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年第一篇Science:構築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將甲烷高效率...

2021-01-09 網易

2020-01-11 01:03:32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等的主要成分,儲備量相對豐富、價格低廉。甲醇是生成基礎化學品的重要平臺分子,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應用價值。這兩個「姓甲的兄弟」,一個具有產量優勢,一個極具產品優勢,科學家一直想為兩兄弟牽牽線搭搭橋,但甲醇過於活潑的「性格」卻讓其選擇性活化和定向轉化成為世界性難題。

  經過3年多的集中攻關,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團隊,構築起了一系列「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在70℃的溫和條件中將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轉化率為17.3%,甲醇選擇性達到92%,是當前的最高水平。

  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月10日,被國際頂級雜誌《科學》在線刊登。浙江大學2016級博士生金竹為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是本論文的唯一通訊單位。DOI: 10.1126/science.aaw1108

  跳轉閱讀→

  

  

  1

  從羊圈裡找到靈感

  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俗稱為雙氧水的過氧化氫,雙氧水再通過催化劑與甲烷反應生成甲醇。 這是擺在教科書中的一個化學式,但要在實驗中置備卻非常難。 該課題組經過多年研究,在此之前甲烷的轉化率很難突破3%。 這是因為,「頑皮」的雙氧水一旦生成,會很快跑走被稀釋而不與甲烷充分反應。 另外「活潑」的甲醇也會與甲烷競爭跟雙氧水發生反應。
通常,工業生產甲醇是從煤化工中製備,並可用於烯烴和芳烴的合成。 作為一個重要的平臺分子,甲醇是基本有機原料之一,在化工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比如可以用作清洗去油劑、生長促進劑,還可以作為農藥、醫藥的原料,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甲醇可以製備有著「化工之母」之稱的乙烯、丙烯。
說回甲烷變甲醇反應,那個反應低效率問題就擺在那幾十年,科學家們想著各種方法要把效率提升上去,就是拿這對兄弟毫無辦法。
強扭的瓜不甜,怎麼辦呢?
肖豐收和王亮團隊,從如何讓鎖住頑皮的雙氧水角度出發開展研究。 他們想到農村中的羊圈,通過圍欄讓羊群無法跑走。「何不試試在反應中也加一個圍欄,圈住雙氧水。肖豐收說就是這麼靈光一現的想法,他們就便著手實驗,很快就成功了。
他們做的分子圍欄非常非常小,厚度只有分子尺度,圈住的範圍只有幾百納米,是在沸石晶體表面刷了一層疏水長鏈烷烴。 「我們用長鏈烷烴來做『分子圍欄』,這樣親水的過氧化氫被圍在了催化劑裡,無法擴散出去。 」王亮介紹,而氫氣、氧氣和甲烷卻依然能夠進入反應區,同時甲醇生成後能很快跑出來,不會和甲烷競爭反應。
就是這麼一層「分子圍欄」,在實驗中將雙氧水的富集濃度達到一萬倍,讓甲烷氧化反應加快進行。 王亮給記者打了個比方,這就好像敷面膜牢牢鎖住了水分,只不過這裡鎖的是 「雙氧水」 。

  

  圖例:(上)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子的圍欄效應,導致過氧化氫高濃度富集在沸石晶體內部;(下)普通催化劑無圍欄效應,過氧化氫被快速稀釋。

  2

  以雞蛋為設計模型

  《科學》雜誌的匿名評審表示,這項工作針對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催化反應,巧妙地設計了與反應步驟相匹配的「分子圍欄」的催化劑。
這個結構妙在哪?在分子篩晶體幾百納米的反應區,科研團隊還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用肖豐收的話說,整個結構就像是一個雞蛋:「金屬催化劑是蛋黃,沸石分子篩是蛋清,分子圍欄是蛋殼。」

  

