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破骨細胞到底是怎麼來的?

2021-02-12 MedSci梅斯

導語:破骨細胞的發育起源和控制其在出生後骨骼維持的機制。來源:梅斯醫學
破骨細胞是多核巨細胞,可以再吸收骨骼,確保骨骼和骨髓造血生態位的發育和持續重塑。已有的研究顯示,破骨細胞活性缺陷導致骨硬化和骨髓衰竭,而過量活動可導致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在人和小鼠中得到部分治療,與破骨細胞的造血起源一致,並且,研究表明,它們通過在CSF1和RANK配體存在下融合來自造血幹細胞的單核細胞前體而發展。
然而至今為止,破骨細胞的發育起源和壽命,以及確保在整個體內維持破骨細胞功能的機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定植胎兒骨化中心的破骨細胞來源於胚胎紅細胞 - 骨髓祖細胞。這些紅細胞 - 骨髓祖細胞衍生的破骨細胞是正常骨發育和牙齒萌出所必需的。然而,在新生小鼠中及時輸注造血幹細胞來源的單核細胞足以挽救早發性常染色體隱性骨質疏鬆症中的骨發育。
研究人員還發現,破骨細胞,骨量和骨髓腔的出生後維持涉及循環血液單核細胞與長壽命破骨細胞合胞體的迭代融合。因此,單核細胞的共生或輸血可以導致在沒有造血幹細胞嵌合體的情況下,破骨細胞中的長期基因轉移,並且可以挽救由組織蛋白酶K缺乏引起的成人發病的骨硬化表型。
總之,該研究結果確定了破骨細胞的發育起源和控制其在出生後骨骼維持的機制。這些數據提出了拯救骨硬化病中破骨細胞缺乏和調節體內破骨細胞活性的策略。
原始出處:Jacome-Galarza CE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 functional maintenance and genetic rescue of osteoclasts.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105-7.

本文系梅斯醫學(MedSci)原創編譯整理,轉載需授權!

