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伊辛模型問題上獲突破 曾困擾學術界近百年

2020-12-0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志東在描述臨界現象的伊辛模型問題上,取得了最新進展:推定出三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通過證明四個定理,驗證了該精確解的正確性。

有序和無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兩種狀態,兩個狀態轉變之間存在一個臨界點,臨界點附近有許多有趣的臨界現象。比如,鐵磁材料從順磁態到鐵磁態的轉變,超導體從正常態到超導態的轉變,水以及許多液體材料的液態氣態共存,甚至生物體中DNA的摺疊、病毒的傳播、人工智慧體系的計算,都存在著有序和無序的相變和臨界現象。

所謂伊辛模型,就是描述臨界現象的一個基本模型,它考慮每一個自旋有兩種可能的狀態,自旋和自旋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這一模型可被推廣用於研究連續的量子相變、基本粒子的超弦理論、動力學臨界行為等,甚至被認為可以描述森林火災、交通堵塞、股市漲落、輿情傳播等社會經濟現象。

1920年德國科學家楞次教授提出「伊辛模型」,1925年楞次教授的學生伊辛發表了一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所以該模型也被稱為「楞次-伊辛模型」。1944年,美國科學家昂薩格教授得出了二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被視作統計物理的重大進展。但是昂薩格的求解方法無法直接應用到三維伊辛模型的精確求解,遇到的根本性困難,是在三維伊辛模型中存在著拓撲學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學術界近百年。

2007年,張志東在英國《哲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提出兩個猜想,並在猜想基礎上推定出三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該成果被《哲學雜誌》審稿人評價為 「過去幾十年間,三維伊辛模型領域的最重要進展」「可作為三維伊辛情況精確描述的一個基準」。

如今,張志東與日本數學家日本大學教授鈴木理、英國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教授諾曼?馬赫合作,發展了一個三維伊辛模型的克利福德代數方法,通過證明四個定理,從正面支持了之前提出的兩個猜想,進而表明在兩個猜想基礎上推定的精確解是正確的。最近,張志東又證明了如下四個定理:跡不變定理、線性化定理、局域變換定理、對易性定理。

這一成果論文以《三維伊辛模型的克利福德代數方法》為題發表在國際數學刊物《應用克利福德代數研究進展》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消息稱,這項工作從正面支持了張志東於2007年提出的兩個猜想,表明在兩個猜想基礎上推定的精確解是正確的。相關工作對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高能物理、生物、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有著促進作用。

(教育科學部編輯)

