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推開與AI「共生」的大門,好奇心是否需要被克制?

2020-07-15 雷鋒網

「在這普通的一天,我用普通的釘釘,很普通地和同事視頻連線;打開普通的軟體,普通地購買生鮮;普通的AI在普通地檢測誰在發燒……」如果把紅遍全網的B站名曲《普通Disco》改編成2020版,或許就是這樣。

這種的日子放在十年前還很新鮮,現在確實只是「普通的一天」。

科技已經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支付寶首席AI科學家漆遠在好奇心圓桌派上說的那樣,人工智慧正在變成數字經濟生活的基礎設施之一,智能化服務對社會的助力真實可見,更多變化在未來的五到十年時間裡會大規模地發生。

AI該是什麼樣子?在頂尖AI科學家漆遠和雨果獎知名科幻家郝景芳眼中,AI更像是一個在努力成長卻不夠成熟的孩子,它前進的步伐,取決於「原生家庭」指引的方向,也有無數的人在為AI的向陽而生而奮鬥著。

昨天,各大直播網站發布了一場名為「好奇心科技」的圓桌對談。當一位科學家,一位科幻家,和一位B站人文類UP主,為人類與AI的將來聚到一起,他們在談些什麼?

AI,「嚴重偏科」的小孩

人們提起AI,會想到科幻電影裡冰冷的機器人,會想到藏在手機裡的Siri,也會想到在抗疫過程中的一系列AI應用。它進化飛快,時時帶給人驚喜,有時也帶去意外。

那在中國一流的科幻作家眼中,現在的AI是怎樣的?

《北京摺疊》拿下雨果獎之後,郝景芳出版了以人與AI為主題的《人之彼岸》,把目光更多地投向AI的發展。她在圓桌現場強調,目前的AI在某一方面異常優秀,在其他方面卻不如小孩子,是一個「偏門的天才」。

正如她在《我們離超級人工智慧到來還有多遠》一文中提到的那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工智慧目前就像電影《雨人》中那類自閉的孩子,一眼就數得清地上的牙籤,能心算極大數字的乘法,背得下來全世界的地圖,卻答不出有關自己的問題。它只懂研究每秒300盤的棋路,卻不知道「我正在下棋」這件事。

深耕人工智慧領域數十年的漆遠有著類似的感受,他認為,現階段的AI更像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孩子」。

當我們推開與AI「共生」的大門,好奇心是否需要被克制?

支付寶首席AI科學家 達摩院金融智能負責人 漆遠

這種偏科首先表現在了跨領域、跨專業的學習上,它在某一知識領域會非常精通,但跳出這個領域就可能會有些傻。學圍棋和學英語,人可以同時學會,但一個已經學會下棋的神經網絡再去學英語,可能就丟失了原來的技能。

因此,多任務學習技術成為現在人工智慧的方向之一,漆遠解釋稱,這就像是學過圍棋之後去學五子棋,二者背後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鑑的地方,這種類似的任務就可以讓AI通過算法把不同任務間共通的和不同的自動學習出來,提升完成每個任務的能力。

郝景芳的另一個身份是童行學院的創始人,兒童教育經驗豐富的她笑稱這種「把相近學科之間共通的思維能力拎出來教給AI」的做法,像是人工智慧界的「通識教育」。

AI的「偏科」,更體現在了「重數據學習、輕推理能力」上。

在郝景芳看來,AI通過大數據學會了如何找相關性,學會數學層面上的推理,但恰恰就不擅長與人類社會有關的推理。

假設現在有一個人被扇耳光了,在場其他人都會猜事發的原因,可能經常猜得八九不離,但AI未必猜得出來。因為像扇耳光的動作含義、雙方可能的關係,都屬於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經驗,AI很難在這種生活情境中對日常的因果關係做出準確判斷。

漆遠也有同感。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如今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其實是用海量數據「堆出來」的強大記憶力,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見多識廣、學識淵博」。它能在「見過」一萬張貓臉圖片之後,順利識別出新的貓臉,就是記憶力的體現;但在邏輯推理能力上有所欠缺。

「就像那種被高考機器慣出來的孩子,學習了大量知識點之後,做題很快,但缺乏常識和基礎的情商。」漆遠說。

人與AI的「共生未來」

電影《Her》的「女主角」被設定成AI,她在男主角身上習得了更多知識,進化迅速,最後離他而去。

AI誕生以來,這樣的焦慮被呈現在各種科幻作品裡。本場圓桌的主持人,UP主「閃光少女斯斯」也由此拋出了一個「靈魂拷問」:

如果AI的發展速度超過人類了,它會拋棄我們嗎?

