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海馬塞塔和波紋與腦橋性枕葉波的耦合

2020-12-05 科學網

研究發現海馬塞塔和波紋與腦橋性枕葉波的耦合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4:3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論研究所Nikos K. Logothetis研究組發現海馬塞塔和波紋與腦橋性枕葉波(PGO Wave)的耦合。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18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利用獼猴的多結構記錄,他們顯示了腦幹通過被稱為PGO 波的階段性橋腦波瞬時調節海馬網絡事件。兩種生理學上不同類型的PGO波似乎是順序發生的,分別有選擇地影響高頻波紋和低頻塞塔事件。兩種類型的PGO波與相反的海馬突波場耦合相關,在脈動和塞塔發生期間,提示神經群體的高度神經同步。

PGO波與波紋之間的耦合通常與不同的睡眠階段相關聯,這一觀點支持膽鹼能腦橋瞬態引起的海馬睡眠動力學的整體協調機制可能促進系統和突觸記憶鞏固以及突觸穩態。

據介紹,海馬在編碼和鞏固長期記憶中起主要作用,並在睡眠過程中發生可塑性變化。這些變化需要通過皮層下神經調節結構進行精確的穩態控制。但是,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仍然未知。

附:英文原文

Title: Coupling of hippocampal theta and ripples with pontogeniculooccipital waves

Author: Juan F. Ramirez-Villegas, Michel Besserve, Yusuke Murayama, Henry C. Evrard, Axel Oeltermann, Nikos K. Logothetis

Issue&Volume: 2020-11-18

Abstract: The hippocampus has a major role in encoding and consolidating long-term memories, and undergoes plastic changes during sleep1. These changes require precise homeostatic control by subcortical neuromodulatory structures2.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is phenomenon, however, remain unknown. Here, using multi-structure recordings in macaque monkeys, we show that the brainstem transiently modulates hippocampal network events through phasic pontine waves known as pontogeniculooccipital waves (PGO waves). Two physiologically distinct types of PGO wave appear to occur sequentially, selectively influencing high-frequency ripples and low-frequency theta events, respectively. The two types of PGO wave are associated with opposite hippocampal spike-field coupling, prompting periods of high neural synchrony of neural populations during periods of ripple and theta instances. The coupling between PGO waves and ripples, classically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sleep stages,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a glob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hippocampal sleep dynamics by cholinergic pontine transients may promote systems and synaptic memory consolidation as well as synaptic homeostasis. Studies using multi-structure recordings in macaque monkeys show that distinct phasic pontogeniculooccipital waves modulate hippocampal network events similar to those that underlie the learning and formation of memories during sleep.

DOI: 10.1038/s41586-020-2914-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14-4

