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港口建設

2021-01-17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海灣示意圖」(圖中曲線數值分別為等高線的高度和等深線的深度,單位:m),該海濱城市要發展外向型經濟,在圖示海灣建設海港。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海港建設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有____、地質、_____和水文等,這些因素不僅會影響水域條件如___、___,還會影響陸域條件如____等。

(2)該城市在發展規劃中,A、B、C、D為預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①A、B兩地可否建港?______,原因是____。②C、D兩處相比較,選擇______處建港合理,理由是____。

參考答案:

(1)地形;氣候;航行;停泊;築港

(2)否;海水淺,不利於船隻航行和停泊

(3)C;建港條件好,海水較深,有海灣,避風,岸邊地勢平坦,築港、航行、停泊條件優於D,加上離市區近,有利於客貨流的集散

典型例題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 201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變化表(表一)。

材料二 1985~ 2010年我國進口(右)和出口(左)產品結構。

材料三201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地區分布圖。

材料四航道深、風浪小,以及經濟腹地和所依託城市的經濟勢力是港口選擇的重要因素。上海港和廣西防城港均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港,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左圖)。防城港是我國位於北部灣沿岸的港灣(右圖),是我國西南地區最近的出海門戶。

(1)根據上述材料一、二、三,歸納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2)與上海港比較,分析防城港建設的區位因素。

參考答案:

(1)①1980~201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迅速;②1990年以前進口大於出口,1990年以後出口大於進口;③出口產品結構從以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產品為主;④進口產品以工業品為主;⑤目前主要貿易對象為亞洲、歐洲和北美。

(2)有利因素:航道深且泥水淤塞少;不利因素:經濟腹地小

且經濟落後,與經濟腹地交通聯繫不便,港口所依託的城市經濟落後。

典型例題三: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印度半島20°N以南地區的地勢特徵,並說明判斷理由。

(2)說明印度半島城市的分布特徵。

孟買是印度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是全國最大海港,港區位於中心城區東側,長20千米,水深10-17米。

(3)說明孟買港成為全國最大海港的條件。

參考答案:

(1)地勢西高東低 判斷理由:河流多由西向東流。

(2)城市分布不均,主要沿海、沿交通線(鐵路)分布。

(3)孟買灣為避風海灣,灣闊水深,有很好的航行條件和停泊條件;有多條鐵路與全國主要城市相連接,腹地廣闊,貨運量大;孟買是印度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經濟發達,港區基礎設施完善。

典型例題四: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上海大力推進產業布局「退二進三」(第二產業向郊區擴散,第三產業向中心城區集聚),並在郊區建設了金橋出口加工區、臨港裝備製造業基地等臨港型工業集聚區。

材料二圖8為上海港主港區位遷移示意圖。圖9為長江下遊大通站1998-2008年輸沙量變化圖。

(1)說明上海港主港區位變遷的特點,並分析其主要原因。

(2)簡述1998-2008年長江大通站輸沙量變化的總體趨勢,並解釋主要原因。

(3)說明上海港貨運總量居世界首位的經濟區位優勢,並簡述上海外貿貨運結構以水運為主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特點:向航道更深的水域遷移。(2分) 原因: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2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需要;(2分)上海工業企業(第二產業)向郊區搬遷,部分貨源地外移。(2分)

(2)趨勢:輸沙量呈顯著下降趨勢(2分)原因:長江流域植被覆蓋率提高,入河泥沙減少(2分)水利工程攔截泥沙作用明顯。(2分)

(3)優勢:通過長江航線與京滬、滬杭線聯繫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2分);貨物的運輸需求量大,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2分)上海港是我國沿海航線的中點,貨物轉運量大;(2分)

水運原因:外貿貨物多以貨櫃(體積、重量大)為主、或附加值較低的輕工業商品為主(2分);運輸距離長(出口世界各地),水運運費低,可降低成本。(2分)

典型例題五:下圖是世界某區域示意圖,以及對應區域的景觀和氣候資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從氣候、地形、河流角度,依據區域示意圖和氣候資料圖分析布裡斯班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

