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俑影評│《迷雁返家路》:向大自然學習,修補家庭親密關係

2020-12-06 麻俑影解

在浩瀚廣衾宇宙間,人類何其渺小,從大自然中,我們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 當群雁振翅飛翔,衝破雲霄,遨遊天際,飛越千山萬水,尋覓另個新天地,遷徙途徑勇往直前,團隊精神笑傲江湖。 人類從大自然生態中學習,修補家庭親情,因為有愛,所以親情不遠離。

由導演尼可拉斯凡尼爾(Nicolas Vanier)執導的電影《迷雁返家路》(Spread Your Wings),改編自法國氣象學家柯斯提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領航野雁遷移真人 實事。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見大自然的偉岸,生態野雁的團隊齊飛的美麗風景。 事實上被喻為「鳥人」(Bird Man)的法國氣象學家Christian Moullec,曾帶領一群受困野雁從瑞典遷徙至德國後,而聲名大噪,多年來他身著如雁鳥造型的 雙翼衣帽,持續開著輕航機,引領著野雁,翶遊千萬裡,飛往安全的遷移路線。 有關他對自然野鳥生態的執著與愛心,時有報導,算是歐洲知名的愛鳥保育人士。

以柯斯提安的愛鳥行徑故事為藍本,而拍攝的電影《迷雁返家路》,描繪了鳥人父子同心協力幫助雁鳥遷徙的感人事跡。 由《享宴Hold不住》《玫瑰人生》金獎影帝 尚保羅盧弗 Jean-Paul Rouve 飾演故事的主人翁柯斯提安。 片頭由這位重視野雁生態的專家向巴黎博物館申請為鳥類遷徙計畫,卻遭到拒絕,在被駁回之際,他大嘆「人類不重視大自然。」趁著主事者不注意時他 偷偷蓋了章。 他準備收養鳥蛋,執意要為失去父母的白額雁,指引它們進行一項安全而正確路線的遷徙。 就如現實人物柯斯提安,《迷雁返家路》劇情開始即聚焦男主角一直以來收養還沒出生就已經失去父母的鳥蛋,等待幼雁破殼而出,當它們羽翼可以振翅 高飛高時,引領著失去父母的白額雁遷徙。 他不惜偷蓋印章,也想為這些野鳥孤兒做些事。 這位與鳥同行的自然生態人士,為拯救瀕臨絕種的野雁,他教育這些野雁寶寶,避開獵人的攻擊,他經常開著輕航機,引領雁鳥安全的遷徙路線。 這是他畢生引以為傲的志業。 電影即描繪了他為保護野雁生態而作的努力,其中加入了大量家庭親情元素,讓故事更生動感人。 尤其揭示了大自然的偉岸瀚浩,渺小的人類永遠不敵萬象自然,只能向神秘廣濶的大自然學習。

