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人說好話,比潑冷水好得多

2021-01-15 目雲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在誇獎他人時,對自己也是一種讚美。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做錯了事情,而對他們說一些不好的話語,但是說出口之後就有可能會受到對方,明裡或暗裡的嘲諷,所以對雙方都是不好的結果。

人是都喜歡聽好話的

沒有哪個人喜歡聽他人說自己壞話的,除非他聽不見,在交談中要善於誇獎對方。

例如在工作中,一位老闆經常罵自己的員工,說他總是幹不好工作,但是這樣經常罵他,他就能把工作做好嗎?如果換另一種方式,誇獎他,說今天做得夠好了,但是如果再做好一點,那麼就更好了。當這樣說他,他有可能就會更加認真的工作,不僅他,對自己有好處,對公司也是有很大的好處。

父母總是嘮叨自己的孩子說:「你要我說多少次,還在這裡玩,作業做完了嗎?書看了嗎?學習一直上不去就是因為你的這些喜歡玩的習慣。」

雖然這樣說了以後孩子會馬上去學習,但是他往後就會很自覺地去學習嗎?

有這樣的一則小故事:有一位智者和他朋友在一片廢墟中,智者說:「這裡很美。」他朋友疑惑地說:「這裡環境這麼差,到處都是廢墟,怎麼會很美。」智者指了指旁邊的一棵小草:「因為我覺得它很美。」

正如這位智者所言,人們只會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東西往往是不會感興趣的。

所以對他們說一些好話,往往比罵他們得到的結果更好。

好話很難說出口

當發現周圍的人犯了錯誤以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指責,而對他說好話應該很少吧!

說好話對我們來說其實不難,難就難在不喜歡對他人說,人就是這樣的總是喜歡別人誇自己,但是卻不喜歡誇別人。

我朋友總是說,他的孩子每天就想著看電視、玩手機,每次我們不在家時,他就偷偷打開看,好幾次被我發現後,被我罵了,還是一樣的偷偷看,已經沒有辦法了。都有想把電視拆了的衝動。

我說:「有沒有試過,對他說一下他愛聽的話。」

他說:「沒有,看到他看電視就來氣,怎麼會給他說好話。」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不會因為你的幾次臭罵,就會改變,當你越罵他,他可能還會和你反著來。當我們試著用好話來與他們交談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語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增廣賢文》

