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染色實驗
二實小 三(1)班 謝曉涵
指導教師:馬娜娜
我是一個愛聽故事的孩子。在故事裡,我經常聽「人體細胞」這個詞語。我百思不得其解,人的細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假期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陪媽媽去上班。媽媽神秘地說:「涵涵,既然你對人體細胞那麼感興趣,我可以帶你去實驗室一探究竟!」聽了媽媽的話,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頓時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在媽媽的輔助下,我提前查好了實驗步驟。吃完午飯,我就就興致勃勃地來到實驗室,穿上白大衣,帶上口罩和手套,像個小科學家走進了操作臺前。
首先,我將準備好的血液滴在一張玻片的一端,再拿另一張玻片將這滴血推成薄薄的血膜。可是,由於過度緊張,我竟然把玻片壓斷了,第一步就失敗了。我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不得不放鬆心情重新操作起來,就這樣,第二次勉強過關。
接著,等血膜乾燥之後,我滴加甲醛固定。這一步輕而易舉,靜靜地等甲醛揮發乾燥就可以了。
第三步要染色,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按照規定,需要用吉氏染液染15到20分鐘,我興奮地滴加染液,由於急切想看到神秘的細胞,沒等到10分鐘我就匆忙倒掉了染液,用自來水衝乾淨直至晾乾後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起來,結果以失敗告終,白茫茫的什麼也沒有。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問媽媽:「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耐心地告訴說:「你太心急,時間不夠怎麼能染上色呢?做實驗一定要有耐心。」
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又來來回回重複操作了五六次,不是染得太淺就是染得太深,還有一次因為自來水開得太大,把好不容易染好的整個血膜都衝掉了。但是,我沒有放棄,繼續做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我終於看到了密密麻麻染成粉色的紅細胞,有圓圓的深紫色的淋巴細胞,細胞核像樹葉一樣的中性粒細胞,還有一堆一堆聚集在一起的血小板,太可愛,太神奇了!我站在操作臺前久久不願離去。我抬起頭,對媽媽說:「做一個小實驗耗費一個下午,腰酸背痛,比踢一場足球還累!」媽媽微笑著對我說:「科學實驗既要細心還要有耐心,看似很簡單,其實都是經過科學家成百上千次的努力才得出的結論呢!」
我抬頭看看窗外,太陽快下山了。是啊,在科學的道路少,哪一位科學家不是歷經失敗,反覆試驗才取得成功的呢?
「苗苗妙文」徵文活動以鼓勵學生寫作為目的,歡迎投稿,投稿郵箱bigsea76@aliyun.com。老師可申請加入「100個老師」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