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歸 大夢想

2020-11-24 中國網財經

  閱讀提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

  「雙創之星」(大眾創業之星和萬眾創新之星)顏景川,一個擁有新奇想法的80後,歸國創業,誓將雷射打標機加工躋身國際,讓世界為中國製造喝彩。

  □ 本報記者 楊淑棟

  本報通訊員 閆盛霆

  「有想法」的海歸創業者

  顏景川的朋友們都說,他就是個特別有想法的人,甚至有些異於常人。

  2007年,顏景川放棄了學校推薦的省電視臺工作,只身前往韓國留學。去韓國之前,顏景川對父親許下了承諾:「第一年學費我自己付不起,需要家裡幫我繳納學費,其餘的花銷我自己解決。」剛到韓國時,為了解決生活費,顏景川只好到一家韓國烤肉店打工,「這可能是所有留學生都有的經歷。」

  工作不到一個月,不甘於打工的顏景川認為還是要自己做點什麼。在國內上大學時,想法多多的他就開過小賓館,賣過二手摩託車,不斷嘗試,屢敗屢戰。到了韓國,他發現附近幾所高校裡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便萌生了自己做中餐然後提供外賣服務的想法。「有一部分人還是適應不了韓國菜,哪怕再豐盛,也不如吃一口家鄉菜美味。」與朋友運營了幾個月之後,顏景川還註冊了自己的品牌——「川川熊」,已交給朋友打理的中餐外賣至今仍在韓國高校賣得紅火。這些創業經歷為日後發展積累了經驗資本。

  2012年,已身為韓國第二大改性瀝青企業songjong石油會社中國區總裁的顏景川,又作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決定——回國發展。「我是土生土長的淄川人,父母不願去國外。雖然留在韓國也許發展得更好,但我必須回來盡孝。」他說。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顏景川與在雷射研究所工作的高中同桌重逢,了解到國內雷射打標市場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於是再次突發奇想:「淄川區作為全國重要的陶瓷產區,能不能把雷射技術跟當地的特色產業相聯繫?」幾個年輕人一拍即合,把目光定在陶瓷雷射打標這個項目上,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創業孵化中心「雪中送炭」

  說起創業之初,顏景川並非一帆風順,公司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淄川區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幫助。

  「最開始,我們3個人擠在一個150平方米的車間,連個像樣的辦公室也沒有。」在用光了100多萬的積蓄後,顏景川的企業幾乎到了斷炊的境地,大伙兒愁得吃不下、睡不著。就在這時,淄川區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主任孫峰找上門來。讓顏景川想不到的是,孫峰不僅幫他貸到了60萬的無抵押貸款,還給他兩間40平方米的辦公室,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才收一半。

  「孵化中心就是要給像顏景川這樣創業者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孫峰介紹,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可享受第一年全額房租補貼,第二年補貼一半,免收水費、物業費、空調費等,還能獲得10000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和每招用1人2000元的一次性崗位開發補貼……創業孵化中心於2014年9月建成使用,能容納120家左右企業進駐,每年可培養200名創業者,吸納大學生就業1200多人。

  有了房子和資金,顏景川很快推出了第一款陶瓷雷射打標機,然而新的問題難倒了他。按理說,淄博作為北方瓷都,打標機應該不愁銷路,可習慣了老式噴碼的企業並不買他的帳。讓顏景川再次沒想到的是,一個特殊的「推銷員」——淄川區副區長孫月東帶著本地陶瓷商會會長來到了他的辦公室洽談營銷事宜。在政府的幫助下,顏景川拿到了第一批訂單,投產僅三個月,就賣出了200萬元。

  「孵化中心經常舉辦免費創業培訓、政策宣講等,讓我們這些創業者少走了很多彎路。」顏景川說,對他而言,孵化中心的幫助是意外之喜,可謂雪中送炭。

  如今,顏景川的公司已從孵化中心搬到了淄川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擁有8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和27人的創業團隊,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由政府提供三年免租的2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也開始裝修。不過,顏景川還是經常回孵化中心的小辦公室看看,不忘那些年一起奮鬥的經歷。

  小企業領跑大市場

  公司展示區裡擺放著陶瓷刀、紅酒瓶、小飾品等各類雷射打標產品。顏景川拿出一把陶瓷刀放在打標機上,短短幾秒鐘,伴隨著雷射的嗞嗞聲,一把印有客戶名字的私人定製陶瓷刀就完成了。

  「這種陶瓷彩色雷射打標機,全世界只有2家企業能生產同類產品,全國只有我們一家且擁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顏景川說。

  「很多先進的技術都停留在實驗室,裡面很多好東西沒有投入到市場,太可惜了。創業就要向前看,產品前景最重要,我們就是要把先進的東西產業化。」2014年,顏景川成立了山東鐳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聘請國內外高校教授研發產品。