相關焦點

  • 學習和探索(13):圖解腦橋梗死機制Ⅰ:解剖和示意圖
    基底動脈主要分支有:小腦前下動脈、小腦上動脈、大腦後動脈和腦橋支,以腦橋支數量最多。腦橋支是基底動脈發出供應腦橋組織血液的許多小分支的總稱,分為三組:示意圖1:腦橋動脈解剖立體簡圖,藍色為旁正中動脈供血區,綠色為短旋動脈供血區,橙色是長旋動脈供血區。示意圖2:腦橋動脈解剖斷面簡圖。
  • 圖解腦橋梗死、豆紋動脈梗死機制 | 解剖和示意圖
    基底動脈主要分支有:小腦前下動脈、小腦上動脈、大腦後動脈和腦橋支,以腦橋支數量最多。腦橋支是基底動脈發出供應腦橋組織血液的許多小分支的總稱,分為三組:示意圖1:腦橋動脈解剖立體簡圖,藍色為旁正中動脈供血區,綠色為短旋動脈供血區,橙色是長旋動脈供血區。示意圖2:腦橋動脈解剖斷面簡圖。
  • ...你需要|腦幹卒中|幹活|基礎|症候群|腦橋|腦幹|梗死|缺失|-健康界
    腔隙性梗死在腦橋卒中中常見。包括四種類型:純運動障礙、構音障礙-手笨拙症候群,共濟失調性偏癱症候群以及單純的感覺障礙型卒中。腦橋卒中有幾種典型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腦橋腹外側症候群(眼球外直肌麻痺,同側面肌無力以及對側偏癱),Landry 症候群(同側外展神經麻痺和對側偏癱),腦橋被蓋下部症候群(Raymond-Cestan症候群,同側共軛凝視麻痺和對側運動感覺缺失)。
  • 1例「閉鎖症候群」,病變卻不在腦橋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又稱去傳出狀態,系腦橋基底部病變所致,多為基底動脈腦橋分支雙側閉塞,表現為四肢癱瘓,只能以眼球上下示意與周圍的環境建立聯繫。近期遇1例病人,臨床表現閉鎖症候群病,病變卻不在腦橋,而且神經影像很經典。病例回顧患者,男,62歲,因「頭暈、言語不清進行性加重1d餘」入院。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在原始鳥腳類恐龍化石——「長春龍」研究中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這對認識恐龍的演化及其牙齒與恐龍食性、生活環境的關係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指示意義。  「長春龍」是由吉林大學博物館科研團隊在吉林省中部地區發現的一種新屬新種恐龍,全名「嬌小長春龍」,其體型小巧玲瓏,體長1米左右。
  • 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他們在超冷銣原子形成的自旋-軌道耦合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系中,首次在實驗上精確測量了該體系完整的激發譜特性,發現並深入研究了該激發譜中「旋子-聲子」結構的性質。該實驗除進一步揭示了自旋-軌道耦合體系超流性質外,更為重要的是首次揭示弱且短程的相互作用體系可以具有旋子形式的激發譜,為今後強關聯體系的量子模擬提供新的途徑。該成果發表於3月13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微病例】酷似腦橋心型梗死的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一例
    既往史:發現有高血壓半年,不規則服用降壓藥,否認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基礎疾病史。家族史:父親有高血壓病史。體格檢查:體溫36.6 ℃,脈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220/130 mmHg。心肺腹檢查無特殊。神經系統體檢:意識清楚,言語流利,視力、視野正常,雙側視乳頭邊界清,色澤正常,眼底視網膜見少許點狀出血及滲出,餘腦神經(-)。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雙側腱反射正常。
  • 研究人員在光子和原子之間形成超強耦合
    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單個原子可以轉化為極性粒子——量子粒子是物質和光的混合物在這種新的物質狀態下,光子和原子首次形成超強耦合。本研究的結果可用於控制光和物質的特性,並創建量子存儲器。這篇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材料的特性可以通過與其他物質混合或物理方式改變,如金屬在快速冷卻期間進入超導狀態。
  • 巧記「兩大腦橋腹側症候群」,看完這篇收穫滿滿
    腦橋腹側主要有兩大症候群,分別為Millard-Gubler症候群和fovile症候群,今天通過病歷學習,我們利用口訣輕鬆學會這兩大症候群。患者,男性,56歲,主因「突發復視、左側口角偏斜流涎1天,右側肢體無力伴麻木2天」入院。
  • LSD1/HDAC雙功能抑制劑可治療瀰漫性內在腦橋膠質瘤
    LSD1/HDAC雙功能抑制劑可治療瀰漫性內在腦橋膠質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8 15:49:02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施揚(Yang Shi)和Mariella G.