圖片出處:《迷雁返家路》 不管博物館許可與否,柯斯提安還是執著於細心照拂未出生的鳥蛋,將駕著輕航機引領白額雁家族遷徙計畫。 因醉心鳥類生態研究與妻子離異的他,正值青少年14歲的兒子託馬(路易斯凡斯奎 Louis Vazquez飾)與媽媽寶拉(梅蘭妮杜迪 Melanie Doutey 飾)同住。 一天寶拉有事將託馬交由爸爸照顧。 幾乎離不開電腦的託馬到爸爸柯斯提安的農舍,看到一堆正待孵化的鳥蛋,因WiFi對鳥蛋不好,沒電玩遊戲可玩,託馬感到窮極無聊時,他靜心 觀察了鳥蛋的變化,父親告訴他許多鳥類生態之事。 本來父子關係因不住在一起,而有些隔閡,卻在白天蚊子、晚上倉鼠張狂的農舍中,父子暢所欲言。 託馬對野雁遷徙本來並無感,他根本不知道父親為何執著於此。 在與父親相處之後,託馬對拯救瀕臨絕種的生物與全球暖化帶來的危機,有了一番了解。 尤其當父親託付他照顧鳥蛋,賦予他責任。 柯斯提安對兒子說,「我們要當父母了。」託馬開始將電玩的心思都轉移到幼雁身上。 「是它們第一次聽我說話。」少年郎對初為白額雁的母親,十分興奮。 他對雛鳥百般呵護,尤其是混雜其中而出生的一隻頰黑雁,更是疼愛有加。 他並將取名為「阿卡」。 託馬常自言自語地向阿卡說話「阿卡我是你媽媽。」本來只有電玩世界的兒子,因被媽媽送到爸爸農舍中暫住,在潛移默化中,他對野雁寶寶付出了 愛心。 同時了解父親對野雁生態遷徙エ作的熱情,從實際接觸照顧沒有父母的鳥蛋,看著它們孵化破殼而出,他如母般地照顧幼雁,潛在對野生鳥類的愛心油然而生 。 雖然前妻一再要求柯斯提安不能讓兒子託馬學駕輕航機,但在託馬的央求下,經常與野雁一起翱遊天際的「鳥人」也教會了孩子如何引領野雁飛翔。 在穿著長袍衣帽如鳥兒的裝扮,讓野雁視之為同類,父子倆學鳥語嘠嘎作響,穿鳥衣,一同與雁同行齊飛。 從中修補了親愛的父子關係。 就真人真事的這位生態專家的資料顯示,從1995 年來自法國的氣象學家 Christian Moullec 曾帶領一群受困野雁從瑞典遷徙至德國後,數十年來不改初衷。 他仍收留鳥蛋,教幼雁飛翔,以輕航機帶領一群野雁飛往正確的遷徙路線。 此事跡是片中的主題,加入了親子之間的元素,讓人在自然生態中縮短了距離,增加了修補家庭親情關係。 從《迷雁返家路》一片中,可見野生鳥類專家的堅持,駕著輕航機幫助野雁們學習飛行,指引它們安全的遷徙路線,更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愛傳授給兒子,讓 不離電玩遊戲的託馬注意力,投注在野鳥的身上。 託馬在父親的調教下,委以照顧鳥蛋任務,看著幼鳥出生,培養了與幼雁的深厚情誼。 父親教導兒子駕輕航機遨遊天際,希望有他也能體驗與野雁齊飛的快意人生。

圖片出處:《迷雁返家路》 因柯提斯安的計畫被駁回,是他自己偷偷蓋了章,野雁遷徙並不被允許。 託馬為了保護雁鳥不被迫害,一天他擅自駕駛輕航機與幼雁打算穿越北海帶領雁鳥們遷徙。 14歲的少年從事如此危險之事,讓母親寶拉憂心忡忡,一直責怪孩子的爸不應教他駕駛輕航機。 「我只拜託你照顧兒子三周,竟惹出大事來。」氣急敗壞的寶拉,十分擔心兒子出事。 尤其氣候逐漸惡化,柯斯提安與寶拉擔憂兒子託馬的安危,而使兩人的關係再度重新省視一番。 他們都心繫著孩子,全神貫注在託馬身上,家庭親情因愛而修補。 全片聚焦在託馬駕著輕航機,與野雁在高空齊飛,經過暴風雨的險惡氣候,託馬與野雁,是否能化險為夷,此段劇情扣人心弦,最令人摒息。 這趟緊張而驚奇的冒險之旅,是全片中最吸睛的,算是充滿了戲劇張力的一段。 託馬引領群雁翱翔天際成為歐陸最美麗的風景,原本妻離子散的家庭,因擔心愛情結晶兒子的安危,夫婦同心協助,祝禱兒子平安,寶拉的新男友識相地離去,媽媽的心 ,永遠與兒子同在。 而父子母子親情永不離,孩子安危使得父母盡釋前嫌,重新修補親密關係。 最後結局一家人的情感重新凝聚,因為野雁遷徙,再度拾取可貴的家庭親情,應該可以說是個美麗的結局。 對於人類忽視生態保育,尤其是瀕臨絕種的物種,在片中柯斯提安特別強調「科技進步,生態退步。」由此嘲諷今日世界重科技而忽略了自然的現狀。 現實人物 Christian 為了籌備野鳥遷徙的費用,這些年來透過愛心募款的方式,駕著輕航機提供民眾和鳥共同飛行的體驗,鳥瞰法國美麗風景。 根據資料顯示,野雁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裡,遷徙之際可說天空奇觀,它們隨時不斷的互相鼓舞來達到目的地。 在《迷雁返家路》一片中,也特別彰顯熱情十足的野雁叫聲,它們嘠嘎的,眾聲齊鳴,柯斯提安和託馬父子也一直學著同樣的叫聲,融入 雁群中。 穿著鳥人裝,父子同心照料失去父母的鳥蛋孵化而出的幼雁,以媽媽和爸爸的角色來照顧它們,全片充滿了對野鳥的愛心。 人類父母子女的親情愛意也是如此,父母永遠牽掛兒子,希望孩子獨立自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根據鳥類專家的觀察,落後飛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舞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它們自組隊伍飛行,努力去追趕上原來的雁群。 可見雁鳥的團隊合作、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 這些團隊精神彼此扶持的特點,值得人類學習,不管是家庭和社會都需要團結合作,彼此激勵與互相扶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固然美,但團隊的合作無間,更是每個家庭與社群中不可或缺的。