  A-C:分子圍欄催化劑的示意圖及TEM照片;外層藍色部分代表疏水層,內部紅球代表金屬納米顆粒,灰色部分是沸石骨架。D-F:普通負載催化劑的示意圖及TEM照片
在催化劑的設計上,肖豐收、王亮團隊可謂用足了心思。 他們用沸石分子篩緊緊地裹住金屬納米顆粒催化中心,就像蛋清裹住蛋黃一樣,也就把金屬催化中心穩固了在當中,不會再跑來跑去聚集在一起了。 而這個沸石分子篩,是煉油催化劑非常重要的成員,它能像篩子一樣讓需要反應的分子「通行」而擋住不需要的其他物質。

  

  在過去十多年的工作裡,肖豐收一直致力於如何將「蛋黃」更高效、綠色地鑲嵌到「蛋清」中。 通過特殊工藝,科研人員將催化活性納米顆粒嵌入沸石分子篩,就能讓催化劑更加穩定,從而可以將效率發揮到最大。 除了高效外,這個催化劑在製備中更綠色,「因為我們是通過無溶劑的方式來合成,不會產生汙染,而傳統的水熱方式合成,有些分子篩每合成一噸甚至會產生一百噸廢水。 」
正是通過對沸石分子篩大量的實驗,課題組一步步摸準了催化劑的「脾氣」。 記者在實驗室看到,檯面上擺著一個個直筒型的反應釜。 肖豐收對記者說: 「我們實驗室有3000個反應釜,我們以群狼戰術,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做更多實驗,快速找到有效路徑。 」
當前隨著頁巖氣、海底可燃冰的進一步開發,甲烷在整個能源體系尤其是碳資源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於未來的應用,肖豐收說,從基礎原理到規模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甲烷變甲醇中附加值的提升,未來將有很多可能。 」

  本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項目、優青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殼牌石油公司國際合作項目等資助。 部分實驗得到了山西大學楊恆權教授課題組的幫助。

