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抑鬱症的3大腦神經遞質總結

2020-12-05 騰訊網

很多人發愁自己的情緒,因為它們來去飄忽不定,這十分讓人頭痛。

其實隨著腦科學的逐步發展,我們發現人的情緒也和大腦中的某些物質有關。

今天老K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關於影響我們情緒的這些大腦物質。

腦科學發現大腦傳遞信號是需要通過神經元來完成,但大腦神經元並不是一個系統的網絡,而是獨立的組織,在神經元末端,有一種名叫「突觸」的組織,它就像神經元的手,可神經元之間的溝通並不需要握手表達,而是在突觸分泌一些化學物質,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腦神經遞質」,是這些物質決定我們情緒的愉快或者悲傷。

因為我是做心理諮詢的,所以關於抑鬱、焦慮、強迫症的研究發現,大腦中是由於「多巴胺、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血清素」影響的。

我分別給大家介紹這些物質,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01、

多巴胺

前兩天我專門寫了一篇關於多巴胺的介紹,多巴胺是大腦對人行為獎賞的物質,它主要負責給人的行為產生愉悅感來達到獎賞的目的。

瑞典科學家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它分布在我們大腦不同區域負責獎賞,比如我們吃到美食會立馬分泌大量多巴胺,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重複這樣的行為。

這也就是人們很難戒掉吸菸的一個原因,當尼古丁進入體內,多巴胺含量上升,人的快樂感和滿足感上升,這也就是我們愛上香菸的原因。

而且多巴胺的分泌多少也和我們的性格有巨大關係,比如曾經以為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家分析時發現,多巴胺的多少和人的性格傾向有巨大關係。

02、

心理穩定劑——血清素

這個就是通常我所說的五羥色胺C10H12N2O。

血清素是可以讓我們情緒平靜的一種物質,當我們煩躁不安、痛苦不堪的時候,血清素會分泌讓我們安靜與愉悅的物質。

它和多巴胺不同的是,多巴胺是負責獎賞功能,而血清素是負責讓我們平靜下來。

一個人經常情緒無常、煩躁不安,有研究發現,這就是血清素含量過低導致的,我們觀察動物時發現,當給雄性動物注入血清素後,它們爭鬥打鬥的次數會大大減少。

很多心理問題都和五羥色胺分泌多少有巨大關係,比如我們熟知的強迫症和焦慮症,所以血清素在幫助我們平復情緒上功不可沒。

血清素是由叫做色氨酸的胺基酸產生,很多食物包含它。

提高血清素的方法簡單的就是多吃胺基酸(尤其是色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肉類、堅果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對提高身體血清素水平也有幫助。

雞蛋、香蕉和胡桃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

有研究發現,適度的有氧運動對分泌血清素也有巨大幫助。

03、

人生原動力——去甲腎上腺素

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以胺基酸為原料生成的「兒茶酚胺」,它作為一種激素由「腎上腺髓質」釋放到血液中,與注意力、專注力、清醒度、判斷力、工作記憶、陣痛等大腦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

人一旦感覺到壓力時,去甲腎上腺素就尤為重要了。去甲腎上腺素還會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

科學上來講,腎上腺素主要用於調節心肌、增高血壓、活化交感神經、運送葡萄糖給肌肉、促進肌肉的活動用來應對壓力或危險,它可以瞬間給人強大的機能提升和恐怖的爆發力,但如果分泌量過高超過機體可承受限度,便會使毛細孔和血管緊縮,甚至會阻塞輸送血液至心臟等反效果,出現心悸、頭痛、激動不安,有嘔意的現象或體能障礙。

所以可以稱去甲腎上腺素為我們人生的驅動力一點不為過,抑鬱的朋友會出現沒有力氣、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狀都是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過低有關。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多巴胺負責學習腦,去甲腎上腺素負責工作腦,血清素負責共感腦」。