圖片出處:《迷雁返家路》 偶爾我們仰望穹蒼會看到雁群飛過,它們成群翱翔天際,有時排成一字形,有時排成人字形,雁兒的團隊精神與紀律,自然天生,值得人類學習。 這種雁行模式常見於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等,《迷雁返家路》片中即是白額雁的振翅高飛,而現實社會的近30年來,將近三分之 一的野鳥,因為人類從歐洲消失,柯斯提安希望透過輕航機與鳥同行,喚醒世人對鳥類生態的重視,尤其對鳥類的遷徙。 從電影中可看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美麗的景象,而雁群遷徙團隊飛翔,它們勇敢直前新的棲息地,雁兒們的團結一字形或人字形,給了人類啟示,為尋覓新天地,無畏 險惡,勇敢努力以赴,終有一番新氣象。 家人也是如此,團結一致,其利可斷金,親愛精誠,在於凝聚的心,有愛,有裂縫的親情關係適時即可修補。 觀看此片後,在全球正處於防疫期間特別有感,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團結致對抗病毒入侵,オ會使親愛的親友們免於受害。 而人類獵殺野生動物,引發了大自然界反撲,人們不尊重大自然,將會大禍臨頭。 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與關心,在此片中看到了重點所在,提醒人類在追求科技進步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大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保護瀕臨物種,是普世的價值觀念。 此片令我深思。

圖片出處:《迷雁返家路》 被選為2019蒙特婁Cinemania電影節閉幕片的《迷雁返家路》,同年在法國昂古萊姆電影節、德國Schlingel國際兒少影展舉行首映,也獲法國首周票房亞軍,總票房 突破3億元。 此片是《靈犬雪麗》、《最後的獵人》的導演尼可拉斯凡尼爾又一寓教於樂新作。 片中壯闊自然美景,媲美《返家十萬裡》《黑熊來了》,也同樣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 《迷雁返家路》改編自法國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 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領航野雁遷移回家超過20年的真實事件。 此片在臺由可樂電影公司發行,將於3月27日在臺正式登場。 可樂電影提供《迷雁返家路》的資料如下:   關於導演 致力生態保育的影像冒險家 尼可拉斯凡尼爾 Nicolas Vanier 法國導演、編劇、作家、環保人士和冒險家。 1982年,他完成穿越北極圈的行動;1994年,他帶著妻小到阿拉斯加育空地區進行探險。 他擅長拍攝關於動物及自然環境的影片,並曾在極地探險旅途中遇到獵人諾曼惠特(Norman Winther),於是在2004年推出紀錄片《最後的獵人》(Le Dernier Trappeur)。 他花費一年半時間,在加拿大育空地區拍攝,紀錄關於諾曼惠特狩獵,以及和哈士奇獵犬相處的故事。 2009年的作品《狼與冰凍的記憶》(Loup),描述16歲少年和狼和平共處的故事,該片入選2010年坎城影展,並在東京影展榮獲地球貢獻獎。 2013年則推出《靈犬雪麗》,改編自知名童書、描述男孩和大白熊犬間的溫馨故事。 這次的最新作品《迷雁返家路》,持續傳遞人性並饒富教育意義,是一部值得闔家觀賞的溫馨電影。 歷年作品: 2004《最後的獵人》 2009《狼與冰凍的記憶》 2013《靈犬雪麗》 關於演員 渾然喜劇天分的編導演全才影帝 尚保羅盧弗 Jean-Paul Rouve 尚保羅盧弗曾參與過多部賣座法語片,例如《玫瑰人生》、《未婚妻的漫長等待》、《神鬼驚奇:古生物復活》等。 他也是法國賣座動畫系列電影《亞瑟的奇幻王國》的固定配音班底,以及好萊塢動畫片《馬達加斯加》長頸鹿一角法語版的御用配音員。 尚保羅熱愛戲劇,尤其是喜劇,曾和五位好友一同組成【羅賓漢喜劇團】,專門演法式滑稽喜劇,培養出絕佳的喜劇節奏感。 他是集演、編、導於一身的全能創作人才。 歷年作品: 2007《玫瑰人生》 2017《享宴hold不住》 推薦指數:8分(滿分10分)

