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為高額稅收暗地扶持本地菸酒企業

2020-11-23 中證網

  國內有多少菸酒生產企業?有多少菸酒品牌?這些菸酒又有多少種規格?這恐怕連資深「菸民」「酒民」都說不清楚。

  據新華網報導,當前菸酒品牌林立,與市場壁壘、地方保護難脫關係。而究其原因,菸酒產業對地方財政的強力支撐才是根本,這背後潛伏著不為人知的「地方財政學」。

  菸酒品牌眾多 「見過的」卻不多

  南京市民朱一峰年初去美國,本想帶幾條煙,結果意外發現美國菸品種很少,「看來看去就那幾個牌子,最後還是帶了兩條萬寶路」。

  無獨有偶,常帶團去日本的導遊陳冰也告訴新華網記者,日本香菸選擇面很窄,「全日本就一家菸草企業」。

  而在國內,隨意走進幾家煙店,再小的店面,一二十種香菸總是有的,稍大點的則有幾十種。

  但這遠非香菸品牌的全部。國家菸草專賣局2012年數據顯示,全國在產捲菸牌號98個,比上年度減少7個,比2000年減少1000多個。牌號雖已大幅「瘦身」,但這些品牌都有不同規格,有的多達十幾種,種類之多可以想見。

  與管理嚴格的香菸相比,酒類品牌之多,更加超乎想像。

  數據顯示,僅白酒行業全國就有約1.8萬家生產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小酒廠。新華網記者採訪發現,幾乎每個地市都有自己的品牌。代理過酒業務的黃蒙告訴記者:「雖然市面上酒的種類不少,但實際上還要多得多,有很多酒你別說沒見過,聽都沒聽過!」

  那麼多「沒見過」「沒聽過」的菸酒去哪兒了?

  其實它們哪兒都沒去,基本處於地方「自產自銷」中。以江蘇為例,大小煙店裡都有地產品牌「一品梅」,而在外地市場,這個牌子就不那麼常見。在南京市場上,南京捲菸廠出產的香菸品種最齊全,其他外省市品牌香菸,每種很少有超過三個規格的。

  酒類亦如此。大酒廠雖面向全國市場,但都有自己的「根據地」,一旦出了這個「保護圈」,往往只剩幾個主打品牌和規格。

  「菸酒財政學」壓倒一切

  數據顯示,近年菸草業對國家財政貢獻保持在6%左右。今年一季度,全行業實現稅利3235.7億元,同比增長10.8%。

  據了解,每個環節都是稅源的菸草行業主要需繳納菸葉稅、消費稅和增值稅,其中菸葉稅和25%的增值稅歸地方,消費稅和75%的增值稅歸國家。從數額看,雖然「大頭」被國家拿走,但即便「小頭」,依然是地方不願鬆口的「肥肉」,且在部分省份堪稱「支柱」。

  在菸草第一大省雲南,菸草業對財政的貢獻一度達七成,近年來也一直維持在一半左右。

  江蘇中煙去年實現稅利390億元,這樣的數字,即使在經濟大省,也同樣不容忽視。蘇北某市一位幹部曾羨慕地對記者說:「要是像徐州或淮安那樣有個捲菸廠就好了。」

  相比之下,酒類利稅雖不及菸草「搶眼」,但也是地方政府「菸酒財政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四川、貴州等地,白酒業在地方經濟版圖上佔據重要位置。即使在江蘇,酒類的利稅在一些地方也頗受重視,比如宿遷的洋河酒業就是當地第一利稅大戶。

  為保護稅源,一些地方把本地菸酒納入政府採購名單。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方幹部說:「這部分『三公經費』反正要花,採購本地菸酒,既有地方特色,跟客人說起來好聽,還支持了企業,有利於地方財政。」

  打破壁壘 回歸市場

  地方財政對菸酒業「情有獨鍾」,自然不希望別人來分杯中羹。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打破壁壘的呼聲漸高。

  新華網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菸草行業壁壘主要通過「專賣」來形成。零售商家能進到什麼品牌,完全取決於地方菸草專賣局有什麼,只要在「源頭」卡一下,就能保證本地品牌獨大。此外,或明或暗地大力扶持本地企業也可以形成壁壘,包括各種優惠政策,甚至是公款消費的「助力」。