  來源 | 浙江大學(ID:zdnews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浙大「分子圍欄」解決甲烷高效率變甲醇難題,成果登《科學》
    經過3年多的集中攻關,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團隊,構築起了一系列「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在70℃的溫和條件中將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轉化率為17.3%,甲醇選擇性達到92%,是當前的最高水平。
  • 浙大學者發明「分子圍欄」讓甲烷高效變甲醇
    新華社杭州1月10日電(朱涵、施璇)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團隊構築起了一系列「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能夠將甲烷高效轉化為甲醇,為甲烷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更為直接和綠色的途徑。該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0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 從羊圈找靈感,把雞蛋當模型,浙大這個團隊靠這寫的論文上了《科學》
    經過3年多的集中攻關,浙江大學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團隊,構築起了一系列「分子圍欄」多相催化劑體系,在70℃的溫和條件中將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轉化率為17.3%,甲醇選擇性達到92%,是當前的最高水平。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月10日,被國際頂級雜誌《科學》在線刊登。
  • 5篇Science+3篇Nature子刊,看聖杯反應研究進展
    甲烷乾重整三篇1.Science: 穩定在單晶氧化鎂載體上的鎳-鉬納米催化劑催化甲烷乾重整H2O2的濃度會影響氧化效率,為防止H2O2被稀釋,在金屬納米顆粒周圍保持較高的H2O2局部濃度可以促進甲烷的轉化,但是該策略尚未被證明。基於此,浙江大學的肖豐收教授和王亮研究員聯合報導了一種非均相催化劑體系,在較低溫度(70℃)下原位生成過氧化氫(H2O2)來提高氧化甲烷生成甲醇的產率。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催化劑,馴服甲烷可做火箭燃料
    據新華社7月28日報導,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甲烷細菌轉化之謎破解,甲烷轉化將有質的飛躍
    甲烷分子示意圖甲烷細菌是著名的「甲烷清道夫」,它們可以利用甲烷-甲醇轉化反應,輕鬆地將甲烷轉化為可用燃料。長期以來,甲烷細菌的轉化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甲烷細菌究竟是如何輕而易舉地進行複雜的甲烷反應卻一直是一個謎。
  • 讓牙齒再生、止血救生衣、通用熊貓血……浙大這個專業,超乎你想像!
    範傑教授團隊關鍵時刻,你需要一件「緊急止血救生衣」(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肖豐收教授團隊構築分子圍欄,實現甲烷轉化甲醇世界最高水平(Science 2020)唐睿康教授&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本副教授聯合團隊通過「易容術」造出「通用熊貓血」(Science Advances 2020)科研居然可以如此有趣?
  • 變廢為寶:這種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光催化為甲烷
    >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強還原性Zn-ε-Keggin與光敏金屬卟啉(TCPP)相結合
  • 廉價稀土有望成為新型甲烷轉化催化劑
    光照一照,氣態甲烷變液態燃料,這可能嗎?近日,上海科技大學對外發布,該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使得甲烷可以在光的照射下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該技術有望代替傳統高溫高壓的貴金屬催化體系,為甲烷開發利用提供嶄新和更加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圖4B為ZSM-5分子篩的積碳速率與失活速率的線性關係圖。由圖可知,在MTO反應中,所有類型的分子篩的積碳速率與失活速率存在線性關係,這說明分子篩的抗失活性能與其抗結焦性能是成正比的,因此如何避免積碳的形成將是設計合成長壽命的MTO催化劑的重要考慮因素。
  • 構築醯胺鍵功能化氧化石墨烯/銀複合催化劑實現端炔與CO2羧化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在溫和條件下催化製備不飽和羧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構築醯胺鍵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
  • 構築醯胺鍵功能化氧化石墨烯/銀複合催化劑實現端炔與CO2羧化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在溫和條件下催化製備不飽和羧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構築醯胺鍵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銀複合催化劑實現了端炔類化合物與二氧化碳反應高效生成羧酸,設計的催化劑表現出了優越的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atter上。
  • 通過SOSI調控表面氧將燃燒催化劑轉化為選擇性脫氫催化劑
    背景介紹丙烯是現代化學工業中最重要的基本分子之一,可用於聚合物、染料、纖維、樹脂、醫藥和各種精細化工品的合成。2020年全世界對丙烯的需求可能達到1.16億噸,但丙烯供需仍存在巨大缺口。儘管丙烷的非氧化直接脫氫已經實現商業化,但該過程仍然依賴於使用貴金屬鉑和有毒鉻基催化劑,同時催化劑容易積碳失活。
  • 「水」一篇Science——甲烷催化氧化制甲醇,水是關鍵
    而在自然界中,生物酶利用含氧分子(如H2O、O2、CO2)在室溫下便可將CH4直接轉化為CH3OH。然而,要想將此類仿生策略應用於非均相催化,通常需要高溫,從而導致選擇性差。一些氧化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表面會在室溫下分解CH4,這為CH4至CH3OH的直接轉化提供了可能性。
  • 多相催化劑為五元雜環「一步加二苯」,合成「芳環-雜芳環-芳環...
    上海師範大學萬穎教授團隊利用Pd基間隙固溶體催化劑實現了均相體系中難以發生的一個新反應 「芳環-雜芳環-芳環」結構是生物活性分子、藥物和光電材料中的重要結構單元。怎樣的催化劑可以催化這類分子的合成呢? 均相金屬催化劑往往只能對雜環分子的單一位點進行芳基化;傳統的工業多相催化劑(例如Pd/C)更是連雜環分子單芳基化反應都難以發生。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我國科學家找到室溫條件下轉化甲烷新途徑
    甲烷,有機化學中最難被轉化的「頑固分子」。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劑組合,室溫條件下,就可實現甲烷轉化。這為甲烷轉化為火箭推進劑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提供了新方案,為我國高效利用特有稀土金屬資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甲烷室溫一步轉化液態產品成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丁奎嶺這樣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由於甲烷分子碳氫鍵的高度穩定性和弱極性,它的轉化極具挑戰性,通常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因此如何在溫和條件下實現甲烷分子碳氫鍵的官能團化,被認為是化學中的『聖杯』。左智偉科研團隊通過精妙的催化反應設計,利用光的促進作用,在室溫下實現了甲烷分子的轉化,為甲烷的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 高精確計算下的分子探針,讓多相催化劑性能提高,更有效更耐用!
    催化劑對許多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多相催化劑的性能,需要對其活性中心所在表面的複雜過程進行分析。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研究團隊,現在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使用帶有所謂混合函數的計算方法來可靠地解釋實驗數據,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