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史詩進藏「天路」即將誕生,自駕人與地質人聯手做了這件事

2020-12-04 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63 篇 原 創 主 文-

今天的話題從一張非常獨特的圖片開始。

乍看之下你是否以為P過度了?那麼再來看看與「原圖」的對比。

我們剛剛看到的第一張圖,其實利用了紅外熱像儀,對山體坡表溫度進行檢測並記錄,這種技術可以從能量的角度研究滑坡發生的可能。

因為在滑坡變形破壞過程中,滑坡體溫度場並非恆定不變的,而是呈一定規律性的變化,這個應力積累和釋放的過程,最後則會導致巖土體結構發生破壞。

越是亮眼的地方代表溫度越高,而這些是肉眼所不能看見的

這些圖就拍自今年10月中下旬的一次「川藏鐵路線地災隱患科考」活動,由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地災感知認知與預知研究室與《中國自駕地理》、圖釘軌跡APP共同進行。

老邁狼常說:讓每一次旅行,都是深度閱讀。這一次的確是很「深」——既「深入」又「高深」,我們常常在自駕旅行中都會遇到的各種地質災害,在研究學者眼裡,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都是可以做出判斷並且規避的。

所以儘管川藏線已經走過許多回了,但這次對老邁狼來說卻是全新的體驗,跟著曾經的中學同桌,現在的技術領隊吳立新教授忙活了10天,他深深體會道:地質科考的確是個體力活阿!

01、川藏鐵路:第二條進藏天路

你沒有看錯,這次我們出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川藏鐵路!繼青藏鐵路之後的又一條進藏天路,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可以縮短到13個小時!驚不驚喜?

這註定是人類又一史詩級、世紀級的工程,一點也不誇張——與青藏鐵路「緩坡式」上升不同,川藏鐵路是「臺階式」的,建設難度更大。此外,地形更是起伏劇烈,地勢七下八上,猶如過山車。

川藏鐵路總體走向示意圖,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從海拔500米的二級臺階,躍升到4000多米的一級臺階,穿越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峽谷、川西高山高原區、藏東南橫斷山區、藏南谷地區5大地貌單元,跨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7條大江大河,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高爾寺山等8座高山,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累計爬升高度達1.4萬米!

早在1951年開始,就已經有相關人員開始勘察、著手川藏鐵路的前期準備了,90年代開始選線,21世紀初勘測設計加快…2018年12月28日,成都至雅安段已開通運營,2014年底,林芝至拉薩段開工,已於今年9月20日完成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鋪軌,預計明年建成通車。

9月20日,拉(薩)林(芝)鐵路第三座跨越雅魯藏布江的藏木特大鋪軌,圖片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而即將開工建設的雅安至林芝段鐵路(簡稱雅林段),則是川藏鐵路中施工建設難度最大、運營風險防患最難的路段——海拔落差超過4000米,沿線地殼板塊活動強烈、強震多發頻發,全球變化及區域暖溼化背景下沿線生態環境脆弱、地災風險巨大!項目估算總投資3198億元。

所以,如何規避和減少雅林段沿線地災長期風險、保障雅林段鐵路可持續運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以自駕的方式,實地考察川藏鐵路沿線地震斷裂帶附近的新老滑坡、冰川崩塌、泥石流、礦區尾礦壩等高風險區隱患區,為強震及暖溼化背景下,川藏鐵路中段沿線地災風險分析提供第一手材料。

科考隊出發前,吳立新教授帶領學生在長沙研討規劃制定詳細科考方案與路線圖

02、當自駕人遇上地質人

首先,需要說明:與往常不一樣,這並非一次風花雪月的旅行

每天起早摸黑,沿線考察過程中,有時要縱深到幾十公裡,在沒有路的地方找路,觀測一處毫無美感的滑坡體;或徒步到冰川、峽谷深處,進行無人機航拍作業,在高海拔低溫下長時間站立,操作者的手幾乎要凍僵...

汽車引擎蓋瞬間變成了工作檯

帶上器材,又要開始爬山了

老師與學生的通力合作

吳立新教授於夜色中,在道孚縣某大型滑坡的下遊河道採集巖石標本

所幸科考隊得到了川藏鐵路沿線地方政府、村鎮和藏地牧民朋友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科考隊向道孚縣某大型滑坡所在地的村長了解滑坡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情況

吳立新教授向墨脫縣門巴族荷扎村書記(中)和村長(右)了解當地地震滑坡影響與鄉村經濟發展狀況

而在辛苦之餘,老邁狼真切感受到:整個天地間都是最好的地理教材,當你願意花時間與之對話,每一座雪山、每一條河流、每一處冰川都與你有了親切的互動,每一處風景都有了生命與故事!