  在地方保護之下,一些較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難以做大做強。

  統計顯示,2012年世界500強中有4家菸草公司上榜,其中營業收入最高的菲利普-莫裡斯公司營業收入達310多億美元,最低的帝國菸草公司也有240多億美元收入。而興業銀行公告顯示,同年度國內銷售收入達千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只有「中華」。

  相比之下,酒企面對的壁壘相對較弱,大酒企更期待通過併購打破壁壘。曾任蘇酒集團副董事長的趙鳳琦在白酒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在他看來,白酒行業整合力度不斷增大,一些上規模的企業會走上強強聯合的路子,跨地區合作也會增加。

  有關專家表示,「專賣」不等於「計劃」「限制」,打破「計劃」才是盤活市場和企業的根本途徑,這與「專賣」並不衝突;相反,「專賣」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更加強化。

  專家認為,改變地方財政對菸酒業的依賴任重道遠,卻勢在必行,這有賴於培養新的稅源和進一步推進稅費改革。

相關焦點

  • 【振峰兩會觀察】扶持小微企業,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中央政府的新老「36條」,加上各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不可謂不多,可為什麼企業還是感覺「享受」不到,甚至是拱手相推呢?    問題一,相關部門不願意對自己「動刀子」,來一次「自我革命」。政策不規範,審批落實層級多、效能差,有的政策變相「雙手互博」,一手扶持,另一手再上韁繩,你說如此扶持政策,中小企能「振奮」有感嗎?
  • 企業稅收壓力大,這幾種方式有效降稅
    七.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大家都知道為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國家和地方層面發行了不少稅收優惠政策,針對入駐園區並且正常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可以享受政府的財政扶持和獎勵。
  • 王雍君:數字經濟稅收侵蝕下地方財政治理與應對
    在未向作為經濟業務發生地即市場所在地轄區B繳納必要稅收的意義上,兩類稅基被轉移至轄區A——數字企業註冊地、常住地或管理機構所在地轄區。如果數字企業同樣規避了應向轄區A繳納相應稅收,此舉即構成稅收收入侵蝕;如果在轄區A繳納了全部應納稅收,則此舉既構成稅基轉移,也構成稅收轉移——轄區B的屬地稅收收入被轉移至轄區A。
  • 科技類型企業稅務籌劃方法匯總,地區性稅收優惠政策
    科技服務業是指運用現代科學知識、現代技術、分析研究方法、經驗、信息等要素,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隨著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各個行業,科技服務業的範圍不斷擴大,其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目前國外尚未提出科技服務業的概念,與我國科技服務業相對應的國外概念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 調整菸酒消費稅政策,白酒提稅:聽企業怎麼說
    我國將調整菸酒消費稅政策,其中對白酒實行從價和從量相結合的複合計稅方法。另外還將取消現行的以外購酒勾兌生產酒企業的可以扣除購進酒已納消費稅的抵扣政策。 白酒是中國的傳統產品,但出於節約糧食和人民身體健康等緣由,國家多年來一直對白酒行業的發展持限制態度,1993年至今,政府已發布的限制性稅收政策有,1993年12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其對酒類產品徵收消費稅的規定為,黃酒和啤酒消費稅率分別是8%和7%,白酒稅率達25%。
  • 政府稅收的輕重與善惡
    然而,以強制性和無償性為基礎的稅制也並非一概為惡,因為政府承擔著保家衛國之責,在敵國入侵之際,有人出人,有錢出錢,強制性、無償性的「賦」就代表正義,即用武力保障財富不被敵方劫掠。即使在封建社會,開明君主在和平時期也都會「輕徭役」,安民心,休生養息。
  • 抱薪者吳海:變暗補為明補,政策更直接企業才更有信心
    為拯救企業,各地扶持政策頻出。不過,倉促出臺的政策,許多並沒有觸及中小微企業的痛點。為此,魅KTV董事長、桔子酒店創始人吳海先是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發聲,隨後又直接通過正規渠道諫言,提出「政策直接簡單,增強信心」、「變暗補為明補」等主張,並建議儘快將社保基金減免這些簡單直接的政策迅速落地,增強企業信心。
  • 區別監管企業與政府過度幹預
    浙江紹興市正在探索將「針對國企監管的有效辦法」引入民企,指派政府官員為「助企指導員」長駐民企,了解民企經營情況,協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而且還要成立民企黨工委和紀工委,委派官員擔任黨委書記或副書記。紹興作為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此監管民企,具有一定導向性,據稱已引起浙江不少地市關注。
  • 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
    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對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貫穿企業落地、經營發展全過程,助力企業不斷壯大。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 本文所舉個案例是筆者在諮詢實務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具有同樣的特點:售價低於進價。領到網絡紅包要不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現金流管理本應是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重點關注的事項。
  • 廣東省佛山市:精心打造「扶持通」平臺 讓政府扶持像網購一樣便捷
    近年來,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政府扶持政策加速落地見效,佛山市財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牽頭建設佛山市扶持資金綜合服務平臺(即「扶持通」),著力為企業破解「政策不易找、申報靠腿跑、進度看不到」等難題。
