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新神經遞質可降低神經元活動
他們的研究有可能促進更深入地了解從藥物成癮到抑鬱症等許多腦疾病,這些疾病共享了某些參與調解大腦活動的信號分子。 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Bernardo Sabatini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紋狀體(與運動和學習有關的大腦區域)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在人體,這些神經元釋放一種稱作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使得我們能夠行走、說話、甚至在鍵盤上打字。
-
運動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遞質,多運動益處多
李和斯皮策發現,通過比較運動和不運動的老鼠大腦,特定的神經元會在運動後改變它們的化學信號,即神經遞質,從而提高學習運動技能的能力。神經生物學生物科學部阿特金森家族主席、卡夫利腦與心智研究所所長斯皮策表示,「這項研究為我們擅長需要運動技能的事情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提供了關於這些技能實際上是如何習得的信息。」
-
用於大腦神經遞質取樣的微型神經探針
來自特溫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微針,其中的微通道可用於從大腦局部區域提取少量液體樣本用於大腦神經遞質取樣的微型神經探針大腦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很多科學家在研究。神經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答此類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得了偏頭痛而另一個卻沒有?」來自BIOS晶片實驗室小組的Mathieu Odijk博士解答道,「要想回答這類問題,能夠詳細研究大腦的運作方式非常重要。大腦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攜帶信息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
-
神經遞質的種類並非先天決定的
與主流觀點相反,生物學家發現神經遞質(神經細胞之間進行交流的化學語言)和受體(接受並與神經遞質發生反應的蛋白)並不特定於嚴格的遺傳命運。發育過程中神經活動的改變,決定了神經細胞用於交流的「母語」。
-
神經遞質漫談 (中)
低於預測的獎勵, 多巴胺通路被抑制, 實際上是側腹背蓋區(VTA)釋放伽馬 氨基丁酸(GABA, 一種抑制性的神經遞質). 所謂獎勵的習慣化, 就是預測與現實越來越接近, GABA這種 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去抑制多巴胺通路激活的過程. P.
-
我國開發新型探針 神經遞質被完美「監視」
神經遞質看不見、摸不著,傳統檢測方法存在不足李毓龍是乙醯膽鹼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多巴胺論文的通訊作者,同時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PKU—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他介紹說,人的大腦由數十億個神經元(也稱神經細胞)組成,神經元通過數萬億的突觸組成複雜的神經網絡。
-
神經遞質掌控睡眠? 安定兒治療儀"撥亂反正"找回睡眠
常見的有心理因素引發的失眠,如生活發生重大事件,會造成失眠焦慮;環境因素引發的失眠,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強光、噪音等都有可能影響睡眠;此外還有藥物因素、身體疾病因素、精神疾病因素引發的失眠。而大量研究和學說表明,失眠和神經遞質存在密切聯繫。20世紀初,著名"美國醫學會醫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埃裡克·布雷弗曼博士在《大腦邊緣風暴》一書指出,失眠存在與腦神經遞質活動異常有關。
-
Neuron:神經遞質同時釋放導致兒童發育紊亂
2020年1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範德比爾特(Vanderbilt)藥理學家首次表明大腦中神經遞質的異常自發釋放會導致嬰兒和兒童出現一系列嚴重的智力和神經發育障礙。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euron》雜誌上。
-
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
神經遞質必須符合以下標準:1.在神經元內合成。2.貯存在突觸前神經元並在去極化時釋放一定濃度(具有顯著生理效應)的量。3.當作為藥物應用時,外源分子類似內源性神經遞質。胺基酸類 現快明確存在胺基酸類遞質,例如穀氨酸、門冬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腦脊髓內穀氨酸含量很多,分布很廣,但相對來看,大腦半球和脊髓背側部分含量較高。用電生物微電泳法將穀氨酸作用於皮層神經元和脊髓運動神經地,可引致突觸後膜出現類似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的反應,並可導致神經元放電。由此設想,穀氨酸可能是感覺傳入神經纖維(粗纖維類)和大腦皮層內的興奮型遞質。
-
