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讓犛牛能夠更好地適應高海拔地區的生活。圖片來源:Dennis Jarvis/Creative Commons
在過去的4000年裡,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依賴犛牛而不是普通的牛來馱載貨物。雖然牛和犛牛有緊密的關係——僅僅在490萬年前,這兩者才開始出現分離,同一時間,人類和黑猩猩也「分道揚鑣」,但是馴養的犛牛卻能夠更好地適應這一地區的極端海拔高度——犛牛能夠生活在超過4500米的高海拔地區。
最近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犛牛這項生存能力背後的遺傳學因素。研究人員通過對已馴化的雌性犛牛的基因組研究,發現犛牛的幾個基因讓它能夠更好地適應高海拔地區的生活。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研究顯示,有三個基因能夠幫助這種動物調節其身體對於高海拔地區氧氣不足或缺氧情況的反應,另外五個基因則能幫助它最優化利用其從食物中獲得的能量——高原上,食物也十分缺乏。
研究人員還表示,通過研究在高海拔地區生活所需要的基因,科學家或許能夠找到辦法以更好地治療和預防高空病以及與缺氧有關的併發症,例如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等,這些疾病對人類有致命影響。
(唐鳳譯自www.science.com,7月2日)
《中國科學報》 (2012-07-03 A2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