距離新龍縣城90公裡處,有座卡瓦洛日雪山,相傳山神是苯教十三大神中的財神雍宗道傑,也許有人為「財神」慕名而來,但對科考隊來說卻是個重要的觀察點。

要近距離接近它,卻並非易事,從地圖上看,周邊雖然有317和217國道,但卻都無法進入,只能「抄小路」。

老邁狼聯繫上了甘孜小羅,得知小羅的哥哥每年都會在這邊的高原草場上放牧,對地形非常熟悉。兄弟倆熱情極了,啥也沒說,親自帶領著大夥翻越草場,近距離接觸卡瓦洛日。

(這不是來越野,而是科考,越野只是一種手段,因為沒有路,想要深入觀測雪山冰川對周邊的侵蝕狀況,就只能這樣「另闢蹊徑」了,請勿隨意模仿,人站在旁邊是擔心車會側翻。)

很多人跑川藏線只知道貢嘎、南迦巴瓦,真正知道卡瓦洛日的並不多。自駕旅行一離開公路,就容易錯過很多美好而神秘的地方。

自駕駕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其實只要離開公路,通過高解析度的地圖一寸寸地探索,就能發現一片鮮為人知的處女地。

在草場這個天然觀景臺觀賞卡瓦洛日

甘孜縣,一個與甘孜州「重名」的縣城,區位優勢明顯,雖然只是一個縣,但地域開闊,雅礱江穿城而過,317、217國道貫通其中,還擁有甘孜州內第三座機場(格薩爾王機場),這幾年在旅遊方面的推廣力度非常大。

甘孜縣不只有格薩爾王機場,還有格薩爾王城

聽說川藏鐵路要經過他們的家鄉,全縣上下都非常激動:未來,公路、航空、鐵路都集中縣上,甘孜縣將成為整個川西乃至川藏線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考察所到之處,當地百姓無不為建設川藏鐵路的消息而歡欣鼓舞。科考隊向甘孜縣某大型冰川泥石流所在地的藏民科普地災風險,並了解當地冰川泥石流災害發生情況。)

副縣長吳峰得知科考隊的到來,特地迎接並親自陪同前往另一個考察點:玉龍拉措,也叫新路海。

感謝甘孜縣政府的熱情接待,右三是副縣長吳峰

很多老司機只知新路海,不知玉龍拉措。這個海子就在317國道的路邊上,由於317國道是繼318國道之後的一條新川藏公路,築路大軍因此將其命名為「新路海」。

新路海就在雀兒山下,屬於冰蝕湖,水源由雀兒山冰川和積雪消融供給。

一提到雀兒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317國道線上最險要的雀兒山埡口(5050米),隨著2017年9月雀兒山隧道的貫通,「翻越雀兒山,猶過鬼門關」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其實整個雀兒山山區共有30多條冰川,分布面積達80平方公裡,僅次於貢嘎山系。由於新路海景區正在進行封閉式整改,車輛無法駛入,科考隊一行人只能從入口處徒步3公裡多的山路,走了2個多小時才走近玉龍拉措和雀兒山冰川,近距離觀察滑坡體。

然烏湖對很多走過318國道的朋友來說並不陌生,順著然烏湖的水源往上走,有一座名叫來古村的藏族村落,與規模巨大的來古冰川群相依相伴。

該冰川群中最壯觀的亞隆冰川,攝影@VIP讀者·KK DENG

一般旅者都選擇會在村口駐足遠眺冰川,但只有走入深處,才能真正感受到冰川的雄偉奇麗。

由於氣候變化,這些年冰川消融的速度加快了

陪同的來古村村長詳細地述說著冰川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所提供的數據為科考提供了更準確的一手資料。

站在C位的就是來古村村長,造型是不是很酷?

離開來古村,一路沿318國道前行,科考隊繼續前往下一個觀察點:波密某大型冰川崩塌滑坡災害現場。

伴著帕隆藏布途經松宗鎮,沿支流曲宗藏布一路向北,不料卻在一個叫星木的地方被河水阻攔,眾人只能再次選擇徒步深入考察。

科考隊遇阻

圖釘軌跡截圖

徒步登山走起

波密縣某大型冰川崩塌滑坡災害現場

沿線考察的過程中,一旦離開平坦的公路,開啟越野或徒步模式太正常了。

(科考路上,除了原始的風景,老邁狼總被這些路段所吸引:比喀什新晉網紅公路盤龍古道更密集的彈簧路,沒有名字,卻讓老司機腎上腺素迅速飆升)

雖然老邁狼是戶外老高原了,體能也不錯,能跟上地質人的節奏,但依然感嘆道:做地質科考,一定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

早前我們預告這次科考活動的時候,很多老司機都紛紛表示非常感興趣,留言問什麼時候能組織大家一起參加。

對此,我們想說:大家有這麼好的駕駛、越野技術千萬不要浪費了!但由於這不是悠閒的觀光之旅,請一定做好體能上的準備,密切關注公眾號推送,以便隨時參加後續的科考活動!