  • ...基底節區|橫斷面|徵象|影像|腦橋|黑質|髓鞘|脊髓|白質|-健康界
    MRI T2WI 腦橋的十字形異常高信號影,腦橋核及其發出的通過小腦中腳到達小腦的纖維(橫橋纖維)變性,而由齒狀核發出構成小腦上腳的纖維和錐體束未受到損害,腦橋橫行纖維和小腦中腳的變性、神經膠質增生使其含水量增加形成十字形高信號。2. 常見於多系統萎縮(MSA) 的小腦性共濟失調型(MSA-C)黑質紋狀體變性(SND),Shy-Drage 綜合症。
  • Nature:研究揭示大腦中執行不同認知功能環路之間的協同作用
    快速眼動和非快速眼動期具有完全不同的神經化學水平,並以不同的內在神經事件作為標誌,如分別出現在腦橋的腦橋-膝狀體-枕葉波(Pontine-Geniculate-Occipital waves , PGO波),以及出現在海馬區域的尖波漣漪(Sharp-Wave Ripples , SWR)和θ波震蕩(Theta-bouts,2-15Hz的短暫振蕩)。
  • 【Brain】Nature:新聘「諾獎級泰鬥」研究揭示大腦中執行不同認知...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腦橋的膽鹼能活動可能通過PGO波介導。但是,尖波漣漪事件是否會與某種腦橋活動同時發生呢?兩種在生理上不同類型的PGO波似乎依次發生,分別選擇性地影響高頻漣漪和低頻θ波震蕩事件。兩種類型的PGO波與海馬區域相反的動作電位場耦合相關,促使神經元群體在漣漪和θ波震蕩時期出現高度神經發放同步行為。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 ...個症候群_一個半症候群_腦橋旁正中梗死_周圍性面神經麻痺_醫脈通
    導讀:人們將腦橋病變引起的同側凝視麻痺和對側核間性眼肌麻痺稱為
  • 中科院半導體所在隱藏自旋軌道耦合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旋軌道耦合效應是自旋電晶體、自旋軌道量子比特、自旋軌道扭矩、手性磁子學、冷原子系統、狄拉克材料、馬約納費米子、拓撲絕緣體、自旋霍爾效應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凝聚態熱門研究領域中的核心物理。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導致能帶自旋劈裂,主要分為體反演不對稱性引起的Dresselhaus效應和結構反演不對稱性引起的Rashba效應兩類。
  • 南京大學研究團隊:新型金屬有機層狀結構和近室溫單相磁電耦合
    {NiN2O4}八面體層狀金屬有機結構的合成和近室溫的單相磁電耦合機制。金屬有機結構的特點是具有有機-無機的雙重性質,可以將有機和無機的性質耦合到一個單相材料中探索磁電耦合特性,此外由於有機配體的可修飾性,材料的物理性質可以得到優化。基於此原理,吳興龍、劉力哲課題組利用二肽和鎳離子構建了{NiN2O4}八面體層狀金屬有機結構,並利用八面體的畸變實現了近室溫的單相磁電耦合。
  • 正交實驗下的固液耦合相似材料研究
    原標題:基於正交試驗的固液耦合相似材料研究摘 要:為了研究礦井突水演化規律,通過正交試驗研製出一種能同時滿足固體力學與水理性的固液 耦合相似材料,該相似材料以河沙為骨料、水泥和大白粉為膠結劑史小萌等 研究了以水泥、石膏、石英砂為原材料的相似材料在固流耦合試驗 中的適用性,但以水泥和石膏為膠結劑的材料強度較大,在煤礦突水演化試驗中適用性低;李術才等 研製出了一種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並成功用於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模型試驗 研究中,為相似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陳軍濤等 從固流耦合理論的角度出發研製了固流耦合相似材料,並將相似材料用於底板突水相似模擬試驗,分析了採動影響下 底板隔水層裂隙發育規律
  • 超強耦合的少光子散射理論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石弢與其合作者系統研究了在低維波導系統中與量子發射子具有強相互作用的少光子散射問題。他們通過散射理論的解析計算和密度矩陣重整化群的數值計算給出了光子輸運性質(光子的透射率與反射率)以及量子發射子的自發輻射性質。相關結果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0, 153602 (2018))上。
  • 波紋管液壓成型模具
    我公司主要從事金屬波紋管補償器、送風裝置、金屬軟管、橡膠軟管、及低摩擦係數滑動支座等九大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生產製造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先進的生產設備及完善的檢測手段。 我公司現有員工220餘人,其中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