「(人與AI)應該是互惠共生的一種關係。」在郝景芳看來,這類似於動物與植物的關係,各自吐出二氧化碳和氧氣,實現碳循環;雙方在交互中可能會有一些小型衝突,但不會發生人類智能和人工智慧的整體性衝突。

她接著開出了「新腦洞」:隨著腦機接口等技術的發展,人類將會看到自己的數字大腦不斷地與AI發生數據交換;比起AI實體化「衝入」現實世界,虛擬人格與AI在虛擬世界中頻繁交互,共生於數字世界,這是未來的50-100年間必然會發生的一件事情。

當我們推開與AI「共生」的大門,好奇心是否需要被克制?

左:第74屆科幻雨果獎得主 童行學院創始人 郝景芳 右:女性人物紀實節目《閃光少女》創始人 斯斯

漆遠給出了更確定的答案:「這種(人工智慧)俯視人類的感覺,在可見的未來裡,我認為不會發生——人和機器會在一起,定義一個共同的未來。」

當我們必將進入人與AI共生的時代,AI會從那個「偏科」的孩子長成什麼模樣?

在這兩位科學家和科幻家看來,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數位化生活的基礎設施,挖掘數據背後的規律,產生價值,通過不同場景服務於,對社會的智能化改造也會在不遠的將來裡大規模地發生,很多技術也在處在研發進行時。

郝景芳這樣描繪她心目中的未來人工智慧服務:像是每天早上你走進辦公樓,大門識別到你了,通知三樓的咖啡機,等你到了三樓就有一杯咖啡可喝,也準備好了一系列服務,並不見得一定要有一個兩條腿的機器人在門口迎接你。

漆遠對AI成長趨勢的研判就更「技術宅」一些,他首先提到AI會從純數據驅動,變成數據和知識推理的「雙輪驅動」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AI的邏輯推斷「短板」會被補上,能力更加平衡,人類的知識經驗沉澱為大量規則,將與算法一起讓AI變得更有「常識」和「情商」,會成為接下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其次,是從隱私保護出發,試圖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同時產生數據價值

用人的身體打個比方,DNA是一個人最隱私的數據,這甚至比長相(人臉數據)更隱私。如果要解決很多重大疾病,繞不開理解和研究DNA——但矛盾也同時出現:如何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能夠產生和分析這種基因和RNA的數據,來開發更好的藥品和疫苗?

如何平衡隱私保護和數據使用,人工智慧學術界和工業界其實已經獲得了一些技術成果,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共享智能、聯邦學習、安全多方計算等都與這一議題緊密相關。

支付寶AI就將共享智能技術,率先落地在業務敏感度頗高的金融風控場景。中和農信藉此大幅度提高了風控性能,把原來傳統的線下模式轉為線上自動過審,大規模提升了風控能力,8個月累計放款31.9億,授信成功人數44萬。

這類技術的思路,就是在保證各方隱私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數據價值提取出來,打破數據孤島,產生數據融合的大價值。

它的運行原理可以用羊吃草來類比:機器學習模型是羊,數據是草。過去某種做法是,羊不動,草被購買到中心;更安全的做法是讓草不動,讓羊動,也就是說模型去不同的草場去訪問,草不出草場,也沒有人知道羊吃了哪些草,羊仍然能夠順利長大。

第三大發展方向,是AI需要更「皮實」,必須成長為經得起攻擊的博弈智能體

2020年是黑天鵝的一年,在數字經濟進一步推進的同時,黑產猖獗,造假升級,deepfake和內容風險……抵禦不同方向的風險,是AI大有作為的方向。在漆遠看來,不確定性正是這些風險爆發的關鍵之一,也是如今機器學習面臨的挑戰,