(2)澳大利亞東南部沿海比東北部沿海港口運輸更為發達,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1)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位於河流下遊平原區,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或匯水速度快,匯水量大。

(2)東南部城市人口密集;工業發達;離農業發達地區距離近;東南部沿海沒有大量珊瑚礁,有利於發展航運;殖民者最早到達的地方,發展歷史悠久,開發時間早;對內交通線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廣闊。

典型例題六: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對馬賽進行了刻畫。下圖為馬賽的地理位置及港區舊貌圖。馬賽三面被石灰巖山丘所環抱,氣候宜人,擁有法國最大的海港。

簡述馬賽成為法國天然良港的條件。

參考答案:

位於地中海沿岸;為基巖海岸,港闊水深;海灣風浪小,潮差小;靠近羅訥河口;腹地廣闊。

典型例題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布地南鄰索馬利亞(該國海盜問題突出),境內地形複雜,自然條件差,自然資源匱乏,經濟十分落後。吉布地港是東非優良海港之一,其航運、停泊和裝卸條件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吉布地港也是衣索比亞的一個重要出海口,衣索比亞對外貿易的75%左右是經過其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至吉布地鐵路轉口的。2017年7月11日,中國首個海外軍事保障基地在吉布地正式成立。位于吉布提中部的阿薩勒湖的湖面(-156 m)是非洲最低點,其湖水是塔朱拉灣的海水通過地下泉眼噴湧出來的,其鹽度高達34.8%,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湖泊之一。下圖為吉布地及衣索比亞區域圖。

(1)簡述阿薩勒湖鹽度極高的原因。

(2)分析吉布地成為東非優良海港之一的優勢條件。

(3)有人認為,吉布地有可能成為非洲「新加坡」,試列舉制約該目標實現的條件。

參考答案:

(1)阿薩勒湖地處熱帶地區,氣候炎熱乾燥,降水稀少,湖水蒸發旺盛;阿薩勒湖的湖水是塔朱拉灣的海水通過地下泉眼噴湧而來的,含有大量的鹽分;湖水大量蒸發後又得到海水不斷的補充,所以鹽分不斷積累,鹽度極高。

(2)位於亞丁灣西岸,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緊鄰國際重要航海線,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海灣之中,風浪較小,不凍不淤;吉布地為首都,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有城市依託;有鐵路和公路連接衣索比亞,交通便捷,腹地廣闊。(任答三點)

(3)該國國土面積狹窄,大部分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區,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國內人口少,國內市場狹小;且經濟落後,資金短缺;科技水平低,人才缺乏;周邊地區局勢動蕩。

典型例題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幾內亞位於西非西岸,西臨大西洋。圖甲為幾內亞地理位置圖。幾內亞國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鋁土礦資源儲量約240億噸,佔世界儲量的1/3,含鋁品位高達58%~62%,大部分不用深挖開採。幾內亞鋁土開採業十分興旺,鋁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通過國內最大的深水海港科納克裡港出口。康康是幾內亞東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國家公路網中心,也是通向內陸鐵路的終點。圖乙為康康氣候資料圖。

(1)描述康康降水量的時間分布特點,並說明原因。

(2)分析幾內亞鋁土開採業興旺的優勢條件。

(3)分析科納克裡港成為幾內亞最大海港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特點: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分為明顯的幹、溼兩季。5 10月為溼季,降水多,其中8、9月最多;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降水稀少。(4分)原因:溼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乾季受東北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每點1分)

(2)鋁土礦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利於開採且開採價值高;瀕臨大西洋,靠近歐洲、北美市場,地理位置優越;多海港,且有鐵路從礦區直達海港,交通便利;鋁土礦消費市場廣闊;國家改策支持。(每點2分,後2點任答1點即可)