  試驗過程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顏景川和他的團隊始終堅持著。有一次出差時,他偶然得知一位國外雷射界的泰鬥級科學家恰巧也在他要拜訪的公司裡,於是厚著臉皮,闖進了會議室,直接向老外講起自己要做的產品。

  出人意料的是,專家對這名「不速之客」的想法十分感興趣,幾番交流後還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從學習先進技術到拓展客戶,顏景川的國際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15年1月4日,山東鐳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註冊。目前,公司除了主營雷射打標機,還有雷射驅鳥器、雷射空氣品質檢測儀、雷射虹膜識別系統等。原定全年1500萬元的產值目標,截至7月已完成了1300多萬元。

  目前,顏景川正努力打開國際市場,下一步,顏景川打算3年內建成國內第一條模塊化雷射打標機組裝流水線,5年內在新三板上市,並向社會提供300人以上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間接拉動就業將超1萬人。

  在顏景川看來,創業其實並不困難,縱然有坎坷,但這個過程很充實、很精彩,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他認為,創業者一定要慎重選擇項目,多聽多學,還要有一支精幹的創業團隊。顏景川坦言現在公司求賢若渴,希望更多有夢想的人才加入,共同把鐳澤科技的產品推向世界,推進千家萬戶。

相關焦點

  • 「海歸」歌唱家羅婷:讓每個人放飛心中的夢想
    「海歸」歌唱家羅婷:讓每個人放飛心中的夢想 讓每個人放飛心中的夢想。」
  • 編程小少年有個人工智慧大夢想
    15歲的他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熱情在編程上,並和一幫海歸碩士、博士共同創立學習小組,目前他們正在編寫《將編程融入數理化》系列教程。這個編程少年是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學習編程帶給他怎樣的收穫?論壇結束後,山西晚報記者對杜威之進行了獨家專訪。  他把學習人工智慧當成「使命」  「在我看來,人工智慧不僅能給機器賦予思想,還能給機器鑄造靈魂。」
  • 海歸追憶黃大年:他走進了海歸知識分子的靈魂
    中新網長春7月13日電 題:海歸追憶黃大年:他走進了海歸知識分子的靈魂  作者 郭佳 付強  中國各界對於已故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紀念活動已經持續數月。  儘管平時科研任務很重,但為了能與海歸有更多交流,黃大年還是欣然接受邀請,擔任吉林大學歐美同學會會長,每當有青年海歸遇到困惑,他都第一時間為他們解惑。  在中國,海歸有著百餘年歷史,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留學熱潮便一直在持續。從留美幼童到新文化運動旗手,從科學家到商業精英,一代代的海歸源源不斷地融入到振興祖國的洪流之中。
  • 「海燕集結」中國·蒼南「僑智匯」活動成功舉辦 蒼南「海歸讀書園...
    「海燕集結」中國·蒼南「僑智匯」活動成功舉辦 蒼南「海歸讀書園」同時揭牌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5日 來源她通過一個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溫柔地勉勵在場的留學生、中學生群體,要愛讀書、會讀書,把讀書養成一種好習慣,通過廣泛的閱讀體驗,跟書籍作者當「朋友」,從不同角度傾聽不同人生故事、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觀點,從書籍中汲取人生智慧。講座現場,俞虹優雅又智慧的講座,將本次活動引向高潮,獲得聽眾的陣陣掌聲,也讓現場的中學生受益匪淺。
  • 解析落馬「海歸」縣長的「非典型性」
    湖北黃岡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張樹林擁有美國俄亥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這位「海歸」,並未因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而清正廉潔。記者日前了解到,張樹林因利用湖北省英山縣縣長職務之便,收受他人巨額賄賂終審被判有期徒刑二年。(9月20日 環球網)落馬「海歸」縣長,之所以特殊,筆者認為有兩點。
  • 湖北省海歸雙創中心在未來科技城揭牌
    12月28日,湖北省海歸雙創中心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揭牌。該雙創中心由湖北歐美同學會和東湖高新區共同建設,委託國家級創新型創業孵化機構東科創星運營,致力於搭建海歸創業孵化共享平臺,促進海歸人才創新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見效,著力培育一批海歸人才領軍企業。
  • 「海歸」眾生相:海鷗·海帶·海草·海藻·海泡
    10月28日,主題為「新海歸,新使命」的「歐美同學2007北京論壇暨第四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發展與交流大會」(下稱「歐美同學會論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召開,北大國際MBA美方院長、英國FORDHAM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楊壯在會上如是說。  這次大會是本年度中國最大規模的海內外留學歸國人員的聚會,來自不同領域的留學歸國人員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近500人參加了大會。
  • 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生前對話
    (時代先鋒)「為了理想,我願做先行者、犧牲者」——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生前對話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王海鷹 王井懷)2017年1月8日,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猝然離世,享年58歲。  「國家強大是我的夢想」  記者:您是兩個國家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已經完成的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  黃大年:國家的大項目叫「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項目,我負責的是第九專項,主要攻關探測裝備。
