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一個好玩的假設

2020-12-05 尋覓中的生活

假設n=a+b n是大於5的偶數,也就從6開始(我們假設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a、b為質數,a、b以n/2對稱。

a+x=n/2,如果x=0,則由a=b=n/2 n/2為質數 成立可以排除

1、 a+x=n/2=b-x(當x為大等於1的奇數)a=b-2x(x0 x為奇數)

an/2b n/2為偶數

2、 a+x=n/2=b-x(當x為大等於2的偶數)a=b-2x(x0 x為偶數)

an/2b n/2為奇數

n是大於5的偶數,每個偶數,都至少能找到兩個質數,以它自身對稱。(假設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c<n<d ,n5的偶數 c、d為質數 c+d=2n

c+y=n=d-y(y0的奇數)c=d-2y

(y為偶數,c為質數 c+y為奇數,n為偶數,不成立)

綜合上面n與2n有下列公式:(好玩的來了)

a+b+c+d=3n a=b-2x c=d-2y

b-2x+b+d-2y+d=3n 2b-2x+2d-2y=3n

b+d-x-y=1.5n

1、 X0,x為奇數,y0的奇數

x+y≥2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b+d-z=1.5n z為大等於2的偶數 b+d-z=1.5n,這個成立。

2、 X0,x為偶數,y0的奇數

x+y≥3奇數 (偶數+奇數=奇數)

b+d-z=1.5n z為大等於3的奇數

b+d-z=1.5n,這個不成立。

(為什麼?上面推下來沒有問題!知道原因嗎?)