作者: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用伊辛模型研究自旋玻璃獲進展
    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用品,理解玻璃的形成機制以及動力學行為是一個重大科學問題。在磁性材料中,與玻璃相對應,存在一種自旋玻璃的狀態。據張志東介紹,自旋玻璃是一個無序的磁體,其中原子的自旋不是按照規則圖案排列。與鐵磁體中的磁性有序相比較,自旋玻璃中的磁性無序,就類似於玻璃中的位置無序與石英的有序相比較。
  • 三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猜想
    此項工作應邀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英國《哲學》雜誌87卷上,被審稿人評價為「過去幾十年間,三維伊辛模型領域的最重要進展……可作為三維伊辛情況精確描述的一個基準」。 伊辛模型是一個最簡單的描述無限多個相互作用的自旋的物理模型。晶格的每個格點上佔據一個有向上、向下兩個可能狀態的自旋,與其最近鄰自旋間有相互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提出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猜想
    此項工作應邀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英國《哲學》雜誌上  精確求解三維「伊辛(Ising)模型」一直被公認為物理學領域的一大難題,也是物理學家們近一個世紀的夢想。
  • 伊辛模型百年小史:最經典的複雜系統模型,卻險些被科學界遺忘
    伊辛模型最初是用於解釋鐵磁系統相變的一個簡單模型,在通過數輪開發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它作為相變模型的普適性:無論是鐵原子還是水分子組成的系統,在臨近相變時,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臨界指數。到今天,伊辛模型已經被應用於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但精確求解三維伊辛模型的問題仍然困擾著物理學家,這呼喚著科學方法的新變革。
  • 伊辛模型百年小史:最經典的複雜系統模型,卻險些被科學界遺忘
    伊辛模型最初是用於解釋鐵磁系統相變的一個簡單模型,在通過數輪開發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它作為相變模型的普適性:無論是鐵原子還是水分子組成的系統,在臨近相變時,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臨界指數。到今天,伊辛模型已經被應用於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但精確求解三維伊辛模型的問題仍然困擾著物理學家,這呼喚著科學方法的新變革。
  • 中國科學家在表觀遺傳學上獲重大突破
    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並發現寬的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此發表於《自然》上。
  • 旋齒鯊-困擾學術界幾百年的魚類
    關於「螺旋齒」作用的推測:想像旋齒鯊可以解開下頜,當作鞭子使用,抽打被捕食的動物,並將獵物鉤在凸出的牙齒上。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於旋齒鯊的研究已有百年之久,依然沒有定論。
  • 100年來的伊辛模型: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伊辛在他一篇1924年的論文中求得了一維線性箭頭鏈的伊辛模型的解析解。他和倫茨假定結果同樣適用於二維平面箭頭和三維立體箭頭,結果該模型無法捕獲真實磁體的行為。這個理論似乎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被擱置在了一邊。儘管如此,伊辛模型還是由於數學上的新奇而倖存下來。直到1940年代,它引起了理論物理學家和最終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拉斯·昂薩格(Lars Onsager)的注意。
  • 四個真實存在卻無法解釋的物理問題,每個都困擾科學界近百年
    但是,對於一些問題即便是它也無法給出合理、科學的解釋。下面就來看看四個讓科學界束手無策近百年,甚至現在還是未解之謎的物理問題。這種可能性在發現問題之初就被排除了,因為正反物質在一起會湮滅,放出巨大能量和耀眼光芒,但是宇宙中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區域。
  • 4個真實存在,卻無法解釋的物理問題,每個都困擾科學界近百年
    但是,對於一些問題即便是它也無法給出合理、科學的解釋。下面就來看看四個讓科學界束手無策近百年,甚至現在還是未解之謎的物理問題。這種可能性在發現問題之初就被排除了,因為正反物質在一起會湮滅,放出巨大能量和耀眼光芒,但是宇宙中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區域。
  • 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港媒稱,中國科學家通過幹細胞編程來「尋找並摧毀」癌症,朝著在癌症治療領域取得突破邁出了重要一步。報導稱,根據上周發表在中國科學期刊《細胞研究》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用幹細胞培育出了初期免疫細胞,這些細胞之後會發展成T細胞,T細胞在胸腺中生成,並在人體免疫反應中發揮核心作用。一段時間過後,腫瘤消失了。報告說,由於新的T細胞存在記憶,接受治療的小鼠終生都不會再患上同一類型癌症。研究團隊在中科院網站上發表的聲明中說,這種方法可以帶來癌症治療領域的突破。
  • 這個天才青年還解決了困擾數學界近80年的「簡單問題」
    基於James Maynard的方法,有團隊再次將間隔縮小到了246,並推測間隔還能更小,可以說,他的方法帶來了裡程碑上的突破。差不多是在同時,大洋彼岸的陶哲軒也在同一問題上,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結果。據QuantaMagazine報導,當時,James Maynard還是名博士後,並沒有多大名氣。
  • 中國科學家重建世界上迄今最完整全骨魚類進化樹
    中國科學家重建世界上迄今最完整全骨魚類進化樹 2019-07-08 19:09: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學家國際首獲水合離子原子級解析度圖像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幅亞分子級解析度的水分子圖像後,水科學領域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解析度圖像,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已於當地時間14日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炎熱的夏季吹著涼快的空調,玩著手機並吃著零食,這種舒適的生活得益於人類200年前做的一大決定,幸虧選擇科技發展的道路,否則人類的生活水平也不會有質的提升。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百年理論預言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百年理論預言 2019-12-23 05:14: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羅攀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上百年來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如今,中國科學家在實驗上「再現」了水結冰的過程,揭示了這一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證實了經典臨界冰核理論的百年預言。  12月19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健君、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昕團隊領銜完成的科研成果。這也是科學界首次在實驗中證實臨界冰核的存在。
  •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2019-07-06 04:  中國成為國際上獲得「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本報南京7月5日電(記者蘇雁)義大利時間7月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2013年烏茲堡中德固態量子信息研討會上,潘建偉(第一排左四)和陸朝陽(第一排左一)討論並定下玻色取樣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