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 動
最光榮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勞 動
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
其所帶來的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和個人精神生活的富足
是課堂教育無法替代的
如何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學生成長的「必修課」?徐匯各校園積極優化學校課程設置,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豐富的勞動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勞動能力、培育勞動精神、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模進校園 點亮匠心夢
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舉行學生黨校學員學「四史」系列講座,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徐匯區田林街道長春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蘇嶸老師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四史」宣講主題報告。蘇老師從「自己成長的經歷與感悟」、「中共中央文庫的守護人」、「社區防控疫情時黨員的使命擔當」等幾個方面著手,告訴學員們要致敬並學習那些為了理想和信念,拋頭顱、灑熱血、奮鬥一生的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
會後,學員們紛紛表示,要以蘇嶸老師為榜樣,不忘初心、立足學業,將勞模精神融入到學習生活中去,熱愛勞動、勇於擔當,開拓進取、奮發圖強,把學習勞模的成果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努力用勞動書寫奮鬥的人生!
以勞立行 以勞養德
本學期,長橋中學制定了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將勞動教育和初中實踐管理工作相結合,組織開展教育和勞動實踐活動。
每周五中午全校大掃除,是勞動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部分。學生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校內勞動,各班確定「一人一崗」的職務,承擔各班掃地、拖地、倒垃圾、擦玻璃、擦桌椅、擦黑板、擦門窗、擦走廊瓷磚等勞動,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校園勞動。在勞動中培養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也引導學生學會守紀、守信、守禮,形成良好的勞動品德和熱愛勞動的習慣。
培養孩子成為家務小幫手
漕開發實小圍繞「勞動教育」,邀請上海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規劃整理諮詢師李老師為一年級新生家長學校作指導。
李老師就「我的空間我做主 如何讓學生掌握空間管理技能」,從家庭收納方式的學習和收納習慣的培養等角度入手,傳授家長關於空間管理的知識和技巧,進而引導孩子從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鋪入手,到整理書包、學習用品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愛勞動 從身邊點滴做起
用心澆灌的花朵才能華麗綻放,正如辛勤的園丁孕育著祖國的苗苗,啟新小學的孩子們自覺利用課餘時間為校園裡的植物澆灌愛的雨露。
爭當講勤儉、愛勞動的中國娃
在烏南幼兒園的小農莊裡,有這樣一片特別的「稻田」。在老師和孩子們精心照顧下,實現著「魚米共生」,為幼兒園增添了別樣的生機。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育並舉」、「弘揚勞動教育」及烏南幼兒園的課程理念,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引導下,通過家庭勞動、校園活動,體驗著勞動的光榮。擦水池、理玩具、澆花澆水、打掃清潔......烏南的孩子們爭做小當家,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勞動在梯田 收穫在梯田
盛華幼兒園以「給予每一顆種子破土及成長的力量」為學校課程理念,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生活及德育課程。孩子們從百米以外的井亭打水,結伴到梯田澆灌,全園孩子每周都會去自家「責任田」勞動。春季播種節,秋季採摘節,我們勞動在梯田,收穫在梯田!
勞動,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其所帶來的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個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課堂教育無法替代的。
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出臺政策只是第一步,要將政策轉化為實效,不妨試著從這份兒童勞動清單開始~
家務篇
家務是家庭裡最自然的勞動場景,針對各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很多家務勞動值得嘗試:
● 1-3歲: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1.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3. 選擇喜歡的衣服,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疊放回原位。
4.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鍊兒童觀察力。
5.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6. 整理、歸類玩具。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兒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這是他們探索周圍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儘可能提供嘗試的機會。
● 4-6歲:在家務中發揮想像力
7.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8. 參與烹飪,製作蛋糕、餅乾、雪糕等。
9.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10.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11.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而且相比玩具,他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鼓勵他們嘗試新鮮事物。
●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13. 手洗簡單衣物。
14.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15.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16. 擇菜、剝蝦,洗碗筷。
17.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18.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兒童能夠掌控的事情越多,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驅動力越強。
●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19. 掌管一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等。
20. 組織安排家庭活動,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購買節日用品。
21.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22. 管理假期間的家庭開支,結束後做數據分析,給出建議。
23. 擬定假期裡家庭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這個階段,兒童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平等權利,可以讓他們一定程度參與家庭決策。
學校篇
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陣地,豐富、有趣的勞動課程、活動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生活能力,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它還會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寶貴的教育資源。
● 小學階段
1. 根據年段開設家務課程,學習基本生活技能。
2. 邀請社會勞動者進課堂,為學生介紹職業故事。
3. 舉辦「跳蚤市場」,感受創業樂趣。
4. 開闢「校園農場/校園瓜果基地」,提供勞作機會。
5. 開設理財課程,了解各種理財方式的利弊。
6. 創設校園「激勵崗」,在教師辦公區、校園景觀區等專門設置「勞動執勤崗」,通過競聘的方式產生「勝出者」,親身體驗勞動的自豪感。
7. 建立學校包幹區域制度,讓班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級管理中保證人人有崗位。
8. 搜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選喜歡的技巧進行分享。
9. 開設創課工坊,探究科學與技術的奧秘,了解技術對生活的利弊影響。
10. 優化評價體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
● 中學階段
1. 社會調查,了解職業。
a.最近一個月附近菜市場、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類)價格有較大變化?為什麼會變化?
b.媒體報導「 90 後進入職場跳槽平凡,38% 應屆畢業生半年內離職」,是否真實?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c.除了在人才市場、招聘網站投簡歷外,現在有哪些新興的求職方式?
d.哪些傳統行業已經逐步退出市場?哪些傳統手工業正面臨失傳危機?
e.採訪身邊的人,問問他們「為什麼而工作?」梳理自己對於「工作」的理解與感受。
……
2. 連結社區、企業資源,為學生打造職業體驗基地。
3. 提供學生職業機會評估:了解各種職業特點,找到與自己個性、能力匹配的職業類型。
5. 研究一項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並通過微紀錄片、PPT介紹等方式完成一份行業報告並分享。
6. 完成一份自己的職業規劃書。
7. 舉辦校園模擬招聘會,進行求職演練。
8. 了解勞動者權益與義務,結合勞動糾紛案例進行分析。
9. 鼓勵學生開辦校園「學生公司」,嘗試自主設計創業項目並實踐。
10.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活動篇
除了具體的家務勞動、學校課程,還可以通過其他有意義的活動感受勞動的價值。
1. 尋訪身邊的勞動者,並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記錄。
2. 和父母換崗一天,感受家庭勞動的不易。
3. 走進社會,觀察職業人士,條件允許可進行職業初體驗(如小記者、紅綠燈交通協管員、小圖書管理員等)。
4. 小學生到學校食堂幫廚,自己完成餐桌擺放、飯菜分配、收送餐具等。
5. 學生每天都要打掃廁所,一方面可以學習廁所的打掃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各種工作都有辛勞和厲害的地方,工作沒有貴賤。
6. 餵養小雞、小鴨等小動物,既能觀察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也可以鍛鍊責任感。
7. 閱讀《阿德的心願》《小熊三兄弟的家》《花婆婆》等讀物,認識勞動的重要與美好。
8. 觀看相關電影、紀錄片、綜藝節目,進一步了解各行各業。
作者:徐匯教育
原標題:《如何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學生成長的「必修課」?看徐匯各校園怎麼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