  • 財稅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分析
    關鍵詞:財稅政策 政府補助 稅收優惠研發投入 激勵效應     一、引 言     截至2016 年5 月26 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達到507家,其中民營企業452家,佔近九成。這些企業多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政府為鼓勵其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
  • 每經專訪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全國重點稅源企業...
    具體來說,生產方面,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稅收政策要重點支持企業創新。比如說在消費升級以後,如何從生產環節就與消費需求相適配,讓供需更好地銜接起來。當前已經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未來這方面可能要更具針對性。比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
  • 「16+10」稅收支持體系 讓長三角稅收一體化跑出加速度
    「『首違不罰』清單不僅能夠大大減輕企業運行壓力,同時也給其他產業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啟示。」浙江嘉善經濟開發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19項稅務執法裁量基準統一,實現區域內「執法一把尺子、處罰一個標準、行為一個準繩」。
  • 口罩關鍵原料聚丙烯塑料粒子供應緊缺,長三角稅收大數據為復工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位於一體化示範區內的上海市青浦區稅務局,主動對接重點復工企業需求,依託稅收大數據平臺「牽線」解困,為區域經濟「回暖」提供稅收助力。稱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青浦區一家生產口罩關鍵原料熔噴布的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疫情期間,為保障熔噴布供給,公司組織調動全體員工7*24小時多班倒加緊生產。
  • 婁底市財政「實心實意」扶持實體經濟發展
    6月27日,婁底市財政局企業科科長兼該局駐企幫扶工作組組長羅華中一邊馬不停蹄地撥接電話,一邊跟筆者講述有關幫扶工作情況。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諸多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婁底市部分企業陷入了利潤縮小、虧損擴大、資金緊缺甚至資金鍊斷裂、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艱難境地,市財政局認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著力增投入、促融資、減收費,打好財政資金政策「組合拳」支持實體企業發展。
  • 日本政府將向企業免費提供衛星圖像扶持太空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政府將建立把其擁有的觀測衛星圖像數據免費提供給民間企業的系統,促使企業以農作物生長管理、市場營銷等商業目的利用從太空拍攝的數據。此舉旨在扶持日本落後於海外的太空相關商務。
  • 每經專訪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稅費負擔持續...
    具體來說,生產方面,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稅收政策要重點支持企業創新。比如說在消費升級以後,如何從生產環節就與消費需求相適配,讓供需更好地銜接起來。當前已經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未來這方面可能要更具針對性。比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
  • 國家稅務總局: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十三五」稅務系統...
    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王道樹介紹,財稅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脫貧攻堅的稅收優惠政策。首先是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對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建設運營給予稅收減免,促進完善生產性、生活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 為突破美國晶片封鎖,中國科學院領頭髮力,政府全面布局
    「C類專項在組織模式方面,強化產品導向、應用導向,形成了『研究所+企業+地方』三方面聯合的攻關模式。」白春禮介紹,研究所主要負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主要負責工程化和產品化,地方給予配套支持。在保障措施方面,中科院出臺了「攻關8條」,在骨幹的薪酬、考核與崗位晉升、其他在研任務、後續科研任務保障、經費使用、研究生指標、榮譽獎勵等方面都制定了相關政策,保障科研人員潛心攻關。
  • 地方競爭為中國經濟發展動能 負面效應逐漸凸顯
    ,63%的受調查者認為現行政績考核與升遷機制,驅使地方官員謀求政績  ·超過72%的受調查者認為當前地方政府的競爭程度相當激烈;60%的受調查者認為其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77%的受訪者認為主要的負面效應為「發展只見物、不見人,老百姓未得實惠」  近期,山東省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市三地的「西門慶故裡」爭奪戰被廣泛關注,而地方政府紅頭文件推銷當地菸酒等產品、零地價招商引資等新聞事件也不斷見諸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