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氣二氧化碳增多可能降低農作物營養含量
新華社華盛頓8月2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27日說,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水稻和小麥等農作物營養含量減少,進而影響全球貧困人群的健康。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建立了一個人均糧食供應模型,分析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從膳食中攝入鐵、鋅和蛋白質的影響。結果發現,如果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從當前的約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上升到550ppm,農作物中蛋白質、鐵、鋅的含量將降低3%到17%。
-
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長出現停滯 但可能是暫時的
科技日報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期刊9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報告稱,雖然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增加,但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率卻出現了暫時停滯。
-
研究認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致大米營養降低
新華社華盛頓5月2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3日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可能讓大米中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含量降低。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選擇了18種常見水稻品種,在實驗種植中模擬本世紀末大氣二氧化碳的估計濃度水平。
-
山西啟動造林碳匯開發試點 減少碳排放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中新網太原11月28日電 (高瑞峰)林業碳匯交易使森林的固碳能力成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28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省正式啟動造林碳匯開發試點,旨在促進碳匯交易,提升國土綠化質量。據了解,此次造林碳匯開發試點對象為該省2013年以來的新造林。
-
深入開展造林綠化 全力建設「美麗廣西」
中國園林網3月15日消息: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和提升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
2019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創最高紀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發布的全國環境現狀與汙染概況中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長,2019年俄羅斯各觀測站觀測到二氧化碳含量達到新的峰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帶有人為性質,與能源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
-
美國航天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在增加
歐聯網9月20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文表示,與2018年8月相比,2019年同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個單位。該數據顯示,人類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減緩全球變暖所付出的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
[視頻]不斷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正在綠化地球
(原標題:[視頻]不斷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正在綠化地球)
-
廣西:玉林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 今年計劃造林16萬畝
中國園林網2月28日消息:又是一年春來到。為切實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全力打造美麗玉林,市林業局精心謀劃今年植樹造林工作,計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6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50萬株。
-
襄陽造林綠化蹚新路
中國園林網11月18日消息:近日,記者來到老河口市,訪鄉村、進農戶、踏園林,只見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昔日飽受風沙、乾旱肆虐的鄂西北崗地,如今變成林木環繞、花團錦簇、土肥水美的宜居之地、生態之城。老河口市地處鄂西北崗地、南襄隘道,生態區位極為重要。
-
俄水文氣象局:2019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達新峰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消息,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發布的全國環境現狀與汙染概況中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長,2019年俄羅斯各觀測站觀測到二氧化碳含量達到新的峰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帶有人為性質,與能源和工業設施排放有關。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長加快了全球變暖的速度,促進了氣候變化。人類正在嘗試延緩這一進程,因此就降低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協議。概況中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濃度繼續攀升,再創新高。
-
廣西:賀州紮實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
中國園林網7月15日消息: 近年來,賀州市採取多項措施大力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環境,賀州大地呈現出「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景象。 強化責任領導,科學制定方案。
-
新研究發現中國等國植樹造林的固碳貢獻大
新華社華盛頓2月18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世界上超過半數的碳匯歸功於不足140年的「年輕」森林而非熱帶雨林。這表明,中國等國的植樹造林活動對固碳具有重要作用。
-
拉薩市南山造林綠化工程年均釋氧量531.68噸
為建設綠色拉薩、生態拉薩,自2012年起,拉薩市啟動了南山造林綠化工程(「樹上山」),並將該工程作為「六大戰略」規劃中環境立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力爭將其作為拉薩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項目,以建設綠色拉薩為主題,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構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以改善拉薩人居環境,實現興林富民
-
人造樹有望降低大氣溫室氣體含量(圖)
科研人員一直在尋找消除空氣中的溫室氣體、降低全球氣溫的方法,那麼這種具有超強吸附性的人造植物是否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儘管二氧化碳無色、無味,而且是純天然氣體,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麻煩。儘管它在空氣中所佔比例很小按體積計算只佔所有氣體的0.04%,或百萬分之395,但它卻對地球大氣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和氮氣或氧氣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儘管可以讓光線通過,但卻會吸收太陽的熱射線,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消除部分溫室氣體、調節全球氣溫的方法。如果這種方法可行,那麼它不僅會降低大氣溫度,還會帶來其他益處。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是波動變化,有高有低,沒有單一趨勢。今天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在歷史上處於中低水平。46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生命出現。二氧化碳的歷史上圖是5億年前至今,以及從現在推演到250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圖。5億年前,海洋生物首次踏上陸地,大氣中有7000ppm的二氧化碳。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
-
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形勢,可能因新冠肺炎病毒的暴發,人們禁足在家,經濟活動的暫停而暫時放緩,今年5月地球有望第一次迎來大氣中二氧化碳不再增高,氣溫不再創新高的年份。然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最近收集到的初步證據卻表明,另一種溫室氣體,比二氧化碳燒烤地球效率還高28倍的甲烷,其濃度卻達到了10億分之1875,比上一年的1866增加了億分之1,是二十多年來第二高的增幅。除了水蒸氣和雲外,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氣中變暖效應最大的溫室氣體,貢獻了26%的氣候暖化。
-
烘烤地球效率超二氧化碳28倍,大氣中這種氣體含量猛增,原因不明!
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形勢,可能因新冠肺炎病毒的暴發,人們禁足在家,經濟活動的暫停而暫時放緩,今年5月地球有望第一次迎來大氣中二氧化碳不再增高
-
廣西:投4億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
中國園林網7月18日消息:為加快廣西造林綠化工作,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示範區、「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建設,今年廣西投入4億元資金專項用於「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重點是突出村屯和通道綠化美化,儘快提升綠化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