翻越浪拉雪山時遭遇大雪天氣

科考離不開一個好的自駕團隊,提供交通和勘路的保障,而科考又能為自駕者帶來更深入的體驗——更加豐富我們對山川地貌的認知,而不僅是「只知其美」,更看到「為何而美」,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去保護環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

(感謝時間之外溫泉民宿的熱情接待,由VIP讀者·鄭曦霞,也是今年薩普活動的女隊長所開,路過的朋友可以來泡泡溫泉、喝喝茶)

(感謝林芝喜路酒店,為本次科考隊提供優質服務!祝賀喜路酒店與《中國自駕地理》成功籤約,歡迎自駕朋友前來入住!PS.VIP讀者有優惠哦~)

感謝中南大學地災感知認知與預知實驗室供圖,感謝圖釘軌跡APP提供軌跡支持!

參考資料:

1.李佳、陳帥.中南大學地災感知認知預知研究室(Geo-hazard PCP Lab) 圓滿完成川藏鐵路沿線地災風險科考活動;

2.金林.基於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滑坡破壞過程溫度場變化分析;

3.杜森、秦臻.不識來古真面目,只緣未入冰川處;

4.四川在線.坐上動車去拉薩:史上「最難建鐵路」川藏鐵路的前世今生;

5.超級建築.川藏鐵路大決戰打響,3200億強攻施工禁區,極難工程有多難?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相關焦點

