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以上的全國城市居民,99.9%以上的上海市民,喝的都是自來水,因此大家對自來水水質特別關心。但你知道自來水是怎麼來的麼?本文將用10個步驟,為您一一介紹「自來水」是「自來「的麼?水源來自哪裡?自來水廠是如何處理的?二次供水是什麼?為什麼汙水處理廠那麼重要?這些自來水背後的故事。
一圖了解自來水的全過程
一、上海的水來自哪裡
上海屬於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處在流域最下遊。正是「君住長江口,我住長江尾」的地方。
上海的位置
因此,上海的水資源主要來自於三個地方。
一是長江,上海處於長江入海口,水資源極其豐富。長江幹流多年入海水量約9800億立方米。
二是太湖流域來水,主要經黃浦江幹流下洩排入長江口。年淨洩水量約600億立方米。
三是本地降雨形成的涇流,全年約55億立方米。另外還有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約11-12億立方米。
合計起來,上海的水資源(主要是過境水資源),那是相當豐富的。
PS:在2017年,上海市自來水供應量約36億立方米,與水資源總量相比,還是相差了好幾個數量級的,一句話,從量上看,水是足夠多的。
二、哪些水才能作為水源
由於水汙染的原因,水資源量大,並不代表取水水源就多。
最早上海的取水水源是蘇州河,後來汙染了,就移到了黃浦江下遊;後來又汙染了,就移到了黃浦江中遊;後來又汙染了,就移到了黃浦江上遊;後來又又又又汙染了,就移到了現在的長江口和太浦河。
現在是四大水源地:長江口青草沙水庫、陳行水庫、太浦河金澤水庫和崇明東風西沙水庫。
青草沙水庫風光
金澤水庫
四大水源地
有了水庫,就有基本的水源安全保障。以青草沙水庫為例,長江水首先要通過上遊泵閘的攔汙柵,較大的垃圾、異物被攔下;再通過寬闊的通道,水庫裡流速變慢,泥沙沉降,汙染物被泥沙吸附後沉入庫底;水庫還放養的了鰱魚、草魚等生物,取食水中的富營養物質,減少水體營養化,防止藍藻水華爆發;另外,輸水閘井外還大型清汙機,可以去除水中雜質。
水源地水質有實時在線水質監測系統,可以對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重金屬、氰化物、糞大腸菌群、藻類、鹽度、重金屬等39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保證水質符合水源地水質的相關標準。
PS:從封閉的水庫取水,比在開放的、流動的江河上取水,安全水平一下子就提升了許多,再也不會擔心各種汙染事故、經行船舶、危險化學品船隻、甚至漂浮死豬對取水口的威脅了。
三、原水廠的遠距離輸送
有了穩定、安全、乾淨的水源地,就可以進行原水的生產了。原水公司從各個水源地取水,進行原水生產,然後再通過管道輸送給全市各個自來水公司。
青草沙水庫取水設施
上海市民喝到的自來水,依據不同原水來源劃分,大約有70%的市民喝的是長江水,有30%的市民喝的是太浦河的水。
原水管網示意圖
但個別情況下,如水源地受到突發汙染、設備機械故障、工廠事故檢修等情況,原水會供應不足,有些自來水公司就會直接從附近的河道中取水作為原水,或使用地下水進行自來水生產。這個時候,就必須提高自來水生產的工藝水平,保證自來水出水水質達標。碰到這種情況,居民自己也需要及時關注家裡自來水水質的變化,碰到問題,及時反映和應對。
編輯:汪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