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去獠牙體型縮小,為什麼有的動物開始了反向進化?

2021-01-19 秒聞視頻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進化過程。有人說人用了上百萬年的時間,才進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然後又用了幾年的時間,變成了「宅男」「低頭族」。有人開玩笑說:這叫「反向進化」。人類現在朝哪個方向進化不好說,但有動物確實是因為人類,正在遭遇反向進化。

蔡健雅有首歌叫《被馴服的象》,說的是人在虛偽的社會裡掙扎,為了掌聲甘願做「被馴服的象」。還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從未馴服過我,我只是在愛你的時候收起了獠牙。確實,在野性和馴服之間,大象也做出了權衡。

大象花了5000萬年的時間,從祖先,一條狗那麼大的體型,發展到現在,如同卡車一般的大小和體重。長長的象牙,就是公象的身份標誌。除了已經滅絕的猛獁象,據說象族還曾演變出獠牙長在下巴上的「恐象」,體型大小是人類的幾十倍。還有下巴和牙齒長得像鏟子的「鏟齒象」,以及上下都有獠牙的「四稜齒象」,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有著誇張的獠牙。這些獠牙的作用除了打架就是吸引異性,特別是交配期,所以這是一種「擇偶式進化」。

但現在的象族,顯然長牙發生了改變,即便在野性的非洲,也很難再看到獠牙特別長的公象,這也是因為人類的影響。

「偷獵象牙」是大象進化史上遭遇過最嚴重的危機。在1900年的非洲,因偷獵現象嚴重,引起大象數量進入瓶頸效應,大象的基因多樣性減少,一些象牙特別長的公象容易被人類射殺,長象牙等於「高死亡率」,象牙較短的公象反而容易存活,這導致母象的「審美」發生變化。短牙公象更容易傳播基因。在現在的南非,98%的母象從出生起就沒有象牙,公象即便成年,象牙的雄偉程度也遠不及祖先。

大象用5000萬年進化而來的長牙,人類只用了100年,就改變了走勢。「反向進化」的還有馬。馬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它們用健壯的腿獲得速度與力量,它們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地球上的第一匹馬,體型只有小貓或者小狗那麼大。那時的始祖馬與恐龍生活在一起,體型越小越不容易被捕食,在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開始上位,馬從森林來到開闊的草原,更大的體型就更有優勢了。

細長、精瘦、輕量並且肌肉發達的馬腿,使它們奔跑速度極快。比起大象,馬更加是一種被人類馴服的動物,全世界除了非洲的斑馬,其它的馬都是被人類馴養。人類按照用途,讓不同品種的馬,有的耐寒,有的耐熱,有的速度更快,有的耐力更強。這其中還有一種寵物馬,個頭大小僅相當於一隻中型犬,這是人類為了降低危險性而培育出的侏儒馬,又稱為「矮馬」。

馬從數百萬年前,就朝著更大更壯的方向進化,人類的參與反而讓它們回到曾經的體型,這不也是一種「反向進化」嗎?而寵物犬則更是如此,與狼相比,它們退去了嗜血的本性,甚至可以消化澱粉,這種反向進化無不與人類息息相關。

以前說「虎父無犬子」這是常識,但現在「老虎爸爸也會生出病貓」,不行,你看有些動物園出生的小老虎連雞都怕,所以,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力確實是大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積極發揮我們的影響力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和諧。

