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妙解」暫態平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2020-12-06 泰和道安

在《中華佛藏》之中,「法」是有形質的物體,「有」是存在;「為」是需要因緣際會方可產生。或者換句話說,「有為法」,必須有內因,也要有外緣,方可產生。這裡的「因」,是內因,對於生命體,最重要的內因,是生命力與自然力之抗衡,於是有了生老病死,也就是成住破空。有因沒有緣,因就無法化為果;有緣沒有因,緣就是個擺設。所以,萬物都是有為法,其生命周期,或長或短,可見《南華真經》;總體四步,成住破空。

有為諸法 暫態平衡

一顆種子,有了土壤、溼度、陽光、溫度,便會生根、發芽、長大、結果、老去、歸根,這是無可抗拒,也無需抗拒的自然過程。這一過程的背後,是趨於無序的自然力(熵值增加)和自組織的生命力(熵值減少)之間的永不停息的鬥爭,這叫做內因,也就是種子的「內因」。而土壤、水分、陽光、溫度,是種子生根、發芽、成長、結果、死亡的條件,處於種子之外,是謂「外緣」。故而種子的生性周期,便是一個因緣際會。沒有這個緣,種子無法發芽;沒有這個因,石頭不會發芽。因此,在自然七德之中,存在之德為基礎,石頭擁有的,是化物之德;種子擁有的,是賦生之德。生命力與自然力的對抗,就是內因,就是生命;對抗的環境,就是外緣,就是自然;這一生命周期,叫做形成(成——內因纏鬥)、保持(住——內因鬥而不破)、破壞(破——內因鬥而有破)、化空(空——化為它物,而此物不存),是謂佛教所說的「成住破空」,用物理學的教義,叫做「暫態平衡」。因此《金剛經》之中,釋迦牟尼(Shakyamuni)告訴「悟空第一」的須菩提(西遊記的菩提祖師,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說,大千世界之中的一切有形質的物體,都不過是暫態平衡,在經歷「成—住—破—空」這個過程之後,就化為它物,而此物也就不復存在了,正如人醒了夢境就消失了,水泡破了無影就不見了,朝露遇見太陽就蒸發了,閃電瞬間洩能就消散了。

為什麼呢?夢境是心靈妙體的成相功能,因為夜裡身體各部分零部件在進行自我修復,人的心腦這時也在工作,所以慾念牽纏之下,心靈妙體的錄放廳就在利用心中的慾念和腦中的存儲信息進行製片,做夢就是在播放錄像,其中的黃色鏡頭就是睡夢之前的欲望。水泡是一個凸透鏡般的小微型哈哈鏡,照出了鏡頭前面的萬般物象,包括人的嘴臉,但是脆弱的泡泡是一個薄膜,太陽光波一來,熱量一來,組成小鏡子的分子們就四散奔逃了。朝露和水泡是一個東西,只不過一個中空,一個實心,實心的蒸發得慢一點,就像放完電影的錄像廳,人要一排一排地往外走,而露珠是一層一層的從外向內蒸發水分子。閃電不過是一個蓄電池,放電電流特別大,所以一瞬間就把電量給放完了,就好比汽車上的充電器,正負極一短接,立馬冒火壞逑,原因是內部電壓太大,阻力太小,電動車衝上了高速路,自然就像廣場踩踏一般,電閃雷鳴。

人是萬物之靈,自然也有成住破空,也就是生老病死,短短的一生,一般不會超過二百五十六歲,於自然漫長的演化歷史而言,自然是曇花一現,黃粱一夢,夢幻破影,如露亦如電了。人生苦短,真諦又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佛教叫做「成大乘佛」,道家和儒家都是「內聖外王」,具體而言,便是:自強不息,兼容並蓄,含藏內斂,自度度人。或者說,找到真真正的自己,作最完美的自己,自度之後,溥度眾生。人生苦短,如是而已。