正如孩童長大成人,進入社會,要變得不再脆弱,任何一項技術在真正走向使用時也必須更可靠、更廣泛適用、更經得起打擊。而貝葉斯機器學習就是將不確定性和小概率事件的研究,和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結合到一起,實現對AI對抗攻防能力的提升。

漆遠所在的支付寶安全實驗室,開發了把博弈論和深度學習結合的智能攻防算法——這是世界上首次把深度學習引入博弈論,他們也藉此在德州撲克小實驗達成世界領先的水平。

同時,紅藍攻防這種「左右手互搏」的形式也納入了支付寶安全實驗室的日常AI演練,讓系統在對抗和錯誤中學習成長,做到在對手「魔高一尺」的時候,讓自己的AI「道高一丈」。

這些正在發生的技術變革,又對「人機共生時代」意味著什麼?

「AI就像是我們的朋友一樣,在幫助我們做判斷和輔助,成為了一個智能夥伴。」郝景芳提到,AI幫助大眾加固最基礎的「安全工事」,人機共生的前景會更開闊明亮。

剎車在哪兒?

對談的最後,漆遠與郝景芳談起了本場圓桌的名字:好奇心。

在他們眼中,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初心,好奇心是探索過程中瘋狂運轉的大腦和釋放的多巴胺,它推著原始人向前進化,推著孩子去思考和學習,人類對自身和對所有外部世界的好奇都在推動所有領域的科學探索。

但只有好奇心,讓AI這些先進技術只會「向前衝」,可以嗎?

「沒有敬畏之心做底線,其實就沒有未來。」漆遠談到,一個科研者應有的價值取向,就是好奇心、敬畏心和普惠

就像汽車有引擎,也會有剎車,路上會有紅綠燈,如果AI像引擎一樣在推動社會的發展,就必須有這些安全系統,否則就有失控的可能。

另一方面,AI本身又能夠提升安全技術,可以使安全「剎車」更智能——AI和安全,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若沒有安全性和穩定性的保護機制,再迅猛先進的科技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讓AI變得更有「常識」和「情商」,變得更尊重數據隱私,變得更平衡、更穩定、更抗打擊,其實也都是為了安全這同一個目標。

當假新聞層出不窮,當眼見為實不再有意義,技術能給人多少安全感,研發者的價值取向顯得尤為重要。

郝景芳感慨道,技術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但技術能放大人性的惡,也能放大人性的善——就像一把菜刀,成為廚房好物還是成為殺人兇器,選擇權在人類手中。

人的成長有欲望的驅使,而人工智慧只有人類給它設置的「目標函數」。把「幫助更多人、服務更多、永遠不傷害更多人」都寫在目標函數裡,其實才是真正的共生。

漆遠認為給人工智慧設定好的目標函數至關重要,長遠而言,要把對人的善意和公正寫進去—而人工智慧的公平性研究也日益重要。這給目標函數就相當於一個公司的使命和願景,是他們馬不停蹄想要前往的目的地。

對漆遠和他所在的支付寶而言,這個目的地就寫著「普惠」二字。好奇心帶來探索,敬畏心帶來克制,兩方的平衡讓技術像自行車一樣平穩地向普惠駛去——科技發展至今,其實也沿著這條清晰可見的脈絡在行進。

他在圓桌中分享的一個案例,令我們印象深刻。

一位農民在自己50歲那年,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二個「大件」物品——一臺三輪車,第一件是家裡的19 寸老式電視機。

這輛價值一萬七千元的三輪車,花去了他信用貸款3萬元中的一大半,但他靠三輪車跑運輸,不僅把錢按時還上了,還改善了自己和80歲母親的生活。

當我們推開與AI「共生」的大門,好奇心是否需要被克制?

