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錯的科技樹——計算機發展軌跡(猜想)

2020-12-06 尋覓中的生活
計算機發展也應該遵循有脈可尋

一直被量子計算機刷屏、無數的刷屏、無數的「事實」說明量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可是我就是不相信

不相信,我們可以不經過很長一段科技飛躍,填補空白,就這樣憑空製造出可以替代當前經典計算機模式的量子計算機。

(萬物有根可尋,量子計算機,必須通過量子力學極大發展、我們探索、檢索、數學模型極大完善、計算機速度幾何倍數的提高,才有可能製造成功)

我就在想,當前我們最應該發展「光電子混合計算機」(最實際、相對最簡單、理論與元器件相對最成熟)

「光電子混合計算機」是用光子來替代電子運行,和我們經典計算機模型完全一樣的計算機系統

再過渡到「光子計算機」,最後再通過光子計算機過渡到「光量子計算機」再到最終的「量子計算機」

這個脈絡應該是非常好的(是我們科學家都好高騖遠、還是這個時代容不下「光子計算機」,還是被過多的信息所幹擾?)

以運算速度來衡量:經典計算機<光電子混合計算機<光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

每一個對比,都是用當前超級計算機對比下一代普通計算機,可以想像,當前的經典計算機與量子計算機之間的差別

光是萬物之源,也是一種基本量子

這種發展邏輯,是由易到難發展起來的,而且每一步發展,都是有脈絡可尋,不會憑空出現超時代的東西,不會全部替代當前的「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緩慢的過渡,不會對我們社會造成動蕩(計算機發展的極度不平衡,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用算盤與一個用超級計算機計算的差距。當然相對困難程度也差不多,原始人製造手槍)

但是,當前的環境,為什麼都是「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成功,量子霸權時代的到來。可能嗎?

量子計算機到底是什麼樣的?未知

我們上學時候,老師教我們做題,都是讓我們答題要先易後難。(為什麼我們就要反其道而行?)

憑哪一點,當前的科技技術水平就到了可以直接躍遷,直接一步到位過渡到量子計算機?哪來的自信、誰給的道理。

為什麼我說當前經典計算機要過渡到「光電子混合計算機」

因為,用光子替代當前的電子,具有更高速度(光子速度30萬公裡/秒、電子593公裡/秒)、光子不需要導體(尺寸可以做得更小)、光子不受幹擾(光纖就是最好的證明)、並行處理能力強、產生的熱量相對於電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相對於更高大上的「量子計算機」來說,「光電子混合計算機」實現的難度更低,有脈可尋,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在我們沒有完全掌握「光子計算機」的時候,完全可以用一部分當前的電子設備來代替「光子計算機」元件。「以光電子混合計算機」來過渡。

就是「光電子混合計算機」,以其計算速度、反應速度、應用前景,也不是當前計算機系統可以比擬的。而且通過大規模的應用,我們對新的「光子計算機」設備、理論、架構的突破,相對來開發「光子計算機」不是也是一種水到渠成

再通過開發「光子計算機」,更熟練地理解量子力學、加上我們新的架構、思想,加上「光子計算機」更強大的「計算機系統」、更強大的算力。

再來開發「光量子計算機」,因為我們在研究「光子計算機」的時候,對光子的特性,光子元件更加的熟悉、成熟。

不是更加的合理?每一步都是在做突破,都是一種飛躍地提升計算機算力,但是每一步都是無比的踏實。

不會是一個在地上、一個天上,概念滿天飛,能具體的誰也說不上來(能否拿一個量子計算機來讓我們打一局遊戲?看一部電影?聽一首歌?運算一個圖像、視頻編輯軟體?別說現在還沒有合適的軟體系統,還沒有合適的環境)。

通過「光電子混合計算機」、「光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這些計算機系統的研發,我們社會會極大的繁榮。

(題外一句,當前研究的「量子計算機」其實大多都是「光量子計算機」,他們之間也是有鴻溝的)

最終,再尋求「量子計算機」的突破,不是更加的符合科學規律?

那麼為什麼當今社會量子滿天飛?量子計算機馬上就會普及

應該說「量子計算機」誘惑太大,人類社會都被它的前景恐嚇住了。

(有多大的前景、就有多大的困難)

沒有霸王餐

我就是想不通「量子計算機」會優先「光子計算機」一步

因為我覺得「光子計算機」相對於「量子計算機」來得更加的實際,也更符合邏輯!

