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糖,一年僅臘月吃一次,過去供灶王,平常想吃難吃到

2020-12-04 有間食堂

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小年來到,小年夜這天要祭灶王,說是灶王在人間工作一年了,年底來上上天去做一個工作總結。灶王神在民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神,他自上一個除夕日始便守在家中,人們認為他就是上天派往人間監督的善惡之神,所以在灶王爺神像兩側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用來提醒他多多美言並以祈福。

於是乎,民間選在這一天以麥芽糖做成的糖點心來祭拜灶王神,不過這裡好像也有人類的小滑頭,雖然你是神,但我們人類更聰明,用粘粘的麥芽糖來敬奉你,粘住你的嘴,讓你不得多言。

其實在更早的時代,人們在祭灶送灶的時候還會準備豐富的祭品,在宋代詩人範成大的《祭灶詞》中有著詳盡地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再說一下祭灶神所用的供品,粘牙無比的糖瓜或關東糖,都是以麥芽糖製作的,麥芽糖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糖類。

麥芽糖又稱為飴糖,也是最早的人工糖,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飴、餳在古代,主要指的是麥芽糖的製成品。相對而言,「餳」指稍硬一點的「飴」。植物種子發芽時一般會產生出糖化酵素,從而把澱粉水解成麥芽糖。麥芽糖不太容易結晶,但很容易製成膠裝物質。它是古人最早製作出的甜味劑。

麥芽糖產品的利用,從大約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為了研究中國的糖史,季羨林專門寫了一本厚厚的多達70萬字的《糖史》來揭開中國糖類的來龍去脈以及糖在中國各地的發展都一一做了介紹。

用餳糖祭灶,始於南宋後期,宋人周密《乾淳歲時記·歲晚節物》載:「二十四日,謂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餌。」花餳即是餳糖。由於南宋以後,餳糖多用於祭灶,因此它也由前代的「膠牙餳」更名為「灶糖」。有的地方將灶糖製成瓜形,故又稱為「糖瓜」。

在給灶王爺供灶糖這個環節,不同地區還是有所區別,灶糖從外形上會有變化,分長條形的糖棍和扁圓形的兩種,還帶芝麻和不帶芝麻的區分,一般長條形的糖棍是帶芝麻的,被叫做「關東糖」,扁圓形不帶芝麻,叫做「糖瓜」。最重的糖瓜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從古至今天,麥芽糖的製作方法無太大變化,大多是以大米和麥芽來做成,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麥芽發酵生芽後備用;再將大米煮熟,和發酵生芽的麥芽混合,添加水,然後用火蒸煮,在適當的溫度下拉絲成瓜。

糖瓜的外形確實如同一個南瓜狀,外表堅實緊固,糖瓜內部呈現空心狀帶著些微小的氣泡,它是空糖瓜是空心的,咬一口嘎嘣脆,但入口之後不久又會變得軟筋黏牙。

雖然灶糖供的是上天之神灶王爺,但每年臘月有灶糖這天最開心的是孩子,灶糖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變成他們口中的美味。吃完這顆最古老的灶糖後正式就走入準備新年到來的最忙碌時期了。

