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模型的一般性情況

2021-01-15 sinxdx

LaTeX原始碼: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tex}

\title{玻爾模型的一般性情況}

\author{陳宇軒}

\date{\today}


\begin {document}

\maketitle


原子核的質量為$m_A$,帶有$Z$個正電荷,廣義電子的質量為$m_e$,帶有1個負電荷。


設約化質量$m_\mu=\frac{m_e m_A}{m_e+m_A}$


原子核與廣義電子的間距為

\begin{equation}

r_n=\frac{4\pi\varepsilon_0\hbar^2}{m_\mu e^2}\cdot \frac{n^2}{Z}

\end{equation}


體系的能量為

\begin{equation}

E_n=-\frac{m_\mu e^4}{(4\pi\varepsilon_0)^2\cdot 2\hbar^2}\cdot \frac{Z^2}{n^2}

\end{equation}


裡德伯常量為

\begin{equation}

R=\frac{2\pi^2 e^4 m_\mu}{(4\pi\varepsilon_0)^2 \cdot ch^3}\cdot Z^2

\end{equation}


\end{document}


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300字申請原創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玻爾的分子模型—— 一個世紀之後
    百年歷史的尼爾斯·玻爾模型至今依然保留著這種魅力。在這一模型中,電子是繞著原子核行進,類似於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歷史上,玻爾模型設法闡明了氫原子光譜,因而極大地促進了量子力學誕生,但是它卻被證明與量子力學是不能同時成立的。因為量子力學發現,氫原子的基態是球對稱的並且軌道角動量為零,這與玻爾的用普朗克常數定義的角動量為h /2π的平面圓形電子軌道假設相悖。
  • 【史上今日】玻爾提出氫原子結構模型
    原標題:【史上今日】玻爾提出氫原子結構模型 1913年3月6日,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提出氫原子結構模型,創造性地將量子學說和盧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結合了起來,成為了他自己的「玻爾模型」,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特質。
  • 玻爾的原子模型
    玻爾原子理論的基本假設1、軌道假設原子中的電子在庫侖力的作用下,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服從經典力學的規律。但是,電子軌道半徑不是任意的,只有當半徑大小符合一定條件時,這樣的軌道才是可能的。即電子的軌道是量子化的。電子在這些軌道上繞核的轉動是穩定的,不產生電磁輻射。
  • 玻爾氫原子模型中德布羅意波的最概然解釋
    1 提出問題玻爾氫原子模型在量子理論發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模型中玻爾根據對應原理思想得出了氫原子軌道穩定性的量子化條件:只有電子角動量為
  • 玻爾模型拯救電子 年輕人齊聚哥本哈根
    不過正好,另一位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過去是湯姆孫的學生)到劍橋來作報告,湯姆孫便順水推舟地把玻爾介紹給了盧瑟福。於是,玻爾幾個月後轉赴曼徹斯特,並和盧瑟福建立了長期的友誼和密切的合作關係。此後,玻爾如魚得水,將研究興趣集中在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上。1916年,玻爾成為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得丹麥王覲見。王表示,今日見到「吾國足壇名將」玻爾,喜極樂極也!
  • 玻爾的原子模型明明是錯的,為何還要學習?
    隨著人類認識的逐步深入,原子的模型也是在逐漸變化的。歷史上盧瑟福給出的行星模型以及玻爾給出的分層模型是很有影響力的模型,後來也被人們認識到其中的不足。之後電子云模型逐步被科學界接受。人類已經認識到微觀粒子有波粒二象性,認識到不確定原理,認識到電子沒有軌道的概念,可是目前原子的行星模型和玻爾的氫原子模型依然寫在教科書中。這是有原因的。
  • 創新量綱分析重導玻爾模型能級公式
    另考察量綱分析應用於原子物理中的情況,普遍是針對片面問題進行估算,難見將一體系問題經不同量綱分析過關斬將,最終撥雲見日解決疑難,這也是本文要展現的企圖,希望能夠做到。為了保持系統的自恰性,因此,待定常數Γ1的最小極值就只能是等於1,因此得到明確的氫原子中最小電子軌道半徑,其物理基本常數組成竟然與玻爾氫原子模型推得的玻爾半徑一模一樣,其關係式表徵如下: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五原子模型——玻爾的宣言
    盧瑟福的行星模型不過盧瑟福也沒有高興多久,他的原子模型被他的學生玻爾推翻了,這回倒不是玻爾做實驗,論做實驗,沒有幾個人能超過盧瑟福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玻爾的原子模型和盧瑟福原子模型的根本區別是玻爾認為電子運行的軌道時不連續的,
  • 玻爾的原子模型與霓虹燈的色彩
