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布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 林小春)美國航天局4日公布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旨在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這一區域與現代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但人們對它卻所知不多。

  美國航天局說,預計1月25日「全球尺度臂盤觀測器」(簡稱GOLD)將搭乘SES-14商業通信衛星進入西半球上空地球同步軌道。今年晚些時候,美國航天局還將發射「電離層連接探索」(簡稱ICON)太空飛行器進入電離層。

  電離層是受太陽高能輻射激發等原因而電離的大氣層,從距地表約50千米延伸到約1000千米高度,飛機、船隻導航和手機通信使用的無線電波就在電離層中傳播。

  美國航天局表示,兩項任務相互補充,距地表約560千米的ICON在目標區域飛行,可更好地獲得現場數據;距地表約35000千米的GOLD則可全景式觀測電離層和高層大氣。

  它們可同時觀測一個區域,從不同角度獲取數據,比如一個共同目標是系統性觀測颶風及地磁暴等地球和空間天氣變化對高層大氣造成的影響。地磁暴是太陽噴射的帶電粒子流與地球磁場發生作用所導致的一種現象。

  美國航天局ICON任務科學家道格·羅蘭說:「人們過去認為只有太陽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會影響電離層,而另一方面只有底層大氣受地球天氣影響,現在可以看看兩種能量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

  此外,這兩項任務還將驗證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影響電離層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厄爾尼諾現象使太平洋變暖,導致更多水蒸氣進入大氣層,使得大氣層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增加,從而導致一系列變化並影響電離層。

