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領域取得突破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基於微立體光刻技術的仿生小鼠腹膜構建新方法。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瀋陽9月4日電 (王景巍)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簡稱:瀋陽自動化所)9月4日發布消息,該所微納米課題組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領域研究取得突破。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胃癌的不良愈後與腫瘤細胞的腹膜轉移密切相關,然而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腫瘤細胞腹膜轉移的機制仍不明確。這給醫生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的挑戰。

著眼於這一問題,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與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開展研究,通過離體構建仿生小鼠腹膜,探索胃癌發生腹膜轉移的機理以及有效的阻斷策略。再將微立體光刻技術與生物兼容性材料相結合,構建出結構和力學性質與小鼠腹膜相類似的仿生腹膜,並進行了胃癌細胞侵襲性實驗驗證,為進一步開展細胞行為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據悉,該項研究獲得了中國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創新交叉團隊和機器人學中國重點實驗室項目的支持。此次研究成果,還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LabonaChip以封面形式刊載。(完)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領域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微納米課題組近日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領域研究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晶片上的實驗室》以封面形式刊發。
  • 瀋陽自動化所在微納製造和微納生物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信息-生物-納米是微納製造產業和單分子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微納米觀測、操控和製造技術是支撐微納米科技走向應用的基礎,是促進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使能技術。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組長期以來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推進信息、生物、納米技術的融合與發展,在微納製造和微納生物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優勢研究方向。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究在近年來取得了進展,一方面,出現了自身尺寸在納米尺度的納米機器人(如DNA納米機器人),可以裝載藥物分子並隨著血流將藥物分子輸運至特定地點(如癌細胞)以實施在體單細胞精準給藥;另一方面,出現了本體是宏觀尺寸,但末端執行器可對納米物體進行機器人化操作的納米操作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進展為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問題的解決及臨床疾病診療提供了新機遇。
  • 劉連慶 研究員/ 焦念東 副研究員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
    劉連慶研究員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室) 電子郵件:lqliu@sia.cn開展微納操控技術研究,操縱生命介質與機電系統在分子細胞尺度融合,創建跨介質類生命系統,推動機器人由仿生學向類生學發展。
  • 【科研】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科研成果獲Lab on a Chip封面刊載
    藻類細胞定向旋轉陣列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Lab on a Chip(中科院一區TOP類期刊,影響因子6.045)以封面論文形式刊載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型機器人和生物驅動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able micrometer-sized motor array based on live cells。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官網 2020-07-22 11:38
  • 2020.9.2 星期三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科研進展1、科學家在寮國中部喀斯特地區發現肉質多漿竹類新屬 2、瀋陽自動化所等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研究中取得進展3、金屬所在碳基材料催化一級醇高值轉化研究中獲進展4、聲學所用不同地聲模型反演得到一致的海底反射參數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辦建所六十年主題展
    為紀念建所60周年,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19日面向社會公眾舉行「光輝一甲子」——建所六十年主題展,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和大事記影像展單元,得到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青睞。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套6000米級遙控潛水器裝備(ROV)首次公開展出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展是紀念建所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對外展示了該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在機器人、智能製造和光電信息技術三個學科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展現了研究所從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劉連慶:微納操控與微納機器人應用亟待生物兼容性材料發展
    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連慶接受採訪,介紹微納操控與微納機器人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宏觀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零部件,它們可以組裝成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想像一下,當這些被操作的零部件越來越小,到納米層面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情況?
  • 對話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突破微納米機器人難點還要5到10年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王穎智東西8月22日報導,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智東西和少數媒體,對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副主任劉連慶進行了專訪劉連慶介紹了微納米機器人在精準醫療領域可能帶來的進展,並表示未來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將在微納米機器人的群體控制方面。最近,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在類生命視覺感知成像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相關論文被刊登在了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Biosystems》上。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機」動人心—新聞—科學網
    2015年,瀋陽自動化所積極貫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推進分類改革,通過「總部+分部+聯合實驗室」形式,以瀋陽自動化所為核心,聯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物質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寧波材料所)等優勢力量,籌建創新研究院。同年9月,中科院、遼寧省、瀋陽市籤署了共建協議,三方對創新研究院建設所需的土地、政策、資金、人才等分別給予支持。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納米機器人技術是指開發可在納米尺度執行任務(如感知、驅動、操作、推進、控制、協同等)的機器人設備/系統。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中科院動物所在有爪動物門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新聞...
    中科院動物所在有爪動物門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這樣的全球分布格局無疑是解讀上述科學問題最理想的研究材料之一。 研究人員稱,櫛蠶還具有重要的系統學研究價值。它通常被認為屬於泛節肢動物,與緩步動物和節肢動物近緣。其形態自寒武紀以來,在近5.4億年的時間裡大致維持不變。其所保留的大量祖徵,對於理解泛節肢動物系統發生和昆蟲早期類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櫛蠶還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如陸棲、夜行、肉食性,靠噴出粘液捕食小動物生活。
  • 生物物理所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生物物理所長期從事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研究的朱平研究員和長期從事30nm染色質及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的李國紅研究員通過多年的緊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質體外重建和結構分析平臺,利用一種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技術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在破解「生命信息」的載體——30nm染色質的高級結構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分子馬達ATP合酶的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至於如何深化改革,在中科院的頂層設計下,大家普遍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定要整合院內的優勢力量。」生物物理所所長許瑞明說。 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生物物理所可謂實力雄厚。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梁棟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都是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也是生物物理所,30年來積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生物物理所是全國的排頭兵。」許瑞明介紹道,自建所開始,生物物理所就定位於基礎研究,瞄準世界前沿科學進行技術攻關。
  • AS:宏觀超分子組裝製備多材質三維有序結構
    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高靈敏性微傳感器、組織工程支架等高端製造領域,迫切需要發展製備多材料、多功能三維有序結構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