    1913年,在普朗克關於黑體輻射的量子論,愛因斯坦光子說和巴耳末簡潔公式的啟發下,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玻爾的理論假設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軌道量子化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軌道半徑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數值,電子在這些軌道上繞核運動是穩定的,不產生電磁輻射。
  • 原子物理學 第五講 玻爾模型
    尼爾斯.玻爾是20世紀偉大的量子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精神領袖。在丹麥的玻爾檔案館,玻爾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枚精緻的印璽,它是出自誰之手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石油大學的戈革先生。戈革,我國著名翻譯家、科學史家、玻爾研究專家。他專注物理學史研究,特別是玻爾的生平、學術和思想,獨力翻譯12卷本《玻爾文集》,被授予「丹麥國旗勳章」。他擅長舊體詩詞、治印、書法、繪畫和雜文。他一生工作勤奮,著作、翻譯共40餘種,約2000萬字。
  • 量子力學筆記3---光量子論、物質波與玻爾原子模型
    1.4 玻爾原子模型1.4.1 玻爾的假設定態假設:電子在特定的軌道不輻射電磁波頻率條件:只有當電子從 Ei 軌道躍遷到低能級1.4.2 玻爾的氫原子經典力學結合他的假設。角動量量子化其中 a0 為氫原子最小半徑,第一玻爾半徑
  • 劃時代的物理發現——玻爾
    上篇說道,玻爾研究出互補原理。然後他就拿給盧瑟福漢。盧瑟福一看,這什麼玩意這是。我讓你研究原子為什麼穩定,你這怎麼整出一套新的原子模型呢?再說我這個模型,我這剛出來,我剛火,而且你對於原子的穩定性問題解釋的也太牽強了。
  • 和愛因斯坦辯論,在國家隊當門將,玻爾的人生開了掛
    盧瑟福 | nobelprize.org盧瑟福非常信任玻爾,他在盧瑟福的研究室時,情況是這樣的在這裡,玻爾深入研究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他發現,雖然它能使物質性質的分類極大的簡化:放射性輻射起源於原子核,化學性質取決於核外電子……可它不符合現實。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又稱「原子太陽系模型」。
  • 玻爾: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還在國家隊踢過球
    他提出了玻爾原子模型,並於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他也是哥本哈根學派重要創始人之一。 他還在國家隊踢足球。諾貝爾物理學家踢足球這麼強?是的,請看看這位物理學家的故事。 玻爾(右)和母親 波爾模型橫空出世
  • 原子理論的創建——玻爾 1913年7月12 日
    1912 年的 3—7 月間,玻爾根據普朗克的量子論假設,針對盧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假設玻爾仔細研究了巴耳末氫原子譜線的公式,將盧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普朗克的量子論假設與巴耳末公式三者相結合,發現正是電子跳躍引起的能量變化使得原子發出一定波長的譜線。這為玻爾理論的出現打下基礎。
  • 玻爾和尼科耳孫:角動量量子化
    在玻爾模型中,如果一個電子從一個軌道跳到另一個軌道,其角動量的變化必須是h/2pai的整數倍。3.玻爾量子化假設玻爾提出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軌道量子化的條件:L=mvr=n(h/2pai).玻爾把原子類比為一個微型太陽系,他用已知的軌道半徑求出軌道能量,之後計算出不同軌道間的能量差,最終確定發射和吸收的光的頻率。
  • 2020高考波爾能級模型的知識點
    在這個模型裡,電子像太陽系的行星圍繞太陽轉一樣圍繞著原子核旋轉。但是根據經典電磁理論,這樣的電子會發射出電磁輻射,損失能量,以至瞬間坍縮到原子核裡。  這與實際情況不符,盧瑟福無法解釋這個矛盾。  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已經發現了這樣的規律:氫原子的核外電子軌道,是不連續的,也就是說核外電子的運動,總是集中在固定的若干個軌道上。
  • 玻爾和愛因斯坦的世紀之爭
    8年後的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在「原子和分子的構成,第二部分只包含一個核的系統」一文中,將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的1911年原子模型改編為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的量子理論,引入了一種新的原子模型-玻爾模型,兩人都獲得了自己的諾貝爾獎(1922年),以及為即將到來的物理學量子革命奠定基礎。
  • 氫的史詩:原子模型
    玻爾原子模型不僅如此,玻爾的原子模型也解釋了為什麼氫原子光譜上,存在著不連續的暗紋,因為這些暗紋正對應著氫原子不同的能態,而巴爾末所得出的數學規律背後的物理規律,也正在於能級的躍遷。玻爾也利用公式將量子躍遷表達了出來,關於這個公式咱就不細說了,反正你也看不懂,關鍵是我也看不懂。
  • 【每周一論】雷射產生機理的玻爾模型解釋
    玻爾的原子模型認為,原子核外的電子在自然狀態下會處於能量最低的基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