相關焦點

  • 分析:為什麼龐加萊猜想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
    「他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人,現在家裡的手機和電話都關掉了。」  談起合作夥伴,曹懷東說:「朱熹平比我小三四歲,學問人品都非常優秀,和他一起合作,我十分愉快,也收穫良多。」  「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丘成桐說,哥德巴赫猜想很重要,但是龐加萊猜想更重要,「國內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很多,但國際上很少,知道的人也很少。」  丘成桐指出,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難題,但是並未被列入「七大世紀數學難題」。而在這七大難題之中,數論領域就有兩個。「這至少說明,它不是數論領域最重要的難題。」  「分析一個猜想或者難題重不重要,關鍵要看它的破解,會不會帶動其他研究的發展。」
  • 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
    前幾天,知乎上突然搞出了個爆炸性新聞:一個高中生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啥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們先從差不多是所有碰到數學系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說起:你們學數學的為什麼要證明1+1=2?這不是吃飽了撐得麼?哭笑不得。事實上,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最古老的懸而未決的數學猜想之一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200多年。
  • 知否|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解?
    歐拉在同年6月30日的回信中,卻說他相信此猜想,但並不能證明。此外他還總結道:「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的和。例如4=2+2,6=3+3,48=29+19,100=97+3,等等。」一直到死,大數學家歐拉竟然都不能證明哥德巴赫這一猜想。現在,人們一般把歌德巴赫信中提到的猜想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回信的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只要強猜想能成立,弱猜想就一定能成立。
  • 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麼用
    「1+1=2」不是譁眾取寵  提起數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哥德巴赫猜想,被概述為2等於「1+1」的問題。有讀者毫不客氣地拋來問題:研究它到底有什麼意義,是不是數學家想證明自己很聰明?  這個被稱為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的猜想,一直讓數學家們頭疼不已。不過,在他們看來,證明猜想並不是為了好玩。
  • 我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能否保送清華北大?一名高中生的猜想
    高中生的預告為什麼會引起軒然大波,第一點是因為哥德巴赫猜想,一個被譽為是數學皇冠上一顆明珠的問題猜想,另外一個是高中生這個特殊的身份,人們都很好奇,困擾了300多年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批大數學家(比方說歐拉,高斯,還有我國的陳景潤等
  • 質數若是有限個,哥德巴赫猜想會怎樣?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個關於質數的很有名的問題,這個猜想的表述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哥德巴赫猜想自提出到現在已將近300年,無人能證明或證偽。尋找哪些數是質數,在2000多年前用的是篩法,相傳是那位測量出地球半徑的埃拉託色尼發明的。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當然如果"強哥德巴赫猜想"可以被證明,"弱哥德巴赫猜想"也就迎刃而解。沉寂:難以逾越的高山哥德巴赫猜想的困難程度可以與任何一個已知的數學難題相比。——戈弗雷·哈羅德·哈代哥德巴赫猜想一直以來都深受業餘數學愛好者的青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表述十分簡潔易懂。然而猜想的證明實際上是極為困難的。自1742年猜想被正式提出後的160餘年裡,數學家苦苦探尋,都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等價的命題,或者是對猜想進行數值驗證。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誰也沒有想到,甚至是哥德巴赫本人也沒想到,自己無意間提出的一個問題,竟然困擾整個科學界超過200年,迄今為止,都無人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舉例:10=1+2+7, 101=3+7+91。然而,歐拉經過反覆的思考,即不能給出證明,也不能舉出反例,只能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說明自己無法證明,但相信哥德巴赫提出的命題是正確的。同時,歐拉對哥德巴赫猜想給出了另一種等價陳述: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如10=3+7,100=3+97。此即為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
  • 漫畫: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素數的含義:所謂素數,就是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所整除的數。比如 2,3,5,7,11,13,17,19......
  • 漫畫:什麼是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這樣一個等價版本的命題,就成為了後世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想要一步到位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恐怕並不太容易。那麼我們不妨降低要求,首先證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殆素數之和,再一步一步向最終目標推進。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寫信給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提出兩個猜想: (1)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 (2)任何一個大於5的奇數是3個素數之和。
  • 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要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想證明的,不是1+1=2。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證明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的和,簡稱1+1,沒有後面的等於2。這裡的1+1,是一個素數加另一個素數的意思。素數 prime number,就是那些只能被自己的1整數的整數。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女文青講「哥德巴赫猜想」。作者 | Helen編輯 | 羅數君文 2100字 閱讀時間約 5分鐘我們是聽著「哥德巴赫猜想」長大的一輩人。我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幾世紀以來吸引著人們攀登。
  •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 哥德巴赫猜想:還要「猜」多久?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李斌 張景勇 鄒聲文) 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曾喚起許多中國人的科學意識,也使這一「猜想」成為當代中國最出名的一道數學題。從頂尖數學家到普通的數學愛好者,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成為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夢想。    那麼,近年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何進展?
  •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背後的故事
    文/慕津鋒「我們高興地向大家推薦《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遲同志深入科研單位寫出的這篇激動人心的報告文學,熱情謳歌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
  • 陶哲軒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新聞來源:solidot五月一期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稱,菲爾茨獎金得主、UCLA數學家陶哲軒正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如8 = 3 + 5。 它有一個弱版本「弱哥德巴赫猜想」,指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質數之和,如35 = 19 + 13 + 3。弱版本是哥德巴赫提出的,而強版本也就是我們所知的那個猜想,其實是歐拉給出的。
  • 再談哥德巴赫猜想
    承接上我的上一篇,《哥德巴赫猜想隱藏的秘密》。昨天很湊巧,我多久沒有上「知乎」了,無聊地才一登陸上去,就被推送「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我認真地看完了前幾段,忍不住給作者留言:「對不起,我只看到您『基於統計』這四個字,以下種種精妙的推演與計算都不需要看了……」作者很快給我回復了,吧啦吧啦。
  •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證明出來?
    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命題。若歐拉的命題成立,則偶數2(N-1)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於是奇數2N+1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從而,對於大於5的奇數,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題成立並不能保證歐拉命題的成立。因而歐拉的命題比哥德巴赫的命題要求更高。
  •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德國一位中學數學教師基利斯當·哥德巴赫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很多整數差不多都能表示為三個素數的和。他作了大量的試驗,哪怕是一些大得出奇的數也具有這一特性。因此,他估計任意不低於5的自然數,很可能都能表為三個素數之和。儘管他猜想到這一點,但始終在理論上找不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