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張阿鳳
8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佔有率僅為315噸,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是破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劑良方。
那麼,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如何,工業園區和沿海居民能否接受?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介紹,目前,海水淡化成本構成已逐步優化到能源消耗、運行維護、折舊利息,分別佔比4:4:2。
國際看,淡化成本已降至1美元/噸以下,最低達0.53美元/噸(如以色列Ashkelon(阿什克倫)33萬噸/日反滲透工程);隨著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湧現,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國內看,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熱法工程噸水投資約0.55-0.8萬元,膜法約0.5-0.75萬元;造水成本約4-8元左右。
從山東來看,青島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投資約6億元,噸水總成本約4.25元。
記者了解到,山東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計劃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產能超過100萬噸/日,按照「一區、兩園、多點、群星」的空間布局發展,《意見》已於8月15日印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