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ACS Nano:通過CVD方法製備大規模鈣鈦礦單晶薄膜

2020-12-05 材料material

編輯推薦:具有出色光物理性質的單晶鈣鈦礦被認為是光電設備的理想材料。然而,通過氣相外延生長具有高光學增益的大規模鈣鈦礦單晶膜(SCF)的增長仍然具有挑戰性。本文展示了一種在藍寶石襯底上製造大規模薄CsPbBr3 SCF(300 nm)的簡便方法。在室溫下實現了極低的閾值(8 μJ cm-2)放大自發發射。


來自北京大學的張青課題組展示了在藍寶石襯底上製造大規模薄CsPbBr3 SCF(300 nm)的簡便方法。在低載流子密度下,被俘獲的激子複合起主要作用,而激子和自由載流子的複合共存,直到自由載流子隨著載流子密度的增加而起主導作用。並且在室溫下實現了極低的閾值(8 μJ cm-2)放大自發發射。採用聚焦離子束蝕刻方法製備了微盤陣列,並在直徑為3 μm的盤上實現了單模雷射。相關論文以題為「Large-Scale Thin CsPbBr3 Single-Crystal Film Grown on Sapphire vi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oward Laser Array Application」發表在ACS Nano。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0c06380


由於優異的性能,例如高的光吸收係數,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長的電荷擴散長度和低的缺陷態濃度,滷化鈣鈦礦材料已廣泛用於太陽能電池,雷射器,光電探測器和發光二極體中。然而,多晶膜中的高密度晶界導致較高的陷阱態,其與非輻射複合相關並影響電荷載流子壽命,從而導致較差的器件性能。與多晶膜相比,鈣鈦礦單晶膜(SCF)的陷阱密度更低,可以增強器件性能。因此,鈣鈦礦SCF的製造意義重大,有望在器件性能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


鈣鈦礦型單晶材料可以通過固溶法(例如冷卻飽和溶液,逆溫結晶等)或氣相外延(VPE)法製備。然而,不可控的成核,如不可控的成核密度和不穩定的核尺寸,為通過溶液法製備鈣鈦礦型超臨界流體提供了不可控性和不確定性。此外,較低的溶解度和複雜的Cs-Pb-X相圖也使無機鈣鈦礦的製備過程更具挑戰性。VPE沉積方法在形態和晶粒尺寸控制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製備無機鈣鈦礦SCF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強烈興趣。


Shi的小組在2017年採用VPE方法,在具有高光電質量的鹼金屬滷化物基板上製備了釐米級和無晶界的無機鈣鈦礦SCF。基於這項工作,他們通過添加石墨烯作為緩衝層,在NaCl/CaF2襯底上獲得了高質量的CsPbBr3薄膜。緩衝層導致遠距離外延並降低位錯密度,這有利於獲得更長的有效載流子壽命。同時,通過克服Volmer-Weber晶體生長模式的限制,Jin的小組在較高的溫度下使用VPE方法在SrTiO3基板上生產了CsPbBr3納米板陣列和大面積(5 mm×10 mm)連續SCF。


由於尺寸大和陷阱密度降低,鈣鈦礦SCF已被廣泛用於探索固有的光學特性並改善器件性能。在半導體材料的這些重要內在參數中,鈣鈦礦的光學增益代表了雷射設備的功耗水平,研究人員已經對其進行了研究,這直接影響了雷射的性能。然而,可能由於表面粗糙或厚度不均勻,尚未探索通過VPE法膜的光學增益,這限制了其在雷射器件中的應用。因此,非常需要製備具有高光學增益的高質量鈣鈦礦SCF。


圖1.外延生長在藍寶石(001)襯底上的CsPbBr3 SCF的結構和光學表徵。(a)通過VPE方法在藍寶石襯底上CsPbBr3 SCF的成核過程的示意圖。(b)CsPbBr3 SCF的光學和AFM(插圖)圖像。線輪廓顯示了膜的厚度。光學圖像的比例尺為50μm。(c)在c面藍寶石(001)襯底上生長的CsPbBr3 SCF的XRD圖譜。尖峰與標準卡ICSD-97851一致,表明高度結晶。(d)CsPbBr3 SCF的SAED圖像。(e)CsPbBr3 SCF的橫截面SEM圖像顯示出很高的均勻性。(f)SCFs的TRPL光譜顯示使用單指數函數的良好擬合,壽命約為3.1 ns,表明CsPbBr3 SCF的質量很好。插圖顯示了CsPbBr3 SCF的EDX映射,揭示了Cs,Pb和Br元素的均勻空間分布。