(3)科納克裡港位於濱海地區,地形平坦,便於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海岸線曲折,為天然優良港灣;臨近大西洋,水域寬闊,水深條件好,便於輪船停泊和航行;有鐵路與內陸地區相連,交通便利;腹地廣闊;以首都科納克裡為依託,經濟條件優越,對港口建設和發展有重要作用。(每點2分,任答4點即可)

典型例題九:【選考題】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30分)

材料一: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一個野外考察小組考察了圖中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保加利亞皮林國家公園。小組成員發現該公園內花崗巖、大理巖、喀斯特地貌等隨處可見。

材料二:河港是設置在河流沿岸的港口,水深和泥沙淤積是河港建設的主要影響因素。

(1)描述圖中M半島的地形特徵。(8分)

(2)指出一年內甲地日出時間早於乙地的時期,並說明理由。(6分)

(3)從水深和泥沙淤積角度,分析丙地河港建設選址南岸的自然原因。(8分)

(4)推測皮林國家公園內花崗巖、大理巖和喀斯特地貌等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8分)

參考答案:

(1)以山地、丘陵為主(4分);地勢中間高、東西兩側低,起伏較大(2分);海岸線較曲折(2分)。

(2)3月21日~9月23日(2分)。該時期太陽直射北半球(2分),由於甲地緯度高於乙地,甲地白晝比乙地長(2分),所以甲地日出時間早於乙地。

(3)由於受地球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流水流向右偏(2分),南岸流速較快(2分),侵蝕作用較強,沉積作用較弱(2分),水深較大,泥沙淤積相對較少(2分)。

(4)該地位於板塊交界處附近(多斷層),巖漿活動頻繁,巖漿侵入形成眾多的巖漿巖(花崗巖)(2分)。此處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沉積作用形成了石灰巖(2分);石灰巖受巖漿的影響(溫度、壓力變化),發生變質作用成為大理巖(2分)。裸露在地表的石灰巖在溼熱的環境下發生化學溶蝕作用,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分)。

典型例題十:(28分)讀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釋蘇門答臘島的形成原因,並據圖說明你作出本解釋的理由。(8分)

(2)描述甲海峽沿岸地區常見的天氣特徵,並簡析該海峽常年風浪很小的原因。(10分)

(3)巨港是該島最大河港,簡評其區位條件。(10分)

參考答案:

(1)(8分)受板塊擠壓抬升形成(2分);判斷依據:島上有火山(2分),南部海域有海溝、島弧(2分);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地勢起伏大(2分)

(2)(10分)天氣特點:一般早晨晴朗,午前炎熱,午後下雨,黃昏雨歇,天氣稍涼,風力微弱。(4分)

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2分),以上升氣流為主(2分);兩側有半島、島嶼(或陸地)阻擋(2分)

(3)(10分)有利:(位於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終年不凍,水流平穩,全年可以通航(2分);位於幹支流交匯處,可達多個方向(2分);緊靠世界海運主航道,有利於實現江海聯運和開展國際貿易(2分);附近農礦資源豐富(2分)

不利:附近地區自然環境較差,人口和城鎮少,經濟發展水平低(2分)

典型例題十一:(題文)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入2011年,兩岸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多。下圖是「臺灣首航船隻的運輸路線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海峽兩岸的旅客一般選擇的運輸方式是____,貨物運輸多選用的運輸方式是____。

(2)如果將臺灣的新鮮水果、花卉運到青島,宜選用的運輸方式是___。

(3)未直航前,臺灣和內地的人員和貨物往來,需經香港轉口。與直航相比,轉口香港有哪些局限性?