(一家之言、不可上線)

相關焦點

  • 是點錯了科技樹還是變革了這個時代?
    科學技術在這款遊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擴張軍事都需要領先的科技水平,不過在極為複雜的科技樹中,不同的科技發展路徑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科技發展水平,即便對於科技的投入一模一樣,只要點錯科技樹,選擇了一條更為費勁的科技發展渠道,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 關起國門搞發展的壞處:點錯科技樹,讓中華民族落後千年
    02中國人走上陶瓷這條科技樹,而歐洲人走的是玻璃。中國人靠陶瓷大賺特賺了一千多年,從當時看,當然是中國人選擇對了,這是老天爺賞飯吃,不僅給了中國人聰明的腦袋瓜子,也給了燒制頂級陶瓷所需要的高嶺土。奠定了現代科學方法論的笛卡爾,在利用玻璃做光學實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需要望遠鏡。現代醫學的發展,需要顯微鏡。現代化學的發展,需要試管、燒杯。
  • 本想殖民火星的我們,現在都在玩短視頻:人類科技樹點錯了嗎
    昨天提到了,國與國之間要互相交流,才能避免點錯科技樹——我搞電子管,你搞電晶體,我看到你搞得好像更有前途,我跟上你的研究就ok了。但如果我們把視線拉到地球,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會不會點錯科技樹呢?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那麼,這4位數學家要證明的「凱勒猜想」到底是什麼?為何非要用計算機來證明?計算機證明的結果可靠嗎?非常不幸,凱勒猜想竟然是錯的!然而問題並沒有到此結束。數學論證表明,如果凱勒猜想在n維空間上是錯的,那麼它在比n更高的維度上也一定是錯的。
  • 困擾數學家90年的猜想,被計算機搜索30分鐘解決了
    比較反轉的是,這段獲得計算機學術會議IJCAR(國際自動推理聯合會議)最佳論文獎的程序,上線GitHub半年,只攬獲了一顆星。那麼,這4位數學家要證明的「凱勒猜想」到底是什麼?為何非要用計算機來證明?計算機證明的結果可靠嗎?下面讓我們一一道來。什麼是凱勒猜想假如用一批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瓷磚鋪滿地面,中間不留空隙。
  • 日本人是不是點錯了科技樹?發明的東西總是毀三觀!
    雖說大部分發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日本人就像點錯了科技樹一樣,總是發明些毀三觀的東西,讓人不禁懷疑他們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比如這個帶風扇的筷子:吃泡麵的時候可以一邊吃一邊用風扇吹涼,不至於被泡麵燙到嘴巴。看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你吃泡麵的時候,筷子上墜著這麼一坨沉甸甸的風扇試試!實在太燙用嘴巴吹一下會死啊?
  • 大學計算機濟南大學智慧樹單元答案
    知道智慧樹計算機章節測驗答案第一章 單元測試1、美國著名科普大師阿西莫夫說過,人類最早的計算機是( )。A:錯B:對答案:【錯】5、第一次使用「人工智慧」術語的科學家是( )。A:計算機輔助製造B:計算機輔助加工C:計算機輔助設計D:計算機輔助教學答案:【計算機輔助製造】8、大數據的特徵包括( )。
  • 160年難題,黎曼猜想被他證明了?
    簡單說,就是根據一個重要的數學公式,能夠畫出無窮多個點。黎曼猜測說,這些點有一定的排列規律,一部分在一條橫線上,另一部分則在一條豎線上,所有這些點都在這兩條直線上排列,無一例外。由於這些點有無窮多個,所以理論上是沒有辦法證明是不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兩條線上,因為永遠也驗證不完。但是,只要找到了一個點不在線上,那就推翻了黎曼猜想。
  • 數學猜想: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
    雖然希臘人曾把點和線等幾何概念作為他們的數學基礎,但所有的數學命題最終都應歸結為關於自然數1、2、3……的命題。這一點已變成了現代數學的指導原則。」關於數,人們曾提出過許許多多的問題,有的已經獲得解決,有的至今依舊是謎,我們習慣上稱其為「猜想」(也稱猜測、假設、問題等)。為了將其破解,一代代、一批批數學家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極大地革新並豐富了數學的內容與方法。
  • 華人學者解開計算機領域 30 年難題: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
    整理 | 郭芮1992年,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Boolean Sensitivity)被提出,這成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近三十年來最重要、最令人困惑的開放性問題之一。而近日,來自Emory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的華人教授黃皓,用兩頁紙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問題。
