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恩定則:量子力學的基本假定可能是錯的

2020-11-22 驅動之家

量子理論本質上是概率性的。因為量子不確定性的模糊效應,量子力學的方程並不能告訴我們一個量子物體究竟正在做什麼,而只是當我們與之進行交互時可能的結果。這個概率由玻恩定則(Born Rule)所決定,該定則以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者之一馬克斯·玻恩(Max Born)的名字命名。

玻恩定則具有各種形式,但在最常見的方法中,它意味著一個量子物體的波函數平方表示一個特定結果的概率。玻恩定則非常好用,使量子理論成為我們所擁有的最準確的科學理論,但它也是一個假設。它是量子理論的一個基本假定,而不是從模型中導出。

因此,如果玻恩定則是錯的會怎樣?

退一步說,即使玻恩定則在某種程度上是錯誤的,但量子物理學的巨大成功表明玻恩定則在大多數情況下肯定是有效的。然而,科學家就是喜歡測試這些假設,即使它們是有效的,所以有人試圖去反駁玻恩定則。一種方法是觀察三縫實驗,這是著名雙縫實驗的一個變種。

在雙縫實驗中,諸如光子或電子等量子物體被發射通過兩個緊密間隔的狹縫。由於我們不知道每個量子物體會穿過哪個狹縫,所以重疊的可能性產生了幹涉圖樣而非兩條銳利的線。

根據玻恩定則,即使當我們一次只對一個量子物體進行這個實驗時,每個量子物體的概率分布也遵循這種模式。這正是我們在實驗中所看到的,使它成為了量子理論的一個很好證明。

三縫實驗則將狹縫變為三個。雖然這似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變化,但如果操作得當,它能允許二次相互作用,原則上可以違反玻恩定則。

基本上,如果只對三個狹縫的總波函數進行平方,只會得到一個概率分布。如果計算二次相互作用,將會得到不同的分布。但在2010年進行的實驗中發現,這種差異非常小,玻恩定則在實驗極限內依然有效。

雖然這似乎確認了玻恩定則,但該實驗的精確度只有百分之一,這不是很高。不幸的是,即使利用三縫實驗來達到這種水平的精度也是比較困難的。這是因為測試僅在實驗中的波長小於狹縫的寬度時才起作用。

但現在有一篇新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可能會產生更高的精度。

這種新的方法是雙縫實驗的一種變形。科學家不是簡單地讓量子物體通過兩個狹縫,而是引入一個附加電平來將量子物體從一個狹縫轉移到另一個狹縫。根據玻恩定則,任何這樣的轉移應該對結果沒有影響,而如果轉移影響結果,則違反了玻恩定則。