  • 海歸回國後」學非所用「 在職場上混得怎麼樣?
    這屆海歸的表現到底如何?我們先來看結果,報告顯示,接近60%的海歸就職於普通崗位,近一半的海歸稅後月收入低於6000元,68.9%的人認為實際收入遠低於自身期望。「學非所用」也很常見,僅有16.9%的人認為專業與工作崗位非常契合。
  • 留學錯過婚戀、生活習慣小眾 海歸終身大事也發愁
    上周末《錢江晚報》組織了一場海歸滑雪交友派對,現場反應甚佳,根據這幾天來的反饋,已有一些朋友看對了眼,交往正慢慢升溫。尚未心動的海歸們則要求以後多組織這樣的聚會。如果你希望多了解些海歸的故事,想讀懂海歸們的心思,那麼不妨來看看記者的總結吧。
  • 「山裡山外貴州人」劉孟洋:我是一名海歸拾夢者
    劉孟洋青磚藍瓦堆砌的矮小院落,淡黃色的燈光從門框縫隙間穿過……貴陽市南明區電臺街上,坐落著一家專做日式碳烤的小店,名叫小也長屋。樓層不高,房間不大,但是卻裝滿了一個留美海歸的創業夢想。這名留美海歸名叫劉孟洋,今年29歲,是小也長屋的主人。身材高大的他,談話中總是會不時蹦出幾個英語單詞,邏輯思維十分縝密,對於自己的事業有著長遠的規劃以及思考,與很多家境優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十三年前,年少的劉孟洋獨自搭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在太平洋上空度過了自己的16歲生日。
  • 海歸創業的「浙江實踐」:信息經濟引爆「核裂變」
    同樣是1999年,已經執了11年教鞭的馬雲正式下海,懷揣著那個年代年輕人關於電商的夢想,開創了阿里巴巴。馬雲說,自己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只是有一個夢想是關於中國電商市場的未來,就開始努力每一天。不久前,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市值破2000億美元,一時成為國際最受關注的新聞。
  • 對話海歸吳洪流:在抗擊「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看來我們有三方面得益:第一、與國家戰略連在一起,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提高了;第二、2008年金融危機,對公司現金流影響比較大,通過國家認可得到了資金支持,解決了公司關鍵時刻的生存問題;第三、團隊和領域得到擴張:以前主要是做化學藥,現在也做疫苗和抗體藥。
  • 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
    太原海歸俱樂部會長範銳報名成為社區志願者。受訪者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中新網太原3月18日電 題: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作者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湧現出一批批「抗疫先鋒」,而青年海歸是其中令人矚目的一股力量
  • 中西部首個「海歸小鎮」落戶西安國際社區,實探該板塊!
    爭取五年內在海歸小鎮內建設多家專業化科研機構、海歸企業總部及不同產業類型的「雙創」孵化器、高端海歸公寓及人才高品質居住區,形成海歸創新要素集聚,創新能力領先、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創新環境良好的開放式的全球化協同創新報國示範基地。
  • 走進中國雜誌:小龜龜|海歸協會客戶端創始人林熙先生專訪
    編者按:1999年,當留學回國的王耀輝博士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海歸』就是海外歸來。」當時的王博士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句話會重新定義21世紀的新潮流。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就業季,將有超過30萬海歸同國內727萬應屆畢業生一起面對就業競爭。隨著海歸數量的冪級遞增,海歸就業、創業、戀愛、成家等問題成為不容忽視、必須重視的社會問題。
  • 【海歸就業報告解讀】留學生的就業前景竟如此廣闊?
    很多小夥伴想知道未來一年,海歸的就業情況會如何發展?鑑往知來,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今天就來全面地分析一下2019年的海歸就業情況,希望對每一個想要留學的你有幫助~一起往下看看吧!"總得來說,用人單位對海歸的需求主要還集中在語言優勢方面,其次是專業技能與國際化特徵的融合方面。
  • 「海歸」大熊貓回家聽不懂中文怎麼辦?答案在這裡!
    其實不用擔心,在「貝貝」之前,已有17隻「海歸」大熊貓回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雖然他們出生在他鄉,但是都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  為了讓粉絲與貝貝更好的告別,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從11日開始舉行了一系列送行活動,大大的專欄標示佔據了動物園官網頭條。
  • 關注|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這三點非常重要!
    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 二看:自驅力《報告》顯示,疫情陰影下企業在努力克服線下流動性障礙,將招聘活動搬到「雲端」。隨著更多留學生進入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脫穎而出?
  • 小業態 大夢想|賣進口電飯煲的小夏
    人一多,市場就大,連帶小家電的生意也好做;在梅河口市,專賣原裝進口電飯煲的商家可不多,準確地說,只有一戶,老闆是26歲的夏吉澤。靠著這個有點「冷門」的生意,小夏今年的收入超過10萬元。進口電器單價高,使用過程相對繁瑣,市場需求有限。別說在梅河口當地,即便是電商平臺上,專做這一類目的商家也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