有時候,你的一句隨意誇獎與鼓勵,會對他人有意想不到的成長,他會對你的這些話記一輩子,牢記你的好。

如果是你對他說一些惡意的語言,可能會對他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

——END——

文/目雲;圖/網絡歡迎各位讀友點讚、評論、轉發、關注

相關焦點

  •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簡簡單單,如此就好。1說好話《易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錢鍾書年輕時恃才傲物,講話相當刻薄。葉公超是錢鍾書和季羨林的老師。吳宓是清華大學國學院創始人之一。陳福田是清華大學外文系主任。錢鍾書卻說:「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
  • 中國傳統|小年將至,怎麼讓灶神幫我們多說好話?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2020年1月27/1月28)為灶君上天日,故每家必將廚房清潔乾淨,將供奉的「灶王爺」畫像取下,用糖塗在灶神嘴上,希望他能到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好話賴話都讓那兩口子說盡了,李菲兒難辦了,不回應就是心虛?
    好話賴話都讓那兩口子說盡了, 李菲兒難辦了,不回應就是心虛? 2020年以郭敬明於正接連道歉成功引爆年末娛樂圈話題,大家左等右等,以為玄彬孫藝珍承認戀愛都爆了,以為謝娜官宣懷二胎夠爆了,結果還是我們太圖樣圖森破了。沒有想到引爆2021開年第一爆的,竟然是黃曉明和Baby。
  • 《他人的力量》解讀精華
    作者 | 樊登讀書 · 煙花雨 轉眼,國慶長假就過了一半多了 今天,我們就來共讀亨利·克勞德的《他人的力量》。
  • 南懷瑾老師:誰人背後無人說,如何對待他人的批評?
    誰人背後無人說,如何對待他人的批評?【貉稽曰:「稽大不理於口。」】【孟子曰:「無傷也,士憎茲多口。《詩》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孔子也。貉稽對孟子說,「稽大不理於口」,這個「理」字,古人認為是「賴」字,好像現在的青年人,常說某事不「賴」,這個「賴」字,也許是從這句話來的,在我們的語言文化中,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後來可能在唐朝宋朝,被人改做「理」字。貉稽是齊國人,人品很好,官也做得很好,只是攻訐他的人太多了。孟子說:沒有關係,「士憎茲多口」。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被稱為「世紀的良心」讓-保爾薩特是二十世紀法國聲譽最高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戰後法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享有「世紀偉人」「世紀的良心」之盛譽。
  • 佛教:餘生,多接觸相貌好的人
    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被人反感。餘生你有多善良就有多慈悲,就有多年輕!好的相貌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這是長時間的修煉和積累的,容貌的好壞是天生的基因決定,但是後期受到自己心念的影響,越是善良的人越是活的開心愉快,沒有多少煩惱,越是自私自利的人天天煩惱纏身,惡緣不斷,所謂種什麼因就會感召什麼果,因果循環,你的相貌就是你內心的體現,餘生你要多接觸相貌好的人,少接觸相貌邪惡的人,相貌年輕的人會像嬰兒那樣天真、純淨、內心了無掛礙。
  • 他卻說:她挺傻 兩句好話就哄...
    被害人吳女士來報案時還十分猶豫,比起去相信自己被騙了20多萬元的事實,她更想向警察求助,幫助找到這位突然失蹤了半年多的人,想知道他是否遇到了什麼意外。與「附近的人」發展成情人28歲的吳某結婚後無業在家,與丈夫感情不和,總覺得沒人關心。
  • 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6月21號晚上都十點多了,從已被撤遷的中山大市場傳來一個女人咬牙切齒的吼罵聲。我家就住在這個市場旁邊的一幢家屬樓上。我感到很奇怪,這麼晚了,這個女人為什麼還在這樣聲嘶力竭的罵人、吵架,她又有什麼冤屈?。於是我下樓到市場去看個究竟。
  • 《金剛經》:於此經中、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注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
  • 《他人的力量》:遠離消耗型關係,建立第四層級的積極關係
    1自立,但不是孤立,而是從他人處汲取力量三七讀書會的書友,可能都熟悉了阿德勒的「課題分離」學說。咱們一直在提倡的,是「誰痛苦,誰改變」,諸事向內求。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而現代社會的個人成長,大多是需要「除心中賊」。畢竟,知識供給是無限的,外界條件是齊全的,是否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堅守得了長期主義,主要靠自己。
  • 越是熟人關係,這2種秘密或許越是不能說,說了也許會讓自己後悔
    於是蘇秦感慨道:「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尊重我,貧賤時都怠慢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多說了。既然熟人關係的本質還是利益之交,只不過是多了一層薄薄的感情外衣,故此我們要冷靜對待身邊的熟人關係。尤其是對賺錢的秘密,不可以輕易洩露:一是怕他人眼紅你,二是怕他人求你幫忙,或 是找你借錢。
  • 常讀7句聖經金句 得著力量饒恕他人
    出於肉體確實難以做到,難出於神的愛激勵時,神的愛會催逼我們去饒恕他人。我們不是因著自己的能力去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而是因為神先饒恕了我們一切的罪孽過犯,因著神這樣的大愛,我們才能效仿祂去學會饒恕別人。聖經裡用了一個比喻,有個僕人欠了他主人一千萬銀子,這是一筆驚人的債務,那個僕人沒有辦法還清,就俯伏來拜他的主,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主人動了慈心,就赦免了他的債務。
  • 佛經故事:大臣奸計殘害他人得鯨魚果報
    人天導師、正等覺山王如來出世時,其教法下有一受了三皈五戒的施主,一日對妻子說:『您天生麗質,又是賢妻良母,我們相敬如賓但我已在山王如來教下受了三皈五戒,只可以照顧您的衣食生活;或者我另找一位男子與你一起生活。』妻子回答:『我絕不願與他人生活,夫君既然已受三皈五戒,我自應該好好承侍於您。』他們夫妻共同過著清淨的生活。
  • 71、83、95年屬豬人一生好運,命旺福多
    人生的確很累,看你如何品味,每天多尋歡樂,煩惱別去理會,短短數十寒暑,何不瀟灑面對,朋友經常聯繫,別管話費多貴,閒時發個信息,伴你開心開胃。內心剛毅,喜歡批評他人是非。依賴心重,忍耐力不強,不善交際。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71、83、95年屬豬人的命運。1971年出生的屬豬人的命運:屬圈裡之豬,是釵釧金命。重情重義之人,為人溫和厚道,和氣氛圍,有求必應,助人為樂,不惹禍事,百事求靜圖安,頭腦靈敏,多才多藝,財帛如意。本人剛直,六親疏遠,自立權柄。
  • 說別人「缺點」的報應,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有個詞叫「緣會,」意思是說,因果都是相對的,傷害的對方,也是傷害了自己。如果一方失去了,另外一方也就沒有了,這叫緣會。同樣的道理,常說別人的「缺點,」也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口為禍福之門,如果說別人的缺點,是善意的,不會有罪過,但這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聖人能看清一個人根基的深淺,你說的對方的缺點,對方能不能接受,這是主要的,如果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最好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