相關焦點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越城區婚姻家庭學校活動周·微課堂】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障礙及其...
    【越城區婚姻家庭學校活動周·微課堂】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障礙及其應對 2020-10-1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女性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
    幸福女性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關係中的應用 2019-09-19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美劇《Billions》看親密關係的處理
    如果說第一季的時候編劇為了製造戲劇衝突把Axe和Chuck寫的針尖對麥芒,那麼從第二季開始編劇開始從他們之間找到契合點,並利用重要的關係型人物Wendy,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豐滿化,也讓劇情開始走向更複雜和廣闊的路。現在已經到第五季,人物性格的一致性保持依然完好。我總結就是:Axe無道德,有底線;Chuck有道德,無底線。
  • 處理好親密關係,無異於一場投胎
    所以說,處理好婚姻中的親密關係,無異於一場投胎。02親密關係對人至關重要,處理好親密關係,可有效緩解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痛楚,並改變現在的不良狀態。家庭是你最初構建信念和感受情緒的地方,而母嬰關係是一切關係的雛形。幼年與重要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奠定了你以後面對相同與相似情形下的應對方式。也就是說,成年後,在家庭的影響下你已經有了一些固有的性格、習慣、觀念,包含好的與不好的,甚至還有一些深埋的傷痛。
  • 向大自然學習智慧:52個有趣的自然現象
    廣州日報訊 (記者吳波)日前,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引進的德國資深景觀設計師約翰內斯·瑪提森先生和奧地利的君特·卡耐爾博士合著的《向大自然學習智慧該書以日記的形式通過52天的52個有趣的自然現象,啟發自然和人類社會及人本身的生態關係,主要講述了一位年輕人消失了52天,跟隨瑪特拉這位大地之母行走四方。一路上,年輕人洗耳恭聽瑪特拉的教誨。她引導他去發現自然界的哲理,這也是本書奉獻給大家的精神瑰寶:我們怎樣從這個撲朔迷離的大千世界中尋找蛛絲馬跡,以解讀大自然這本百科全書。此外,由作者手繪的53幅精彩的粉筆畫插圖堪比明信片。
  • 互撕的婚姻裡,缺的是心智化的親密關係
    如果一個家庭中各成員之間不能彼此擔待,為關係擔當,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部分,這個家庭終歸會破碎的。 親密關係也是如此。慶渝的關係和很多撕破臉互相指責的婚姻關係最大的共同點是,沒有一方為兩人不走到今天去承擔自己的部分。
  • 親密關係四象限:收穫幸福的前提
    提到親密關係的時候,很容易就想到情侶/夫妻這類伴侶關係,但是因為今天談論的是廣義親密關係,所以先聲明一下,與父母/朋友/師長/同事……也可以算進來。可能因人而異,比如同一種親密關係對不同的人來說定位不同(不同質量的伴侶);也可能因時間遷移,比如同一段親密關係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所處位置不同(感情變化和身份變化)。
  • 心理學筆記-畢生發展(6)成年早期 親密關係 孤獨感和愛情
    本章我們將會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成人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以及成人早期的一項重要發展任務-親密關係的建立。1. 成人的心理社會性發展1.1 埃裡克森:親密對孤獨個體的自我同一性從青春期開始發展。直至成年早期,大部分年輕人仍未解決同一性的問題。與此同時年輕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總是希望擁有親密的伴侶。
