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原理及注意事項 | 實驗外包

2021-01-18 華譽學術

早期,人們就發現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DNA複製、mRNA轉錄與修飾以及病毒的感染等,都涉及基因-蛋白質相互作用,很生理學家都探討了這種現象的發生過程。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多醫學研究者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基因-蛋白相互作用,期望在此水平上,另闢蹊徑,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疾病、中央神經系統紊亂等疾病的主要代謝通路和發生機制。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作為目前為止唯一的研究體內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實驗方法,深得人心。很多人都希望接觸和掌握此實驗技術,希望從組蛋白修飾、轉錄調控、凋亡等角度深入研究病變機制,進而開發相應的藥物。
總之,ChIP是一個有效且重要的實驗技術。下面就來聊聊它。



正文


能夠與DNA結合的蛋白有多種,主要分為組蛋白和非組蛋白。
一方面,染色體是由組蛋白和DNA構成的,組蛋白作為染色體的結構蛋白,可以與DNA形成核小體,組蛋白與DNA的結合關係是固定存在的,因此組蛋白的修飾作用成為研究的關鍵。NaCl可解除組蛋白和DNA的交聯關係。


(核小體結構圖)


另一方面,非組蛋白多是參與DNA複製、mRNA轉錄過程的一些功能蛋白,包括解鏈酶、切割酶、轉錄激活蛋白等等,它們與DNA、mRNA的結合關係是瞬時的,發揮完作用可能就及時脫離開了。
ChIP實驗原理:在活細胞狀態下,通過甲醛固定DNA-蛋白質複合物後,採用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註:早期使用的超聲已經被淘汰了,不推薦使用)隨機切斷DNA,形成一個個一定長度範圍內的染色質小片段,隨後通過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反應富集、沉澱這些小片段,然後通過對NaC、蛋白酶K解除蛋白質和DNA的交聯,分離蛋白,純化DNA,最後採用PCR檢測DNA的序列信息,獲取更多信息。



從上面的原理就可以看出,ChIP實驗步驟大致可分5步:

(2)細胞裂解,採用微球菌核酸酶消化形成染色質小片段;

(3)抗原-抗體反應,促進免疫沉澱反應;

(4)NaCl、蛋白酶 K 處理,解除DNA-蛋白交聯;

(5)DNA 純化回收;

(6)採用1.8%瓊脂糖凝膠電泳、RT-PCR對DNA作進一步分析。

因各試劑商提供的ChIP試劑盒操作參差不齊,因此實驗的具體步驟不再展開,大家只需要按照手頭上的試劑盒操作說明嚴格操作即可,但是核心步驟基本符合。接下來的內容主要是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想要做好ChIP實驗,必須要控制好6個方面,包括培養基內活細胞數量、交聯時間長短、消化後的片段大小、抗體的種類和特異性、常規實驗操作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 。想要控制這些過程,最核心的就是全面設置對照組。下面逐個做說明。


1. 活細胞數量



活細胞計數後,如果最終用於ChIP實驗的細胞數量太高,將直接導致甲醛交聯時間增加,間接導致細胞數量/微球菌核酸酶比例增大,這些均可造成裂解的DNA小片段過長(超過1000bp),實驗處理過程中極易丟失這些片段,最終也會造成PCR檢測困難或失敗。最佳的DNA片段長度是150bp-300bp。相反,如果過細胞數量太少,則導致細胞數量/微球菌核酸酶比例減小,最終得到的DNA片段極可能小於100bp。
總之,你所研究的DNA-蛋白豐度直接決定了ChIP實驗所需的細胞數量,沒有固定的數量標準,這些都需要預實驗充分摸索。


2. 甲醛交聯時間


1%終濃度的甲醛交聯時間推薦5-60分鐘。時間過久,會造成裂解的DNA小片段過長(超過1000bp)。時間太短,會導致交聯不完全,實驗過程中導致一部分的DNA-蛋白質複合物分離,最終分析的結果必然是不準確的。


3. 設置對照組


ChIP實驗內對照:染色質斷裂後,須按一定比例留取部分染色質溶液,此Input DNA(斷裂後的基因組DNA)作為ChIP實驗的內對照。內對照不僅可以驗證染色質斷裂的效果。如果按照取樣比例換算,還可以根據Input  DNA中靶序列的含量和染色質沉澱中的靶序列含量,推算ChIP實驗效率,所以Input內對照是必須要設置的。
陽性抗體對照:目的抗體沉澱DNA-蛋白複合物時,必須需設置陽性抗體對照組。陽性抗體通常選擇與已知序列相結合的、各物種之間比較保守的蛋白抗體,常用組蛋白抗體。
抗體陰性對照:目的抗體沉澱蛋白DNA複合物時,必須需設置陰性抗體對照組。陰性對照所使用的抗體可以選擇目的蛋白抗體宿主的血清蛋白。