圖2. CsPbBr3 SCF的載流子動力學分析。(a)CsPbBr3 SCF的穩態功率相關PL光譜。插圖顯示了CsPbBr3 SCF的積分PL強度與激發密度的函數關係,其與IPα的函數擬合。(b)用400 nm脈衝雷射泵浦的CsPbBr3 SCF的功率相關TRPL光譜。(c)從裝有單指數的TRPL光譜中提取的CsPbBr3 SCF的功率相關壽命。(d)頂部面板:在從0到7800 ps的不同泵浦-探針時間延遲下的瞬態吸收(TA)光譜(ΔT)。下圖:在0.7 μJ/cm2的條件下以3.1 eV泵浦的CsPbBr3 SCF的TA光譜的偽彩色(ΔT)圖。黑色虛線標記了光子誘導吸收(PIA)和光漂白(PB)的位置。(e)基於激子模型(藍線)和自由載體模型(紅線)的室溫下與激發密度有關的帶邊漂白載體動力學(圓形)和整體擬合(實線)。數據(圓圈)集成在2.06-2.7 eV的探測窗口中。



圖3.大面積SCF的ASE和光學增益分析。(a)來自CsPbBr3 SCF的泵浦通量依賴性PL發射,泵浦強度範圍為2-14 μJ cm-2。插圖是隨著泵浦注量的增加,CsPbBr3 SCF的PL強度和fwhm的變化趨勢,其閾值為8 μJ cm-2。(b)使用VSL實驗以2 Pth,10 Pth和50 Pth的各種泵浦強度通過以下公式對CsPbBr3 SCF進行光學增益估算:I0(L)= IsA/g[exp(gL)-1]。(c)CsPbBr3 SCF的功率相關光學增益,該光學增益隨激發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並在20 Pth時達到1255 ± 160 cm-1的最大增益。實驗使用了400 nm,100 fs飛秒脈衝雷射。



圖4.微型磁碟陣列的雷射刻畫。(a)FIB處理後的微盤陣列的SEM圖像;比例尺為5 μm。(b)在405 nm雷射輻照下的微盤陣列的PL圖像,均勻的綠色發光表示高質量。(c)SCF(在FIB處理之前)和磁碟陣列(在FIB處理之後)的PL和TRPL對比,這表明幾乎相同的PL強度和壽命表明,在我們的實驗中,FIB處理對CsPbBr3 SCF的影響較小。(d)受泵影響的單個3 μm直徑微盤的功率相關PL從0.4增加到6 μJ cm-2。(e)CsPbBr3單個微盤的泵注量依賴性PL強度和fwhm,顯示閾值為1.6 μJ cm-2。插圖顯示了在閾值以下(0.5 Pth)和以上(3.6 Pth)的400 nm飛秒雷射輻照下的單個微型光碟的PL圖像。400 nm雷射被405 nm長通濾光片過濾;比例尺為15 μm。(f)具有從3到30 μm的不同直徑的單個微型磁碟的單模到多模雷射光譜。圓盤的厚度相似(300 ± 20 nm)。


