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出世界首例人造生命 將來可造特殊功能生物

2021-01-15 搜狐網
美制出世界首例人造生命 將來可造特殊功能生物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0年05月22日09:04

  中新網5月22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克萊格.文特爾研究所一個有華人參與的研究團隊宣布,在實驗中製造出世界首個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人造生命,使人類的能力拓展到可以操縱自然世界,將來可製造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在生產疫苗及潔淨能源等領域大派用場。

  由美國生物學家文特爾領導的研究團隊,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Mycoplasma mycoides)這種微生物的DNA,並將新DNA片段「黏」在一起,植入另一種山羊支原體中。新生命1個月前誕生,暱稱「Synthia」(合成體),這種微生物由藍色細胞組成,能夠生長、繁殖,細胞分裂了逾10億次,產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約850個基因,而人類DNA圖譜上共有約2萬個基因。

  研究員建構的染色體中的基因,由108萬對「字母」組成,研究員並在合成基因留下「水印」,包括46名科學家和研究員的名字、研究所的網址,以及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的名句「生存、犯錯、倒下、戰勝,用生命創造生命」。昨日出版的《科學》雜誌收錄了這一研究。

  項目耗時15年花費2.7億

  文特爾在這個項目奮鬥了15年,花費了4000萬美元(約2.7億元人民幣)。2008年,他率先宣布製造出合成細菌基因,但它未能操控細胞。他說:「這是首個合成細胞,這是地球上首個自我複製的物種,它的母親是一部計算機。」他稱,儘管這只是開始,但研究改變了思想,印證了假設,「帶領我們跨越邊界,進入一個新世界」。

  哈佛實踐倫理學教授列庫斯說:「文特爾打開了人類歷史的大門,窺探它的未來。他向上帝的角色邁進:創造自然界中從沒存在過的生命。這種可能雖然遠在未來,卻是真實和意義重大。但是,所要面對的風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於被指扮演上帝,文特爾強烈抗辯:「每當醫療或科學上發生與生物學有關的突破,都有這個說法出現,但從很早以前,人類都在嘗試馴服自然,這是我們飼養動物的起源。」

  多名研究人員和倫理學家說,它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操控生命方式。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基因工程植物和動物。但他們說,創造完整生物體的能力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權力。

  美國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埃布賴特說,這確實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個轉折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創造了一個完整、帶有預定特性的人造細胞。

  史丹福大學生命醫學倫理中心主任馬格努斯說,它有可能改變基因工程,此類研究將猛增。哈佛醫學院基因學教授丘奇稱,研究是一個裡程碑,具潛在應用用途。

  若善用技術將造福人群

  推動生物工程的加拿大「粉紅軍合作組織」指出,這項研究的影響媲美「計算機革命」,文特爾創造了「演化之樹的一個分支」,值得頒發諾貝爾獎。

  這種技術若得到善用,將會造福人群。某些細菌可以用於提煉生物燃料(較一般燃料潔淨)或者清理損害環境的汙染物,譬如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研究員更希望可以研究如何應用此技術加快疫苗的生產過程以及製造全新的食物原料和化學物。文特爾說,日後科學界試圖設計一些人們希望生物學可以設計出來的東西時,合成細胞的科技將會大派用場。

  文特爾相信他的研究對人類對「生命」的定義產生了頗為重要的改變。倘若研究更進一步,說不定文特爾將來能夠利用合成DNA創造出全新的生物。他認為這不會構成道德問題,因為改造細胞只不過是「重組」自然生物的縮小版本而已。他又聲稱,一旦造出新生物,他將會故意把它們弄得「傷殘」,令它們不能在實驗室以外存活。

  身為人類而創造生命,實在令不少人側目,尤其是宗教界人士。加拿大的國際科技監察機構ETC批評科學妄圖扮演上帝,並警告說,合成細胞科技不足以解決我們的一切社會問題,反而會帶來令人更頭痛的新問題。

  反對者:打開潘多拉魔盒

  「創造生命」再次激起了古老的爭論:人類是否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

  英國牛津大學的倫理學教授朱利安·薩烏萊斯庫認為:「凡特推開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最基礎的那扇大門——窺視生命的本質。他直接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創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命。」

  一個名為「人類基因學警告」的團體負責人戴維·金說:「凡特的研究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反對者認為,人造的有機體如果擴散到自然界,引發生物基因變化,有可能造成環境災難,它們還有可能被用來製造生物武器。