4. 目標蛋白抗體


ChIP實驗中與一般的抗原-抗體免疫反應實驗不太一樣。
ChIP實驗中,染色質沉澱步驟時,蛋白和DNA處在交聯狀態,目標蛋白的結合位點形成空間阻礙,導致抗體無法與目標蛋白結合形成複合物。因此,能力夠做western blot、蛋白質免疫共沉澱實驗的抗體不一定能夠做ChIP實驗,一定一定要使用已經過ChIP驗證的抗體,否則實驗必然失敗。此外,抗體的濃度、孵育時間、孵育溫度需要根據目標蛋白的豐度決定。目標蛋白豐度較低時,可能需要調整活細胞數量、過夜4℃孵育等。



5. 常規實驗操作


ChIP實驗過程較長,過程繁瑣,需要反覆的洗柱、離心、吸液、換管、孵育、震蕩。操作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每一步都需要小心操作,非常考驗基本功,希望大家多多注意。


6. 實驗結果分析


對於Input DNA組,採用1.8%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應該是片段集中於150bp到350bp之間,這樣長度的DNA片段才是符合要求的。如下:



進一步,內對照組、陰性抗體對照組、陽性抗體對照組的純化DNA先採用PCR擴增,隨後通過1.8%瓊脂糖凝膠電泳,得到的結果應該是這樣的:空白對照組無條帶、陰性抗體對照組條帶若或無、內對照組強條帶、陽性對照組看到強條帶。只有這樣的結果才是成功的。後續才能進行RT-PCR實驗。




華易研秉承「做真實研究、出創新成果、發高質文章、辦優秀期刊」的理念,肩負「提升中國科技影響力」的偉大使命,華易研致力於為科研人員提供可靠的、高效的實驗外包服務,並通過本土化合作,創立運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英文科技期刊為主要業務。同時,我們還自主開發了投稿,文稿處理及出版系統,並獲得多項中國大陸地區軟體著作權。



產品服務

SERVICE


誠信,讓科研更規範!

專業,讓科研更簡單!