相關焦點

  • 可降解生物材料微環境pH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
    期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主題:可降解生物材料周邊微環境pH空間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標題: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material
  • 小鼠成骨細胞試劑盒的應用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1-2]小鼠成骨細胞試劑盒適用於分離培養新生兒或成年小鼠的成骨細胞。小鼠成骨細胞試劑盒提供了小鼠成骨細胞的組織分離條件,分離單個細胞的效率高。此外,還能保證所分離的細胞在培養基中具有很高的活性。
  • CRISPR基因編輯MC-3T3細胞系——骨相關研究的神器
    這種成骨細胞系在體外保持了向成骨細胞分化和礦化的能力,使其成為骨生物學研究中非常有用的細胞模型。MC-3T3能夠產生膠原並分化為成骨樣細胞,在體外和體內形成鈣化組織。早期的研究表明,骨組織通過成骨細胞骨形成和破骨細胞骨吸收不斷重塑,以維持骨體積和體內平衡。因此,骨重建被認為是由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之間的串擾來調節的。MC-3T3細胞也成為了此類骨相關研究的重要體外模型。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57期|王鑄鋼教授發現FGF9通過MAPK和PI3K/AKT通路抑制成骨促進破骨雙向調控骨代謝平衡
    【中文摘要】我們前期研究發現並證實人類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9(FGF9)基因單鹼基錯義突變(p.Ser99Asn,   S99N)造成的FGF9功能缺失是人類多發性骨性連接綜合症(SYNS3)的致病原因。
  • 《死亡細胞》埋骨地out of memory解決方法
    導 讀 不少玩家在《死亡細胞》埋骨地結束時候出現了out of memory的BUG,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那麼如何解決這個BUG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死亡細胞埋骨地
  • Bai Lab時訊:破骨細胞的發育起源、功能維持和遺傳治療
    破骨細胞是吸收骨骼的多核巨細胞,可確保骨骼和骨髓造血微環境的發育和持續重塑。破骨細胞活性缺陷會導致骨質硬化和骨髓衰竭,而過多的活性會導致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可以通過在人和小鼠中進行骨髓移植來部分治療骨質疏鬆症,這與破骨細胞的造血細胞起源一致。
  • Nature biotechnology:利用多能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
    2015年5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透明關節軟骨沿滑膜關節分布,是由關節軟骨細胞形成。在一些由慢性疲勞導致的關節疾病中,關節軟骨細胞發生增生和凋亡,會形成骨刺。由於損傷的關節軟骨細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因此替代策略是治療晚期骨關節炎唯一有效方法。 近日,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關於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產生關節軟骨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 通過軟骨生成細胞或軟骨組織移植替換損傷的關節軟骨是治療退行性關節疾病的一條潛在途徑。
  • Nature:幹細胞形成近乎完整皮膚結構,長出毛髮
    多能幹細胞生成含人類毛囊的皮膚針對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始於1975年。從那時起,科學家就開始將表皮和真皮細胞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用於皮膚移植等治療中。但是,想要讓人造皮膚具備正常皮膚所包含的毛囊、汗腺等等附屬結構,始終是一大難點。
  • p53通過調控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腫瘤相關骨骼的重塑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p53通過調控osteoprotegerin(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骨密度的新機制,提出了間充質幹細胞參與腫瘤相關骨骼重塑的嶄新調控方式。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存在於多種組織內的成體幹細胞。
  • 中國科學家破解失重性骨丟失形成難題
    研究發現,破骨細胞通過一種外泌體將受重力影響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轉移至成骨細胞,抑制了成骨細胞的功能,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維持骨組織代謝平衡的一種全新調控機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探索》。  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失重導致的骨丟失對人體健康因素的影響位於各種風險因素之首。
  • 骨形態發生蛋白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
    多種途徑可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BMSCs)向成骨細胞分化,最主要的細胞因子是骨形態發生蛋白(BMP)。其通過何種途徑激活幹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及其採用何種途徑能使BMP誘導BMSCs骨化為臨床治療骨缺損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文應用計算機檢索近10年來國內外應用BMP誘導BMSs的相關文獻,並對其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性歸納。
  • 源自肺部的骨外良性脊索細胞腫瘤
    (E)腫瘤細胞胞核輕度非典型,局灶輕度多形性。(F)細胞內及肺泡內粘液蓄積(阿辛藍/PAS染色)。免疫組化染色中,脊索分化的高度特異性診斷標誌物brachyury在腫瘤細胞胞核呈局灶性強陽性(圖3A)。對本例及3例發生於中軸骨的經典脊索瘤計數100個胞核,比較brachyury陽性細胞比例。本研究經單位倫理委員會批准(KH-1460)並取得了患者的書面同意。
  • Cell子刊:促骨形成又抑骨吸收 研究發現抗骨質疏鬆藥新靶標!
    在生命過程中,人體的骨組織會伴隨著成骨細胞介導的骨形成和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的進行而不斷更新,幼年時新骨形成大於吸收,成年時兩者趨於平衡,老年時期則骨吸收明顯大於形成,骨質日益疏鬆,尤其常見於絕經後女性和老年男性中。
  • B站2018最熱門動畫:鐵打的骨王,吹爆的京紫,我的細胞在談戀愛
    《Overlord 2》【總播放1.4億;追番人數347.4萬;彈幕總數242.3萬】骨王的熱血龍傲天裝逼之路仍在延續,但這不是無腦的裝逼,而是以一個正常成年人的思維去行事。這對於我們看慣了以往的大量高中生主角來說,比較合理了。以一個反派為主角,幾個主要配角也形象鮮明,尤其是女角色。
  • 中國科學家破解失重性骨丟失形成難題—新聞—科學網
  • 高脂血症對鈦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研究進展
    當鈦種植體植入後,產生的氧化脂質一方面能增強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吸收,誘發局部炎症反應,另一方面可上調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形成。Insua等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大鼠植入鈦種植體後,種植體-骨結合界面的成骨細胞減少,破骨細胞增多,且鈣(Ca)、磷(P)沉積減少,表明高脂血症會抑制鈦種植體形成良好的骨結合。
  • 80例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探究
    膝骨關節炎:表現為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骨組織分解和合成代謝失衡,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軟骨丟失和炎症浸潤。軟骨細胞是覆蓋關節表面,無血管分布,受損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臨床保守方法(如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理療法)只能延緩疾病進程,無法促進軟骨細胞的修復或再生。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福建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骨的組織細胞有哪些
    福建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骨的組織細胞有哪些 【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19福建醫療衛生閱讀資料,如需了解關於醫療衛生備考的醫學基礎知識、臨床、護理、面試等資料,請點擊上方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這兩項新的研究旨在通過追蹤感染過程中的CD8 + T細胞(那些在細胞表面表達蛋白CD8的細胞)來解決這一爭論。這採取DNA修改的形式,使其能夠迅速成為病原體再感染的效應細胞。儘管通過分離大量種群並比較可遺傳的表觀狀態來推斷T細胞譜系是有啟發性的,但是並不排除少數幼稚T細胞也可以直接獨立形成記憶細胞而不經過效應T細胞階段的可能性。 Akondy及其同事通過使用稱為氘的重氫形式直接標記個體中的分裂效應T細胞,來解決這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