所以抑鬱症一般有兩個典型的症狀,一個是「興趣喪失」(意欲低下),另一個是「情緒低落」(情緒抑鬱)。

這是因為多巴胺分泌過少導致動力減退、多巴胺分泌過少導致愉悅感減少、血清素分泌過少導致情緒無常且不可控。

希望大家看完之後,自己也能很好應對自己的情緒,對應查看自己的情緒。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是不是神經遞質的不平衡造成的?
    神經遞質的不平衡是抑鬱症的一種化學表現。如果說抑鬱症是神經遞質的不平衡造成的,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呢?要解決一個問題,不能只看它的表面,那樣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這種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凡事必有因果,只要我們從身心這個整體入手,就能清晰問題的全部。人的性情都由身體的相應器官承載著,中醫指出的「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就是這種思想。人的心理活動及情緒反應時刻牽動著身體的狀態,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在緊張、焦慮的情緒下,必然會造成體內化學物質的異常變化,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就是主要的表現。
  • 運動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遞質,多運動益處多
    運動會改變大腦的神經遞質,多運動益處多 2020-05-08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最根本上講述抑鬱症成因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
    很多身患抑鬱症的人們同時也患有焦慮症,神經成像研究表明當患有抑鬱症時很多調節情緒的大腦神經網絡失調,位於大腦深處的杏仁核會處理大腦接到高度顯著的刺激,例如受到獎勵或是潛在威脅等,當人們抑鬱時杏仁核過度活躍對負面事件反應過度,杏仁核進而連接大腦的其它區域,這些區域訓練人們對情感刺激的生理和行為反應,這些區域包括內側前額葉皮質、腦內阿肯柏氏核、海馬體和腦島,海馬體和額葉皮質主要負責記憶的生成
  • 醫學揭秘:影響人類失眠的神經遞質
    核心提示:衛生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約78.3%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困擾,久治不愈的患者就佔40%,針對這種情況有專家指出,這不僅僅與外部應激性因素直接相關,導致患者失眠久治不愈的原因在於:未查明真正病因,並開展行之有效的治療。此外,睡眠障礙的產生主要與腦部神經遞質紊亂有密切的關係。
  • 抑鬱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可以快速恢復嗎?
    這是因為,當個體患上抑鬱症,人體內的一些重要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兒茶多酚(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五羥色胺、胺基酸遞質、多肽類神經活性物質等的分泌出現了異常。在人體內的神經遞質中,乙醯膽鹼是副交感神經與效應器之間的遞質,起著興奮性作用(比如,在消化道),有時也起到抑制作用(比如,在心肌);兒茶多酚是交感神經節細胞與效應器之間的接頭;五羥色胺神經元主要集中在腦橋的中縫核群,有抑制作用(比如,鎮痛),也有興奮作用;胺基酸遞質中,以穀氨酸為遞質的突觸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屬於抑制性遞質,Y-氨基丁酸是中樞的抑制遞質;多肽類神經活性物質則既存在於消化系統中
  • 用於大腦神經遞質取樣的微型神經探針
    來自特溫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微針,其中的微通道可用於從大腦局部區域提取少量液體樣本用於大腦神經遞質取樣的微型神經探針大腦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很多科學家在研究。神經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答此類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得了偏頭痛而另一個卻沒有?」來自BIOS晶片實驗室小組的Mathieu Odijk博士解答道,「要想回答這類問題,能夠詳細研究大腦的運作方式非常重要。大腦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攜帶信息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
  • 一種新神經遞質可降低神經元活動
    他們的研究有可能促進更深入地了解從藥物成癮到抑鬱症等許多腦疾病,這些疾病共享了某些參與調解大腦活動的信號分子。 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Bernardo Sabatini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紋狀體(與運動和學習有關的大腦區域)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在人體,這些神經元釋放一種稱作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使得我們能夠行走、說話、甚至在鍵盤上打字。
  • 抑鬱症不單是不開心,警惕大腦中這3種物質的變化!
    就拿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中,科學研究發現,大腦中的腦神經遞質的不均衡就是一個原因之一。「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目前,市面上多數治療的抑鬱症的藥物其藥理作用:依然通過受體對藥物的作用,刺激腦內神經元突觸,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藥物通過化學作用,把大量的多巴胺從受體中刺激出來,這時多巴胺的就成為了大腦內的「高速公路」。
