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明院士分析生命科學中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

2020-11-23 中國網

3月2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09高技術發展報告》,2009年報告主題是「生物技術」。

楊煥明院士在《2009高技術發展報告》中撰文,系統分析了生命科學中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近幾年來,生命科學取得了很多新的重大進展,如DNA測序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幾十種常見重要疾病相關遺傳變異的鑑定、幹細胞技術和基因組學結合而直接將體細胞轉化為幹細胞、人工設計和製造第一個獨立生存的細菌(「人造生命」或合成生物學)等。生命科學的這些突破,要比前幾十年累計的進展還要多。在生命科學不斷地取得新進展的同時,也帶來或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和挑戰。在這些問題中,倫理、社會和法律問題是相互十分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

楊煥明院士在文中生物探討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共有、共為、共享」 精神,個人基因組的所有權和個人隱私問題,遺傳歧視與基因專利問題,轉基因問題的爭論所引發的思考,幹細胞研究和「生命的尊嚴」,「人造生命」和人類的未來,中國生命科學工作者的生命倫理責任等重大問題。(魏博)

相關焦點

  • 踏前人足跡 創美好未來|楊煥明和徐濤兩院士來樂中講座
    楊煥明院士是我校校友,回到母校心情非常激動和愉悅,他講座的題目是《人類未來的食物》。楊院士從「基因、基因組、基因組學」的概念入手,結合具體生動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實際,讓深奧的概念通俗化。介紹了生命的連續性即遺傳,生命的多樣性即變異。舉例說明為什麼本是同根生的樹,樹上的葉子每一張都不一樣,這就是生命的多樣性。
  • 觀點要覽|倫理學篇: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倫理問題
    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生命倫理、公共倫理問題作為社會道德傳播者、建設者和守護者的倫理學人,積極從人類社會的倫理規範和道德價值層面執筆發聲,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加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生命倫理、公共倫理等問題。生命倫理問題是新冠肺炎防控中最初也是最本源的問題。
  • 科學研究怎樣守好倫理之門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2019年科技倫理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指出,科學道德和科技倫理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方面。在這場以「國際背景下中國科技倫理問題的挑戰和應對」為主題的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技管理等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直指當前科技發展帶來的全新倫理問題並探討應對之策。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著名智庫美國蘭德公司(RAND)此前發布《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報告認為,科學研究應遵循社會責任、規避利益衝突、知情同意、誠信正直、不歧視、不剝削、保護隱私等共同的倫理原則,而科研倫理又存在地區差異和文化差異,「倫理傾銷」隱患需要認真應對。
  • 基因技術研究:倫理和法律底線不容突破
    28日《新京報》報導,賀建奎現身表示,由於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所以數據被洩露,但研究已經提交,由倫理委員會監管,並表示自己的大學對研究項目不知情,目前露露娜娜已經健康出生,他們檢測之後發現結果符合預期,兩個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改善。  一條高冷的科技新聞成為社會熱點,甚至引發一次特殊的社會大討論。
  • 人文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辦生命科學與醫學倫理論壇
    面對21世紀生命科學和醫學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值此中國科大60周年校慶及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之際,1月28日,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聯合邀請國內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多學科領域的專家來到中國科大,就生命科學與醫學倫理相關問題進行學術交流。
  • 「魏則西」事件的醫學倫理與法律分析
    知情同意原則,是指患者應當對受試內容包括治療方法、可能的療效完全知情,並應當履行同意手續;行善原則是指臨床研究對患者健康、安全、權益的考慮應當高於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量;有益原則, 是指臨床研究應當力求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受益;不傷害原則, 是指臨床研究應當最大限度地減輕對患者的傷害,此傷害包括經濟傷害和身體傷害,所以一切臨床研究都應當免費。其實這四個倫理原則也早已被我們國家所規定。
  • 陳竺院士等呼籲:加強生命倫理學研究
    我國生命科學研究迅速發展,生命倫理學研究卻相對滯後。這種不匹配狀況,將影響到我國科學家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先課題研究,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這是日前在上海交大舉行的《生命倫理學》首發式暨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等專家的共同觀點。
  • 同濟團隊提出我國神經科學發展中倫理問題並深入探索應對策略