這也只是中國絕大多數農戶的一個縮影。由於缺乏信用數據積累,沒有銀行流水、資產證明、抵押物等,他們被傳統的金融服務拒之門外,而支付寶一直在藉助科技的力量服務這些人群和小微企業們,踐行普惠金融的目標。

科技的善惡,其實並不由那些複雜的數據和計算,而是取決於它是否放大了人的善念,是否讓普羅大眾享受到了科技進步的價值,是否有科技力量落到實處,化作普惠這一盞燈,照亮他們的生活。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需要共生理念?
    我從那時開始關注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對企業成長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就有了《共生》這本書。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為什麼我們需要考慮「共生」這個話題。1組織要回答時代的問題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理解到,所有人都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得到的和依靠的很多東西,都與其他人息息相關。
  • 一個撬動人們好奇心的「過電」狂人
    「是電弧讓空氣震蕩,從而能夠發聲」,迪普瑞納說,「如果沒來現場看,最難的事就是讓觀眾理解這個。」早在14歲時,他就開始同時琢磨維修電器和當吉他手,這便是後來讓特斯拉線圈進軍演藝界的直接動力。經過對特斯拉線圈的改進,迪普瑞納和他的樂隊能將50萬伏的電能儲藏在電容器中,實時控制並釋放的電弧能達到3.7米長。
  • 讓我們「擁抱」五月天
    五月天-阿信嘿,四月已翻篇,五月新開始,祝你快樂,讓我們「擁抱」五月天吧。1999年,夢想成為「披頭四」的五月天,發行了加入滾石後的第一張專輯《第一張創作專輯》,你沒看錯,他們的專輯名稱有夠意思的。誰又能想到,事隔二十年後,這部豆瓣9.2的《想見你》,又讓我們重拾五月天這首《擁抱》。《擁抱》五月天帶著「同志情感」的《擁抱》,是適合一個人戴著耳機靜靜單曲循環聆聽的歌。阿信包攬的詞曲創作,青澀的聲線,簡單的旋律,如詩般的歌詞,充溢著希望和愉悅,讓長久被忽略的同志靈魂底層的聲音,不再暗地啜泣,有一片樂曲的天空可以撒野。
  • 騰訊AI 王者「絕悟」升級了
    騰訊 AI 王者「絕悟」升級了 機器人大講堂 發表於 2020-12-02 10:29:06 AI 王者「絕悟」升級了,能達到精通金庸武俠裡所有武功的那種水平。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看完上面這段視頻,不知道你是否會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我們窮盡了我們的想像和創造力,也邀請了眾多有想像力與好奇心的合作夥伴,傾力打造了這所「沒想到未來城」。裡面絕對可以滿足你對未來的一切幻想。 這裡依舊充滿了好奇心與荷爾蒙,探索欲與腦洞大開。
  • 成立三年拿下三體,這家公司能否讓大劉二度推開中國科幻大門?
    而這,也引發費米謬論以及霍金的警告——「人類應避免與外星人接觸」相對於歷經138.2億年的宇宙來講,未來,那些因人類的好奇心招致的外星人,也許有著遠比我們更先進的文明,這將為人類文明招致災難。這句話,也正是劉慈欣筆下的「黑暗森林法則」,因此構建起《三體》最核心的生存價值。
  • 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人類的「AI 情結」
    他把這個雕像當成真人,收集大量的貝殼和光滑的鵝卵石送給「她」。雖然他沒談過戀愛,卻很懂女孩子想要什麼。最終,愛神阿芙洛狄蒂給這件雕塑賦予了生命,將他迷戀的雕像變成了活生生的美貌女子,取名為伽拉忒亞,並祝福了兩人的結合。
  • 神經符號系統、跨學科交互,李飛飛等16名學者共同探討AI未來
    Marr 對計算理論很感興趣,但「目前 AI 領域這方面的研究很少」。Sutton 表示,類似梯度下降這類思想是關於「how」,而不是計算理論所需要的「what」。Marcus 提問道:「現在出現了六七種不同的觀點,我們是否想要將它們融合起來?是否想要使強化學習兼容知識?」
  • AI無法成為「專利發明人」?一位計算機學者決定起訴美國專利局
    它們的相同點在於:專利發明人均為「DABUS」。值得注意的是,「DABUS」是一個 AI 系統,由大量訓練過的神經網絡組成,Thaler 將其形容為「創造力引擎」。他們還主張:「發明過程中最關鍵的構思行為必須由自然人執行」。
  • 機器之心「AI00」十一月最新榜單:兩家國內公司新上榜
    ,需要更多行業專家參與進來加以修正和完善。我們深刻地理解在沒有專業用戶反饋的情況下所做出報告的質量局限性,所以希望用工程界「Agile Development」的理念來對待我們的報告,不斷收集專業反饋來持續提升報告質量。人工智慧是一個永恆命題,我們不僅會把「100 家公司」這個主題持續做下去,還會陸續開展其他主題。這個過程需要人工智慧領域不同的參與者加入進來。
  • 如何用「邊寫邊搜」寫論文?
