日本化學會創新工作獎,2014年帝斯曼材料科學獎,2019年日本文部省科學技術獎等。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擔任日本GI-Core項目主管,自2018年10月擔任日本WPI-ICReDD項目學術帶頭人。已發表論文及著作600餘篇,被引用超過25000次,h因子77。

  Google 學術連結:

  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user=lmhj6hEAAAAJ&hl=zh-CN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受「嗜熱菌」啟發,軟物質女神龔劍萍教授開發出「遇熱變剛、越熱越剛」水凝膠
    近期,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的龔劍萍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熱致變硬水凝膠材料,當溫度從25 0C升至70 0C時,該水凝膠顯示出超快速、等體積、可逆的相變過程,其剛度、強度和韌性分別提高了1800倍,80倍和20倍。
  • 西北大學於遊課題組《自然·通訊》:基於正交可見光化學反應的多重聚合物網絡凝膠快速高效構築策略
    2003年,北海道大學龔劍萍教授以「Double‐Network Hydrogels with Extremely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為題首次提出以多重聚合物網絡設計策略來提高凝膠力學性能和韌性(Advanced Materials, 2003, 15, 1155),為解決傳統凝膠力學和韌性兼容性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
  • 美國兩院院士鎖志剛教授團隊2020年研究成果集錦
    鎖志剛教授,198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系,之後赴美留學, 1989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加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教授,2000年受聘於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2003年7月任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200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創新達人」汪輝亮:苦研十五載 專注高強度水凝膠
    汪輝亮就是這樣的一位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和大學教授,他從2004年開始專注高強度水凝膠的研究,現已有15年,雖然取得了累累碩果,卻依舊目標堅定,攀登不止。汪輝亮,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高強度水凝膠、仿生材料、新型螢光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近年來,出版多部著作和教材,發表SCI論文近百篇,授權專利7項,主持和參與多項重大科研項目。
  • 基於正交可見光化學反應的多重聚合物網絡凝膠快速高效構築策略
    2003年,北海道大學龔劍萍教授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隨後提出分別以離子鍵和共價構築韌性和力學性能可恢復的多重網絡聚合物凝膠設計思想對該領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Nature, 2012, 489, 133)。在此基礎上,眾多研究工作展示了高性能凝膠的巧妙設計和在柔性電子、組織工程、傳感等領域的良好應用前景。
  • 《自然·觀點材料》高級編輯喊話水凝膠,堅韌起來吧
    答案是科研界研究火熱的軟物質材料「水凝膠」!3D網絡的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具有強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常規聚合物會在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上軟化-考慮使用熟悉的塑料產品,例如乙烯基袋子和PET瓶子。
  • 《大分子》北海道龔劍萍雙網絡凝膠:機械力學聚合觀察共價鍵斷裂
    對於典型的DN水凝膠,第一和第二網絡的濃度分別為1-3和10-20 wt%,其餘為水。即使擁有80-90 wt%的水,DN凝膠仍具有100-5000 J m-2的顯著高斷裂韌性,比常規水凝膠高1-2個數量級。還據報導對疲勞斷裂具有高抵抗力。已有研究表明,DN凝膠或使用DN概念的多網絡彈性體的斷裂韌性異常高,這是由於第一網絡鏈的共價鍵斷裂稱為內部斷裂而導致的。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1)的PAM-XG接枝聚合物複合CNF雙網絡結構水凝膠電解質。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趙雙良教授(現加入廣西大學)課題組聚焦這一學科前沿,發展及應用統計力學模型並結合計算機模擬,對微納界面體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在界面體系熱力學及分子擴散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
  • 寧波材料所陳濤/北航劉明傑合作《Angew》:在瞬態螢光水凝膠用於多級信息加密-解密-自擦除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陳濤研究員課題組在智能螢光水凝膠體系的設計及水凝膠基信息存儲、相應加密-解密技術的開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進展 (ACS Sensor, 2018, 3, 2394;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704568;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16243; Sci.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天津大學化工學院Fanglian Yao(c)SDS輔助的碳納米管結合在HAPAM水凝膠中,作為高度敏感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美國化學會版權所有2020。(d)具有導電性和自愈性的GO增強和Ca2 +交聯的DN水凝膠的製備工藝及其作為電子鼻的應用。皇家化學會2019年版權所有。
  • 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團隊《JMCA》:新型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
    在開發高靈敏度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以下三點:1)高拉伸性和優異的導電性,使傳感器本身在承受大變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從機械變形到電子信號的轉換;2)導電水凝膠在受體界面上的強粘附性(避免水凝膠器件的界面脫粘以及傳感性能的喪失);
  • 新國大團隊發明新型氣凝膠,「空氣產水」成為可能
    為了生存,全世界有10億人正在為足夠的水苦苦掙扎。事實上,地球大氣層中貯藏的水足以填滿近5千億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但它作為飲用水來源的潛力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為了開發這一尚未充分利用的資源,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的何錦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氣凝膠。這是一種幾乎沒有重量的固體材料,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一塊海綿。
  • 楊會穎教授專訪及研究成果集錦
    2010年加入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任教,於201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工作一年。現任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美國材料學會,美國工程學會,新加坡物理學會,材料學會會員。她曾榮獲多項國際科技獎項,其中包括2010年獲新加坡歐萊雅女性國家科學家獎,2013年獲新加坡傑出青年工程成就獎,2013年獲陳嘉庚青年發明家獎,2014年獲美國工程學會傑出青年獎,2018年獲新加坡物理學會納米科技獎。
  • 北理工在自癒合高強度水凝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海藻酸鹽水凝膠是一種具有3D多孔網絡結構的軟材料,其在生物醫學、光、電、載體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海藻酸鹽水凝膠大多力學強度較低,使用過程易發生機械損傷且損傷後性能大大降低,無法繼續滿足使用要求。因此,發展並製備具有自癒合性能且具有高強度的水凝膠多功能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師法自然——浙江農林大學發明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
    最近,浙江農林大學孫慶豐與沈曉萍等人的研究發現,在水凝膠的合成中,利用脫木素後木材天然的纖維素排列結構,往往能起到增強力學性能的效果,並且這種木質基水凝膠還擁有木材的各向異性。木材基水凝膠三切面電鏡圖對比普通PAA水凝膠,在拉伸方面,木質基水凝膠變得非常堅韌,這點很像木材。
  • :光響應性光子水凝膠使原位操作和細胞支架剛度監測成為可能
    為解決這一問題,東南大學杜鑫副研究員和顧忠澤教授團隊通過將結構顏色特性引入光可重構水凝膠,結合兩個不同的光子特性,可以用紫外線調節水凝膠的剛度,並通過可見範圍內水凝膠的反射變化研究剛度的變化。研究人員設計並製造了包含三個均勻的光子水凝膠片的微流體晶片。將微流控晶片中的水凝膠用254 nm UV照射2分鐘或5分鐘以改變其性質。重新配置後,通過顏色擬合方法來測量水凝膠的剛度因為紫外線照射可以使聚合物網絡去交聯,所以紫外線照射後水凝膠的硬度下降。
  • 昆士蘭大學Alan Rowan教授團隊利用流變研究仿生水凝膠
    AIBN總部設在昆士蘭大學布裡斯班聖露西亞校區,他們的工作由 「五大研究支柱」 支撐,包括幹細胞老化和再生工程、精密納米醫學、先進材料、農業納米技術和先進生物製造。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主任Alan Rowan教授Alan Rowan教授進行化學和生物學的交叉研究,在過程催化和功能自組裝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無機抗菌劑,比如季銨鹽、納米金屬氧化物、陽離子多肽等。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