雖然這種實驗的實際操作非常棘手,但它不受量子物體波長的限制,因此可能會比以前的實驗更精確。

鑑於玻恩定則到目前為止所展現出的效用,來自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Brian Koberlein表示玻恩定則不大會被打破,但這種實驗是雙贏的。玻恩定則繼續統治,或者我們會發現一種微妙的違反,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諸如量子引力之類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何不同?
    範先生的文章對筆者而言是個好的提醒:很有必要擺事實、講道理,進一步全面論證為什麼說玻爾與量子力學的建立無關。請範先生以及其他關注量子力學發展史的讀者基於筆者提供的文獻資料再做判斷,看看玻恩與玻爾究竟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真正領袖、締造者。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1925年6月,海森堡在論文《運動學與力學關係的量子理論重新詮釋》裡提出矩陣力學。他找到位置與動量的一種表示,並由之正確地預測光譜實驗觀測結果,建造一個新理論。在閱讀了海森堡的論文之後,玻恩看出,海森堡的數學運算原來就是他在學生時代學到的矩陣微積分,矩陣力學終於由海森堡、玻恩和約當於1925年完成。矩陣力學是量子力學的第一種自成體系且邏輯一貫的離散形式表述。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他提出「新力學」一詞,會議文集的德文版編輯叫它「量子力學」。量子物理學發展中出現三個學派:玻爾的哥本哈根學派、玻恩的哥廷根學派和索末菲的慕尼黑學派。海森堡說自己從導師索末菲那裡得到樂觀主義,從玻恩學數學,從玻爾學物理。龐卡萊曾在1911年指出,普朗克定律含有一個實質性的離散要素。
  • 玻恩:遲到的諾貝爾獎
    姓名:馬克斯·玻恩簡介:馬克斯·玻恩(1882~1970),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因對量子力學的基礎性研究尤其是對波函數的統計學詮釋,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量子力學理論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能忽略三個人物:玻爾、索末菲和玻恩,他們各自領導了量子理論研究的頂尖學派,即玻爾的根本哈根學派、索末菲的慕尼黑學派和玻恩的哥廷根學派。今天,讓我們走近哥廷根學派的靈魂人物——玻恩。1882年12月11日,玻恩出生於普魯士布雷斯勞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布雷斯勞大學的解剖學和胚胎學教授。
  • 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 【科學素質】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但是為了使單個電子的幹涉成立,必須尋求另一種解釋,這種解釋於1926年晚些時候由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玻恩提出。 玻恩認為,在量子力學中,波函數的平方是對在特定位置「找到」其相關電子的概率的度量。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
  •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在回顧量子力學創立過程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黎曼、玻爾茲曼、巴爾末、普朗克、愛因斯坦、索末菲、裡茲、玻爾、海森堡、約當、玻恩、德布羅意、康普頓、德拜、薛丁格、泡利、狄拉克、馮諾依曼、維格納、外耳、玻色,等等。許多人會說量子力學很難學,可我要說的是首先量子力學不難學;其次,再難學也要學。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此刻我站在這裡講,世界的很多角落裡有人在拿手機看直播。
  • 量子力學有沒有可能根本就是錯的?
    任何現有的科學理論都有可能是錯的,科學本來就是在一步步的重生中發展起來的。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都是階段性的,從最早的地心說,發展日心說,再隨著各種天文望遠鏡以及各種太空探測器的出現,我們逐漸對宇宙有了跟多的認識,出現了像宇宙大爆炸這樣的形成理論,但這些理論有可能是的錯嗎?當然有可能。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Mechanics 被漢譯為力學是錯譯,英語的力學是theory of force,德語為die Kraftslehre, 但是力的概念在1894 年已經被赫茲踢出了物理學,後來的物理學基本不再拿力來說事情。
  • 量子淺說(三):新量子論——矩陣力學
    舊量子理論如何更新升級換代的呢?如果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即是量子力學的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共同結束了舊量子論的時代,換句話說,以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為代表的量子力學標誌了現代量子理論的誕生。這裡,我們先談談現代量子力學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標誌——矩陣力學。
  • 量子力學
    例如:根據哥本哈根詮釋,一個粒子在被觀測之前,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質,然而被觀測之後,依測量儀器而定,可能觀測到其粒子性質,也可能觀測到其波動性質,或者觀測到一部分粒子性質一部分波動性質,此即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始於20世紀初馬克斯·普朗克和尼爾斯·玻爾的開創性工作,馬克斯·玻恩於1924年創造了「量子力學」一詞。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量子力學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繼德市羅意之後,從另一個方面對微觀物理理論作出根本性突破的是直接受到玻爾影響的23歲的海森伯。海森伯是德國人,曾受業於慕尼黑的索末菲和哥延根的玻恩,192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玻恩的助教。
  • 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什麼非學不可?-虎嗅網
    在回顧量子力學創立過程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黎曼、玻爾茲曼、巴爾末、普朗克、愛因斯坦、索末菲、裡茲、玻爾、海森堡、約當、玻恩、德布羅意、康普頓、德拜、薛丁格、泡利、狄拉克、馮諾依曼、維格納、外耳、玻色,等等。許多人會說量子力學很難學,可我要說的是首先量子力學不難學;其次,再難學也要學。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此刻我站在這裡講,世界的很多角落裡有人在拿手機看直播。
  • 量子力學簡史
    物理學家們開始相信,這個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經被發現了,物理學已經盡善盡美,它走到了自己的極限和盡頭,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了。著名的科學家基爾霍夫說:「物理學的未來,將只有在小數點第六位後面去尋找」。普朗克的導師甚至勸他不要再浪費時間去研究這個已經高度成熟的體系。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然而矩陣力學卻又解釋不了測量前的狀態,這就尷尬了_(:D)∠)_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唯有提出一個波函數坍縮的過程來連接兩套力學,並利用互補原理解釋兩套力學為什麼不能同時發揮作用。最後玻恩證明兩套力學是等價的。這種強行拼湊愛因斯坦當然是不賣帳了,連「被拼湊」的薛丁格也不賣帳,兩人先後提出EPR佯謬和薛丁格的貓來給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致命一擊,結果就引出了第三個玩意——量子糾纏。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哥本哈根學派的補刀「嫁接」,造成確定性的薛丁格方程「樹杈上」,開出概率性質的波函數「奇葩」,致使量子力學陷入無法自洽的困境。量子迷霧量子力學是繼相對論之後,20世紀物理學取得的重大的成果,也是被眾多的實驗所證實,描述微觀領域現象最精確的理論。
  • 愛因斯坦和玻爾在量子力學的解釋方面的爭論
    玻恩和海森伯在作關於矩陣力學的報告時指出:「我們主張量子力學是一種完備的理論它的基本物理假說和數學假說是不能進一步被修改的。」這番話無疑是向不同意見提出了挑戰。接著玻爾也再次闡述了他的「互補原理」。由於愛因斯坦一直對量子力學的統計解釋感到不滿,他曾在1926年12月給玻恩寫信時說:「上帝不是在擲骰子」。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在切入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量子力學內容的列表,以下內容都是小編故意PASS的部分,(說明一下,這些內容僅僅是量子力學的入門部分)請各位小夥伴諒解:一、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在用希爾伯特空間中的向量和算子表達量子力學的過程中,馮·諾依曼也完整和一般地給出了理論闡釋的基本統計規則.該規則涉及處於給定量子態的系統中給定物理量的測量結果,並藉助一個簡單且現在眾所周知的公式來表示其概率,該公式涉及狀態的向量表示及代表物理量的算子的頻譜解析度.這條規則,最初由玻恩於1926年建議,是馮諾依曼全概率量子力學數學分析的起點.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