  • 天問一號升空了,將來中國的科技會不會超過美國呢?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持續在玻璃這個科技樹上點了幾千年,到了12,13世紀之後,玻璃的製作工藝突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即是可以製作出透明玻璃了。如果我們回到3000年前,我們能不能判斷出玻璃這個科技樹比陶瓷這個科技樹更加高明呢?答案是完全看不出來,在3000年前怎麼看都是陶瓷更加具有應用價值。上天的每一個饋贈都在背後暗中標好了價格,幾千年來一直享受著陶瓷的便利的中國,結果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科技樹點錯了方向。而因為沒有陶瓷這個便利的西方,不得不去使用一個非常不實用的玻璃,結果居然在玻璃上點出了更高級的科技樹。
  • 量子計算機、康威扭結、奧數AI,這是2020年計算機、數學重大突破
    來自雪梨科技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多倫多大學的五位計算機科學家,將研究成果聯名發表在了一篇叫做《MIP * = RE》的論文上。這篇論文證明,由經典驗證與多個量子理論驗證相互作用而確定的語言類別MIP,等同於遞歸可枚舉語言類RE。也就是說,MIP*=RE多方交互式證明、加上量子糾纏的計算能力,給圖靈停機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路。
  • 量子計算機、康威扭結、奧數AI,這是2020年計算機、數學的重大突破
    來自雪梨科技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多倫多大學的五位計算機科學家,將研究成果聯名發表在了一篇叫做《MIP * = RE》的論文上。 此外,這篇論文的一作,是雪梨科技大學量子軟體與信息中心季錚鋒教授。 季錚鋒曾於2007年,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博士學位。
  • 火箭發射失利兩大國傳染,科技樹點歪要改
    其實這樣就很好,雙方進行科技競賽,國家實力比賽,別天天罵來罵去,這不,失敗也湊到一起,好像能傳染似的。中國快舟一號甲是飛彈改的,退役固體飛彈發揮餘熱賺錢,精打細算過日子,非常好。但各種數據檢測,冗餘設計更要加強,今年已經有三、四次失利了。馬斯克spacex獵鷹火箭就做得很好,復用後還是能做到100%成功率,現在推出一個新概念,復用火箭稱為已驗證火箭,呵呵。
  • 美國點錯科技樹,現在進退兩難後悔莫及
    但如果想真的成為科技強國。必須加強基礎數學研究。有網友評論,高考之所以要加數學,可能就是要把這七成人涮出去。而一個真正的科技強國,一定會注重數學教育。像俄羅斯人就說,只要莫斯科大學數學系還在招生,俄羅斯就有東山再起的那天。俄羅斯的數學有多強?
  • 英國89歲數學家阿蒂亞公開黎曼猜想證明過程
    此前,這位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的雙料得主宣布,已證明世紀難題黎曼猜想。就在演講前,網傳一份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的5頁預印本被人貼出。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稱,從這次會議來看,阿蒂亞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給出黎曼猜想的證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在試圖推導出精細結構常數上,而證明黎曼猜想只是個意外的驚喜。無論結果如何,阿蒂亞的演講引發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推動分支學科進行更深入的交叉。
  • 淺談龐加萊猜想(下)
    我 們好像想像不出其他的情形,但這並不足以說明這個猜想是對的。實際上它是錯的,因為它 沒有考慮流形的邊緣。什麼是流形的邊緣?讓我們從大家最熟悉的開區間和閉區間開始討論。事實上,開區間就是一個無邊緣的一維流形,而閉區間就是一個帶邊緣的一維流形。在初高中,我們是怎麼用通俗易懂的手段來判斷開閉區間的呢?
  • 點亮全科技樹、發展全產業鏈,中國無法避免的宿命和榮光
    點亮全科技樹、發展全產業鏈,中國無法避免的宿命和榮光!中國一直在改革開放,擴大開放力度,中國是願意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的,但是一些國家不斷排斥中國,那能怎麼辦呢?只能自力更生了。戰鬥機和雷達的發展:最早時候,中國悲催到網友說需要用J8去對抗美國F22。現在J20成為全球維一可以和F22平起平坐的服役重型隱形戰鬥機。打破美國人對中國常規武器的威脅和訛詐。爭氣機。
  • 黎曼猜想被證明了!
    論文摘要中寫道,作者希望理解量子力學中的無量綱常數——精細結構常數,並將此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數學方法用於理解黎曼猜想。但是,只要找到了一個點不在線上,那就推翻了黎曼猜想。現在,數學家使用計算機,已經驗證了最初的15億個這樣的點,全都符合黎曼猜想的排列規律。不過,至今尚無人給出完整的理論證明。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技發展的「火車頭」
    ,創新報國」,從大洋鑽探到「蛟龍」入海,從「兩彈一星」到「嫦娥」落月,65年來,中國科學院攀登、拼搏、求真、奉獻,碩果纍纍,人才薈萃;  ●「科學發展,發展科學」,從「科學的春天」到「創新型國家」,65載春秋,中國科學院肩負科學重任,服務中華崛起;  ●「從大到強,從強到尖」,展望世界,中華民族科技強國的新徵程才剛剛開始;繼往開來,中國科學院將再攀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