總的來說,作者在藍寶石襯底上獲得了大規模CsPbBr3 SCF。剛生長的CsPbBr3 SCF表現出優異的結晶度和高質量。穩態和瞬態光學表徵表明,在低功率密度下陷阱輔助激子複合,而在SCF中高功率密度下共存激子和自由載流子複合,直到自由載流子複合佔主導,這可能歸因於捕獲速率的不對稱性,強表面重組或形成大極化子。此外,從CsPbBr3 SCF中獲得了低閾值8 μJ cm-2的室溫ASE。更重要的是,獲得了高達1255 ± 160 cm-1的最高光學增益值,這是CsPbBr3薄膜中的最高值。此外,從通過FIB處理的規則形狀的高質量陣列磁碟獲得了一個低閾值單模雷射器。這些出色的性能預示著CsPbBr3 SCF可能用於未來的集成應用。(文:無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Burton(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報導了一種使用標準的冷壁化學氣相沉積(CVD)反應器將單晶金屬催化劑的製備方法與石墨烯生長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工藝流程。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
  • 【Angew】蘇大鄒貴付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目前,研究報導的鈣鈦礦單晶薄膜生長方法主要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和溶液空間限制法,然而,所製備的薄膜厚度往往較厚,相應的器件性能也沒有多晶薄膜的器件高,因此,生長超薄大面積鈣鈦礦單晶薄膜至關重要。由於鈣鈦礦本徵對稱的晶體結構以及正八面體網格之間緊密的化學鍵連接,以及各低指數表面之間差異非常小的表面能,各向異性生長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仍然充滿挑戰。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用於任意襯底上製備單晶雜化鈣鈦礦薄膜,同時並精確控制其厚度(從約600nm到100μm),面積(最大約5.5cm×5.5cm),以及厚度方向上的組成成分梯度(從MAPbI3到MAPb0.5Sn0.5I3)。
  • 上科大:鈣鈦礦薄膜的製備和原位表徵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薄膜的製備和原位表徵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創新性地使用丁胺氣體對三維鈣鈦礦薄膜進行表面處理,獲得二維三維複合結構的鈣鈦礦薄膜;同時利用同步輻射原位X射線表面掠入射衍射技術深入研究了表面二維材料的結構、成分和生長機理;通過將結構優化的二維三維複合鈣鈦礦薄膜應用於光伏器件中,獲得了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 應用於雷射器陣列的大面積高光學增益的CsPbBr3單晶薄膜
    單晶鈣鈦礦相比於多晶鈣鈦礦具有更少的缺陷濃度,更長的載流子遷移率,可以進一步提高器件性能。目前,大面積且具有高光學增益的單晶鈣鈦礦薄膜的製備仍然存在挑戰。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個在c面藍寶石襯底上製備大面積CsPbBr3單晶薄膜的簡便方法。
  • 蘇州大學鄒貴付、尹萬健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近日,蘇州大學鄒貴付教授和尹萬健教授從成核生長動力學角度,採用溶液過程動力學誘導晶面各向異性生長策略,製備了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作者指出,各向異性生長鈣鈦礦薄膜需要考慮成核、生長以及誘導各向異性生長三個階段,並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合成方案,實現了該薄膜的各向異性生長。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鈣鈦礦晶體。
  • Nature:鈣鈦礦單晶,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自上而下法:製備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Top-down approaches towards single cryst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展示了通過自上而下法來生產可低溫加工的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Nano Letters:通過溶劑-蒸氣退火法獲得具有高取向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助力高性能穩定的太陽能電池
    開發具有垂直取向的二維(2D)鈣鈦礦薄膜是利用這些材料實現高性能太陽能電池的關鍵。
  • 美科學家成功利用半導體製造工藝製備出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
    相比之下,單晶鈣鈦礦薄膜無晶界缺陷極少,因此具備更加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和穩定性,但該類薄膜的製備工藝極具挑戰性(薄膜成核、形貌和組分難以控制),因此在製備工藝上實現突破是單晶鈣鈦礦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因素。
  • 新製造方法:讓單晶鈣鈦礦器件更具可行性
    雖然許多現有方法集中在多晶材料上,但與多晶材料相比,由於單晶雜化鈣鈦礦的定向傳輸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其載流子輸運性能和穩定性均優於多晶鈣鈦礦。但是,單晶雜化鈣鈦礦的製備以及控制其形態和組成,往往頗具挑戰性。
  • 讓電荷橫行無界的橫向單晶鈣鈦礦電池
    圖 橫向鈣鈦礦單晶太陽能電池製備過程有機無機滷素雜化鈣鈦礦材料近十幾年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目前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器件都是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單晶是鈣鈦礦材料另一種重要的存在形式,鈣鈦礦單晶相比多晶材料無晶界的存在,具有很多優異的性質,比如:更長的載流子擴散距離,更弱的離子移動效應,更高的熱分解溫度,更優異的穩定性;橫向背接觸太陽能電池結構(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IBC)是矽太陽能電池中很重要的一種結構並已經被廣泛應用,單面背電極結構製備簡單且無需使用昂貴的透明電極,光利用率相比採用透明導電玻璃的傳統疊層結構電池更高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5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矽晶圓集成的單晶鈣鈦礦超快光電探測器」(Ultrafast Photodetector by Integrating Perovskite Directly on Silicon
  • 世界首塊超大尺寸鈣鈦礦單晶製成
    原標題:世界首塊超大尺寸鈣鈦礦單晶製成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4日訊(記者佘惠敏)從中科院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生忠研究員帶領的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合作,利用升溫析晶法,首次製備出超大尺寸單晶鈣鈦礦CH3NH3PbI3晶體,尺寸超過2英寸(大於71 mm
  • 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光電性質,在眾多器件應用上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雖然許多方法都集中在多晶鈣鈦礦材料上,但單晶雜化鈣鈦礦比多晶材料具有更好的載流子輸運和更高的穩定性,它們的取向與遷移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密切相關。然而,單晶鈣鈦礦的製備和形貌與成分的控制是具有挑戰性的。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 科學網—旋塗新方法可製備高性能電子薄膜
    本報訊 近日,美國密蘇裡科技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製備薄膜的新方法,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薄膜性能優異,可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
  • 《ACS Nano》生物礦化:仿生貝殼製備超強超韌材料
    ,探究了貝殼超強,超韌的微觀原理,並以此為基礎,製備了超強超韌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仿生薄膜。為此,研究者們開發了一種在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基材表面製備並剝離圖案化的殼聚糖-碳酸鈣(CA)薄膜的策略。通過優化PMMA和CA膜的厚度,基於兩種材料在脫水過程中收縮性的差異,CA膜會自發形成波浪狀的有序結構,而後與支撐體自發分層脫離,在沒有任何外界機械應力介入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可以製備7 μm厚度的CA膜,並可以實現在水平尺度上毫米級的宏量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