  • 德國一對塘鵝夫妻親密瞬間被拍,「擊劍式接吻」無愧「多情鳥」!
    2020年4月16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德國黑爾戈蘭島,一對塘鵝彼此靠近,雄性塘鵝剛剛捕魚返家。這一對夫妻是成千上萬棲息在一處懸崖壁上的塘鵝之一,在這些塘鵝降落之前,都會在空中盤旋一段時間,呼喚尋找自己的伴侶。
  • 天秤座超級新月 || 讓你的親密關係成為通向靈魂的橋梁
    而這一次的新月,會更多地將我們的關注點聚焦在親密關係層面。有人說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橋梁,因為當你出發去尋找愛的時候,你就踏上了自我尋找的旅程。 這一次的新月無疑親密關係的主題是非常突出的,因為太陽、月亮、金星、水星均落入代表關係的天秤座,同時金星四分土星且金星四分冥王星更增添了親密關係中的各種議題,無論是某種不滿還是無奈,還是關係中的不平等和失衡,都會被暴露出來。
  • 這些隱藏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需警惕
    隨著兩起案件的告破,很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親密關係——我們與惡的距離,也許比我們想像的要更近。朱曉東於2016年10月17日在家中與妻子發生矛盾後,將其殺害並藏於家中陽臺冰櫃內;2020年6月初,日本一名25歲自衛官深夜將31歲妻子殺害,警方稱,此前曾接到該家庭3次關於家庭暴力的諮詢求助……女性更易受親密關系所害?
  • 跟著坎城最佳影片《生命之樹》,學習清新自然家庭攝影
    影片中全部使用自然光拍攝,更適於我們模仿學習,讓我們跟著影片裡唯美的畫面,學習怎麼拍攝清新自然的家庭照片,給我們的家人拍一些美好的瞬間。為了讓照片更貼近生活,可以嘗試用抓拍的方式,讓人物不要看向鏡頭,做他們平時在家裡做的事情就好,這樣還可以避免緊張。
  • 從《親密關係》回望來時路,探尋靈魂歸處
    親密關係正如克裡斯多福.孟說:不管大事小事站上高處,看向深處
  • 你的過度付出,才是你親密關係的「元兇」
    付出分為兩種: 一種是健康正面的付出,對於親密關係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種是過度消極的付出,容易讓付出者抱屈,讓被付出者苦悶,是親密關係的「隱形殺手」。
  • 讓童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行與思)
    在鋼筋混凝土中越住越久,離大自然就會越來越遠。或是沒時間陪伴、或是出於安全考慮,城市裡的家長們往往喜歡把孩子「拘禁」在室內。新鮮玩具不少、早教課程不少,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卻不多。偶爾出遊,也多是名山大川、人文勝地,那種光著腳丫子滿地跑、田間地頭捉魚摸蟹的樂趣是再也找不到了。  而對孩子而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 《沙漠與仙人掌》| 追劇《我的前半生》追出來《中國式親密關係》的熱點議題
    蘇息坊在今年上半年,舉辦了兩期《愛與親密關係實驗室》工作坊,這是胡老師嘗試著把十年來她對中國大陸親密關系所觀察的議題,藉由親密關係是道場是鍊金室為目標的修行,透過愛的信仰,把親密關係~這公開的敵人、冤家死聚頭
  • 《與人親密》:為什麼我們總是與伴侶親密不起來?答案在這裡
    但無休止的爭執,相互指責的關係,誰願意一直身在其中?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指出:情侶間,尤其是關係成熟時,產生的問題要比最初在一起時多。情侶間親密不起來,關係只會越來越差。那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讓我們和伴侶間的關係恢復往日的親密。
  • 一周文化講座│草原情高山戀:一位法學院教授的個人演唱會
    北京│大幕拉起之前,演出早已開始:《候場》新書分享會時間:2月4日(周日)15:00-16:30地點:東城區東直門外香河園路1號當代MOMA北區庫布裡克書店嘉賓:滿頂(中間劇場藝術總監)、朱朝暉上海│場所的工藝:義大利山城調研及路易吉·斯諾奇(Luigi Snozzi)在蒙特卡羅索(Monte Carasso)的建築實踐時間:2月3日(周六)14:00-16:00地點: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