實驗課題     期刊出版

相關焦點

  •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技術
    、磷酸化、泛素化修飾所導致的結合位點變異進行分析,即可準確揭示差異化表觀變異原理;1.33研究表觀遺傳變異疾病:藉助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由蛋白與 DNA 相互作用變異而引起的疾病的原理,明確表觀遺傳修飾在癌症等表觀遺傳變異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具體作用機制。
  • 知無不「研」|一文讀懂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IP)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IP)基於體內分析而發展的染色質免疫沉澱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ChIP)技術可以真實、完整地反映結合在 染色質免疫沉澱分析(ChIP)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細胞狀態下,當用甲醛處理時,相互靠近的蛋白與蛋白、蛋白與核酸(DNA或RNA)之間會產生共價鍵。細胞內,當TF與Promoter相互結合時,它們必然靠的比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這個時候用甲醛處理,能使它們之間產生共價鍵。
  • 就是這麼拽——染色質免疫共沉澱!
  •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 抗體如何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工具已經從PCR到qPCR,並演變出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也就是目前火熱的ChIP技術。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也稱結合位點分析法,是研究體內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通常用於轉錄因子結合位點或組蛋白特異性修飾位點的研究。
  • 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
    目前體外診斷技術主要是在體外實驗中研究各種生物大分子如DNA、酶、抗原抗體等的功能和特性,雖然可以用生物緩衝液及各種輔助試劑模擬體內環境,但這並不能完全反應生命體或者活體細胞內的真實情況。在這個方向上,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則取得了突破。
  • 136 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資料和視頻
    136  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資料和視頻
  •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該怎麼做?這道題我來說下解題思路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是一種適用於研究蛋白質與生物體細胞中
  • 乾貨:染色質免疫沉澱(ChIP)實驗指南及技術總結
    例如RIP(其實就是用ChIP的方法研究細胞內蛋白與RNA的相互結合,具體方法和ChIP差不多,只是實驗過程中要注意防止RNase,最後分析的時候需要先將RNA逆轉錄成為cDNA);還有ChIP-chip(其實就是ChIP富集得到的DNA-片段,拿去做晶片分析,做法在ChIP的基礎上有所改變,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要根據公司的要求來準備樣品)。
  • (技術貼)染色質免疫沉澱(ChIP)實驗10大問題解答
    ChIP實驗中超聲的優化一般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1  不建議重複已發表的剪切方案而不進行優化。當儀器不同於文獻中所使用的儀器時,尤其如此。2 目前有各種超聲破碎儀器,水浴和基於探頭的。在使用基於探頭的超聲破碎儀時,選擇一個適用於您的樣品體積的探頭。
  • 綜述科普|染色質調控區域的研究:對CHIP-seq和ATAC-seq發展的深入思考
    染色質調控區域在許多疾病過程和胚胎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表觀基因組測序技術,如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和轉座酶開放染色質高通量測序(ATAC-seq),使我們能夠通過檢測特定的染色質狀態及其相應的轉錄因子,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剖析細胞和組織的基因組調控格局。
  • 染色質免疫沉澱測序技術獲突破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黃巖誼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微流控晶片的微量細胞樣品處理與核酸俘獲方法,成功實現了針對1000個細胞的染色質免疫沉澱測序(ChIP-Seq),大幅減少了這類實驗中對樣品起始量的要求,並利用這一方法研究了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的3甲基化修飾(H3K4me3)在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修飾模式,發現與小鼠胚胎幹細胞相比,小鼠表皮幹細胞與小鼠胚胎發育至6.5天的外胚層細胞在該修飾模式上更為相似,表明小鼠表皮幹細胞是體內植入後外胚層細胞的一個可靠的體外模型。
  • Diagenode Bioruptor非接觸式超聲波破碎儀-CHIP的最佳選擇
    真核生物的基因組DNA以染色質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質與DNA在染色質環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闡明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機制的基本途徑。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 )是目前唯一研究體內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方法。
  • 免疫共沉澱原理及其操作步驟
    1.實驗原理:免疫共沉澱(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是利用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以及細菌的
  • 免疫共沉澱實驗怎麼做?
    那麼CO-IP實驗怎麼做呢?最終得到兩個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結論,整個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免疫共沉澱實驗看起來也沒想像的那麼難吧!您get到點了麼?GE生命科學在層析領域的多年經驗及高性能多元化產品在免疫沉澱實驗中受到廣泛認可,GE提供高品質的Protein A磁珠和瓊脂糖珠以及全套Western實驗所需用品如高品質的ECL顯色試劑盒和PVDF膜等:
  • 免疫沉澱概述
    科研中我們涉及到的免疫沉澱實驗通常指:免疫共沉澱(Co-IP)、RIP、Chip等等,下面將幾種實驗簡單概述一下。
  • 免疫(共)沉澱產品推介
    免疫(共)沉澱技術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分子機制研究方面應用廣泛,其主要涉及到抗原抗體特異性相互作用以及對抗體實現有效捕獲。在抗體捕獲方面,GE 擁有多種形式及多種結合原理的瓊脂糖凝膠珠,實現對抗體的高效捕獲,基本涵蓋了用戶對於免疫(共)沉澱實驗的各方面需要。這裡為大家總結一下我們的免疫(共)沉澱產品的特點和種類。
  • 科學家利用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確定了乳腺癌染色質狀態的異質性
    近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hIP-seq identifies heterogeneity of chromatin states in breast cancer」的文章,利用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確定了乳腺癌染色質狀態的異質性
  •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實驗方法、原理、具體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免疫螢光原理簡介免疫螢光實驗的主要步驟包括細胞片製備、固定及通透(或稱為透化)、封閉、抗體孵育及螢光檢測等。細胞片製備(通俗的說法是細胞爬片)是免疫螢光實驗的第一步,細胞片的質量對實驗的成敗至關重要,原因很簡單,如果發生細胞掉片,一切都無從談起。
  • 【實驗貼士】免疫共沉澱?這些坑你有沒有掉過
    其實也就是免疫共沉澱啦。免疫共沉澱又是什麼東東。。。Co-Immunoprecipitation免疫共沉澱免疫共沉澱是研究蛋白-蛋白間相互作用的經典方法,常被用於鑑定特定蛋白複合物的中未知蛋白組分,其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圖。
  • 一套足以解決99%常規實驗問題的蛋白質檢測生物實驗技術指南
    是不是還在頭疼實驗時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是不是還在煩惱沒有一個完整的指導手冊,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今天小喵就給你們帶來了——《蛋白質檢測相關生物實驗技術指南》,一套足以解決99%常規實驗問題的技術指南。注意:想要領取資源的小夥伴們,請點擊文末的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