    這樣巨大的改變與革新產生了,並將持續產生一系列倫理、社會及法律相關問題。能否及時發現併合理高效地處理這些問題是保障我國腦科學健康發展、確保神經科學技術負責任創新、最終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的必要條件。2月6日,《神經元》(Neuron)雜誌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課題組題為《中國腦科學技術與神經倫理的責任性和可持續性》的研究論文。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內容提要: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包括:概念性倫理問題,這涉及合成生物學的正當性問題;物理性的倫理問題,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和安保問題;與對人的尊重和公正有關的非物理性倫理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 張文宏主任對話楊煥明院士: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精彩片段
    未來,人類怎樣和微生物共生、共存?張文宏研究員在主旨報告的講話末尾,指出了未來人與微生物共生和共存的智慧,「只要人類生活在微生物世界裡,就存在危險,人類要學習如何與微生物共存,我們要跑得比微生物更快,就可以活下來。」
  • 中科院院士:未來將像逛超市一樣選器官
    上周六,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長楊煥明教授在東南大學醫學院舉辦了一場有關基因的講座,這位曾經領銜過「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卷」基因測定任務的院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有關基因的方方面面知識。楊煥明說。楊煥明院士所說的哺乳動物中,當然也包括人類。由於通常所說的複製人在總體上違背了生命倫理原則,所以,科學家的主流意見是堅決反對的。第三步:製造器官代表技術:人工誘導幹細胞幹細胞是一類未分化的、具有無限分裂能力的細胞。
  • 理工類課程要注重科學倫理和工程倫理教育
    具體來說,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鍾南山院士說:新藥倫理審查一定要通過!到底是什麼意思?
    倫理也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調整,只是它調整的範圍包括整個社會的範疇。管理與倫理有很強的內在聯繫和相關性。一方面,管理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形式,當然離不開倫理的規範作用。醫學倫理應用倫理學中發展最為迅猛、爭議最為激烈的一門學科之一。目前,相關問題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倫理學的範圍,擴展為涉及生物學、醫學、環境學、教育、科學研究、經濟學、人類學等眾多學科的一項倫理研究。
  • 「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舉行
    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用「騎單車」方式研究倫理問題
    在教科文組織的授獎詞中,他被認為是生命倫理學領域「中國和世界學術界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它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都密不可分。」當時,試管嬰兒、腦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涉及生命倫理的事件層出不窮,更加激發了他對這個領域的研究熱情。他撰寫了我國第一本生命倫理學著作,使國內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此外,他還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政策諮詢,促成了一系列醫學倫理法規在中國的誕生。「放風箏」還是「騎單車」?在生命倫理學研究中,這兩個名詞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模型。
  • 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
  • 深圳人物楊煥明:帶團繪製黃種人基因圖譜(圖)
    楊煥明為爭取和主持完成中國參與新華社發  自1980年以來,楊煥明院士長期從事醫學遺傳學與人類基因定位工作,曾為爭取和主持完成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1%項目」立下汗馬功勞。2007年帶領華大基因團隊繪製出第一個黃種人基因圖譜。科技部一位官員這樣評價楊煥明:「上過山、下過鄉、留過洋,有一股韌勁兒」。
  • 環境倫理與和諧社會
    因此,從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物質保障的角度,我們也必須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另一個角度看,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會妨礙和諧社會的建設。因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抵銷經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福利,還會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社會的安定與團結,妨礙和諧社會的其他目標(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等)的實現。
  • 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期刊:2006年第3期 作者:張利朝①胡衛列    [概要]: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器官移植日趨成熟,不僅使患者延長了生命,更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陰莖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學發展的結晶,是異體器官移植領域內新的突破,為陰莖缺失的患者帶來了新生,對患者心理、家庭和社會有著重大影響。但目前異體陰莖移植剛剛起步,技術尚不成熟,且陰莖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很多,我們試圖從受者、供者、醫生和法律等方面討論陰莖移植所面臨的倫理道德問題,希望陰莖移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