  • 神經遞質漫談 (上)
    簡而言之, 神經遞質與不同的受 體結合, 要麼積累或者抑制動作電位, 要麼增加或者減少其他神經遞質對突觸後膜的影響. 也就是說, 神經遞質既能夠激發或者抑制受體所在的神經元, 也能增加或者減少神經元受到其他神經遞質激發 和抑制的能力.在神經元之間不需要傳遞消息時, 突觸前膜的神經遞質也會按較低的濃度水平緩慢釋放於突觸隙間, 並被突觸後膜的受體所結合, 完成神經元的消息傳遞.
  • 神經遞質漫談(上)
    還有一些突觸後膜上的受體與神經遞質結合後, 這些受體能夠調節突觸後膜中的化 學信息, 這些化學信息能加強或者抑制突觸後膜對神經遞質的反應. 簡而言之, 神經遞質與不同的受 體結合, 要麼積累或者抑制動作電位, 要麼增加或者減少其他神經遞質對突觸後膜的影響. 也就是說, 神經遞質既能夠激發或者抑制受體所在的神經元, 也能增加或者減少神經元受到其他神經遞質激發 和抑制的能力.
  • 神經遞質的種類並非先天決定的
    與主流觀點相反,生物學家發現神經遞質(神經細胞之間進行交流的化學語言)和受體(接受並與神經遞質發生反應的蛋白)並不特定於嚴格的遺傳命運。發育過程中神經活動的改變,決定了神經細胞用於交流的「母語」。
  • 神經遞質和大腦網絡的相互作用
    神經遞質會影響RSNs嗎?神經遞質調控靜息態網絡圖五繪出神經遞質DA和5-HT與靜息態網絡的聯繫,我們看到從DA和5-HT的合成中心到它們的通路,會和RSNs有重合。例如,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多巴胺黑質紋狀體通路會主要投射到DMN,其中DMN包括背側紋狀體,蒼白球,和丘腦腹側核。
  • 神經遞質多巴胺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如何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說起多巴胺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說起抑鬱症相信大家是知道的,抑鬱症的出現多數是因為多巴胺的缺失,多巴胺是有腦內分泌出來的,它是一種神經遞質,它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 認識人的神經遞質
    神經遞質定義為在神經元或神經細胞與體內其他細胞之間傳遞,增強和平衡信號的化學信使 。這些化學信使可以影響多種生理和心理功能,包括心率,睡眠,食慾,情緒和恐懼。數以十億計的神經遞質分子不斷工作,以保持大腦的功能,管理從呼吸到心跳到學習和注意力水平的一切。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通過多種不同的生物學途徑,飲食可以合理地影響心理健康。最近,發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文章,總結了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當暴露於壓力源時,典型的炎症反應包括三個主要成分:(1)炎症誘導物(比如病原體或損傷相關的分子模式);(2)檢測炎症誘導劑的感受器(比如免疫細胞表達的受體);(3)炎症介質,包括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這些炎症分子一旦被激活,可以影響與情緒障礙相關的生理方面,比如神經遞質代謝、神經內分泌功能和大腦功能活動等。
  • Sci Adv: 利用神經遞質向大腦運送藥物
    2020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塔夫茨大學工程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最近開發出微小的基於脂質的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結合了神經遞質,可幫助將藥物,大分子甚至基因編輯蛋白通過血腦屏障傳遞到小鼠的大腦中。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作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抑鬱症已影響了全球超過 3 億人。了解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對於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但是,由於病徵類型多樣,抑鬱症的病理學成因至今仍沒有定論。
  • PNAS:全腦神經元和神經遞質系統的動態耦合|頂刊導讀41期
    3,紋狀體背側區和腹側區的分離4,全腦神經元和神經遞質系統的動態耦合5,人體靜息電生理記錄中真正的跨頻耦合網絡 這些發現來自迄今為止最大的CNV神經影像學研究,為15q11.2 BP1-BP2的結構變化與大腦形態和認知相關提供了證據,其中刪除載體受到了特別的影響。結果的模式與已知的15q11.2 BP1-BP2區域基因的分子功能相吻合,表明這些基因參與了神經可塑性。這些神經生物學效應可能有助於確定CNV與神經發育障礙的聯繫。
  • 超聲波可控制大腦行為決策 治療毒癮和抑鬱症新希望
    超聲波精確治療是指無聲、高頻聲波脈衝通過超聲波換能器對準大腦,這就像一個超聲波「掃描魔杖」。該聲波脈衝瞄準大腦神經迴路,激活神經元並影響神經元控制的行為。正如每個腦半球控制著身體一側的肌肉和腺體一樣,研究人員發現當超聲波瞄準大腦左半球額前眼場時,猴子在試驗中可能選擇電腦屏幕右側的目標,同樣地,刺激大腦右半球的額前眼場時,猴子可能選擇電腦屏幕左側的目標。當超聲波作用於大腦運動皮層時,未觀察到任何影響,運動皮層與自主運動有關,但與感知決策無關。為了進一步測試超聲波對大腦的影響,科學家在這項試驗中對獼猴給予不同獎勵。
  • 神經遞質漫談 (中)
    低於預測的獎勵, 多巴胺通路被抑制, 實際上是側腹背蓋區(VTA)釋放伽馬 氨基丁酸(GABA, 一種抑制性的神經遞質). 所謂獎勵的習慣化, 就是預測與現實越來越接近, GABA這種 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去抑制多巴胺通路激活的過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