相關焦點

  • 連達爾文都沒有意識到,因為人類的幹預,許多動物開始反向進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最初就源於達爾文先生的進化論。進化論指的是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趨利避害,朝著適應生存環境的方向進化,優勝劣汰讓許多動物最終滅絕,讓人類更加強大,最終主宰了這個世界。但是連達爾文都沒有意識到,因為人類的幹預,許多動物開始反向進化。
  • 動物會反向進化嗎?因為人類的出現,這種動物開始「反向進化」
    在生物學上,進化一旦開始就不會後退,然而有一些生物,卻因為人類的存在而開始「反向進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象。大象的反向進化大象的遠古祖先只是一個像狗那麼大的一種生物,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大象的體型變得越來越大,現如今已經成為了當今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 蟾蜍的體型縮小了三分之一,為什麼地球生物越來越小了?
    熱帶島嶼一開始是沒有蟾蜍的,但是在入侵了熱帶島嶼的蟾蜍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體積就縮小了三分之一,從生物進化的時間尺度來說,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來的。研究發現,相比德班蟾蜍,模里西斯島的雌蟾蜍的和留尼旺島的雌蟾蜍分別縮小了33.9%和25.9%。模里西斯島上的雄蟾蜍的體型也縮小了,所幸留尼旺島上的雄蟾蜍沒有發現這種情況,但是根據生物進化規律,生物進化起碼需要數千年或者數百年的時間,然而這兩座島嶼蟾蜍體型的變化之大,真的有些不尋常。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位童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體形動物比如松鼠有可能進化出智慧嗎?這個問題我把它換一個形式可能會更好解釋——智慧生命的體型重要嗎?譬如腦質比——用腦的質量比上體重,這個方法看似非常符合直覺,但是第一個問題就出在小體型動物上,我們人類的腦與體重的比例大約是2%,可是……老鼠也是這個值,還有些鳥類的腦比重甚至可以達10%,更是遠超人類,所以用這個數值衡量智力肯定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現代地球上,雖然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海洋中曾經生活過比藍鯨還要巨大的生物,藍鯨只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生物,既然藍鯨這樣巨大的動物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人類還會認為現在的動物體型遠遠不如古代呢?
  •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現代地球上,雖然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海洋中曾經生活過比藍鯨還要巨大的生物,藍鯨只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生物,既然藍鯨這樣巨大的動物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人類還會認為現在的動物體型遠遠不如古代呢?
  • 如果人類的體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還能夠保住霸主地位嗎?
    恐龍時代結束之後,哺乳動物開始繁盛起來,經過漫長的進化演化,哺乳動物中的一部分猿猴走上了智慧進化的道路,它們是人類的祖先。到了240萬年前,人類終於誕生了,人類誕生之後又經過200多萬年的進化演化,成為了智人。
  • 跌入進化的死胡同,獠牙不用來戰鬥,卻用來扎穿自己頭骨的野豬
    它們的獠牙隨著年齡增長而變長,從上顎處刺穿皮膚而出,有意思的是,穿出皮膚後,如果壽命允許,還會繼續扎進眼窩處的頭骨!如果有人要給動物的最不合理結構排名的話,我必須給鹿豚的獠牙投一票!但它們和其它豬有許多不同,鹿豚有著複雜的的兩腔胃,這完全不是豬應該有的胃,它們的胃更像是反芻動物,這是因為它在進化的早期就從其他豬科中分支出來了。它們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沼澤和雨林中獨自演化,由於島嶼的孤立和隔離,目前已知的有四種不同的鹿豚。
  • 人類由食肉動物進化而來,但在1萬年前,人類進化開始「倒退」
    那早期人類什麼時候開始吃肉呢?可能是在340萬年前左右,考古學家在動物肋骨化石上發現了石頭留下的切痕,相信應該是早期人類開發的石制工具所留下的,甚至開始撿食食肉動物吃剩肉以及腐肉等等。但真正讓肉類食物成飲食主要部分是在大約260萬—250萬年前,人類開始狩獵了。
  • ...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研究顯示大型哺乳動物如犀牛,演化成較大體型,相對縮小體型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 老鼠進化到大象體型需要2400萬代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通過化石和現存動物的資料,科學家們對28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群組在過去6500萬年內的進化歷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哺乳動物體型變大要比體型縮小更加困難。
  • 如果人類的體型縮小10倍,還能保住地球的霸主嗎?
    在地球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中,主宰這個星球的物種不斷發生變化。1億年前,恐龍曾是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物種。在如今的地球上,人類可以歸類為中大型動物,成年人類的體型要比大部分的動物都要大,只有少數動物的體型超過了人類。如果人類的體型縮小10倍,人類還能保住地球的霸主地位嗎?
  • 動物的獠牙
    本文作者 獠牙常常與兇惡聯繫在一起,在現實環境中,確實發現一些野生動物生長一對獠牙,甚至家裡飼養多年公豬,也會長出一對獠牙。獠牙 兇惡的象徵獠牙是一些哺乳動物上頜骨或下頜骨上長出來的發育非常強壯的、沒有牙根的、不斷繼續生長的牙齒。這些牙齒遠遠伸出這些動物的顎。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
    導語: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如果讓你去跟獵豹比賽奔跑,你覺得的誰會拔得頭籌,有人說獵豹的奔跑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據了解可以達到120公裡每小時,但是你知道嗎?那麼問題來了,在自然界,很多動物為了生殖繁衍下去進化出了很多攻擊性的器官,讓它們競爭的過程中獲得更有利的條件,比如獵豹的奔跑速度可以讓它極快的追趕食物,並且捕殺,而人類卻沒有,為什麼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沒有出現攻擊性的器官呢?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
    導語: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讓它們競爭的過程中獲得更有利的條件,比如獵豹的奔跑速度可以讓它極快的追趕食物,並且捕殺,而人類卻沒有,為什麼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沒有出現攻擊性的器官呢?
  • 同樣是肉食性動物,貓科動物體型普遍比犬科動物大,為什麼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自然界中的猛獸主要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其中貓科動物以老虎為代表,犬科動物以狼為代表,它們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都是食物鏈的頂級殺手。不知道你是否有觀察過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體型,貓科動物的體型似乎要比犬科動物要大一些。
  • 動物體積大小與恆溫進化之間的關係
    恆溫動物的進化是脊椎動物進化歷史上的重大轉折之一。它為群體間的趨同進化提供了範例。然而,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恆溫性進化時間及其過程仍然存在爭議。研究人員將傳熱模型和獸腳亞目食肉動物的體型數據結合起來,建立了代謝率與鳥類支系進化的聯繫。結果表明,在降低能量需求的同時縮小體積是最有利恆溫的進化方向。
  • 孔雀反向進化?漂亮的尾羽對生存毫無幫助,那它為什麼要進化出來
    其實達爾文在提出進化論的說法後,他自己也有些鬱悶。那就是進化論中有一個嚴重的漏洞,他一直想不通,為什麼雄孔雀會進化出華而不實的漂亮尾羽?雄孔雀的尾羽漂亮歸漂亮,但卻不能為它帶來一點生存幫助,甚至因為鮮豔醒目的模樣,很容易吸引天敵,帶來殺生之禍。
  • 全世界「最大的豬」,體型和牛有的一拼,你見過嗎?
    全世界「最大的豬」,體型和牛有的一拼,你見過嗎?說起豬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豬肉可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據說每年大約有11億隻豬進入人們的口中,你們見過世界上最大的豬嗎?他們的體型與奶牛差不多,大約有五英尺厚,是一直維持的雜食動物。他們看上去很鋒利,這就決定了它更適用於肉食,像一些小型的動物都是它們的狩獵對象。所以說他的戰鬥力和小型恐龍差不多,也算得上是猛獸了,可是這麼厲害的動物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個也沒有什麼標準的答案,有人說是古巨豬太笨了,把自己給自己滅了!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雄獅和大象的體型差)那麼,為什麼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要小呢?我認為導致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體型小的原因有三個。01 食物獲取食肉動物,顧名思義就是以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需要自己捕獵(食腐動物除外)。而食草動物就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動物,它們不需要自己捕獵。這就是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最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