(4)臺灣首航的各內地港口中,太倉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試分析太倉成為重要的內河港口的區位條件。

參考答案:

(1)航空運輸 海運

(2)航空運輸

(3)增加了中轉環節,易造成運輸物資的損耗;延長了運輸時間,降低了運輸的時效性;拉長了運輸距離,提高了運輸費用。

(4)位於長江下遊地區,江闊水深,有利於船舶的通行和停泊;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有利於築港和貨物的裝卸;有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作後盾,腹地廣闊,經濟發達。

典型例題十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連雲港(位置見下圖)位於江蘇北部,具有上千年的歷史。2016年連雲港港區貨物吞吐量僅為20208萬噸在全國排名第19位,其貨物吞吐量遠低於寧波舟山港、上海港,也不及山東的青島、日照、煙臺和營口等港口,甚至低於省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南通港、蘇州港。江蘇連雲港的發展處於極其尷尬的境地,雖然地處亞歐第二大陸橋的東端,但其發展狀況較為緩慢,在連雲港中轉的船隻數量偏少。

(1)描述連雲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徵。

(2)從海岸線角度,簡析連雲港相比青島港港口自然條件的劣勢。

(3)分析在連雲港中轉的船隻數量偏少的原因。

參考答案:

(1)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沿海地區;南連長江三角洲,北臨渤海灣;隔海與日本、韓國等國相望;向西通過亞歐第二大陸橋連接中亞、歐洲;是我國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2)連雲港海岸線較平直,缺少避風港灣;連雲港海岸入海河流多,泥沙淤積較多,水域較淺。

(3)港口位置偏離我國南北主航道,中轉連雲港加大了運輸距離;連雲港依託城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生產能力有限;江蘇經濟重心位於蘇南,距連雲港較遠;其他貨物運輸方式分流嚴重;與周邊港口的競爭激烈。

典型例題十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青島)連(連雲港)淮(淮安)揚(揚州)鎮(鎮江)鐵路(如下圖)是青島至上海高速鐵路運輸通道的一部分,是2014年新開工的鐵路項目之一。建成後,青島至連雲港約需1個小時,至上海也可縮短為不足3小時。

(1)說明青島港成為著名港口的水域條件。

(2)簡述青連淮揚鎮鐵路修建的意義。

(3)連雲港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其發展有何獨特的位置優勢?

參考答案:

(1)港灣口小腹大,風浪小;無結冰期,四季通航;港闊水深,停泊和航行條件優越。

(2)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網,緩解沿海交通壓力,提高交通通達度,促進「青島—上海」沿線地區經濟發展。

(3)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是中國沿海南北過渡的紐帶;隔海東臨東北亞,又通過隴海鐵路西連中國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是海陸東西過渡的樞紐。

典型例題十四: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企業全面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蒙內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的最大工程,是肯亞百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鐵路由中國公司承建,將全部採用中國標準製造。蒙內鐵路將取代100多年前修建的陳舊鐵路,成為連接非洲東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薩與首都奈洛比的快捷通道。下圖示意肯亞位置和蒙內鐵路。

(1)描述肯亞的地理位置特徵。

(2)分析蒙巴薩港成為非洲東海岸最大海港的區位條件。

(3)簡述蒙內鐵路的修建為肯亞帶來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參考答案:

(1)赤道從中部穿過,國土位於熱帶地區;跨南北半球,位於東半球;非洲大陸東部,印度洋西岸。

(2)位於非洲東岸的中間位置,地理位置優越;鐵路直接和港口連接,便於陸海聯運;作為肯亞和東非內陸國家的出海口,經濟腹地廣闊;港口歷史悠久,基礎設施較完善。

(3)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升鐵路運輸能力,緩解陸路交通運輸壓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眾多就業崗位;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連接內陸首都和沿海港口,利於對外貿易,促進肯亞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4)贊同全球變暖是長期變化趨勢,沙壩海拔低,隨著海水侵蝕加強和海平面不斷上升,海水將吞噬沙壩;沙壩沿岸建設海堤費用很高,且效果差。不贊同離大陸較遠,海水阻隔,舉鎮搬遷不便;搬遷費用很高;對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響大,阻力大。典型例題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熱島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季風
    典型例題一:(2018·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非洲局部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甲地1月、7月的氣溫和降水資料。(1)描述甲地全年的氣溫特點,並分析原因。參考答案:(1)特點:終年溫和,溫差小。原因:緯度低,海拔較高。(2)原因:7月,太陽直射點位置偏北,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風。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