相關焦點

  • 灶王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要給他供糖瓜和餵馬的草料?
    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在《節日的吃》裡,描寫老天津祭灶時小孩子念的順口溜,十分有趣:「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好話多說隨風推船。灶王爺騰雲前面走,灶王奶奶緊跟在後顛。灶王爺點起一把火,灶王奶奶用小扇子扇。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灶王爺回宮降吉言。」
  • 灶王爺的小八卦,爆竹和對聯的由來《小年》,祭灶、吃灶糖和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沒關係,想一想,北方就比南方早!過小年,要祭灶,這習俗千萬別急躁,灶王爺爺得匯報。灶王爺爺管什麼?不光是、你家的灶!為了防止他說壞話,關東糖讓他吃到飽。灶王爺嘗到了甜,吉祥如意都來到。貼春聯、吃水餃,大紅燈籠高高照。
  • 網評最難吃的5種糖,薄荷糖上榜,很多小時候吃過,現在不常見了
    網評最難吃的5種糖,薄荷糖上榜,很多小時候吃過,現在不常見了說到糖果,在人們眼中是一種十分美味的小零食。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一塊糖就就能他們停止哭鬧,露出笑容。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糖,但是因為糖比較稀少比較昂貴,並且家長們也在控制讓我們少吃糖以免產生蛀牙,所以吃糖的次數屈指可數。似乎只有過年的時候吃得最多,平時能吃上一次別提多高興了。這樣相比,現在的小孩子也太幸福了,不僅可以享受到各種香甜的糖果,而且想吃就吃絲毫不被控制,實在讓人羨慕。
  • 外國人評「最難吃」的中國零食,中國吃貨:別說老外了,我都不吃
    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人也多,所以美食也多,無論是八大菜系還是地方風味,主食還是零食,都被不同身份的人喜愛。比如小編這種身份的人,「有文化」、「有品位」的吃貨,最愛的當然是零食了!好吃的零食這麼多,小編不敢說全吃過,但吃的也差不多了。
  • 灶王爺竟然是北京人?順義灶王文化節今日開幕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這一句順口溜在北京順義流傳很廣,在順義人的觀念中,灶王爺是當地張鎮人。自2017年至今,順義區張鎮每年都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辦灶王文化節,今年的文化節也在今天(17日)下午開幕,將持續至1月19日。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灶王爺是神仙界中最龐大的基層幹部,雖然它官職低,但是很受人們敬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拜祭它。可是你知道「灶王爺」姓什麼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呢?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首先,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啥,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距離臘月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寒冬臘月,所以天氣會更冷,但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也說明春節越來越近了,年貨陸陸續續開始購置,這寒冬臘月田地沒什麼農活,但是農民期盼豐收的心情一點也沒減少,有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啥意思?有啥說法?
  • 小年二十三祭灶王爺,你知道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一天是小年,小年要吃灶糖,因為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在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還要在廚房擺放灶王爺的神像。但是大家知道灶王爺到底是誰嗎,祭奠灶王爺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肯德基最坑4種小吃,吃過一次不想吃第二次,網友:又貴又難吃!
    肯德基最坑4種小吃,吃過一次不想吃第二次,網友:又貴又難吃!相信肯德基是很多90後兒時最想吃到的一種小吃,大家都知道肯德基的價格並不便宜,在以前也是一樣,還記得小時候每每經過肯德基都想去吃,但是沒有太多的錢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 北方小年吃什麼過小年為什麼要祭拜灶神?關於小年灶王的傳說故事
    灶王的歷史原型是什麼?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張單的農夫,成年之後與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相識,後來兩人結合併生下了6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張單對妻子沒有生下男孩一直耿耿於懷,一天妻子因瑣事發生爭執,隨後張單脫口而出,說妻子失責沒有給自己生下男孩。妻子覺得委屈就選擇了離家出走。
  • 這5種超級難吃的零食,大白兔竟然也上榜了!看看有沒有你吃過的
    之前看很多網友吐槽過一些吃過的非常難吃的零食,小編就在想:真的這麼難吃嗎?於是小編基於強烈的好奇心理,就挑了5種聽名字就感覺很黑暗的零食來嘗一嘗,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難吃!1:第一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糖果——大白兔奶糖。大家可能非常好奇,大白兔奶糖怎麼會難吃呢?現在大白兔奶糖出了很多新口味:咖啡味、酸奶味、椰奶味、香蕉味、芒果味。
  • 臘月已到,「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今年有三白嗎?
    時間過得好快,前腳我們才和2020年揮手再見,眨眼之間,農曆的庚子年已經來到了臘月的第三天。今天是2021年的1月15日,也是小寒節氣的第11天、三九的第八天,正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寒冬臘月」裡,「三白」也成了人們心中渴望和念想的東西,特別是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更是如此。
  • 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眾神陸續歸位,將有哪些神仙下界
    冬十一月已過,臘月已到,年的味道更濃厚了。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那麼為何要這麼說呢?這還需要從「臘月」的來歷說起。所謂「臘」, 《幼學瓊林》載「歲終祭神曰臘」,就是說這是一個祭祀神靈的月份。而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就是「到了臘月,眾多神靈將陸續下界,享受人間的祭拜」。
  • 老家過年:從臘月二十四忙到三十,童年最快樂的日子
    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不記得哪個人寫的,但是裡面幾句話現在還有印象:從臘月初一開始忙活,一直忙到年根…長大後四處求學奔波,不想說故鄉對我來說只有冬夏沒有春秋這樣的話,只是想說有點懷念以前小時候的年味了。
  • 小年到底是臘月廿三還是廿四?從小年祭灶的由來分析小年習俗歷史
    據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重視,不僅會在家裡進行大掃除,還會在灶臺上貼上「灶王爺」掛圖。然而,由於中國的地域差異,過小年的時間也有所偏差,一般來說,北方臘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廿四過小年。
  • 古語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臘月來臨,為什麼說女人怕臘月?
    仔細想一想,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拿著獎金回家和父母高高興興地吃個團圓飯著實是很幸福的事情。可自古以來都有「男怕八月,女怕臘月」的說法,這又是為何呢?臘月來臨,為什麼說女人怕臘月?其實這句俗語蘊含的道理還挺深刻,對於現代社會也可以適用,要想正確理解它的含義,就需要將其拆開來看。一、 男怕八月這裡的八月指的是農曆八月,而非陽曆八月。
  • 外國人點評中國最難吃的食物,看看他們的理由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在西方國度難吃的食物也不僅如此,瑞典的鯡魚罐頭;美國的牛腦三明治,是用的小牛的腦子做成的,你敢吃嗎?還有日本的金槍魚眼睛,英國的仰望星空,也讓我們中國人見識到外國人的對黑暗料理的熱衷。最近有外國人點評在中國吃到最難吃的食物,讓我們看看哪些食物上榜了?是他們不會吃,還是真的難吃?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王爺的傳說
    張灶王人緣好,又家常,不管到誰家, 談家務話桑麻,指指點點,拿著東家的長,去補西家的短。碰見南莊惡婆婆,就說北村賢惠老婆 的故事,碰上北莊的惡媳婦,就講南村孝順媳婦的故事。誰家生了氣,經他一解勸,就和好了。 千家的事好像是他一家的事,他都關照。他好吃「火燒」,大家尊敬他,不管到誰家,總要給他炕 「火燒」吃,他活了八十歲,那年臘月二十三壽終了。
  • 世界上最難吃的五道菜,僅中國就上榜兩道,紅燒鼠肉是中國的嗎?
    世界上最難吃的五道菜,僅中國就上榜兩道,紅燒鼠肉是中國的嗎? 第一名:冰島臭鯊魚 很重口味,一般人難以接受!第二名:鱈魚精子日本的 聽到這個名字你可能就覺得很難受了,就不用多說了吧,其實味道真的不好!第三名:烤駱駝(摩洛哥) 駱駝肉很硬味道很難聞,一般人都不吃它第四名:中國的紅燒鼠肉!其實我很納悶。這不是非洲的嗎?確定中國有一道這樣的「美」食嗎?第五名:紅燒狗肉,這個能上榜其實也不奇怪,畢竟是網友評的,好多愛狗人士是不允許吃狗肉的,所以上班也不稀奇了,但是我想說的是,狗肉也好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