    「在線精讀」是一款基於雲服務的分屏閱讀和筆記應用,邊讀資料邊做筆記,打造個人專屬的高倍速閱讀理解體系。「邊寫邊搜」是一款簡單好用的輔助成文應用,讀寫分屏,輕鬆實現本地文件和雲端各類數據資源之間的聯動,高效組織想法和創意,快速成文。在 PC 端登錄 cyprex.fir.ai可立即使用。
  • 智能時代需要「向善」的技術倫理觀
    因此,我們認為需要構建以信任、幸福、可持續為價值基礎的人工智慧倫理,以便幫助重塑數字社會的信任,實現技術、人、社會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發展,塑造健康包容可持續的智慧社會。現在人們無法完全信任人工智慧,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缺乏足夠信息,對這些與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的技術發展缺少足夠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缺乏預見能力,既無法預料企業會拿自己的數據做什麼,也無法預測人工智慧系統的行為。因此,需要構建能夠讓人們信任的人工智慧規則體系,讓技術接受價值引導。作為建立技術信任的起點,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需要遵循四個方面的理念,給人工智慧發展提供必要的價值引導。
  • 花言花語 陳春花 : 如何理解共生信仰和它的三要素?
    在Mac OS人機界面的設計過程中,柯戴爾·瑞茨拉夫(Cordell Ratzlaff)帶領的設計團隊需要定期向賈伯斯展示最新的設計方案,在匯報的過程中,就如瑞茨拉夫所講,「賈伯斯會一直深入到每個細節裡去,詳細勘察每一方面到像素的級別上去。他可以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進行對比,來看看是否匹配。」每次展示,賈伯斯都會提出改善意見,設計團隊根據這些意見再不斷地修改直到賈伯斯滿意為止。
  • 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 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原標題:左邊養魚右邊種菜,「農政齊民」用「魚菜共生」探索新農業早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在稻田中養魚的方法來祛除病害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騰訊的 AI 進化了!王者榮耀「絕悟」升級,全英雄池解禁
    但受到練習時間與精力限制,很少有人能精通所有英雄,但「絕悟」做到了。那麼,王者再進化,將有多強?據了解,「絕悟」一年內掌握的英雄數從 1 增加到 100+,王者榮耀英雄池也實現了完全解禁,不但掌握了所有英雄的全部技能,能應對高達 10 的 15 次方的英雄組合數變化,甚至還「自帶軍師」,可做出最佳的英雄博弈策略選擇,綜合自身技能與對手情況等多重因素,派出最優英雄組合。
  • 意念加AI算法「復原」每個手指,智能義肢登上Nature子刊封面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張倩、杜偉、李澤南使用「意念」控制機械,讓肢體缺失的殘疾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聽起來像是出現在電影中的場景。意念+AI 算法=靈活、穩健機械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提出的全新機械手臂控制方法,其關鍵優勢在於通過人類意圖和自動化算法共同進行操縱(shared control)——在需要高靈活性時,人類控制運動;當需要高魯棒性時,AI 算法則進行輔助。
  • 人類首次完全利用AI發現「迄今最強抗生素」,登《細胞》雜誌封面
    在小鼠實驗中,該分子對多種病原體具有抗菌活性,包括艱難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有「廣泛耐藥性」並迫切需要新抗生素的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其中,後兩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高優先級病原體,是新抗生素三大研究目標中的兩個。
  • 艾瑪·克萊恩:「我們被迫去考慮男人在想什麼。」
    我們今天談論的是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爸爸》出版之前發生的事情,儘管這本書裡的所有故事都沒有提及到這個書名。「這個詞有非常單純且甜蜜的含義,但它也帶上了應有的文化包袱,這種關於權力的怪異的性心理認同。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些主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