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在黑龍江有一戶人家自製的食物中出現了米酵菌酸,食用以後出現食物中毒。那麼什麼是米酵酸菌?米酵酸菌怎麼出現的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麵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該毒素汙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動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澱粉類製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它耐熱性極強,日常的烹飪無法破壞其毒性。一旦進食,將會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的傷害。而就目前來說對於米酵酸菌還沒有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最長可達到3天。
那麼哪些食物容易產生米酵菌酸呢?在北方,一般是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食物;在南方,一般以糯米泡至後製作成吊漿粑、河粉、以糯米麵製作的湯圓等食品為主。這些食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發酵時間長,容易在製作過程中被汙染。
專家解釋,我們在家中製作饅頭的時候,像醪糟或者米酒這樣的發酵米麵食物,但它為什麼不會產生米酵酸菌呢?那是因為我們使用了發酵劑,發酵劑中含有大量的發酵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進入之後會立刻形成優勢菌群,那麼環境中其他的雜菌,特別是在環境中那些致病的微生物就無法繁殖起來。
所以,真正造成產生米酵菌酸的中毒的是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自然的發酵。
對於這種致命的病毒,我們應該怎樣進行避免產生米酵菌酸呢?首先,發酵米麵製品由於存在被米酵菌酸汙染的可能,所以我們需要對整個製作的環境,包括操作的工具、原料等都需要有較好的微生物控制,但是在家中是無法保證的,所以建議的話,如果不是必要的,不太建議在家中自己發酵製作自然發酵的米麵製品,米粉米線最好是在當天買當天吃,如果是不能及時吃的話,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避免微生物的繁殖和汙染。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木耳和銀耳也可能會產生米酵菌酸,建議泡發木耳銀耳之前,應檢查食物的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銀耳以及木耳不要食用,泡發的時間不要太長,泡發後要及時進行烹飪加工,一定不能食用隔天泡發的木耳和銀耳,不要採食鮮木耳和鮮銀耳。
最後普及一下,在冷凍的時候,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微生物不能繁殖生長,也不會產生毒素,放個一年半載問題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實冷凍期都在一年左右因為冷凍低溫能夠抑制細菌。
祝您和家人身體健康。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知識、了解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