【文章均為原創,圖片源自網絡;自度度人隨喜,轉發分享多謝】

【版權所有:北京泰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Beijing Tyho)】

相關焦點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是消除惡業、積攢福德,人有了懺悔心,就是在自我覺悟、自我救度。《華嚴經》裡有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若想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境界,就應該去用心觀察,法界之中一切法,皆是由人的心識顯現出來的。「一切唯心造」,一切苦樂也皆由人的心念感知。
  •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開壇講法49年時間,核心內容只有這一個字
    前言釋迦牟尼佛自從在菩提樹下開悟,得成無上的佛果,便開始創立了佛教,開始普度眾生。自鹿野苑講法開始,一路荊棘,一生度人無數,直到自己涅槃,在釋迦牟尼佛講法的49年間,其核心內容卻只有一個字——「空」。認識到這種現象後,我們就會發現,世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這種空相原理,如果產生了執著,妄念就會越來越重。
  • 淨空法師:「如來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生滅無常
    《大涅盤經.如來性品》說:「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這個常住是講如來,講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所宣演。《大涅盤經》是佛最後遺囑。八年說《法華經》,一天一夜講《大涅盤經》,《大涅盤經》是佛的遺教。
  • 由《金剛頂經》中介紹釋迦牟尼佛修成如幻佛身的經過
    ,其願力為「義」利眾生為願之菩薩。「義」指真實義、了義、真實相之義理。願為眾生開曉經義道理。釋尊入色究頂天,毗盧佛壇城中,得諸佛灌頂,並教導本師現受用身(化佛身),以五相成身修行,由此具有如幻能力的佛身相。由經文中可知: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
  • 佛說: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很多人認為佛是不能夠求的,認為這個是大不敬,實際上看你求的是什麼,而且用不用心。
  • 藏傳:如能依止「 普巴金剛」 可得祛病、延壽、財富、吉祥等功德
    「普巴金剛」,以淨除障礙而聞名,是一切諸佛菩薩事業化現的總集,是消除世間和出世間障礙的最重要本尊。她三頭六臂,後背生有雙翼,頭戴五骷冠,頸掛三串人首髮,左右二足各踩男魔女魔。藏人傳說,古時有一大力神麻當魯扎具三頭六臂四族二翅,住於屍陀林中,危害三界有情。
  • 「超人」張寶勝去世了
    無敵的「超人」張寶勝去世了。    幾乎是無聲無息地去世,享年不到60歲。
  • 每日一佛 | 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
    至誠禮拜八十八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常用,極易感應,得見瑞相,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堪可進功,修行辦道。(圓佛如來,三界法王) 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法勝,宣法殊勝也。此法為圓解如來之法,妙用於三界,故稱法勝王佛。故行人皈依(歸投依靠)法勝王佛,乃圓滿佛如來,於三界中,號稱法王。又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
  • 「一切萬法,盡在自心中」看似簡單,實則道出了佛家的世界宇宙觀
    因受中國影響較深的東方文化體系被稱作為「漢文化圈」。今天我們來認識下中國文化「一切萬法,盡在自心中,這局華究竟該如何理解,又代表了什麼含義。其中「萬法」是指一切事物和現象。而「自心」卻指自性清淨之心。「一切萬法,盡在自心中」意味心含萬法。一切萬法,皆在自心中。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道出佛家的世界宇宙觀。
  •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開悟!
    雖然略有所得,也無法做到究竟涅槃。《金剛經》,也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佛教中有許多宗派,很多宗派,都將《金剛經》視為無上寶典,加以奉持。其原因就是其義理深奧,只要經常誦讀,不但能獲得無上福報,真正修行的人,能明心見性,達到開慧開悟的目的。今天,就讓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金剛經》中的經典名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禪修課】第一期006「佛的狀態」
    「法身」本來無相,一定要說祂有個「相」的話,祂的名字叫毗盧遮那佛,這個是大家知道的。毗盧遮那佛的領地,就是華藏世界,也叫蓮花臺藏世界。其中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各各相視,歡喜快樂,而未能知此光,光何因?何緣?皆生疑念。無量天人,亦生疑念。
  • 【妙法甘露】既然一切都是幻覺,那我們還有必要這麼執著嗎?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以前就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都在因果當中循環、生滅。物理學是用運動來表述瓶子的狀態,但佛教所用的生滅一詞顯得更加確切。譬如說,就像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原子核周邊的電子一直都在圍繞原子核運轉,其運轉速度可以高達上千公裡每秒,物理學中稱之為運動。
  • 【如是覺】宇宙浩瀚無垠,科學家至今無法說出宇宙的全貌,但佛教卻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請問我們應如何理解這種獨特的宇宙觀?
    以目前的科學判斷宇宙大約有2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大約有近2千億顆恆星,其中所包含的恆星數目比全地球各海灘的沙粒總和數目還要多。所謂「宇宙」,以中國話來解釋,就是:上下四方的空間為「宇」,古往今來的時間為「宙」,也就是一切空間、一切時間組合起來,稱之為「宇宙」。在佛教裡,大的空間叫佛剎、虛空,小的叫微塵,名稱雖然不同,卻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 佛曰:「眾生皆苦」,這三種人最苦,看看有沒有你
    「一切皆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你就會慢慢的明白,人這一生就像喝醉了一樣,明明知道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要拼命的去追,揮霍了半生賺了一點家業,轉眼間又入了黃土。人這一生知足常樂,唯有心靈上的快樂才是最珍貴的。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