上網從搜狗開始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套圖4張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體 顛覆人類生命本質
    2010年5月20日,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誕生
  • 科學家完成首例「人造生命」惹倫理風險爭議
    本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創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他們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該項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不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也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消息傳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許多科學家對這一成果給予了積極評價,但也不乏憂慮之聲。
  • 「人造生命」是不是達克摩斯之劍?
    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
  • 人造生命
    繼克隆之後,「人造生命」已經成為人類最關注的話題。而與克隆不同的是,「人造生命」採用的是合成生物學的方法。  真的會有人工組裝的「異類」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嗎?  人造生命重在「改造」  2001年,文特爾野心勃勃地宣布將利用人工合成的遺傳物質,在實驗室裡製造一種在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郭繼衛:「人造生命」能否帶來軍事變革
    人造生命元年  2010年5月20日,美國基因研究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誕生,這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細胞,也是第一種以計算機為父母的可以自我複製的生物。它有一個富於魅力的名字:辛西婭(synthia,意為人造兒)。  一石激起千重浪。
  • 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誕生
    大膽猜想,能否用1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2010年,美國科學家克萊特·文特爾及其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科學家用塑料製成細胞,具有真核細胞功能,這算是人造生命嗎?
    科學家更是對細胞充滿了特殊的敬意和興趣,有人非常好奇,能不能用人工的材料和方法把這種具有神奇功能又高效率的「小機器」製造出來呢?這個成果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所有複雜的生命形式,都以真核細胞的功能為基礎,都在細胞核內進行著多種高效率的化學反應,而世界上第一個由聚合物製成的「真核細胞」,也初步具備了這種功能
  • 科學家用塑料製成細胞,具有真核細胞功能,這算是人造生命嗎?
    這些既精密又複雜的事,細胞這些小東西幹起來卻是那樣的有條不紊,在生命活動裡,細胞的存在堪稱是一個奇蹟!科學家更是對細胞充滿了特殊的敬意和興趣,有人非常好奇,能不能用人工的材料和方法把這種具有神奇功能又高效率的「小機器」製造出來呢?這件看起來似乎不可能的事,竟然還真的實現了。
  • 世界上第一例人造生命早已誕生,為啥一直進展緩慢?
    早在2010年,一支美國科學團隊就宣稱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把它命名為「人造兒」。這就是人類用現代科技製造出的生命,雖然它僅僅是一個單細胞細菌。而現在已經能夠從細胞和基因層面改造和修飾生命,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生命是什麼?就是活的化合物。怎麼個活法?就是能夠自己從大自然中汲取養分,供自己成長和繁殖,新陳代謝、遺傳變異的生物,其含有最重要的物質就是生命遺傳密碼~DNA。
  •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2008年08月22日 14:11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美國科學家培養出的成熟紅細胞解決了此前人造紅細胞無法傳遞營養物質、無法形成代謝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這種人造紅細胞和人體內的紅細胞類似,沒有核。從理論上講,在通過管徑微小的毛細血管和血竇時,能發生變形一擠而過,然後又恢復原狀。醫學界最快會在明年底開始對這種人造血進行臨床試驗。
  • 人造生命的得到與風險
    克萊格凡特研究所數十名科學家歷時十餘年,花費四千萬美金,終於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人造生命,之後該成果在《科學》上發表。歐巴馬得知後第一時間要求美國國家生命倫理委員會在本周舉行聽證會,「評估此研究將給醫學、環境、安全等領域帶來的任何潛在影響、利益和風險……保證美國能夠在倫理道德的界限之內,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此研究成果帶來的利益」。
  • 美誕生世界首個「人造生命」
    綜合外媒21日報導,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世界首個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人造生命細胞,人類的能力已拓展到可以「操縱」自然界。不過這一科技突破也引來不少詬病。美國總統歐巴馬下令在下周舉行聽證會討論這一問題。
  • 「人造生命」誕生引爭議 科學家被指「扮演上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人造生命  一項實驗結果立即引起全球的關注。有人認為它預示著生命科學可能進入新紀元,也有一些嚴厲的批評者指責實驗的操縱者「想扮演上帝的角色」。  「辛西婭」來了  總有人試圖解答生命的起源。
  • 打開人造生命大門 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單染色體酵母
    不同的是,這一次覃重軍團隊領先一步,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簡約生命——僅含單條染色體的酵母真核細胞。「該成果讓世界了解到生命形式可以通過人工改造化繁為簡,也意味著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覃重軍解釋。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學》上公布了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消息。文特爾的成功之處,在於用化學試劑合成了人工染色體,並在另一微生物中顯示出生物功能。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組成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特爾只不過創造了部分生命。這項研究成果最為直接的意義,只是人造的支原體可以利用化學合成的染色體生存繁殖,並導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創造生命」之說言之過甚。
  • 人造生命引發安全倫理擔憂
    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虛擬的弗蘭肯斯坦博士所言也許正是領導這項研究的克雷格·文特爾在面對新生命體時的心聲。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科學中最神秘且最令人嚮往的未定之謎。人類對生命的創造意味著什麼?如何控制這些能自我複製的人造生命?人類能製造出更高級的生物嗎?誰能擁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專利權?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央視網消息: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8-08-03 光明日報 顏維琦 齊芳 黎子承 2010年,美國科學家J.Craig Venter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化學人工全合成的與天然序列幾乎相同的染色體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了全世界轟動。記者今天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將真核釀酒酵母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創造為有功能的單條巨大染色體。
  • 破解人類基因組,搞出人造生命
    在推動了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以後,文特爾藉助於自己的理論知識,創造出世界首例人工合成的生命結構,同樣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文特爾利用特殊技術,在細胞繁殖的過程中篩選出了人造生命,並且為其命名為「人造兒」。在後者的基因中,還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來追蹤,隨後將會進行更多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