研究發現自閉症人群的大腦在發育時不能修整神經突觸/PNAS: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特異神經遞質受體對大腦突觸修剪至關重要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神經學家拉爾夫·阿克希爾·穆勒表示關於大腦內部過度連接的證據越來越多,這其中就包括他所帶領的大腦成像研究。他說道:」我們所見的自閉症損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腦的不同部分之間溝通過多所致。你需要舍掉一些連接以使大腦向良好協調的方向發展,因為如果大腦的所有部分都在互相溝通,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有喧鬧。
-
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我們「耐力」的關鍵
近日,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我們「耐力」的關鍵。伏隔核也被稱為依伏神經核,在靠近大腦底部的位置,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在大腦的獎賞、快樂、恐懼以及安慰劑效果等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是人腦迴路中調節動機的關鍵部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想弄清楚動機行為的神經化學基礎。
-
神經遞質和大腦網絡的相互作用
大腦的網絡神經科學家們是如何研究大腦的功能連接呢?在被試休息的狀態,研究者們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獲取被試在時間序列上的靜息態大腦影像,通過分析不同腦區共同激活的程度,可以了解到腦區之間神經活動的模式,以及各個腦區是否在分享信息【1】 。
-
醫學揭秘:影響人類失眠的神經遞質
此外,睡眠障礙的產生主要與腦部神經遞質紊亂有密切的關係。據研究,人的大腦中有一百多種腦神經質,但是真正與失眠有直接關係的還屬5-羥色胺(5-HT)、乙醯膽鹼(Ach)、去甲腎上腺素(NE)這三種。圖:影響人類睡眠的三大腦神經遞質<焦點關注> 專家闡述失眠與神經遞質間的關係2010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神經生理學教授迪爾尼(Deney)研究發現
-
科學家發現,與大腦這兩種神經遞質有關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一項「預測人類努力的動機表現」實驗中發現,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人類「耐力值」大小的關鍵。該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Neuropsychopharmacol》上。
-
科學家發現,與大腦這兩種神經遞質有關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一項「預測人類努力的動機表現」實驗中發現,大腦伏隔核中的兩種神經遞質是決定人類「耐力值」大小的關鍵。該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Neuropsychopharmacol》上。
-
神經遞質漫談(上)
神經細胞 大腦由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s)和神經細胞/神經元(nerve cell, neurons)組成. 成年人的大腦大概由八百億個神經細胞, 每個神經細胞平均與七千個其他神經細胞相連. 互相連接的神經 元構成巨大而複雜的神經網絡. 我們的情感, 意識, 記憶等所有精神活動都發生在這個網絡中.
-
認識人的神經遞質
神經遞質定義為在神經元或神經細胞與體內其他細胞之間傳遞,增強和平衡信號的化學信使 。這些化學信使可以影響多種生理和心理功能,包括心率,睡眠,食慾,情緒和恐懼。數以十億計的神經遞質分子不斷工作,以保持大腦的功能,管理從呼吸到心跳到學習和注意力水平的一切。
-
影響抑鬱症的3大腦神經遞質總結
其實隨著腦科學的逐步發展,我們發現人的情緒也和大腦中的某些物質有關。 今天老K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關於影響我們情緒的這些大腦物質。 腦科學發現大腦傳遞信號是需要通過神經元來完成,但大腦神經元並不是一個系統的網絡,而是獨立的組織,在神經元末端,有一種名叫「突觸」的組織,它就像神經元的手,可神經元之間的溝通並不需要握手表達,而是在突觸分泌一些化學物質,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腦神經遞質」,是這些物質決定我們情緒的愉快或者悲傷。
-
神經遞質漫談 (上)
簡而言之, 神經遞質與不同的受 體結合, 要麼積累或者抑制動作電位, 要麼增加或者減少其他神經遞質對突觸後膜的影響. 也就是說, 神經遞質既能夠激發或者抑制受體所在的神經元, 也能增加或者減少神經元受到其他神經遞質激發 和抑制的能力.在神經元之間不需要傳遞消息時, 突觸前膜的神經遞質也會按較低的濃度水平緩慢釋放於突觸隙間, 並被突觸後膜的受體所結合, 完成神經元的消息傳遞.
-
從活腦中提取神經遞質- HPLC-MS / MS方法
神經遞質,大腦中在突觸傳遞中擔當「信使」的特定化學物質,稱作神經遞質,簡稱遞質。圖1、圖2為其示意圖。隨著神經生物學的發展,陸續在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大量神經活性物質。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突觸傳遞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經化學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