  • 天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    2006年7月1日,一條穿越世界屋脊、將祖國溫暖送到高原邊疆的「天路」——青藏鐵路,終於全線通車了,這是一件讓祖國各民族人民歡欣鼓舞,讓世界嘆為觀止的壯舉。
  • 318川藏線自駕-最佳進藏時間和進藏前準備
    不過此時川藏線上大多數地區仍然寒意未消,特別是康定、理塘、左貢這一帶高海拔地區,氣候仍然比較惡劣,所以仍然需要準備冬季防寒保暖的衣物。6-7月為雨季,也是川藏線上人最多的時候。這主要是因為童鞋們都放假啦,蜂擁而至。6-7月也是川藏線上雨最多的時候,沿途地質災害頻發。特別是雅江前後、波密、通麥附近,每年都會有非常嚴重的地質災害發生。另外,因為人多,這時沿途的物價也會飛漲。
  • 人民代步車自駕進藏,挑戰不可能
    > 黑夜的公路靜謐得可怕 路上只有車子行駛的聲音 也沒有其他的車和人車子也順利充上電 怒江72拐-魔鬼路段 天路
  • 比肩長徵艱難的進藏先遣連,創驚天地泣鬼神壯舉,遭人神共憤結局
    新疆軍區司令員王震決定在和田成立獨立騎兵師,先派出一個連進藏偵察,「進藏先遣連」由此誕生。番號為解放軍第2軍獨立騎兵師1團1連,共139人7個民族戰士。骨幹為起義改編的原國民黨騎兵第4旅8團,另抽調來黨員骨幹20多人。每人配1支步槍,每個班6挺輕機槍,第4排配6門迫擊炮和2挺重機槍,179匹戰馬、35峰駱駝,當時能提供的兩件皮大衣、一條毛毯等最好禦寒裝備。
  • 哈弗H9牽手和田&阿里 升級「進藏攻略」
    「心無畏·敬英雄」哈弗H9進藏車隊正式開拔,從和田出發,沿著當年進藏英雄先遣連的足跡——有著最難進藏路之稱的「第九線」向「世界屋脊」進發,開啟為期近十天的長途穿越進藏之旅,並最終在西藏阿里收官。據了解本次活動中,哈弗SUV還與新疆和田地區、西藏阿里地區政府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哈弗SUV將以「進藏第九線」為契機,助力和田、阿里打造「夢想自駕遊目的地」,讓越來越多的哈弗車主及自駕遊愛好者深度領略新、藏兩地山河壯美、天地遼闊。
  • 中國這條路10萬人修建近3000人犧牲,堪稱世界奇蹟!
    南線因路途短且海拔低,所以由川藏公路進藏多行南線。沿川藏公路進藏,進藏途中從東到西依次翻過二郎山、雀兒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險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洶湧湍急的江河,路途艱辛且多危險,但一路景色壯麗,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峽谷和大江大河。
  • 【初心故事】井陘太行「天路」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
    井陘縣於家鄉黨委書記趙峰:「12.5公裡只有這90萬,要把這條路打通,可能嗎?不可能,靠的是什麼呢,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靠的是我們的企業家對我們的支持。靠的是我們的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這就是修路過程當中給我的思考和感動。」
  • 伍淑清:為中國西部做點事(名人專訪)
    ●第一家合資企業誕生記  作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已有25年歷史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賦予了眾多傳奇色彩。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最初的誕生卻源於一條火車上聽來的廣播消息。  1978年12月23日,港商伍淑清受邀第一次到四川訪問。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水泡金魚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這三件事你是必須做的先說第一條,不喜歡光。人們說,硝化細菌不喜歡光照,這裡其實有個前置條件的。硝化細菌並非什麼光的都承受不住,只是不喜歡陽光裡的「紫外線光譜」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是有殺菌作用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所以,這第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光。
  • 騎自行車進藏遇到要命的3種情況,大牛們如此應對
    將拉薩設為終點,可以騎著自行車進藏的路線有八條。地勢、氣候不同,難度、路上遇到的狀況也各不相同。長途騎行肯定是冒險運動,除了保持靈活的隨機應變,制定儘可能的騎行計劃也是必須的,考慮到西藏很多地方手機沒信號,收集信息比較難,更要細心如發,才不至於丟命。
  • 來寧夏中衛旅行,一定要做這三件事,才不虛此行
    來中衛,一定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要走走中衛的最美中軸線。這條線的南端起於黃河畔的黃河宮,沿鼓樓南街一路向北,直到中衛火車站,這一路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風景,是親近這座美麗小城的最佳方式了。黃河宮主體建築高36.9米,創意採用唐朝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詞寓意,將黃河之水凝練成水滴建築形態。水滴主體建築下就是黃河博物館,也就是黃河宮。
  • 今天有無數人在做這件事:把蠟燭融化,再扔進水裡……
    原標題:今天有無數人在做這件事:把蠟燭融化,再扔進水裡…… 前兩天,有條微博被網友玩壞了:幼兒園老師說讓小朋友拿小魚觀察,結果,一位可愛的小童鞋端了一條大鯉魚來…… 結果,今天一位微博ID是馬豬豬
  • 人在迷茫的時候,最應該去做這六件事
    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迷茫:·你為什麼迷茫·你該以什麼心態面對迷茫·你在迷茫時不該做的事·你迷茫的時候最應該去做的六件事正文開始一、你為什麼迷茫主要是因為你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和未來的方向,就像一艘沒有指南針的船在大海航行一樣。
  • 我要悄悄去做這件事,這件讓人笑話的事
    暮春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三五好友,漫步在鮮花盛開,綠意蔥蘢的校園,是很愜意的事。不過,今天,我想獨自行走在校園小徑,我要悄悄去做一件事,一件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吹蒲公英。沒有做是因為不願被人笑話了去,笑我已是發蒼蒼,已是齒牙動搖,還做著孩提時代才做的事,不是幼稚就是矯情。想做是因為這一直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情結:我喜歡看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揚的樣子。這個情結源自我兒時聽過的一首歌《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 寶媽月子期間做了這四件事,可能會落下月子病,尤其第二條
    如果不想落下月子病,下面幾件事最好別做!一、碰涼水曾有寶媽吐槽過,月子期間就是因為不習慣用溫水刷牙,改用了涼水刷了幾次,結果原先牙口好吃嘛嘛香,現在冷的酸的都不敢吃,牙疼病經常犯。坐月子期間保持愉快的情緒很重要,寶媽有什麼事情可及時與家人溝通,煩心事可找朋友排解,總之別為難自己。三、過度勞累坐月子是讓寶媽好好休息的,可不是讓你來逞強的。有的寶媽太「能幹」,月子期間自己抱娃自己做飯,結果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 自我成長:那些比別人更幸運的人,在做這三件事
    也就是說,那些看似幸運的人,並非是偶然的,而是和他們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的。美國斯坦福理工學院教授蒂娜.齊莉格用20年時間觀察那些比別人更幸運的人,發現他們具有三個特點,或者說,他們都在做這三件事。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這三種可以提升運氣的方法。
  • 人死後48小時內,身體竟然還在做這5件事!膽小者勿進
    人死後48小時內,身體竟然還在做這5件事!但其實人死後一定時間內身體還是在發生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變化那人死亡之後究竟會發生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認真探討一下!現在,你明白了嗎?原來人在死亡之後,首先皮膚會變色,肌肉變得鬆弛,大小便將會排空。接著是,腦細胞的大部分死亡,瞳孔將會失去光澤並且體內失去血壓。再就是,肌肉開始變得僵硬,皮膚開始由於血液的凝結而變黑。但此時仍然會發生厭氧性的生理反應,例如肌肉痙攣,最後身體徹底變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