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生老病死是人一生無法繞開的話題,從我們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以後的人生道路要面臨著不斷成長,然後不斷衰老的過程。那麼你是否想過人為什麼會衰老?染色體兩端的這個結構是關鍵,其作用還有待研究。
儘管我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生命必須經歷生、老、病、死這四個階段,但仍然沒有一種確切的理論能告訴我們,為什麼人類會逐漸衰老,為什麼人類會生病,為什麼人類最終會死亡。如今大部分人對待生命逝去的態度顯得更加坦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知道生命之中的眾多奧秘。要想弄清楚為什麼人類會老去等一系列與生命衰老有關的問題,更多的是從人體內尋找答案。
實際上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生命衰老的原因,經過了三四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有超過三百種理論可以解釋生命的衰老和死亡,其中被人們廣泛認同的理論就是「端粒學說」。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在人體內的染色體兩端存在一小段特殊的區域,這段區域同樣是由蛋白質和DNA組合而成,但是它並不參與生物的遺傳信息傳遞,更多時候像是一頂「帽子」扣在染色體的兩端。
到了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專門研究端粒的科學家,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其實端粒的存在是能夠發揮作用的,它們所產生的端粒酶可以起到保護染色體的作用。隨著對端粒的研究逐漸深入,科學家們發現這種不起眼的物質似乎能夠象徵著生命的衰老。生物學家在長期的觀測中發現端粒的長度會隨著細胞分裂而逐漸變短,直到端粒變得不能再短的時候,細胞的死亡機制就被觸發了。
早在1961年的時候美國生物學家海爾福利通過實驗觀測發現人體細胞最多能夠分裂50代左右,到了50代後就逐漸走向凋亡。在決定細胞分裂程度上,從目前的研究看來端粒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如此,生物學家還從眾多端粒數據中發現了一個現象,人類的生命極限可以去到120歲左右。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端粒像是人體內的生命時鐘,它的發展具有不可逆性。
除了表徵細胞壽命之外,端粒也能反映出對生命長短造成影響的因素。在2005年的時候,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登了一份關於端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人類的壽命長短可以從研究端粒得出結論,同時外界有眾多因素能夠影響到端粒的長短,例如吸菸和喝酒。實驗結果表明,吸菸喝酒的人在端粒長度上要比正常不吸菸不喝酒的人短,因此他們的壽命也相對短一些。
同時該報告指出,端粒的長短還是要有個度,並非越長的端粒就象徵著越長壽,因為癌症等病變很多時候反其道而行之。當然,隨著人類科技不斷發展,現在很多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也將逐一被攻破,但人類壽命極限始終在120歲左右。如果你有聽過世界上有老人的壽命超過120歲,那很可能是登記戶口信息時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