相關焦點

  • (科技)美國公布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 林小春)美國航天局4日公布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旨在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這一區域與現代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但人們對它卻所知不多。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 天生不安分 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美國成功發射電離層探索太空飛行器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電離層連接探索」(簡稱ICON)太空飛行器10日搭乘在萬米高空中點火起飛的火箭進入軌道,探索地球與太空交界之處的「電離層」。這次發射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飛機加火箭」接力完成。
  • 通訊、廣播、導航都離不開它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已進入預定軌道的美國「GOLD」太空飛行器,將全景式觀測電離層和高層大氣,研究颶風及地磁暴等對它們的影響。在距離地面約60到1000千米範圍內,存在著一個特殊區域,儘管很多人不熟悉它,但日常的通訊、廣播、導航、定位都離不開這個區域,它就是電離層。
  • 美國宇航局將探索海王星的衛星
    美國宇航局將探索海王星的衛星NASA探索太陽系許多衛星的任務可能包括最遙遠的衛星之一研究人員提出了一項NASA任務,該任務將探索海王星的怪異衛星Triton。該任務因其「三管齊下」的目標而被暱稱為「三叉戟」,該任務將探測磁場以確定海洋的存在,繪製整個表面的地圖,並使用照相機來測量羽流的活動。到2021年夏季,最多將選擇兩項概念研究,目前計劃於2025年10月啟動。 由於異常行為,Triton可能特別有用。它繞著海王星的方向旋轉。
  • 我們如何了解電離層的行為?
    同樣,隨著距離地表高度不斷地升高,大氣分子能吸收到來自太陽更多的能量,這也使得它們變得不再那麼安分會輕易地發生電離,這個高度大約距離地面60公裡左右,我們把這些大氣分子部分電離的區域就稱之為電離層。那麼有人會問了,電離層和臭氧層還有大氣層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 NASA電離層研究衛星ICON終於成功發射升空
    ICON將會進入地球軌道執行一項研究地球電離層的任務。電離層是地球大氣層外部的一個巨大組成部分,它與太空邊界相重疊。任務小組成員說,這個太空飛行器的測量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空天氣和陸地天氣之間的聯繫,以及兩者在電離層中相互作用的過程。
  • NASA MAVEN探測器發現火星電離層中的層和裂痕
    美國航天局已經讓MAVEN探測器繞火星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正在詳細研究這顆紅色行星。 美國航天局報告說,MAVEN探測器在火星上層大氣(電離層)帶電部分發現了「層」和「裂縫」。這種現象在地球上非常普遍,並造成無法預測的無線電通信中斷。
  • 火星電離層也有「階層」和「裂痕」
    科技日報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網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探測器(MAVEN)在火星的上層大氣帶電部分(電離層)中,發現了「階層」和「裂痕」。
  • PetitSat:追尋電離層中的斑塊和氣泡
    在約80公裡以上的熱層大氣已經非常稀薄,在這裡陽光中的紫外線和X射線可以使得空氣分子電離,自由的電子在與正電荷的離子合併前可以短暫地自由活動,這樣在這個高度造成一個等離子體。在這裡自由電子的數量足以影響電波的傳播。 電離層不是由規則的、平滑的層組成的,而是由塊狀的、雲一般的、不規則的電離的團或者層組成。
  • 中國正式開始探索太陽系行星:從月球開始!
    中國已經批准或規劃在未來10年內啟動若干空間探索任務。中國新一代行星科學家在決定未來探索任務的科學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中國的行星研究界來說,當前計劃對於深空探索的重視不僅標誌著一個新的開始,也標誌著一個轉折點。   月球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太空探索任務的目標。
  • 日本京都大學:熊本地震前 上空電離層異常
    &nbsp&nbsp&nbsp&nbsp據日本共同社2月28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梅野健(通信工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發現,去年4月熊本地震發生前約1小時起,上空300公裡附近的「電離層」電子數量的增減出現異常。該成果已在美國的地球物理學雜誌電子版上發表。
  • 科學網—我國電離層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承上啟下的電離層 在距地球60公裡至2000公裡之間的地方,大氣被部分電離形成電離層。電離層既受太陽風、磁暴的影響,又與下面的大氣層直接聯繫,地面附近的多種擾動可以上傳到電離層並和電離成分相互作用。 「電離層是地球上層大氣被太陽短波(極紫外和X射線)輻射所電離產生。
  • 研究揭示日食期間共軛半球電離層響應機制
    日食是一種獨特的天文現象,日食期間,太陽輻射大幅降低,引起一系列大氣層和電離層的變化。從20世紀70年代起,學界就已開始關注日食引起的電離層變化。由於月球的遮擋,日食期間地球上部分區域高層大氣接收到的太陽極紫外和X射線輻射大幅下降,電離層的離子產生率和加熱率均顯著下降,引起電離層光化學、動力學過程等一系列變化,導致電離層熱層的密度、溫度、風場等出現擾動。但已有研究認為日食是一個局部現象,對地球大氣層和電離層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日食陰影區(特別是全食區)附近。
  • 衛星導航與電離層天氣
    電離層總電子含量(TEC)對於電離層、空間天氣等科學研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數。
  • NASA發射電離層連接探測衛星ICON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21:59,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用L-1011「三星」運輸機搭載Pegasus XL火箭發射電離層連接探測(ICON)衛星。
  • NASA計劃探測詭異的衛星海王一
    現在,一個名為「三叉戟」的任務是美國宇航局的發現計劃(Discovery Program)下四項競標選拔任務之一。目前,由於第一次旅行者2的圖片,我們只探索了40%的衛星表面。這使得海衛一成為庫伊伯地帶太陽系最大的未揭露固體表面,而三叉戟計劃想繪製剩下的圖像。此次任務還希望對海衛一的大氣環境進行分析,衛星的氣候變化多變,而且有機材料流穩定多變,有可能是氮雪降在地表上。但是海衛一的實際大氣層最令人困惑。
  • 美國公布新登月計劃7成員國,俄羅斯不滿退出,美國隱瞞關鍵信息
    美國用來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早已弄得人盡皆知,十月份時美國公布了該計劃的參與國,除了自己外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盧森堡、義大利、阿聯。阿爾忒彌斯計劃讓人奇怪的是去年美國公布的月球門戶空間站中
  •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電離層密度降低 影響太空站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專電美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僅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而且正在改變著大氣電離層的密度,這對在該層運行的太空站和衛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正在地球上層大氣創造一個更冷、密度更小的環境,這種改變已經達到了讓那些控制衛星運行的人把其影響考慮在內的程度。  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的斯坦利·所羅門解釋說,空氣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太空垃圾和碎片更容易被清理出大氣層,如果電離層溫度下降,密度變小,很可能會延長太空垃圾的壽命,並給衛星導航帶來更多的問題。
  • 俄航天集團計劃單獨發射火箭推送地球電離層觀測衛星入軌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7日消息 俄羅斯地面航天基礎設施運營中心(隸屬於俄羅斯航天集團)發布在國家採購網上的文件顯示,俄羅斯首批2顆研究地球電離層的「電離層-M」號衛星計劃於2021年單獨搭乘「聯盟-2」運載火箭從「東方」航天發射場升空,不會攜載「流星-M」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